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7)(1/1)

这是孤的一些愚见,木白冲众人点点头。

快别客套,都是自己人。洪武帝亲昵得拍了拍孙子的小肩膀,鼓励道:你小子尽管说,说得好爷爷有赏。

木白缓缓抬头,意味深长得看了自家爷爷一眼,那小眼神砍得洪武帝虎躯一震,连忙补充道:出去玩不行,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坐不住呢?你得沉稳些。

这是人说的话吗?木白顿时瞪圆了眼睛,不可思议得看着自家爷爷,当年我们相逢在街头的缘分您都忘了吗?

洪武帝当然没忘,但是洪武帝脸皮厚啊,他一脸正气凛然地催促:快些说,说不好朕就去告诉你先生。

木白吸了口气,在心中不断提醒自己,面前的是他爷爷,亲生的,除了忍耐,没有别的办法。

平心静气木小白,你可以的。

以我之愚见,首要一步便是堵住已经发现的漏洞,此次郭桓贪腐的手段一则是通过空印账簿,此法可通过加强监管,以及改变税之法来避。另一则便是通过以笔墨涂改账册。

孙儿看过户部的账册,若是无人进行专门核对的话,想要修改绝非难事。木白顿了顿,道:此道我并非擅长,只能起抛砖引玉之效,我的意见是,修正账本的格式,想办法让账册更为简明容懂,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作弊。

众人闻言都露出略有所思之态,还没等他们说什么,就听木白继续道:只是改账册格式绝非小事,倒时举国上下都有一阵动荡,适应期更是漫长,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问题。

所以不妨釜底抽薪,木白继续道:既然如今的计数方法容易被更改,那就改一个不容易手改的记录方法,将一到九九个数字改成更复杂的字体,如此只需要学习九个字,难度并不高。

好!洪武帝当下一拍桌案,赞道:这倒是个好主意,英儿,你既想出了这个主意,可有想到以何字替代?

他当然没想好!

别忘了木小白的母语是越国语言,读写都和现在使用的字体不一样,汉文可是他的第二语言啊!

这种决定用什么字代替什么字的事情他怎么可能做得出来哟!

心中再次批评了下爷爷的不靠谱,木小白表面上依然十分淡定,他站起身冲着爷爷的方向一躬身:这九个数字关乎天下民生和社稷,孙儿不敢擅专,还请皇祖父赐下。

在座的群臣们立刻一个机灵,纷纷get到了小皇孙的暗示,也跟着站起来冲着洪武帝躬身:请陛下示下。

洪武帝也不推拒,他意味深长得看了孙子一眼,挥笔泼墨,边写边道:这九字虽出于防范监守自盗者,但到底扰民,朕最不想要的就是为难民众,也不可选过于复杂的字。

他写完,手一抖,将尚未干涸的宣纸举起展示:便以此九子为模板,名曰大数字,日后天下账册列明细之时可继续使用旧数,但写明总数时必用大数。

在洪武帝笔下所写的,正是九个后世的财务标准数字,即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从此日开始,一直到现代,财务系统都一直沿用了这一套大小数字并行的计数之法。

只是随着后来的阿拉伯数字传入,更为方便的符号数字替代了文字数字,但大写数字却一直未曾更正。

此法也切实有型得有效避了直接修改账册总数所进行的贪污受贿活动,可谓一大创举。

但此时此刻,无论是提出人木小白,还是完善者朱元璋都并不为此事高兴。

因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还有另一道大山税务改革。

如何才能够行之有效,并且高效、少漏洞得将税务上来,这是一个巨大且深奥的问题。

如果不解决这个难题,那么空印案只会是个开始,而不会是结束。

其实对于这事,木白也提出了一点建议,就和他之前说的一样,越是复杂的设计越容易被人钻空子,如果真的想要不给人留下贪污的机会,只有将税的过程简单化。

如今大明的税负极低,(除了江东)但是税务款项却十分繁杂,这种复杂的税目让民众即便只缴纳了很少的税额,却依然有种不堪重负的感觉。

是否能够将各项条目酌情删减,删减后又要如何弥补减去税负的漏洞,以什么作为标准,这都是要考虑的点。

但这些又和木小白有什么关系呢?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你已经不是孩子了,英儿。洪武帝无情得粉碎了大孙子想要去兵仗局摸摸火枪的美梦,他长臂一声,将孙子夹在腋下,风风火火得将孙子以及他特别好用的脑袋瓜带去了武英殿。

洪武帝一直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活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玩耍什么的不是刚需。

就算是大孙子,也要一起努力工作哟。

这火可是是你自己点的。洪武帝将写得零零散散的会议纪要放到了孙子面前,敲了敲他的桌案:孙砸哎,你可得将他补全了,爷爷现在年纪大了,脑袋转不动了,只能靠咱们家大孙孙咯!

