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1)(1/1)

朕知道,你们在等大赦,但是你们应当也知道一个词遇赦不赦。洪武帝细细观察了下众人表情,见他们有志一同得露出了恐惧和震惊,这才有些满意。

其实朕还真的担心你们方才有谁拿刀抹了脖子,那你们就死得太轻松了,如此对于被你们害了的人太不公平,朕还想着若是有个万一,咱要如何同他们交代他轻轻一笑,幸好,你们没这个胆子。

帝王挥了挥手,眸光冰冷又有些疲倦:带下去,这儿拾好,摆驾文华殿。

洪武帝当然不是去找儿子治疗自己受伤的心灵的,他还不至于那么脆弱。

去文华殿是为了找儿子商量一下如何制定更完善的法令以避此次情况发生。

出身民间的朱元璋十分清楚,贪污之风一日不止,民间必然就有一群人在受苦受难,一个贪官能害一县人,十个贪官就能糟蹋一州,如果有一百个贪官,就能祸害一国。

贪官本身不可怕,但贪而不治就很可怕,这股子歪风邪气会导致年轻一代的官员刚入朝就歪了脊梁骨,会导致不愿意贪腐的官员愤而出走,会导致帝王和民众之间有一层厚厚的雾霭,皇帝看下去一片白,民众抬头却是黑。

贪没关系,只要肯干事就行,抱歉,这种思想在洪武帝这边是不存在的。

说白了,你连对钱的贪欲都不能克制住,皇帝要怎么相信你能克制住对女色、对权势的欲望?就像是孝是人最低等的审核标准一样,廉洁也是一个官员最低等的标准。

只有廉洁才能奉公,只有廉洁才可能秉公,也只有廉洁,才能让皇帝相信你不是为了赚钱而当官,你当官是心中有某种信仰某种坚持在。

在洪武帝眼中,水至清则无鱼根本就讲不通,水清养不出的那是野生鱼,但在大明国的鱼塘里,这些鱼吃的是撒下来的鱼食,天热了发冰天冷了发棉衣,怎么就养不活鱼了?

如果是元朝,那还能说不贪就没办法往上爬,但在如今的大明,洪武帝可以拍着胸脯表示他创造的大明朝堂绝对不需要往上塞钱,只要干得好,只要有政绩就能升职,根本就不需要搞那些歪门邪道。

他自觉已经给官员提供了最好的舞台,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更愤怒于这些自甘堕落之辈。

将心比心,洪武帝认为如果自己当年有这种机会,如果当年的元朝廷是如今大明这样,他绝对不会参与到起义军中,说不定现在他也是公务员的一员呢。

哎,都是时代的错啊!

洪武帝正在回忆往昔,忽然发现眼前白光一闪,他瞬间被这不同寻常的动静吸引了注意力,定睛看去,只见一条半臂大的小胖狗穿着一件背心,背上插着一面小旗帜,小胖腿像是轮子一样轮番蹬地,个子虽小跑得却是极快,一阵风似得从他们面前刮过。

看那方向,应该是从文华殿跑出来的。

这不是大孙子的那条狗吗?洪武帝顿时被吸引了注意力,见那条狗子冲着春和宫的方向哒哒哒跑去,他立刻打了个呼哨将那条狗远远叫了过来。

跑到一半的狗崽忽然听到了异常的动静,立刻停下了脚步,头一扭好奇得看向朱元璋,朱元璋顿时觉得好玩,蹲下身来嘴里发出了惟妙惟肖的鸟叫声。

小狗崽的耳朵抖了两下,眼前一亮,被吸引注意力的狗崽立刻放弃了自己的任务,哒哒哒拉着背后的小车子冲着洪武帝跑来。

洪武帝一手按住狗头,敷衍得摸摸热情蹭他手,并且扒拉着他的衣服想要找鸟的狗崽子,一手拉开了小狗崽背心上的小旗子。只见上头用稚嫩的笔迹写着【八百里加急】,再一看,后头的小拖车里头放着一个匣子,上头贴着孙子不知道从哪里薅出来的三根鹅毛,十分像模像样。

洪武帝左右看看,没见到孙子们的身影,于是悄悄伸手打开了军情紧急的小匣子,从里头掏出了一张小纸片。

此刻的他完全没有一点洪武大帝的模样,活脱脱就是个老而不尊的坏爷爷,然后一打开信他就囧了。

小孙子认认真真得写着:八百里军情加急试发,擅自打开者秃头!

