第184节(1/1)

咦?

陆念稚是被她说中心思,恼羞成怒了吗?

这样别扭的陆念稚,倒是新鲜。

杜振熙忍俊不禁,弯着眉眼道,“四叔,我不说就是了。”

她保证仅此一次,再也不提苏小姐三个字了。

她眼中的未尽之意表露无遗,一双黑亮大眼仿佛会说话。

陆念稚读懂的瞬间,险些没忍住黑脸。

开胃菜什么的小打小闹不够看,还是尽快去码头库房,给杜振熙下一剂强心针好了。

省得没教会杜振熙开窍,他先就被杜振熙气死了。

陆念稚出师未捷,果断决定速战速决离开祖坟,拉起风帽扣上杜振熙的小脑袋,将那张令他气笑不得的小脸遮去大半,才牵着杜振熙走向墙角后门,交待道,“路上别探头乱看,跟着我走。”

错身经过假作忙活的老家丁身边时,又吩咐道,“去外头知会一声,告诉明忠,我和小七这就去码头库房。”

老家丁心领神会,拎着茶水拐出门房,依着门柱子和明忠、竹开闲话,做出副招待留守在外小厮的热闹样儿,觑空低声转述陆念稚的话。

殊不知明忠领会的是另一层意思,估摸着时辰抬了抬脚,留下竹开道,“我进去看看,别叫四爷、七少想使唤人,我们在外头听不见。”

杜府祖坟左右还有别家的祖坟,此刻时辰尚早,时不时有人来人往,路过时各家下人之间少不得打声招呼闲聊几句。

老家丁和竹开不做他想,只当明忠是为掩护主子,才在人前做足戏份,遂应和着由老家丁领着明忠转进祖坟。

明忠一进祖坟,就寻了个借口撇下老家丁,顺着墙角后门,暗中离开祖坟。

第126章 意料之外的真相

明忠走得悄无声息,竹开毫无所觉,等了片刻不见明忠回转,自顾挪到停在门外的马车边,盘坐车辕搓着手望天,喃喃道,“今天这日头跟白挂似的,可真够冷的……”

如果杜振熙在场,一定会跌声附和竹开的感叹,她跟着陆念稚拣着偏僻小路埋头闷走,路越偏人越少风也越冷,直将手炉往怀里贴,扯了扯陆念稚的大氅小声道,“四叔,您冷不冷?我还戴多了两个熏球,借您顶顶路上的冷风?”

熏球机关精巧,内里嵌着极小的炭块,别在腰间即能做装饰还能保暖,杜振熙掀开披风露出腰间金三事儿,呛啷轻响间并列挂着两个小小熏球,大方任陆念稚借用。

“我不冷,等拐过路口就能雇轿子坐,再忍一忍,嗯?”陆念稚替杜振熙掖好披风,拿温热的手背贴了贴杜振熙的脸颊,表示自己不用借助外物取暖,等走到路口雇上轿夫,就牵着杜振熙钻进同一个轿子并肩坐,笑道,“很快就能到码头,暂且挤一挤。你就这么怕冷?嗯?”

杜振熙听这两声轻轻柔柔的嗯略懵圈,大感陆念稚自从求和抱抱后,和她独处时的言行越发亲密随意,一时生不出以往的排斥,一时又说不清是什么感受,尚未来得及答话,就觉得小脑袋上一重,陆念稚的大手隔着风帽,不轻不重的按在她的头顶。

随即有暖流流淌,源源不断的传递向四肢百骸。

杜振熙整个人都舒展开来,双眼晶亮的奇道,“怪不得您的手那样暖!四叔,这就是江湖传说的内力取暖吗?”

又是江湖传说!

陆念稚勾唇笑,揉了揉杜振熙的小脑袋,又去握她抱着手炉的手,“是不是比手炉还好用?”

陆念稚的手,简直是天然暖炉!

