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_第771章(1/1)

梅寒雪冷着脸走过来:“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聊。”

“就因为这个时候了才要聊嘛,不然做了鬼,到地府去找鬼娘子吗?”

这是梅家兄弟第一次在众人面前一齐出现——但见他二人,兄长冰冷如霜,弟弟温儒灿烂,那女修不禁吃了一惊,半天回不过神来:“你……你们是?”

梅含雪笑着朝她眨了眨眼:“怎么样,是不是还是我好看一些?”

女修嘴都合不拢了,只会呆呆地:“你们……”

正想再将两人打量清楚,那个冷藏冰窟般的男子已经背过了身去,衣袂飘飘行至时空生死门边沿,以扩音术对众人道:

“攻伐退后,御守往前。请快。”

有人问:“就算我们用玄武结界暂阻了洪水,可那也是缓兵之计,总不能一直这样挡着吧?”

“是啊,万一这洪流一直不退呢?”

梅寒雪摇头道:“一半人来挡着洪水,一半人在后面关闭生死门。”

“……”明明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于此,却瞬间都鸦雀无声了。

关闭生死门?

如今几乎整个穹庐都已被撕破裂穿,放眼望去时空裂洞就如瀚海一般望不到尽头。两个时空已经完全融合交汇,怎么关?

仿佛看破了众人疑虑,梅寒雪道:“万涛回浪咒。”

人群中站着的青年薛蒙愣了一下,只觉得这个咒诀说不出的耳熟,正思忖着,忽听得旁边璇玑长老道:“这不是玉衡曾经创过的……反咒吗?”

他这一提,碧潭庄的人也跟着反应过来了。

曾经彩蝶镇天裂,李无心带着一群弟子去死生之巅讨要说法。一番误会波折后,楚晚宁冷着脸告诉众人“万涛回浪咒”的创始者正是他自己。

梅寒雪道:“万涛回浪,可以逆转已经施展出来的法咒。”

有人吃惊道:“这么大的也可以?”

“以一人之力当然不行。”梅寒雪道,“所以要诸位勠力同心。”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之后,却有不少人犹豫着退到了时空生死门后面。

“我灵力不行,我抵御不了洪流。”

“我也是,我最不擅长防御结界了。”

谁都不是傻子,都清楚去阻止玄武结界危险,而关门容易。一时间虽有死生之巅、踏雪宫诸人、以及其他门派的一些青年自告奋勇地出来,但也有不少修士都缩着脖子往裂痕后头挤。

梅寒雪盯着那些缩头乌龟,原本就不善的面色变得愈发阴沉:“都想着躲在后方稳稳当当,前面谁来挡?”

很多时候便是如此,譬如两军对垒,一决死战。明知前锋沦陷后,自己也不可能独活,却还是渴望能被分至后部。

正僵持着,忽听姜曦道:“我来。”

孤月夜的修士见掌门行去,顾盼之后,亦有一大群人随之来到了玄武结界旁。药宗是十大门派里灵力最弱的一支,他们出去了,就好像抬手给了那些怕死王八们一个巴掌。

“……我也略懂御守,能出一份力。”

碧潭庄的甄琮明说完这句话,也走到了前列,沉默着抱剑站在一旁。

人陆陆续续多了不少,虽然还远不够数目,但眼见着第一波大潮即将袭近,他们也无暇再等。

“快些!子明,你去后方施万涛回浪咒。其他人跟我到玄武结界前准备抵御。”梅含雪说完这句话,一跃纵身起,来到了庞硕剔透的结界前,将手掌贴了上去。

“阵开!”

这么做的不止他一个人,很快地,一双双手掌都贴向了这道红尘间最后的壁垒,蓝色的灵流,碧色的灵流,红色的灵流……无数光芒汇向这横隔于天地的屏障。

慢慢地,一个蛇身龟甲的图腾在夜幕之中缓然亮起,它尾盘于地,首仰九霄,那正是合众人之力点燃的玄武守护咒印。

也就是在这时,始凰卷起的惊涛巨浪从前方涌来,气势远胜万马奔腾,黄河入海。

每个人都绷到了极致,双目紧盯着那不断逼近的泥黄色的水线。

“准备好,要来了——”

几乎是话音刚落,一道千尺高的浪头已吞天之势向他们劈砸下来!刹那间水花四溅!

“撑住!”

这洪流愤怒如饕餮凶兽,即使有玄武结界作为抵御,也还是有水流击碎灵力薄弱处,箭镞般劲厉地喷洒进来。更有不少实力较弱的修士支撑不住这股悍劲的力量,只第一波浪头,数十个人就跪了下来,口呛鲜血。

姜曦回头厉声道:“再来些人!”

可是看到此番情形,敢上前的就愈发少了。

而这个时候薛蒙已绘完了万涛回浪咒的符文,他当空一击,数万雷霆之光在符咒后嘶嘶闪动,朝着时空生死门的八方散开。

和前锋阻挡洪水一样,后方的修士也开始向万涛回浪咒注力,竭力想要闭合这个横贯了两个时空的裂痕。可这裂痕实在太大了,一时也看不到究竟边缘有没有在回缩,不少人心中其实都忐忑至极。

后方进展缓慢,前头却已然捉襟见肘。

又是一道大浪拍至,更多修士倒地不起,无法支撑。而玄武结界的裂痕也越来越大,水柱湍急地涌溅其中,姜曦他们的衣服很快就都湿透了。

“再这样下去不行。”梅寒雪道,“支持不到生死门关闭,玄武结界就该破了。”

“……”

正在这时,他们忽听得身后传来纷乱的马蹄声。一转头,但见一群散修与平民自远处行来。修士御剑,平民纵马,为首的两个人,一个黑衣劲袍,眉眼极秀丽,正是叶忘昔。

还有一个徐娘半老,御剑歪歪扭扭,浑身披红带缕,簪着满头眼花缭乱的金饰,却是飞花岛的岛主孙三娘。

二人身后烟尘滚滚,也不知道带了多少人,或许是将避难的妇孺老幼都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