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美人替身不干了 第105节(1/1)

“看宫人捐款的账册,比我想象中要多。”沈郁将其中一份账本递给商君凛。

商君凛接过来,开口道:“朝廷也整理出了一份,比预料中多了很多,为减少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朕让他们直接从原地运往肃北,正好给各地的驻军找点事做。”

“藩王那边的反应呢?”

“或许是过年那会在京城吓怕了,朝廷的人过去后,让做什么做什么,对捐赠一事也很上心,阿郁可有收到藩王送来的东西?”

商君凛可没忘记,当初藩王离京前,还被他的阿郁狠宰了一笔。

第115章

“他们留在京城的人倒是给我送了些东西,我都让下面的人换成粮食和药材捐出去了,”说到这里,沈郁想起一件重要的事,“陛下一定要让他们做好提前预防瘟疫的准备。”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前者是天灾,不可抵抗,后者却可通过人力将损失尽量降低。

“朕已经吩咐过了,这次朕会让太医院里对这方面有经验的太医过去,朕也向民间征集了对这方面有研究的大夫,他们会随下一批赈灾物资一起前往肃北。”通过这次的事,商君凛意识到,启用民间力量可以做到不少事。

从前是他们想的太过狭隘,忽视了民间可以用到的庞大力量,若不是有沈郁提起,恐怕这一次的赈灾不会有这么顺利。

“陛下,关于‘绯梦’的事可有新进展?”这次大旱过后,万一出现疫情,会不会和“绯梦”有关?

商君凛摇头:“隐龙卫在查了,但是线索很少,而且每次都会在正关键的地方断掉,朕怕会打草惊蛇,也没让他们有太大动作。”

“陛下这次派去肃北的太医是哪位?可不可靠?”沈郁问。

“是吴太医和他的一位学生,还会带上另外几个资历没那么高的,顾太医也提出要去,朕没许。”在商君凛心中,肃北重要是一回事,沈郁的身体又是一回事,顾太医负责沈郁的身体状况,他不会轻易让顾太医离开。

“这些人都没什么问题,阿郁可是有什么想法?”商君凛不觉得沈郁会无缘无故问起这件事。

“有一些关于‘绯梦’的事想说。”

最终沈郁和商君凛商量后,决定向吴太医透露部分重要信息,吴太医医术高明,又对各种疫情都有研究,如果到时候真的涉及到“绯梦”,吴太医也能及时辨别出来。

太医院。

吴太医将自己的学生和顾太医一起叫过来。

“我已经找陛下说过了,你们也不需要太担心,去肃北的大夫很多,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吴太医安抚弟子们。

他知道他的学生在担心他,但有些事,若是人人都因为害怕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而不去做,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况且,他以前也是接触过各种疫情的,倒也没有传言那么可怕,不过是感染率高一点,找准病因,用药得当,一样能药到病除。

身为医者,对一切病症都该一视同仁,如果因为害怕而放弃,干脆别当大夫了。

“我们自知劝不了老师,也不会劝,只望老师过去后,能好好保重身体,三师兄,你跟老师过去,一定要叮嘱老师按时用膳,按时休息,切不可劳累过度。”

他们其实不是不想老师去,而是忍不住不担心,老师的年纪毕竟大了,远去肃北,环境恶劣,万一出了什么事……

“各位师兄弟放心,我会的。”三弟子站起来,朝众人拱手。

“其实我原本也想把小顾带去的,这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机会,可惜陛下不许。”吴太医知道,想要接任他的位置,顾太医的资历还差了些,若能跟他去肃北,可以攒一攒功绩。

顾太医自己也想去,他学习一方面是家学渊源,另一方面也是想救治世人,他也单独向陛下表述过自己的想法,但陛下明显更希望他能留在京城,照看贵君的身体。

吴太医又交代了弟子们几句,他是铁了心要去肃北,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可他这一身医术,总要发挥出一些作用。

“你们也放宽心,这次肃北暂时还没发生疫情,我们过去做的更多的是预防,没那么危险,与其在这担心,不如用你们的所学,配一些药到时候我好一起带过去。”吴太医不想弟子一直陷在担忧情绪里,开口建议。

