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2)(1/1)

你方才说大白把宣威送来的火腿吃了。太子殿下的声音很镇定:云南一共送了多少上来?

呃这个问题他还真的不太清楚哎,朱高炽迟疑了下,道:得有三五十方吧。

还没等木白松一口气,朱高炽又接着道:具体的数目臣弟也不太清楚,只是听闻陛下将火腿给每位皇叔都赏了两方,想来应该有这个数吧。

木白:

啊,这个我知道。全程心疼看着罚站狗子的木文一扭头,就将老父亲给出卖了:火腿一共呈上了六十六方,陛下做主给皇叔和皇婶那儿都送了些,然后又赏了琉球使者和明德、顺德两位夫人。

顿了顿,木文补充道:此前科举时贵州布政使司推上的举子在会试时候成绩都很是不错,据说是两位夫人在当地推行教育之故,加上今年恰逢黔蜀周道贵州段通路十年,陛下很是高兴。

虽然将从云南来的贡品再赐回云南让外人觉得有些囧,但这是很常规的操作,应该说普通的物产一旦被以贡品的身份呈上,它的地位就不一样了。

而且如今的宣威火腿已经渐渐打出了名头,虽然它的制造技术脱胎于金华火腿,但是云南的地理特殊,气候寒凉,肉类不像金华那么容易腐败,所以无须使用大量的盐以防腐,加上为了完全熟制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肉质鲜嫩清单,和金华火腿是两种味道。

当然,宣威火腿能够出名和它的身份也有点关系。

宣威火腿名字中的一半宣威正是出于大明南破云南之时在当地筑城防御的宣威城,可以说它的名字本身就带有洪武帝人生中煊赫战功。

加上火腿最初由当时在当地扎根的军队制作,后来这门技艺被兵哥们传授给了当地的民众,可以说宣威火腿也代表了军民一家亲,这也是这种全新、又没多大名气的食材能够被选为贡品的原因。

洪武帝规定地方送上贡品的时候可以抵消部分税额,这对于贡品是农业副产品的地方可是个很不错的消息,当然,这背后也有太子殿下倾力推荐的缘故。

宣威火腿的制作木白当时也在场来着,可惜的是他后来走得急,没能吃到第一批火腿,所以说太子殿下对火腿也是很有感情的。

也因此,当他听到老父亲在分火腿时候稍微出了点失误,最后留下来的腿子只有一人一根,而属于他的那一根就是被大白吃掉的那一根时他的心情完全可以想象。

太子殿下将握在手里的竹板放了回去,伸手探向了一旁放着的木板。

他的手立刻就被拉住了,木文双手齐上抱住了他的哥:哥,大哥,不至于不至于,就是一块火腿,咱可以让人再送来!

是啊大哥,孩子还小朱高炽见势不妙也加入了说情行列,别看他怼狗怼得快乐,但那是职责所在,私底下他和这条狗子玩的可是很好的,大白一大半的遛狗任务都是他完成的,为此朱高炽还锻炼出了四块腹肌呢!

大哥!别了大哥,您好不容易回来,打打杀杀的多伤感情啊!

是啊大哥,阿白也不是没干好事,起码,起码一个小孩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忽然灵机一动:起码它曾经带来过快乐!

弟弟,也是为难你想出这个理由了。

木白吸了一口气,稳定了下又没能吃到火腿的悲愤,他目光深沉得看着家里这条已经缩到墙角发抖的狗子,扭头看向朱高炽道:高炽,四叔喜欢养狗吗?

朱高炽:????

朱高炽倒抽了一口气,不知为何一句话脱口而出:大哥,我家家产微薄,可能经不起阿白拆。

作者有话要说:小白:= =+

小白:狗大了,是时候派用处了。

小白:我的火腿,上次我就没吃到!!【大哭】【大哭】

小白:一定是作者的阴谋,她最近没肉吃,就也不让我吃!!

第158章

在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朱高炽会真心实意得说一句自家好穷了。就算养大白的确是耗钱了点(咳,节约的木小白已经将房间里大部分的织品都换成了棉麻制品),却绝不至于让燕王府为此苦恼,事实上,如今的藩王中燕王的财富数值完全是排在队伍前五的,能和他较一高下的唯有封地在天府之国的蜀王。

不过考虑到这个小孩抵达应天府的时间,木白觉得他可能是当真不知道自家如今的境况。

这可不行啊,作为家里未来的继承人,搞不清楚封地的状况怎么可以,要知道按照如今的情况,这些藩王的长子们回老家的时候多半都是老父亲身亡需要他们就藩的时候,这要有个万一,岂不是妥妥要被人骗?

