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专业打脸指南 第1418节(1/1)

他们不见得会做这样的人,但是,还是喜欢这样的人。

苏总管听后郑重对萧元道:“难得了,你还有这个心思,这么着吧,再过段时间陛下要派人出去跑一趟,我帮你争取个机会,你看看能不能抽空回去找找你那个相好的,咱们这些去了势的人,这辈子一眼就能望到头了,活的啊,人不人鬼不鬼的,我是心里没念想的,你心里有个念想,这是好事。”

萧元赶紧躬身道:“谢谢您了,我这些年一直惦记着她,也不知道她过的好不好。”

说着话,萧元就红了眼眶。

苏总管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看看吧,就是不见面,知道她过的好就行了,省的心里老记挂着。”

萧元千恩万谢的出去,苏总管笑着摇了摇头:“小崽子,倒还挺长情的。”

从苏总管那里出来,萧元去御膳房找了点吃的东西。

如今宫里的太监宫女都分了好几派的,苏总管这边算是一派,另一派是皇后娘娘身边的杨福儿为首的,还有一派是如今管着内务府这边的大太监何昌盛为首。

这是三大派,剩下的都是一些小派。

苏总管这一派如今势大,管着御膳房的也是苏总管的干儿子,名叫小喜子。

萧元和小喜子关系还不错,他来御膳房这边找吃的自然就十分方便。

说句实在话,萧元如今在宫里吃的穿的,比那些不甚得宠的主子娘娘都要好些,过的也更自在些。

他到御膳房这边,正好赶上午饭的点。

那些给主子们多做出来的菜就搁在一边放着,萧元过去捡着爱吃的端了两盘到一边的小隔间去吃。

正好小喜子在,他也端了两盘菜凑了过来。

萧元问小喜子:“一会儿还当值不?”

小喜子摇头:“不当值了,昨儿当了一天的值,你是不知道,半宿被叫起来,就是因着珍妃娘娘饿了,我们折腾了两个来时辰呢,弄了一大桌子菜,结果呢,珍妃娘娘就吃了三两口……”

萧元给小喜子倒了一杯酒:“我今儿也不当值,正好有空,咱俩喝几杯。”

小喜子正巴不得呢。

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我过几天能请假出去,你有什么要捎的?”

萧元想了想:“帮我捎些外头时兴的头面首饰。”

“你捎这个干啥?”

小喜子就问。

萧元给他解释:“我进宫前外头有个相好的,这不,干爹说得空让我出去走走,要是能回家看看最好,我想着要是能见着她,总得有几样拿得出手的东西吧。”

小喜子听后叹气:“你还有相好的,我七八岁进宫,进宫那会儿啥都不知道……”

萧元又倒了一杯酒:“不说这个了,咱哥俩先喝几杯。”

几杯酒下肚,小喜子话就多了起来。

他对着萧元就骂杨福儿那一派的同喜:“什么怂蛋玩意,还想要御膳房的差事,也不看看他配吗?想让老子走,没门,瞧着吧,我得空必然好好治治他。”

萧元听后就给小喜子出主意:“我有个法子,必然让他巴巴的来求你。”

小喜子顿时竖起耳朵:“啥主意?”

萧元凑过去小声说了几句,小喜子眼睛亮的不行:“真是我的好兄弟,这事要是成了,我摆酒谢你。”

“也别摆酒了,拿点实惠的,我听说你在外头置办了宅子,我也不要多大的,捡个小的给我就行了。”

萧元毫不客气的就跟小喜子要宅子。

小喜子还挺高兴的。

萧元要是啥都不要就帮他,他反倒心里没底。

萧元要了东西,小喜子反倒忠实了。

“行啊,回头你挑去。”

小喜子在宫里年头多了,管着御膳房也好几年了。

这可是油水很大的差事,不说一年,就是一天里头御膳房过手的东西多了去了,稍微动点手脚,就能狠捞一笔。

就算小喜子胆子有点小,不敢多捞。

可他是每天都捞啊,每天捞的再少,架不住长年累月一天不间断的捞,几年下来,小喜子也算是宫里底子厚实的大太监了。

他有钱,就在外头买了好几个宅子,而且买的都还不错。

萧元早就盯好了。

“就帽儿胡同那个吧,不大,但修的精巧。”

小喜子笑的不行:“你是不是早就看上我那宅子了?”

萧元没承认,但也没否认。

安宁花了几天的时间把房子修整好了,四处也收拾的干干净净。

她就说要赶集,早起趁着别人还没醒就独自一人去了镇上。

这一走就是多半天的时间,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了。

她这回买了不少东西。

有锅碗,还有两件衣服,以及一些米面油之类的。

孙小可一见安宁买了一车的东西,顿时急了。

“娘,你搁哪儿借的钱啊,借这么些钱,咱俩啥时候才还得上?”

安宁先把东西放好,再跟孙小可说:“不是借的,是我当了你姥当年留给我的一件首饰换的钱。”

孙小可还挺难过的:“就那一两样东西了,你咋就舍得给出去呢。”

“物件是死的,人是活的,犯不上为了一个死物让活人遭难。”

安宁拍了拍孙小可的头笑着说了几句话:“等以后咱们有了钱,我再赎回来便是了。”

一边说话,安宁麻利的就去做饭。

晚饭娘俩吃的很饱。

孙小可几乎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饭,她吃撑了,坐在那里动弹不了。

安宁拉着她在院子里转了几圈消了消食,然后进屋说话。

“小可,过段时间娘打算离开村子里,你是要留下还是跟娘走?”

第1966章 福星和扫把星5

孙小可有点害怕。

她长到十来岁,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村子,外头是什么样的她根本不知道。

“娘,我们为啥非得走啊?”

安宁拉着她坐下:“你爷和你奶都在村子里,离他们近了,咱们娘俩的日子是万万不会过好的,咱们稍微挣点钱,你奶肯定想办法拿走,不给的话,她不定折腾成啥样子呢,为着咱们以后能过的好点,我想着还是离开的好。”

“咱们上哪儿去?”

孙小可又问。

安宁想了想:“去京城吧。”

那就有一个问题了。

孙小可就算是没出过门,可也知道去京城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咱们没有路引啊。”孙小可开始担心了:“咱们一离开三元县就会被抓住,说不定会被当流民处理。”

这个问题安宁也是知道的。

古代路引是很重要的。

没有路引,你就不能出远门。

可路引也非常难办。

一般人根本办不出来的。

除非那些有功名的人,或者是商队什么的,否则想拿路引,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古代的农民家庭,大多数都是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呆着,看到的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外头什么样根本就是两眼一摸黑。

当然,这也是环境造就的。

“路引的事情我来办,你就别操心了。”

安宁安抚好了孙小可。

孙小可就说:“我肯定跟娘走的,我爹没了,我就剩娘了。”

安宁笑着拍了拍她,接着拉她出去忙活了。

第二天安宁又去城里走了一遭。

这一回,安宁是拿了路引回来的。

路引有了,接着就要做离开的准备。

家里有米面啥的,安宁不准备带着。

她就和孙小可每天变着花样的做吃的,什么白面包子,什么米饭啊,还有烙饼面条,反正之前孙小可没吃过的,安宁都变着花样的给做。

就这么着,过了有三四天的时间,家里能吃的都吃完了。

其他也没什么重要的东西。

安宁就把才买的新衣服打包装好,再把贵重物品收藏好,之后就想着得以什么样的法子离开。

结果呢,她这边还没走,故人就找上门来。

薛安正领了一个人过来。

安宁看到那个人就愣住了。

那人早好几年就不见了,如今却突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