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60)(1/1)

做朋友,一定要做朋友,这样的国家不做朋友难道是傻子吗?

既然是朋友,那么大家自然好商量,要番薯?要玉米?要辣椒?要水豚?那当然没问题,黄金、煤、铁?这个也没问题,不过你们得自己来开采。换?不用换,你们开出来的当然你们拿走啦,这是土地之神对你们的恩赐嘛。

想要派人去采药?探查植物,这完全ok,你们随意啊!要不要住在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丛林挺难走的,可以派人给你们领路哦。

这这些人难道是圣人吗?

去和这些新大陆人士商讨合作事宜的大明官员都惊呆了,从未见过这么好说话人的他们到最后竟是感觉自己的良心有些痛,甚至怀疑通译是不是出现了翻译错误,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

见鬼,原来他们还有良心啊?

呃您有没有什么需要的呢?鸿胪寺官员们捂着心口,第一次在谈判时提出了建议:你们要不要种子?要不要水车?或者我们的冶炼工艺也能够教你们,对了,你们对玻璃感兴趣吗?我们也能教你们哦。

第175章

凤阳城,作为大明龙兴之处,虽然失去了中都府的政治地位却依然是大明的第二颗心脏所在。

因为大明的前代帝王,也是身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如今便居住在此。

坦白说,开国皇帝早早放下权势退居二线的着实不多,翻遍上下五千年也就只有个高祖李渊,不过和这位被儿子囚禁的倒霉蛋不同,朱元璋是有了可以信任可以交付的继承人,所以自己快乐得给自己批了退休通知。

自古以来但凡想要做个大事业的没有一代就能做成的,咱开了个好头,有个好儿子,之后的自然就交给后代了。自己给自己写圣旨时候遭到了不知是真心还是虚情的百般劝阻时,洪武帝是这么说的,一边说,他还一边看了眼朝堂上和他同辈同岁的诸多老臣,眼中透出了几分微妙。

虽然话没说出口,但无论是肢体动作还是神情都表达了他的想法,大概就是老子有了能干的儿子和孙子,所以可以退休享清福了,你们没有吧?嘿嘿。

真可怜呐真可怜,一把年纪了还要出来工作,哎呀哎呀,没办法呢,谁让你们的儿子孙子不够给力呢?嘿嘿。

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谁让你们年轻时候不好好培养下一代呢?看,还是朕聪明吧,嘿嘿嘿。

读出以上信息的老狐狸们额头顿时爆出了一个青筋,长长的宽袍下头藏住了众人情不自禁活动手指的动作,但掩不住众人不爽的表情。

而在这一刻,一贯说一不二,性格也不是太好的洪武帝却很宽容得原谅了他们,是的,谁不愿意在炫耀的时候看到对方不爽但是又干不掉你的样子呢?这才是炫耀的髓所在啊!

和被迫退位,所以一辈子都在受到儿子忌惮和警戒的李渊不同,朱元璋拥有更多的自由不如说,是有了太多的自由,比起当皇帝时候偶尔兴致来了,想要出征一下和老领居打个招呼,还会遇到一群人死谏,除了悄悄跑出去在城里装个乞丐回味一下生活,处处受到掣肘的往昔岁月,现在的洪武帝可幸福太多了。

他老人家刚退休时候的确是过了一段老婆狗子田园梦的生活,但没过半年就腻了,之后就开启了溜溜达达环游天下之路。

作为一个武力值和生活经验都达到巅峰,并且拥有多种就业经验的前皇帝,洪武帝的出行非常之低调,但引发的故事却十分高调。

高调到什么程度呢?

大明如今话本热销榜第二的大作,就是基于事实改编的《洪武微服出访记》。

在小说中,白龙鱼服的先皇陛下带着温柔慈爱的皇后殿下、并虽然是宦官出身但非常有正义感的内侍以及能干威武的忠心侍卫二三,化身成为了正义的使者游走于民间。

他们在畅游大明大好山河的同时遇到了很多案件,在破案的过程中斩杀贪官,为民伸冤,纠察公正,惩奸除恶,总之,就很苏爽。

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故事永远都能戳中老百姓的痛点,受到冤屈之后有人发声有人仗义执言,然后打脸恶人为自己证明清白的事情,只要想象一下那种从绝望走向希望的感受就能够让人觉得爽到飞起。

更何况这是真人真事啊!他们大明的先皇陛下就真的在做这件事,这岂不是话本就在我身边?