面对洪武帝毫无顾忌对皇长孙撒娇的模样,一直存在但长期处于隐身状态的史官表情平静又淡然,只有他微微抽动的嘴角泄露了他的心思。

这种内容当然不能写到史书上,否则后朝人要怎么看待他们大明,就算是史官也是要面子的。

他大笔一挥,用春秋笔法写道:上与王孙舐犊情深。

嗯?舐犊情深不是用在祖孙上的?我是文化人,我说了算。

第120章

洪武十六年,十一月,这个注定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一年终于快要到尾声了。

洪武帝有个习惯,他喜欢在年末的时候来个一年的回顾,然后给自己过去一年的表现打个分,有过则改之,无过则加勉。

当然,他也会顺便把臣子们的表现一起打个分,以此决定过年时发下的年终奖。(嘘,这个就不要说了)

不过今年洪武帝显然遇到了些难题,当他将今年主要发生的事件以及自己的作态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想要一如既往得拿着朱笔给自己评分时,却发现好多小纸条他都无法确定自己表现的优劣和决定的对错。

今岁他下了许多无法预估其后果的决定,就算是朱元璋在此时此刻也难有几分忐忑。

而更让他不爽的是,促使他定下这些决策之人此刻还翘班了。

他家大孙子居然将堆积如山的公务留给了他这个老头子,自己跑出去陪弟弟遛猫,简直是吾孙不孝伤透了老爷子的心啊!

都已经快到冬天了,有什么好玩的呢?

在武英殿里围着火炉看看书,陪他老人家聊聊天难道不好吗?

当然不好!

木小白对此很有怨言。

他爷爷真的是逮住了一只羊死命往秃薅啊!可怜的皇长孙最近都快被亲爷爷薅秃头了。

从最初他只是帮忙承担司礼监的工作将公文做个轻重缓急,到之后爷爷说他誊写,再到如今他写批注,念给洪武帝听之后由洪武帝决定是否需要更正,木白经历了太多。

不说公务,单说是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已经足够让人头痛了,木小白在此刻尝到了亲妈当年背人际关系图的恐惧。

在发现接手的公务已经从最初的请安、贺喜奏折到如今的实务奏书以及军务奏书的时候,木白忍不住炸毛了。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他也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啊!

作为一个从云南出来的孩子,木白很早之前就想着整理一下罗罗族的文字,并且制出汉文和罗罗族文字的互译对照表了。

罗罗族作为云南地区主要的构成部族,因为分散广人数多,加上云南地区崇山峻岭的阻隔,语言被分成了若干分支,其严重程度甚至到了只是一水一山相隔的乌蒙部和水东部都存在语言障碍的程度。

譬如上次木小白在云南的时候遇到了水东部族,大家就只能通过文字沟通和连比带划,不方便之余彼此还都觉得对方的语言不太标准。

这样下去不用多久,罗罗族就会因为地域和文化的隔断成为完全不同的部落,乃至于不同的文化,对于生在古越国,家乡的文化和气息已经完全找不到的木白来说,这真是太遗憾了。

因为刚进入这个世界就被罗罗族人留,并且受到罗罗族善意对待和帮助的木白来说,他很想避这个糟糕的情况发生。

所以在他入京后没多久就开始整理罗罗族的文字,这也算是他的业余休息活动之一。

谁料之后意外重重,这个决定竟意外被搁置至今,直到王老先生入京后才被重新拾起。

但遗憾的是,王老先生学习的文字和木白一样也是乌蒙山一派的,如此他们理出来的文字也只能作为一家之言,当做是一个汉罗文字的互译,在正式的推广和使用上一定会有问题。

直到水西部为朋友申冤的刘淑贞入京后,木小白的事业才得到极大程度的推动。

刘淑贞本身并非是罗罗族人,但她管理水东各部多年,自然也会使用罗罗族的文字,听到皇长孙想要整理罗罗族的语言后,双方自是一拍即合,鏖战了好些个来回。

刘淑贞还表示等她的朋友奢香抵京之后会将她引荐给小皇孙,奢香很早以前就想做这件事情了。

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女人用手一一划过这些时日来他们写下的字字句句,动作轻柔得仿佛不是在触碰纸张,而是最为美柔软的丝绸,事实上,在此刻她的心中,这些纸张的珍贵性甚至要远远高于丝绸本身。

由大明帝国的皇长孙主笔编纂的汉罗互译文字,这对于罗罗族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自不言而喻,虽然她不了解小皇孙为什么会对他们这个云南的小部族如此上心,但刘淑贞心知这个机会绝不能放过。

她温柔又坚定得对小皇孙说:水西族和水东族虽属于同一个谱系,但我们的文字也有些许不同,奢香出身永宁,嫁到水西部,她对于本族文字的熟悉和造诣远胜于臣女,我想,她能提供给殿下更多的意见。

边上的几个内侍闻言眉头微微蹙起,对于这个南方蛮女说另一个蛮女能给皇孙殿下提意见的说法有些不满,木白对这种直来直往的说话方式倒是极为适应,听到她这么说,木白放下笔十分感兴趣得问道:我听皇祖父说过,你同贵州宣慰使奢香关系很好?