吴太医根据经验,列了一些必须物品,进宫做最后的汇报。

当时商君凛正和沈郁在一起,便让吴太医直接来了玉璋宫。

这是吴太医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见到沈郁,他一度以为沈郁是那种病恹恹的美人,见了面才发现不是。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沈郁有先天不足之症,单看他现在的样子,吴太医会以为他就是一个正常人。

气色很好,双目明亮,身上没有一丝病气,和陛下坐在一起,气势一点也没被压住,两人之间相得益彰的气氛再也容不下任何人。

难怪陛下不肯让顾崇去肃北。

这一刻,吴太医心中明了,因为在陛下心里,贵君的地位不比任何事物低,甚至隐隐高于任何事,去肃北的大夫可以有很多,多顾太医一个不多,少顾太医一个也不少,然,能让陛下放心为贵君调养身体的,只有顾太医一个。

顾太医确实是他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医者,若不是因为昔才,他当初也不会破例让顾太医进入太医院,现在也不会破例想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他。

按照太医院记载的脉象,贵君的身体情况属实算不上好,就算是让他出手调理,估计也不会有现在的效果。

“吴太医请坐,不必拘束。”沈郁让宫人给吴太医搬来椅子。

他和商君凛本来在院子里下棋,听到吴太医过来直接在院子里见人,既然不是什么正式场合,也不必太过拘礼。

吴太医坐下后,说了太医院的准备,和一些交接事项。

“臣暂时将太医院交给顾崇打理,陛下放心,该安排的事臣都安排好了,臣离开后,太医院运作一切照常,不会出乱子。”

“朕知道了,有什么需要你尽管提,这次去肃北,是替朕办事,朕不会亏待你们。”商君凛道。

“陛下严重了,就算陛下不下令,臣也想亲自去一趟的,臣当年就是因为救疫有功坐上这个位置,这些年陛下治下未出现新疫情,也没臣的用武之地,陛下也请放心,有臣在,臣定不会让肃北出现任何问题!”

这样的保证,除了吴太医,没有任何人敢下。

“有你在,朕很放心,此去途中,吴太医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商君凛对吴太医的医术还是很信任的。

“谢陛下关怀。”身为臣子,最希望的便是得到君王赏识,能得到商君凛今日的一番话,吴太医觉得一切都值了。

“还有一些事,之前交给你们的医用酒精,除了可以减少伤口感染,还能用来消毒,再有就是,如果真的发生了疫情,还望吴太医能细心观察一下,这次的疫情和你之前见过的是不是有什么不同之处或者相同之处,我这里列了一些东西,如果到时候情况能对上,希望吴太医能早日将消息报给方大人。”

沈郁招招手,“慕汐,将东西拿来。”

慕汐呈上一封密封好的信,交到吴太医手里。

“里面的东西,吴太医自己看了记住就好。”商君凛开口。

“臣遵旨。”

“阿郁为何要写那些东西给吴太医?”吴太医离开后,商君凛问,“之前阿郁问起‘绯梦’,是怀疑肃北若产生疫情会和‘绯梦’有关吗?”

不得不说,商君凛是一个对事情很敏锐的人,轻易就能在一个人的动作里抓住最关键的信息,然后整合,得到无限接近真相的结论。

“算是吧,”沈郁现在对商君凛不怎么隐瞒,“不过也只是我的个人猜想,具体是不是这样,还要看吴太医的验证。”

沈郁在信里写了人为疫情产生的现象和一些发病者的症状,还根据前世记忆写了一些应对方法,他所知道的那场人为瘟疫并不是发生在现在,因此他也不确定对方会不会动手。

“阿郁不必担心,我们这次做了这么充分的准备,不会有事的。”商君凛握住沈郁的手安慰。

第一批赈灾物资整理好后,由各地统一运往肃北。

商君凛下了死命令,捐赠所得的每笔钱款、物资都要对外公开,等物资到了肃北,如何用也会传回各地,让百姓全程参与。

沈郁之前和商君凛提议在各个地方建造的单独通讯渠道第一次派上用场,关于赈灾的最新信息,会通过这一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各地。

不同于邸报,这份报纸是面向大桓所有人的,考虑到有百姓不识字,还安排了专门的读报人。

起初,朝廷是不同意办这个的,有些官员觉得,什么都告诉百姓有失体统,商君凛懒得理他们,直接下令做事,圣旨一下,也没几个人敢拿命去忤逆。

只苦了丞相,要负责的事又多了一项。

“这次事情之后,朕打算把贺承宇他们派去肃北。”晚上,商君凛边批折子边开口。

外调,向来是增加资历的最快办法,若是能做出一番功绩,还可以提前调回京城,进入大桓的权利中心。

每一个通过科举考出来的官员都要经历这么一遭,按正常流程,贺承宇他们需要在翰林院任职两到三年,然后外调,再一步步调回京城,现在他们才在翰林院任职半年不到,商君凛就要把人送到肃北,其实是不合祖制的。

不过在商君凛这里,祖制这种东西就是用来打破的。

“陛下怎么突然想让他们去肃北?”

