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2)(1/1)

当时出事时候朱允炆还小,他只知道自己突然被带走,原来可以一起玩耍的兄弟都不见了,皇祖母虽然和蔼,却不让他与母妃见面,父亲看他的眼神很复杂,皇祖父也不如往日亲善,一夕之间他的身边似乎什么都变了。

朱允炆不敢发出疑问,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继续做个小孩。

直到半年前,皇祖母忽然允许他去探望母妃,父亲的面上也露出了微笑,偶尔还会拍拍他的脑袋,他居所边上的房间也开始重新摆设,他立刻敏锐得发现此前的危机和乌云即将散去。

果然,没过多久,皇祖母便牵着一个小孩走到了他面前,告诉他这是他的弟弟。

弟弟和他曾经接触过的很多小朋友不一样,他会很多很多奇怪的玩法,也有很多很多的玩具,朱允炆矜持了几天,最后实在忍不住,和他的小皇叔们一起加入了弟弟的玩耍圈子。

同时,他也对弟弟口中那个好像什么都很厉害的兄长生出了好奇。

原来,他的兄长没有像是宫中传闻那样过世了,而是孤身一人带着弟弟跑到了云南参加科考了。

他的哥哥能把狼压着打(黄鼠狼也是狼)、能把前元的兵士揍哭(记仇的木小文只记得抓他们的元军了)、还会捉兔子和孔雀以及制作各种玩具给弟弟玩!最重要的是,他哥哥居然允许弟弟养各种宠物!!

天哪!

想要养毛茸茸却被生怕他们受伤的宫女以及母妃们拒绝的小皇子小皇孙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虽然前两个听起来不太像是真的,但是后面的可就太有诱惑力了,尤其大家都看过木小文的宠物鱼猪猪之后,都被这一身鳞片的厉害家伙给震撼到了。

那,那你哥哥会捉兔子给我们玩吗?才四岁的皇十七子朱楩咬着手指问比他大一岁的侄子,小侄子十分豪爽得挥了下手,大包大揽得表示没问题,到时候他请兄长给他们每个人抓一个兔子!

不过作为条件,你们都要当我和大哥的小弟!

萝卜头少年们都犹豫了下,但是当木文加码到两只兔子的时候,不由都点了头。

不是他们意志力太坚定,实在是大侄子给得太多了!

在(等着兑现)的兔子诱惑下,所有的小皇子小皇孙都对木白的回归充满了期待,不过当时还不知道弟弟居然用两只兔子给他换来一堆跟班的木白还在参加科考,于是众人迟迟未能与之见面。

而现在,作为唯二能够来观礼的小弟团成员,朱允炆看着场中完成考试项目,进入展示环节的兄长露出了期待的眼神。

展示环节与其说是考试项目,不如说是助兴项目。

其实就是在排名抄录之前让考生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绝活,顺便增加一点初始印象。

旁的考生纷纷展示了棍法、拳法,甚至还有展示胸口碎大石的,比起他们,木白的表演就简单多了。

他随意抽出了武械台上的一把长剑,颠了颠,又折了折之后让人将周围放置的草人并成一排,然后在众人屏息之中一剑横空。

兵器的造型决定了它的攻击方式,剑是自青铜时代便开始流行的武器,它两侧开刃,中间厚左右薄,因此最适合它的攻击方法便是刺击。

不过在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剑便因为刺这个动作创口小伤害低,且容易导致兵器卡住的缘故渐渐退出了战场,它昔日的地位亦是被主要以砍为攻击方式且单开刃的【刀】所替代。

待到明朝,剑更是在舆论中成了一种君子的礼器而不是杀人的兵器。剑术更因为其极强的观赏性带上了表演性质。

当木白取剑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要表演剑术,也都做好了喝的准备,谁也没想到他居然用【剑】,使出了【刀】的攻击方式。

在其剑归鞘之中,六个草人全数被拦腰砍断,刀口干脆利落,里头层层缠绕的湿润草席证明了其货真价实的密度。

打湿后卷席密度和人体相当,一刀斩断六个草人几乎也就等于斩杀了六人。当然,这其中还得撇除骨骼和甲胄的因素,但这份实力已经十分惊人了。

他这一刀便是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所有人,武器的攻击方式不取决于武器,而是个人的实力。

在他的手中,刀能做到的,剑一样能。

少年手腕一翻,重新将配剑挂回了兵器架,乌眸一转,淡淡扫过静默的人群后,他冲着午门方向躬身作揖。

下一瞬间一声属于幼童的尖叫划破苍穹。

阿兄好棒啊啊啊啊!

木文一句话被噎在了嗓子里,他缓缓回头,身着曳撒剃光头的皇孙朱允炆在原地蹦的老高。

木小文一双眉毛立刻就皱到了一起。

第82章

木白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弟弟很能搞事,但他最近真的有些忙,更何况弟弟还有他富贵哥负责照看呢。看朱标抱孩子的姿势,木白对他还是挺放心的,就自己忙自己的去了。

是的,别看木小白年纪小小,但他最近还真挺忙的。

会试翌日,朝廷会设恩荣宴,恩荣宴可以算是学生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师生聚会。

当然,说是师生聚会,但对于通过殿试的考生们来说,他们名义上的老师是皇帝,皇帝当然是不可能参加这种宴会的,他会委派一名大臣代替他出席,此外,读卷、执事官等科考相关官员也皆要列席宴会的。

这些官员的列席除了表示对考生们的恭贺之外,也带有为他们答疑解惑、安抚他们的情绪以及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安排做介绍的职责。