洪武帝不由自主伸手摸了摸自己藏在冕冠下头的头发,陷入了沉默。

这年纪大了,有些毛发问题总是难的嘛。

第125章

从各方面来说,总体而言,洪武帝真的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过于不顺的童年让他很有些锱铢必较,有恩必报的同时有仇也

恩咳咳,气量也是时大时小。

譬如他会在修建陵墓的时候下令不要迁移东吴大帝孙权的坟墓,不去惊扰先人,也会在发现孙子们的恶作剧后叫来笔墨伺候,然后写了张抄写论语三遍塞进小盒子里,然后放走欢快蹦高的小狗崽。

别误会,洪武帝当然不是因为头发的事情在迁怒,他单纯只是在批评孙儿那将狗崽子放出却没派人照看(内侍:???)的行为啦!

遛狗不牵绳,等于狗遛人,文明养犬你我他嘛,此刻洪武帝的脑回路竟然和后世的街道大妈们画上了等号。

先不论还等着运送军情的小狗崽回去的木文,在看到天降的作业时是怎样天崩地裂的心情,突然被布置作业的木小白反正是很不开心的。

布置作业也就算了,还是诸如:如何判断官员善恶的大范围问题,这个让人怎么回答?

放弃吧,从古到今几千年了没有一个皇帝和元首能够完成这一判断?还是说这踏入了神之领域,就连能够读懂人心的几头神兽都要很艰难得判断此人善恶,靠人类自己更是不可能了?

洪武帝有些不信邪,大抵是青史留名的帝王都创造性十足,他破天荒得提出:你们说,让老百姓给人打分怎么样?

刚说完,他就立刻摇头:不行,这样容易被徇私报复,除非立刻把人调走,但那不太可能,速度太快了。

不是这个问题吧。木白想了想,也投了反对票,不过他的看法倒是和洪武帝有些不太一样:皇祖父,帝王也好,官员也罢,管理一地靠的是自己手中的权威,以及地位的不对等,如果当真将这种票选官员的权利下放到百姓手中,以后官员要想再要管理一地,难度会加上很多。

这并不是说官员就应当要压迫老百姓,而是管理者的身份必须要和被管理者之间划开一点距离,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过于亲民、或者是过于低声下气其实都不利于官方形象的塑造。

倘若随便一个村妇都能大摇大摆走进州牧的办公室和人拍着桌子说:我今天青菜要卖五文钱一斤,哪个小孩都能留着鼻涕大声喊:我不要念书了,我要玩,这不是就乱套了。

而且,如果公开让老百姓批评或者是表扬,偶尔一次还行,成为常态的话必然会导致官员不得不媚民。

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对百姓好,这不好吗?哭哭啼啼拿着军情过来抗议的木文讶异道: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官员对百姓好,不是也符合圣人学说?

洪武帝在一旁微微眯眼,有些想开口,却忍住没说,而是看向了大孙子,想要知道长孙是怎么想的。

官员对百姓好是应当的,但是献媚则大大不可。木白伸手摸了摸弟弟的脑袋,又拍了下趁机想要凑过来要摸摸的狗崽子的脑袋瓜,因为手感太好,忍不住又摸了一下,民众重什么?重利益,你若要讨好他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税、发钱、时不时登门拜访,给足够对方面子。

见小孩不自觉点头,木白轻声提醒:阿兄曾听闻海对岸有一岛名为弯弯,其官员全部出自选举,只要民众喜爱推荐,便可成为一县、一洲、乃至全岛之长。

所以其中有心之人为了媚民,便在选举之前大肆宣扬自己上任后会做何等利民之事,动不动就以减税发福利来诱惑民众,据说还有一城之主为了让民众在下一次选举之时还要选择自己,但凡民内有什么红白喜事都要登门到访,民间一片交口称赞,来年他果真再次当选。

顿了顿,木白在几个年长者一脸惨不忍睹的表情中笑道:一洲一府一城有多少户百姓?若要人人叫好称赞,官员哪来的时间办公吗?国家使用这些官员,到底是为了让你讨好百姓,还是为了让你去做事情的?

木文顿时略有所思,又听他阿兄说:而且此举还会有一大恶果。

百姓目光大多短浅,只顾眼前利益,木白看向提出这一建议的洪武帝:皇祖父,若是一个官员要得到百姓称赞,人人言好,那么国内大多数的工作他都将无法完成。

秦修驰道贯通南北,搭都江堰沃野千里,建长城抵御北蛮,这些事都可说利在千秋,就算是千年后的我们也在享用其福祉,但若是在当代,让秦国的百姓选择是拿一笔钱还是建立那些工程?

肯定是前者,就算不说是那些距离民众千里之外的工程,就算是家门口要修建一条大路和发钱之间,都会有人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这是为什么?木文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他那曾经生活在交通极度不便捷山区的经历给他留下了对大马路的渴望:有大路的话多好啊!车马可以直接通行,商户也能频繁交流,物产可以出去,外来货物可以进来,大路,大路特别好!