“等灾情缓解,肃北这些官员朕一个都不打算留。”发生这么大的事还想隐瞒,他们也别呆在那个位置上了。

“阿郁过来,让朕抱抱。”

沈郁刚靠近,就被男人拉着坐到他怀里。

商君凛埋头在沈郁脖颈处深吸一口:“抱一抱阿郁,这些事都没那么烦心了。”

第116章

“我又不是灵丹妙药,怎么会有这样的功效?”沈郁轻车熟路在商君凛怀里找了个舒适的位置坐好。

“阿郁于朕,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管用。”商君凛埋首在沈郁脖颈处,声音略有些沉闷。

“那给陛下多抱抱,”沈郁反手摸了摸男人脑袋,“好让陛下更精神抖擞的处理政务。”

商君凛搂紧了怀里的人。

“肃北那边的官员都是陛下后来派去的吗?”沈郁看了眼摊开在桌上的折子。

是方大人从肃北传回来的,旁边还有有些别的官员传来的。

方大人带着从京城过去的官员,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被那里的惨状惊得说不出话来,他们本以为第一个经过的小城情况已经很不好了,越往北方走,越发现那不过是冰山一角,所见所及也越来越触目惊心。

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在施粥后,将百姓召集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到他们力气有所恢复,便让他们根据劳动的多少换取更多粮食,也让他们帮助、救济当地行动不便的人。

方大人写来的折子里,详细讲了他们经过的每一个地方的现状,仅仅是文字描述,就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绝望。

“有一些是在当地直接提拔的,”商君凛摩挲沈郁手指,“朕当年几乎是将肃北上层官员大换血,朝廷能用的人也不多,只派了部分人过去,更多的,则是在当地提拔上来的。”

当年肃北失守,若不是商君凛带兵及时赶到,力挽狂澜击退北漠军,如今的大桓还是不是大桓,难说。

丢了国土,当地的官员难辞其咎,商君凛不想听他们辩解,直接将人砍了,以慰因他们失职而死的将士英魂,也是为无辜枉死的百姓报仇,行刑当天,全城围观,无一不拍手叫好。

漫天血腥味中,商君凛让所有肃北官员亲眼看着行刑,部分官员养尊处优多年,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脸色惨白,不敢多看。

偏偏他们每个人身边都守着两个魁梧军人,只要他们有闪避的动作,就会被制止。

商君凛也是在通过这个机会告诫被他新提拔起来的人,若是守不好肃北,就下去和这些人作伴。

也借这个机会,将肃北的军权和政权彻底分开,血腥手段下,无人敢反驳,自那之后,肃北安定了很长一段时间。

商君凛和沈郁说起这段过往:“朕以为他们会学乖的,也是,他们确实学乖了,不敢明目张胆做什么,只会私下做些小动作,还想方设法不让消息传到京城来。”

沈郁:“人的贪欲总是无穷无尽的,得到了一点,便会想要更多,久而久之,贪欲被越喂越大,永远不知足,现在距离当年的事已经过去了七、八年,时间会消磨很多东西,也能改变很多东西。陛下当年提拔上来的官员或许是值得信任的,但这么多年过去,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点都不发生改变。”

商君凛:“人心易变,朕很清楚。”

沈郁:“查清真相后,该处置的处置,有功劳的按功劳奖赏,这么多年过去,陛下也早已不是当年的陛下,不用再受人手不足的掣肘,为杜绝这类事再次发生,陛下大可规定任命时间,派去肃北的官员待满一定年限后陛下回到京城。”

肃北官员分为肃北军、京城调任、本地官员三类,原本该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根据隐龙卫传回的消息,后两者已经搅和到了一起,肃北军内部也被他们安插了人进去,并且,三者中隐隐还有另一股势力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