我臣女同奢香处境相似,管辖之地也颇为靠近,自然比旁人更多几分熟悉。刘淑贞有些别扭得将自称改了一下,她虽然学习了不少汉家语言,但需要她实际运用的机会并不多,加上这个问题有些微妙,紧张之下难犯错。

见她使用官方词汇还有些不适应,木白忙示意她正常说话即可,为了让这个云南的老乡更适应,他甚至改用了罗罗族语言。

你给我说说你们那的情况,对了,就从一年多以前说起,我记得那时候还有发生过云南的罗罗族人往你们贵州跑的情况,后来是怎么处理的?

云南的罗罗族人是同水西接壤,并未影响到水东部,我对当时的情况并不清楚,不过我听闻奢香后来将那些人都送回去了。刘淑贞避重就轻得答道:当时奢香的丈夫,也就是贵州宣慰使蔼翠去世,按照大明的条令,贵州宣慰使应当由蔼翠的长子继承,但是小陇弟年纪太小,所以由奢香代管。

顿了顿,刘淑贞有些感叹得说道:奢香是我见过的最神奇的女子,她非常喜欢汉家文学,在她管理期间,水西部引入了不少汉家的学说,但是她也曾遇到过文字的问题并且苦恼于此我想,她若是见到您这个互译,一定会非常高兴。

喜欢汉家文学的贵州宣慰使吗?

木白眼神微微闪动,嗅到了完成任务的气息。他想了想,道:我听说她这次受了好大的委屈这样吧,到时候我给她准备一份礼物。

说做就做,小皇孙很快就找上了他亲爱的奶奶,马皇后和朱元璋在教育儿子上是严父慈母,不过在教育孙子上,那就是颠倒过来的。

因此,比起能够手拉手一起讨饭的爷爷,面对奶奶的时候木白总是要更拘谨一些。

不过总体来说,马皇后对于这个失而复得的孙儿也是十分宠爱的,在听闻孙子的想法时,大明帝国的国母虽然有些讶异,却也十分好说话得答应了下来。

木白想要为两位女官设计缝制一套她们的常服。

在如今的礼仪制度中,女眷的着装品级常跟随自己的丈夫,一般妇人没有特别大的道德过失的话,封爵等级皆从夫之官衔高低,除非有大功劳者,没有自己的独立身份。

因此,虽然刘淑贞和奢香都是名正言顺的各部宣慰使,但因为她们都是替儿子代行职责,所以并没有相对应的官服,这也是为什么刘淑贞来面圣时穿着的是自己的民族服饰的原因。

但木白觉得人家都兢兢业业给你打工了,不发工资也就算了,连工作服也没有,这是不是也有点太不公平了?

马皇后也听过这两个南方女子的故事,因此在孙子提及之后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加上只是缝制常服,并未多做犹豫。

然而她的举动传到外人耳中却又是另一种解读了。

奢香夫人一案的加害人都指挥马晔正是马皇后的远方表亲,别误会,马晔的任职和举动都和马皇后没有任何关系,马皇后也对这个一表三千里的家内子弟没有任何感情,这一切只能说是因缘际会。

马皇后的父亲是个商人,而且是个名声相当不错的商人,他走南闯北,在行商之时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资产。

不过马公此人性格乐善好施,加上在抗元战争开启后没多久,便给起义军投入了大量资产,战争这东西最是吞金,因此当马皇后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渐衰。

后老先生为了躲避仇人追杀,将马皇后交给了自己的挚友照顾,远走他乡后亡于异地,马皇后便被这位挚友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上司郭子兴为义女,悉心照料。

之所以长在父亲的朋友这儿,就是因为马皇后家亲缘寡淡,她的父亲虽然似乎有兄弟,但大家都是行商,走的分散,加上战争的拆散,马皇后离家之时年岁尚小,记事不全,以至于到了后来音讯全断。

马皇后便也当自己是孤女一人,是以当朱元璋做了皇帝后问她要不要找回家人之时,她便拒绝了这一提议。

因此在后来朱元璋发现马晔此人后也非常惊奇,一调查还真和皇后有点关系,只觉得是缘分,于是对其很是爱屋及乌,相当器重。

马晔此人也多少有些才华,渐渐有冉冉升起的趋势。

作为外戚,他的家人深知以何立身,对马皇后一直极其亲近,但马皇后对此仅是保持君臣之礼,还常常劝说洪武帝不要任人唯亲,还是要以才至上,对这个最后的亲戚可谓相当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