但是那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木白轻声点明:对于年少之人或者是中年人来说,大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对于老人而言,一辈子都这么过过来了,有或者没有都无所谓。而且他们会想:以修建速度而言,在他们闭眼前都未必能看到大路抵达,如此还不如拿上一笔钱,安安稳稳享受一下晚年的舒适。

他略略停顿,又道:这些年长者,或者是一家之长,或者是一族之掌。

在如今的社会,这些年长者一般都有着绝对的权威,他们一旦发声说出反对意见,在如今这个家、宗族的时代有多大的影响力,自不必多提。

木文略有所悟,但同时又更糊涂了,圣人说,要以民为贵,但阿兄又说,不能一味讨好百姓,那到底要怎么做才是对的?

啊,这就要说到税负和数据了,木白立刻兴奋了起来,正要和弟弟说说他阿兄当年的故事,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税务还制度还没有成型,各国都有各种尝试,特别有列举意义。

然而还没开口,木白就感觉脑袋上忽然一重,洪武帝狠狠搓了下孙子的脑袋,表情很有些意味深长地说:跑题了。

已经习惯和弟弟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从来没有人说过他跑题的木小白噎了一下,重新整理了下思路,道:民众有民众的需求,国家有国家的需求,要解释这一点,就要从双方的需求来说。

人民想要过得更好,要更富裕,要更安全,要更多姿多的娱乐和业余活动。

而国家也想要更富裕、安全、影响力更大。民众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的是更多的田地,更轻的税负,更多的赚钱机会,而国家要达到这一点,则是要获取更多的税负,只有国库充盈了,才能有更多的兵源,兵强马壮,大明才更加安全,所以看起来这二者是不是相悖的?

木文点了点头,小表情也变得烦恼了起来,这样看来国家天生就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上啊!

如果这样想的话,就错啦!

木白摇摇手指,文儿可知大明如今的税负是多少?大明军队又有多少?

这个问题在小孩的知识范围之外了,小孩立刻看向了大哥,他大哥示意他去问家里的爷爷,洪武帝面上笑眯眯,口中却半分不犹豫,一连串数字如流水而出:大明税负三十取一,各卫所将兵约有两百万,大明人口是五千两百余万,已开垦土地三千六百六十七万顷。

文儿不妨来算一下,不算杂税,单论田税,大明一年能到多少税?

木文掰了掰手指,许久后脆生生得道:可以120万顷的税!

对,而这些田产中,上等田两成,其余皆为中末,国有令,鳏寡孤独者减税额,灾年税,所以拼拼凑凑一年的税额大概是这个数。木白在纸上写下了一串数字,木文点点头,觉得还挺多的。

然后就见木白又给他列了军支出、粮草、兵马、战士死亡后的抚恤金、医药兵戈铠甲开支等等,一连串数字听得木文两眼都要打蚊香圈了。

和他有一样反应的人并不少,在木白算到一半的时候,洪武帝就已经令人将皇宫里的萝卜头们都叫过来,现在小少年们正排排坐一起眨巴眼睛,一起接受数学大魔王的毒打。

最后木白在一连串的统计之后写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场的小少年们全都倒吸一口气,哎呀!养军队也太钱了吧?看看左边的税负入,再看看支出,就算这笔钱不是从他们口袋里摸出来,小孩们也有了肉疼的感觉。

养军队原来是那么贵的吗?

这才哪到哪,还没算研究经开支呢,木白随意得将一个数字修改了一下,看着下头东倒西歪仿佛被经济压力压弯了腰的小萝卜头们一阵好笑,他接着问:如果撇除掉这部分军开支,国家的税负是不是只剩下一点点了?

那何止是一点点啊!是少了好多数字啊!

所以一味依靠税负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用赋税养兵,不用多久大明就会和宋朝一样被高额的军开支拖垮,而且国库没钱没粮,也无法应对风险,更无法开展基本建设。木白又给他们列了下大明皇室如今主要的用开支。

如今明皇室的还没有后世要养宗室的压力,大明第一家庭如今人口还比较简单,手头富余的洪武帝就在民生中投入了大部分资金。

遭受过颠沛流离和病痛交加折磨的洪武帝想要创建的新世界是人人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病有所治,死有埋骨。

因此,他结合宋元时期的民间政策,创立了大明如今的各项基础设施。

在洪武朝,扫盲式基层教育第一次下达民间,洪武帝令地方县官设立官学,由国家聘用先生给民间稚童开蒙,只要有意学习,无论出身贫贱皆可入学。

在洪武三年开始,州县间就设立惠民药局给贫病军民治疗,医匠、药物都是从当地税务中拨发,说白了就是花的洪武帝的钱。

除此之外,失孤儿童有慈幼局,无亲无故者若是亡故也会有当地官府建棺安置,令其不至于无葬生之地。

加上还有老人的奉养、失独官兵家眷的奉养,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是花钱的地方。

这些数字加上去靠赋税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明洪武帝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一项壮举官兵屯田,并且用自己种的田、产出的副产品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