对于普通的良民而言,洪武帝简直成了正义的化名,若是在生活中遇上些什么不公欺压之事,便纷纷啐道:你等着,说不定哪天陛下就来咱们这儿微服私访了!到时候让他用狗头铡砍了你。

而每当这时,干了坏事之人总会觉得心尖微微发抖,虽然一边想着这不可能,但想到话本里头的各种离奇故事,又难觉得心虚,最后往往认怂。

于是,沿着洪武帝的步伐,被太上皇陛下拿下的贪官污吏和不义富商数不其数,在给地方官员增加公务的同时,也让民间渐有的浮夸迹象为之一清,顺便提供了众多小说素材,大明人的生活环境前所未有的和谐。

不过现实和话本还是有差别的,比如皇帝和皇后身边带着的不是什么忠心的侍卫,而是开国功勋一二三、比如鞍前马后伺候着的也不是普通宦官,而是被大哥点名留在国内不允许出去的朱棣和朱橚,哥俩正试图围魏救赵,从老爹这儿入手好说动大哥让他们出海。

不过就目前的效果来看,洪武帝是把两兄弟当做了的打手,在挖掘儿子利用价值的道路上毫不犹豫,但在给儿子们说情的事件上出工不出力。

咳咳,他老人家可是深谙家族和睦的知识点,就像儿媳妇教孙子时候一样,老大在教导弟弟的时候他这个当爹的也一定不能插手,否则会伤到长子在其余儿子心中的地位,而且坦白说洪武帝也想要出海去看看,目前正处于和儿子的感情培养期,为了两个臭小子得罪老大,这事他可不会干。

尚且不知道即将受到来自老爹背刺的两兄弟还在勤恳干活,见缝插针得向老爹诉说自己的理想和理由以争取和新认识的小伙伴一起回到美洲大陆。

之前那次是误打误撞,在得知美洲大陆距离大明有多遥远之后,朱标说什么都不允许弟弟再踏上前往彼岸的船。

即便有邦交需要,也可以由臣子代劳,要去也得等航线情况基本被摸清了才能上,否则万一弟弟再一去两年或者是多年,他这个当大哥的怎么和老爹交代。

但朱棣两兄弟则是不愿意,他们是亲自走过海上航程的,心知航行的时间和距离这东西完全看天气,以如今的情况,要摸清楚航线起码得过个十来年,到时候他们都是天命之年了,就算大哥不拒绝他们也浪不动了。

海上冒险本就刺激,加上两人还当真发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大陆,并与之建立了沟通,新大陆的资源和土地多到让见多识广的朱棣都眼珠子发红,就算他和老爹一样在经济上不敏感,也知道发现一块新大陆对大明来说意味着多大的利益。

现在让他们停就像是在刮出一张大奖后让人停手一样,根本就不可能嘛!

但是于公,朱标是大明皇帝,船队航行都靠他拨款,于私朱标是家中老大哥,长兄如父,爹不在的情况下,大哥就是最权威的。

所以朱标开口那就是一票否决,两兄弟再不满,也只能像其余被出海考试拦在国内的藩王是皇嗣们一样,只能不甘不愿得听从老大哥的指示。

顺带说一句,为了拦住弟弟和侄子一个个往海上跑,大明的出海考试那可真是巨难无比,不光文武全能,还带上天文地理诗词歌赋神佛宗教各种知识都要考,否则能够一眼辨认出不同植物不同功效,目测将一整本黄帝内经都记下的朱橚也不至于要走后门了。

当时大明宗室不少年轻一辈都被考题打击到了,掀桌表示这题根本就不是人能做出来,陛下就是故意在为难人!抗议,严正抗议。

在抗议的过程中宗室们还接受到了百官微妙的小眼神,被看学渣眼神刺激到的宗室们当下炸毛,纷纷揪着国子监的监生以及通过科举出来的榜眼探花等人过来答题,成功get了同款痛苦面具,顿时满意。

不是他们自夸,在教育上,大明的皇嗣们拥有最好的资源和最强的压力,毕竟他们面对的可是世界上最内卷的环境。

洪武帝吃过茕茕孑立的苦,因此下令只要是朱家子嗣不管血缘单薄程度都能领到俸禄,基本能保证后代吃喝不愁生活乐悠悠,除了不能离开自家封地缺少自由外,生活质量高于80%的大明民众。

但人活着就是要向上看的,世界那么大,游记那么多,有钱有闲的谁不想出去看看?所以这时候大明为了国家稳定定下的政策就要了卿命了。

当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自然会有别的神娱乐需求,不能怪大明宗室到了后期就开始走喝酒看戏找女人、欺男霸女搞宗教的歪路子,实在是有钱有闲没处花的日子也不好过。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从他们家太子还是太孙的时候,大明宗室就悄悄加了个规定,只要愿意放弃自己宗室子的政治地位,那么就可以通过科考进入大明官场做一个领俸禄的公务员,这也就意味着皇嗣们年纪轻轻就要面对一项抉择。

自由or身份。

原本这样的政策在推举之初得到了官员的一致反对,这不光光是宗室参与科考会占据到民众考试名额的问题,还可能会和李唐一样,发生宗室子夺权的情况,不过政策运行至今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和谐的,尤其在海运和外交需求渐多之后。

这个故事有效证明了只要市场够大,就不用担心内卷引来社会问题。

所以对于宗室子来说,他们是就是那种: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就只能一辈子被困在封地靠领零用钱和老婆嫁妆过日子了!(震声)从小到大受到的灌输也是:你好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多一条路世界那么大,你不想去看看吗?等等。

在念书上,老朱家的孩子们表示我们三岁开蒙五岁习字八岁在外集体求学,每天早出晚归还要面对挑剔的先生以及自己卷起来的亲戚还有天才前辈的打压,就算生活条件好一些,但也是寒冬酷暑勤学不缀走出来的,在学习质量上自认不会输给任何人!