杜振熙用心感受了一下,略舍不得避开陆念稚的手,等陆念稚的大手再搂上她的肩时,还主动往陆念稚身边靠了靠,暖得忍不住渭叹一声,小脸写着兴奋追问起陆念稚内家功夫如何博大精深起来。

陆念稚心下又得意又好笑,搂着轻易被他带偏的杜振熙心满意足,见杜振熙微微偏着头红唇噏合,自顾自说得热闹,只觉说不出的可爱,脑中不其然盘旋起曾经困扰过他的梦境,又觉旖念丛生,竟生出亲一亲那张能说会道的小嘴的念头来。

这念头来得突兀而不合时宜。

陆念稚错开视线不再垂眸看杜振熙,暗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此时还不是放手“欺负”杜振熙的时候。

且再等一等。

他一面平复旖念,一面心猿意马地回应杜振熙天马行空的问题,待得轿子停驻码头时,心思已经放到了正事上。

码头远离广羊府背靠岭南海域,虽临近年关,但如他们这样来往的轿子并不少,或是商船东家亲来巡视、或是官府衙役露面巡查,除了赚辛苦钱的老少码头苦工,另有驻守库房的看门人各自负责一片区域,时不时来回走动。

比起各大商铺渐次收摊的西市,码头依旧人来人往嘈杂而热闹,倒也不显得他们的到来打眼。

杜振熙摘下风帽,不再刻意掩藏行踪,坦坦荡荡的跟着陆念稚七拐八绕,走向码头库房群一角,站定在自家库房前。

杜府库房尘封已久,早就腾挪到不阻碍别家商船出入的偏僻角落,丈余高的厚重双扇木门紧闭多年,又巨型又沉重的锁头已有斑驳锈迹。

杜振熙上前捧着大锁,听陆念稚咔哒一声打开锁,当先就跨进库房里,潮湿的空气混合着飞尘扑面而来,透着股常年缺失人气的霉味,呛得杜振熙忙掩住口鼻,陆念稚不受影响,只反手关上木门,不忘提醒道,“别弄出太大的动静,省得引来码头库房的看门人。”

杜振熙了然,折身帮陆念稚一起推厚重得嘎吱乱响的木门,只当关起门来好办事,全不知她才一转身,陆念稚的目光就顺着将将合上的门缝,透过光束看定门外一处,嘴角翘起个得逞的弧度。

目光触及之处种着阻挡海风的参天大树,树下露出一块熟悉的衣角。

明忠掐着衣角,将刻意暴露的身形重新隐入树后,心知陆念稚已经看见了他,晓得他照着吩咐落后一步跟来,遂也不再往库房跟前凑,只专心藏在树后,望着渐渐西斜的日头发起呆来。

杜振熙却没空发呆,直奔罩着油布的废旧商船而去,和陆念稚合力扯下大得吓人的油布,顾不上又被尘土呛了一脸,抬脚跨上商船,径直循着商船格局,矮身就钻进驾驶舱。

当年杜府大爷遭遇海难的事江氏最清楚,杜振熙又仔细看过商船名册,要找对地方不难,不过翻了片刻,就找出当年的行船日志。

破旧的日志几乎快要散架,上头的墨迹却没有随着光阴褪色。

“四叔,真叫您说中了!行船日志后头附带的名册,才是当年跟船的完整名单!”杜振熙摸出陆念稚交给她的名册对比,指腹划过一行行墨迹,小脸先是一亮,“闽南唐家、柳家……怪道我们的人查不出唐家的真实祖籍,原来两家祖上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门户,以打鱼起家,后来才改做贩货生意的……”

随即小脸一凝,语气转而沉重而疑惑起来,“照着上头记载的行船内容,当年是大伯父下错指示,才导致航路有误,撞进海上凤眼连累一船的人都葬身大海的?这里还收藏着一份文书上,盖的是曾祖父的私印……”

既然有老太爷的明文黑字,就代表杜府认下杜府大爷的失误,担起连累商船遭遇海难的责任,详细列着合伙跑船的各家损失,人命没法赔,能做的无非是出财物聊做弥补,安抚家人一去不回的遗孤。

怪道老祖宗去后,杜府再经杜府大爷这一茬大难后,几近赔付泰半家底,很是青黄不接了一段时日。

而唐家、柳家搭上杜府大爷的商船,几乎倾尽家财,如此大手笔的生意,唐柳两家出面跟船跟货的全是家中顶立门户的男丁,遭难后柳家至今名声不显,连查都查不出丁点风声,可见家中男人遇难之后,柳家就彻底败落了。

而唐家只剩唐加明一个小辈男丁,唐加佳是遗腹子,迁居来广羊府才出生,柳氏能靠着孤儿寡母一步步在广羊府站稳脚跟,跻身十三行立起唐家门楣,靠的不光是自己和唐加明的生意头脑,只怕还有当年杜府赔付的不菲抚恤金,甚至可能融资了娘家柳家那一份财物,才能有这样厚的本金做唐家的立足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