可别觉得这不可能哦,之前被大白抢走糖块的鲁王世子他爹就是如此。

鲁王世子生于洪武二十一年,他的父亲朱檀是洪武帝的皇十子,祖母更是大名鼎鼎的郭宁妃,郭宁飞跟随洪武帝的经历也非常传奇。

据说她的父亲擅长相面,在第一次看到洪武帝的时候简直惊为天人,第一时间就算出了洪武帝的贵气,于是毫不犹豫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叫来跟在洪武帝身边,还让自己的女儿伺候洪武帝。

他的两个儿子便是郭兴和郭英,此二人跟随洪武帝起兵,从贴身护卫一路做到了国公,郭英更是在风雨飘摇的洪武末年毫发无伤,在后期还跟随耿炳文讨伐朱棣,虽无功而返,却也只是被罢官便可见其做人有多成功。

正因为这一家人为人都相当谦逊谨慎不拖后腿,加上儿子少时争气,在历史上马皇后过世之后洪武帝的后宫便是让这位宁妃娘娘代理的宫事,可见其得宠。

在舅家靠谱、老娘得宠的情况下,鲁王年少时候自然也过得不错,他的正妃是信国公汤和之女,后这位王妃因病故去之后,洪武帝又为他指了鲁王妃的胞妹为继妃,可见有多看重。

当然,这也是因为鲁王自己争气,在他没有就藩之前除了太子朱标外,洪武帝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儿子了。

檀儿少时聪慧,诗词经义一点就通,读书三遍便可知其义,才思敏捷博学多识,着实罕见。说起这个弟弟,朱标都满是感叹:若非如此,父皇也不会将其封为鲁王。

鲁王的封地正是山东,山东也是孔子的老家,按照规定,藩王便是帝王在地方的象征,他们有代替皇帝在地方祭祀的责任,所以历来帝皇都会有意将子嗣或者官员中最有才能的人封去山东。

主要是祭祀时候要写祭文,按照规定这必须主祭亲手写,要是文采太差的话的人在孔孟之乡读自己的拙作那岂不是很丢脸,就算是派出了儿子中文采最好的这个,洪武帝都写了一篇小作文谦虚了下儿子水平不足但诚意可嘉,让大家多多担待呢。

但是鲁王辜负了洪武帝的期待。

这位藩王十四岁成婚,十五岁前往封地,前几年他的确和洪武帝设想的一样勤政爱民,交往当地能人,很是做出了一番政绩,但不知是觉得这样的人生太平常没有挑战性想要寻求刺激,还是到了少年叛逆期,鲁王殿下被人带着走上了歪路他开始信奉道教,还搞起了修仙那套。

洪武帝虽说是佛教出身,红巾军又是明教的变种,但严格来说他其实属于无神派,与其说是信仰佛道,不如说他相信的是自己。

但是在大部分人看来他的出身就决定了他是亲佛的,从他即位后在应天府重修佛寺就能看出,可能就是因为他的举动让人误会,生怕自己地位受到影响的道士们便试图影响皇二代、三代们,于是这位得到洪武帝大期待的鲁王便走上了谁也没想到的道路。

其实如果单纯是修仙从心开始也无所谓,但偏偏他被引诱的是修炼捷径。

是的,鲁王殿下走上了嗑药之路,并且在几年后就将自己嗑死了,他死的时候才二十岁,他唯一的儿子当年才两周岁,洪武帝闻讯后顿时勃然大怒,给这位曾经最喜欢的儿子荒作为谥号。

在谥号中,荒属于下谥,和幽炀同级,名曰淫于声乐,怠于政事,对于藩王和臣子来说,这简直就是差差评了。

根据木白对他皇祖父的了解,如果只是儿子因为吃丹药把自己吃死了,那么洪武帝也不至于气到了这个程度,这其中肯定还发生了什么大家不知道的事情,但老父亲对此讳莫如深。

不过从父亲的态度,木白也多少猜到其中必然有些猫腻,这个大概就属于大明皇室不可说的那些事了。

因为鲁荒王的早薨,才两岁的鲁王长子被立为世子,不过从洪武帝的态度来看,这位鲁王世子想要就藩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洪武帝明显是要将这孩子好好教养,避他再步其父的后尘,只不过随着洪武帝退位种田,现在这位准鲁王已经成了朱标的责任了。

唔,想到这位倒霉叔叔干的糟心事,木白立刻一个机灵,当下也顾不得家里的狗子了,在大白欢天喜地的注视下提溜着这位小表弟去了侧耳室,这里头存放着的是大量的大明地图,光是分类就有好几大类。

在整个大明,没有一个地方的舆图比春和宫的耳室更多,就算在朱标有时候要看舆图都要去问他儿子要。什么人口迁移图、什么本地物产图、什么风向图水向图,总之这儿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它没有的,因为东西太多,且为了保密没有做出明显的标注,木白在里头一通翻找,才找出了一张绘有许多弧线的图纸。

