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专业打脸指南 第783节(1/1)

银芽笑了笑:“不怕,反正我已经过了几年好日子,我做为人活了那么几年,已经很满足了,我只是不想姐姐总是这么困住自己,姐姐,你是太后不假,可这太后做的有什么意思?小皇帝也不是你的儿子,就算你再护着,将来长大了不一定就和你亲,而且,你也知道大靖皇帝有多英武,人家兵强马壮,你们这边民心思变,军心不稳,如何抵挡得住,等到大靖军队攻进城来,姐姐又该如何?”

银芽凑到张太后跟前轻声道:“姐姐当一辈子太后,也不过被困在这四方天空下,一世拘于这方寸之间,见不得外边的大好世界,可你若是降了就不一样了,大靖皇帝仁善,是绝不会为难姐姐的,姐姐想要爵位也行,想隐姓埋名当个平民百姓也成,总归以后是自由自在的,岂不比现在要强的多,而且,姐姐归降对百姓也好,姐姐,你自己心里清楚,你是治理不了这一国天下的,如今大齐多灾多难,你也没有能力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何不将江山交给大靖皇帝,将这个担子交给他挑。”

张太后笑了一声:“这么几年没见,你这张嘴倒是越来越厉害了。”

这时候,外头有嬷嬷大声禀告:“太后,安公公来了。”

“让他进来。”

张太后说了一句,很快就有一个长的瘦高的太监进门。

他进来关好门,几步走到张太后跟前,伸手就握住她的手:“贞儿,你没事吧?”

张太后摇了摇头:“我没事,我好的很。”

她拉安庆泰坐下:“我这个妹妹正劝我投降呢,我……早先没有这般想过,如今倒是真动了这份心思。”

安庆泰就笑:“你做决定吧,你决定好了,我怎么都成。”

银芽看出了什么。

她抿嘴对着张太后一笑,压低了声音道:“姐姐你知道吗,早先张家那位把我送给了端亲王做外室,后头端亲王妃闹的厉害,这事惊动了大靖皇后,她不但没有为难于我,在知道了我的事情之后,反倒是帮了我一把,给我和兰生哥弄了户籍,给了我们银子离我们离开,便是端亲王那里,大靖皇后都帮着压制住了,这才有了我和兰生哥这几年的好日子,姐姐,你难道就不想正大光明的过日子,难道就不像和安大哥一样做一对寻常夫妻吗?”

说实话,张太后让她说的真的心动了。

安庆泰也心动了。

张太后进宫之后日子其实特别不好过,那个时候李贵妃被专宠,宫中的嫔妃日子都十分艰难,张太后也碰到过很多危险,都是安庆泰帮着她挡了的。

安庆泰和张太后是同乡,两个人小的时候就常在一起玩,只是后头家里遭了灾,安庆泰和张太后几乎同时叫人买了去。

安庆泰进宫当了太监,张太后则被卖到了张家。

安庆泰这个人聪慧异常,而且机灵善变又手段毒辣,进宫之后就拜了大太监做义父,没几年就取代了那位大太监,成了景庆帝得用的总管太监。

他在宫中经营多年,在张太后进宫之后,安庆泰就认出了她,然后利用手里的势力一直护着她。

这么些年,两个人在宫里也是抱团取暖,风风雨雨的一起走过。

天长日久的,自然生出很多情愫来。

但是碍于身份,两个人并不能正大光明的在一起。

张太后望向安庆泰,然后又问银芽:“如果我们归降,大靖皇帝能留我们性命吗?我……和安大哥也想像你和兰生一样隐于乡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就像这世上的寻常夫妻一样。”

银芽就笑:“我可以写信帮你问一问。”

“那你赶紧写。”

安庆泰很激动,赶紧寻出纸墨催着银芽。

而这个时候,董大已经带人走海路快到津门了。

那厢,萧元接到了暗探送回来的信,他拆开来看过之后就笑:“真是送上门来的机会啊。”

他立刻修书一封,让人带着去津门交给董大。

同时,萧元又给银芽回了信,信中称可以满足张太后和安庆泰的要求,他们若是肯归降,萧元可以帮他们隐姓埋名,给他们寻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让他们过去生活,而且,萧元还可以帮他们收养一些孩子,也让安庆泰有个香火传承。

这信以最快的速度交到了银芽手里。

银芽把信交给张太后看了。

张太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她投降并不全因为私心,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公心。

张太后知道闹起灾害来,百姓流离失所是有多么痛苦,她也知道,无论是她还是安庆泰都没有能力治理好这次的水患。

他们没有能力,但是萧元却有能力解决这些事情。

为了天下百姓,也为了她自己,张太后终是做了决定。

就在董大从津门出发陈兵京城时,张太后带着幼弟大开城门,迎接大靖的军队出城。

董大没有先入城,而是在城外整顿军队,随后,萧元带兵赶来,张太后带幼弟奉萧元为主,迎他入主京师。

自此,萧元真正做到了天下一统,将整个江北纳入怀中。

萧元进了京城,又派了人去各地收拾一些叛军和匪患,以雷霆手段平定江北,并进了皇宫,发了诏书,决定定都京城,并立萧英为太子。

第1074章 乱世尊荣141

这几日苏州城一派繁忙景象。

安宁在行宫中忙着收拾东西。

萧元定都京城,安宁要带着孩子们跟去京城,自然需要收拾东西。

除了东西,还要确定跟随人员,哪些人留在苏州,哪些人跟着去京城都要确定下来。

原先乐阳公主说要留在苏州的,毕竟之后董大需要镇守南夷,乐阳也要回南夷的。

但是安宁劝她跟去,安宁的意思是董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去南夷,乐阳在苏州呆着难免夫妻分离,再者,她也希望乐阳去京城看一看。

乐阳想想也是,便也收拾了东西,准备跟着安宁一块去。

安宁才劝了乐阳,王启就找了来,声称也要跟着安宁一块去京城。

安宁也明白王启母子的想法。

这母子俩应该是怕安宁走后没人罩着,他们势单力薄被人欺负。

他们是跟着安宁才会安心的。

还有些文臣和武将的家眷也要动身去京城。

凤阳公主这几天也在忙,她也要去京城的,凤阳找了戚南雪问他:“公子是怎么想的?是要留在苏州城,还是去京城?”