所以他们答不出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题目太变态!以他们的身份出了海就是领航,指引个大方向就成,专业技术可以招募专业人才,何必要知道那么多,术业有专攻啊陛下!

对于侄子们和弟弟们的哀嚎,朱标完全不为所动。

诚然,以弟弟们和侄子们的身份出海,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是承担政治乃至于神领袖的地位,他们出行的目的是代表大明进行行政工作,将他们安全的送到则有旁人负责。

但道理是这个道理没错,可是当皇帝表示我不要讲道理,我就是下令你们通过考试才能出海,你能怎么办?

只能苦哈哈得继续参加考试,偶尔抽空到大家长这儿来哭诉啊!

可恶,自打有了这政策之后,迄今为止就没有一个大明宗室能够通过考试啊啊啊!这合理吗?这肯定不合理啊!

朱元璋这些年一到考试结束就要接待一堆委屈巴巴的儿子孙子,在这点上他也试图说过情,但在小辈的安全问题上朱标半步不退,若是和他说这题目太难了孩子们做不到,朱标就一脸虚假的茫然,然后摸摸头表示做不到吗?可是这些题目是英儿抽空出的啊,批卷也是英儿批的,很难吗?

言下之意是我那个经常要处理政务没太多时间学习的才二十出头的儿子就能回答这些问题,而且他不光能答卷还能出卷,你们不过是区区答个卷,怎么就做不出来呢?怎么还好意思找您来要求降低难度呢?

洪武帝:

嘶,可恶,好熟悉的炫耀味道!

所以说大孙子一天到晚忙公务为什么会知道这些奇奇怪怪的知识?

因为当年我也想出海啊,所以就稍微了解了下。被爷爷召唤的木白十分随意得用手刀劈开刚从井水里拉上来的西瓜,指尖略一用力,就将西瓜分成四大块,他将一块最小的一块在爷爷怒目中递给他,又让人给奶奶送过去一块,剩下的则是和弟弟以及身边的狗子们分享。

洪武帝听到这个答案后惊得都顾不上孙子给他的瓜只有一点点了,他瞪圆眼睛不可思议道:你为什么会想出海的事?

于是木白便和爷爷分享了一下自己年少时的野望,当听到孙子说当年觉得弟弟比较博爱,为了防止他在感情上翻车,于是想要潜入日本搞掉当地政权占岛为王顺便给弟弟打下一片江山供他挥霍的时候,朱元璋惊得连瓜都掉了,这一刻他都顾不上刚落地的瓜立刻就被一直蠢蠢欲动的狗崽子抢了过去,不敢置信得重复道:什,什么?你那个时候才多大?

洪武帝此刻内心满是槽点,先不说孙子当年才多大,就说说为什么会觉得至今还是单身的弟弟很博爱啊,而且你比你弟弟也没大多少,为什么就开始思考要怎么给弟弟留下老婆本的事了,最重要的是,想给弟弟留个老婆本也就算了,但一般人会想法子跑到别人地方去占岛为王吗?

他孙子的逻辑是不是有哪里有点问题?或者该说不愧是他孙子,瞧瞧他大孙子这行动力和执行力,哎哟哟

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想想他孙子这些年的一举一动,想想他当年的愿望,再想想那个微妙的也字。

洪武帝的眼神顿时犀利了起来,以他对孙子的了解,大孙子可不是那种会轻易更改目标的人啊,糟糕,要是孙子有一天告诉他爷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他该怎么回复?拒绝吧孙子也怪可怜,答应吧到时候国家又要生乱子,哎,儿孙都是债啊!

木白没有察觉老人家内心的纠结,十分淡定且熟练得在吃瓜同时倒出一碗又一碗来自原副队炖好的鸡汤:人总是要提早做准备嘛,实现了呢,再说知识是永远不会辜负人的,多学点不会有错,看,现在不也用上了。

他当年也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个身份呐,这个任务世界可是3s级别的难度,所以木白一进来发现初始环境如此艰苦,自然以为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奋斗故事,哪知道这是一个富三代的奋斗史呢?

不过想想也是,看看这任务吧,宣传汉服,一看就是偏向于文化科的,就他们文化科那些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下个地都会被磨破手的体质,如果真给个白手起家打打杀杀才能完成任务的身份哪里吃得消。

这个任务的正确通关方法应该就是像他这样想法子回老家做社畜吧?

哎,其实别看他走的挺容易,完全是因为他是个武斗派啦,若是碰到普通的任务er估计单单一个走出云南都得老大劲,更别说后续一路险象环生了。

只能说这是恰逢其会啦!没想到他的第一个3s任务居然这么阴差阳错,想想也是怪唏嘘的。

嗯咳,英儿啊。自觉发现了孙子危险想法的洪武帝干咳一声,拉着大孙子开始谈心,力图打破孙子小小年纪就想要出去探索世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