这幅图正是大明如今的商贸生命线示意图,木白随手将其扣在了墙壁上的暗扣之上,便开始同小堂弟解说如今明朝的商贸情况。

简单的说,大明现在是有三条大动脉。

一条是从福建泉州一路向北抵达刘家港的海洋贸易线,这些年来随着政策逐步放松,沿海地带的经济税情况已经达到了前宋时候的八成。

这是个足以让人骄傲的成绩。

别看两宋的海岸线和国土面积远不如如今的大明,到了南宋时候更是只有半壁山河,但当时的海贸已经成为了宋朝的支柱产业,甚至撑住了宋朝庞大的军开支,让在许多人印象中极其孱弱的宋朝力抗当时世界上最大战斗力蒙古半个多世纪,甚至熬死了好几位一代天骄,由此可想宋朝的海运基数有多庞大。

之所以大明如今在海岸线更长、世界贸易更加发达的时代没能赶上宋朝的税,完全是因为明朝的专营货物比起宋朝要多得多。

这些货物只能官方交易,不入民间流通,自然也不计入税,但小钱钱还是赚到的。

另一条道路看起来很不起眼,正是以云南为中心,联通南亚和西藏的陆上商路。

这条道路在前宋曾为当时损失了几乎全部草场的宋军提供了最后的马匹来源,当时以茶换马的贸易也被明朝一并传承了下来,只不过规模愈加扩大。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注定了那儿除了极少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小麦之外,大部分地方都只能以青稞为主粮,别看这种农作物在现代很受需要控制体脂的小姐姐们喜爱,甚至还被加入了奶茶,成为了喝奶茶不会胖的安慰剂,但它的口感其实十分糟糕。

就和小麦在被人发现研磨成粉之后才开发出食用价值不同,西藏地区没别的选择,在磨具没有发明的识货他们也只能将就吃起来拉嗓子的青稞,而等到中原的烹饪文化传入后,这儿的人也尝试将青稞做成面食,但很可惜,和荞麦一样,青稞没办法出麸,因此它不可以像小麦一样经过拉扯成为面条,只能擀平后用刀切。

但这样的制作太过麻烦,而且青稞粉的粘性太弱,若不添加粘性物质,连擀成面饼都不容易,所以当地人最后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吃法糌粑。

这种吃法是将青稞洗净研磨并且炒熟后磨成的面粉,用各种拌料混合搅拌,捏成小面团直接食用。这样的吃法主要是吃起来方便,藏民出门时候带些水和粉就行了,某种程度上和被蒙古人发明的奶粉吃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这不代表藏人就真的喜欢这么吃!

食用更加细,营养获取更加直接的食物是人类的本能,藏人对米饭、小麦的需求不亚于被他们当做药物的茶叶。

但在过去,藏地的邻居是自己都难以吃饱的云南,自己都吃不饱饭,更别说支援隔壁了就算你有再多黄金也不行。

但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

大量的大明移民来到云南,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开荒种田,而近些年来被派来援边的官员们先后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食物处理技术带到这儿,再加上有了从南亚采购来的粮食、经过奢香、淑贞两位夫人开辟的和四川接通的驿站和道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藏人能够通过这条商路采购到中原流行的物资了。

随着这条道路,大明除了得到了生长在高原耐力更好的藏马之外,珍贵而神秘的藏药也进入了医者们研究的队列中,如今皇宫里的小朋友要是不幸生病了的话,苦药汁里头就有藏药的一份力量哦。

(吱哇乱叫的小朋友们:不要啊!更苦了啊!)

如果说前两条路是大明沿着宋时的路线走下去的话,那么第三条商路则完全是全新的道路了。

那是以北平为中心,辐射了整个东北乃至于深入到莫斯科大公国的一个商业圈。

如今将领地里的煤、铁贩卖到大明已经成为了许多游牧民族的财富密码。

是的,在凿地机的辅助下,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是发现了铁矿,这原本是游牧民族崛起的契机,也是木白此前最担心的问题,但让众人都想不到的是,发现了铁矿的部族居然没有趁机打造铁器发展军工,而是选择将矿石装上了马车,轰隆隆得运到了大明。

当被人悄悄问起为什么不自己炼铁,部族组长十分淡定的表示他们其实也想过自己试着打一下,但是实在是没办法。

如果没有专业的炉子和催化剂,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将铁矿融化成铁水啊!

不要说铁水了,就连打成铁块都老鼻子劲了,而且这种最原始的冶炼方法之下,成品质量当然不尽如人意。

计算了成本和付出后,这支部落最后还是放弃了,草原上的民族不像中原王朝一样有足够多的农业产出可以支撑别的产业发展,对于牧民们来说,他们是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抽调人去打铁生炉子就意味着他的活得有别人顶上。

现在一个寻常的家族几乎有三分之一都在忙着挖矿,若是再盲目扩张,那么他们赖以为生的牛羊都将没人照顾,如此不如早些放弃,用这些可能会拖死部族的产出换来基本的物品。

别看牧民多半性格耿直,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生存规则。

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小打算,冶炼这个东西正向走很难,反过来却很容易,要从铁矿石将之炼成铁器是个能够难倒大部分部族的难题,但从铁器重新炼铁锭却要简单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