戚南雪想也不想就答:“去京城,我是公主罩着的,自然要跟公主在一起。”

凤阳笑了笑:“那你好好收拾一番,过几日便要动身的。”

忙了好些天,安宁终于带着一大队人马在侍卫的护送下动了身。

这一路走去,她们走的都是水路,乘船走大运河去往京城。

偏生早先这里灾那里难的,可安宁北上的这段时间一切都是风平浪静,天天都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船行的也就快了,不过十几天就到了通州码头。

萧元那边派了萧瑾和萧松几个在码头迎接。

十几艘的船靠岸,岸边一辆辆的马车侯着。

安宁带着孩子们以及随行的下人下了船就直接坐进马车里去往皇宫。

他们前脚坐进马车,后脚便有两男两女,看样子像是两对夫妻的人从马车上下来,去码头乘船。

这两男两女其中便有银芽和兰生,另外便是张太后以及安庆泰。

四个人是坐船一起去南夷的。

萧元在进了京城之后见过张太后,也问过她的打算。

萧元让张太后挑选地方,他会跟那边的官员打招呼给张太后办户籍证明之类的。

张太后挑的是南夷。

她当时说:“一直听人说南夷如何如何好,那里是陛下起家的地方,我们就想去看看,再者,银芽妹妹在那里生活了几年,那边比较熟悉,我还是去那边的好,起码能和银芽妹妹做个邻居,我们两家也算有个依靠。”

萧元看她决定了,就叫了董大过来认了人,让他们先乘船去南夷,等董大去了南夷之后会帮他们办一些手续之类的,另外也告诉张太后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找董大帮忙。

张太后和安庆泰这些年在宫里也攒了些好物件,他们走的时候,萧元让他们都带了去,这些金银以及珠宝完全够张太后和安庆泰两人过一辈子的。

至于那个小皇帝,萧元也没有怎么着,小皇帝退位之后,萧元封了他一个康恩侯。

等着安宁带着孩子们进了宫,萧元和安宁夫妻团聚,之后便是礼部准备登基大典的事情。

这次,萧元才是真正的一统天下,自然要举行登基大典,而且还要封赏有功之臣,追封先祖等等。

登基大典过后,萧元手底下的这些人入驻各部,还有大齐的一些官员也重新启用。

那位惹下大祸的狄颂萧元也没有降罪,而是想封他做左都御史。

只是狄颂这个人脾气太臭,而且太过愚忠了,竟然不愿意做大靖的官员,反倒是直接在家自尽,追随大齐皇帝而去。

萧元是真不知道怎么说这个人了。

不过卢旺萧元却重新启用了。

卢旺再次成为河道总督,萧元让他放手治河,给了他绝对的信任。

黄河决堤,两岸百姓受灾,萧元登基之后就让萧英和信郡王两个人带着人去灾区赈济灾情,同时帮助受灾地区的百姓恢复生产,平稳局势。

而李首辅萧元也启用了。

原先萧元想让李首辅做一部尚书的,但是狄颂自尽,萧元便让他先做了左都御史。

除了启用官员,萧元还追封了安宁去世的父亲柳御史为承恩公,安宁故去的母亲为承恩公夫人。

而安宁也接了一个柳家的孩子柳译在身边养育,以做承恩公的嗣子。

这么纷纷乱乱的,等天下大局平定,各地恢复生产,已经是一年之后了。

这个时候,萧元又行了一项让许多百姓欢欣鼓舞的政策,那便是废除贱籍。

大齐的时候,戏子以及媒婆还有很多行业都是贱籍,良贱不通婚,贱籍世世代代都是贱籍。

而萧元废除贱籍,很多人就能够不再受欺压,堂堂正正的做人。

再便是大齐当年立国的时候,前朝遗孤以及一些忠心前朝的官员闹了一些事情,当时大齐的太祖皇帝很生气,就将这些人打入贱籍,让他们世世代代只能生活在船上,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准上岸。

这么些年过去了,那些人的子孙后代生活的简直就是苦不堪言。

萧元一废贱籍,这些人就成为平民,不用再世代生活在船上,是可以上岸生活的。

这些人对萧元简直就是感激不尽,当圣旨传到他们中间去的时候,好些人哭的死去活来,还有很多人在登岸之后朝着京城的方向三跪九叩,嗑的额头都青紫一片。

跟着凤阳公主来了京城的戚南雪才从戏台上下来,正要去后台卸妆,就听到戏班子里的一个孩子大声嚷着:“天大的好消息啊,圣上开恩,废除贱籍,以后咱们不再是贱奴,咱们是堂堂正正的人了,咱们可以有户籍,可以买房置地,生的孩子可以进学堂读书,可以科考为官……”

戚南雪呆住,过了好久眼中落下泪来。

他一声不吭的跪下朝着皇宫的方向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