而恩荣宴的高潮部分便在于《登科录》的颁布。

和《会试录》一样,《登科录》有点类似于现代大型活动的纪念册,只不过《登科录》是全文字纪录的。

一册《登科录》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是记录下本次殿试的读卷官以及执事官的名单,让考生知道这次的考官是哪些人。

其次,会记录从殿试到恩荣宴的整个过程,譬如木白他们这批,就会写上三月十四去国子监领衣服,三月十五考试,十八日传胪大典、进士游街等等信息,以保证考生们在多年后回忆起来也不会记错时间。

第三部 分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是最有趣的部分,它记录了本次所有参考考生的名次以及家庭情况。

这部分内容除了会将考生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婚姻状况等基本状况写上外,还会特地标注考生的父辈、祖父辈情况,如果长辈有功名或者做官的也都会用小字标注。

甚至连母亲的姓氏、家里长辈是不是还活着也会写,以保证每个考生都能全方位了解小伙伴的家世背景。

呃,虽然这么做有些不讲隐私,不过对于学生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本社交指南啊。

无论是给小伙伴过生日也好,聊天时候避雷也好,结亲攀交情也好,都能帮上大忙。比如现在,《登科录》一发,某些家境不错还没有娶老婆的考生身上就聚焦了不少热烈的目光。

谁家没个姐姐妹妹不是,能和同僚成为连襟(长辈)也是喜事一桩啊!

《登科录》上头还记录了考生的初授官职,谁的起点是什么样都清清楚楚,放到若干年后指不定就是一段时代的眼泪。

《登科录》最后一部分就比较正经了,附录的是本次科考试题以及三甲的答策,算是优秀范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刊登上《登科录》的答策是经过阅卷官以及考生润色修改再加工过的,并不那么原汁原味。

别误会,这不是为了给作弊提供土壤,而是因为《登科录》除了有纪念意义外还有政治作用。

除了给学生们当同学录用,《登科录》还起到宣传皇帝政绩的作用。洪武帝给每个臣子以及藩王、皇宫内眷都发了一本不说,他还表示所有的《登科录》都要抄录一份供奉在大明的祭祀之地。

毕竟,这本小册子代表的是大明这一时间段的最高学习水平,而册子上的每个人都是大明王朝未来重要的基石,这种好东西不让列祖列宗以及天地神明看看多可惜。

当然,能选出这些优秀人才,怎么也算得上是皇帝的一项重要政绩吧。

天子天子,毕竟是代天行政,就算是皇帝也是有kpi指标需要完成的。

但是,这册书写于洪武十六年的《登科录》上并没有木白的名字。

非但没有名字,木白甚至都没有领到小册子。

据说,属于他的那册《登科录》已经被送去了东宫,不是ver学生版,而是经过装裱的装版。也就是说,木白是以皇长孙的身份拿到《登科录》的,而不是考生的身份。

读卷官们一致表示,这是因为皇长孙的成绩被取消了,而且用的还是假名的缘故。此前,木白的名次已经在洪武帝的命令下被取消了,所以大家不好写云云。

其实,这当然是借口。

《登科录》的撰写和抄录跟阅卷是同步进行的,当时第一版上头当然是有考生木白的排名。而现在这册则是大家抓了不少壮劳力硬是踩着死线赶出来的。

没办法,谁敢写考生木白的家庭情况啊啊啊?

难道要在所有考生的册子上都写一行:

朱雄英,洪武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生,家居应天府大明皇宫东宫东厢房,父太子,母薨,祖父职业为皇帝,祖母职业皇后,外祖父常遇春,外祖母

皇长孙的个人资料随便抓个官员都知道,都不需要调查的,但问题是没人敢写啊。

但这样明说好像有些怂唧唧的,所以,众人众口一词,均表示不是我们不敢写,实则就是你没成绩啊。

能来参加恩荣宴都是陛下特准了呢,旁的他们也没有办法了呐。

当然,各位考官是没有说得那么明白的,但有些事他们不说大家也懂。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登科录》上那么多空白地方呢,人家不帮他写,他自己写不就得了。

于是,木小白撸起袖子推开饭食,写了整整四百多册同学录,顺便还在老师们的要求下将发给他们的册子也补完了下。

而同时,他的小伙伴们也推开了美酒佳肴,铺纸泼墨,当场为他抄录了一册《登科录》,就连之前跟他有过龃龉的江东考生也默默在册子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些学生当时只是想着不要给面露失落的小皇孙留下遗憾,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

这是天底下唯一一份由每个考生自己书写成绩信息的《登科录》啊。

这份同时录了大明武帝以及百余名权臣名将的亲笔的同学录若是有幸传到了千百年后,绝对是能够靠着它的稀有属性以及神意义登上全国最大文物综艺的存在。

不过在此时,众人看着这册子都有些小嫌弃。

因为大家所擅字体不同,书写习惯亦是有差,虽然已经竭力想要写得完美,但这本小册子上的字迹看上去还是要比由同一人书写的更杂乱,而且因为一个没控制好,纸张竟是还留了些许空白。

许是觉得这样有些不太美观,在得到木白同意后,几个擅长写记的考生还在空白处将这册同学录的特殊背景和缘由给写了上去,一边写还一边念。

不念还好,一念现场气氛就有些控制不住了。

考生们本就饮了酒,大喜之日更是格外亢奋,加上文采的比试瞬间点爆了大家的激情,纷纷开始比拼了起来。

咦?咋就突然开始battle了?木白眨眨眼睛,立刻来了神。

不过,他不太擅长写这种游记啊活动啊之类的小作文,只能重在参与,积极地让人赶紧拿纸腾场地、磨墨并且激情参与到起哄之中。

男人都是经不起起哄的人,不过片刻,就连几位考官也都下场了。

当然,这些人下场究竟是酒意上涌,还是为了给小皇孙卖个好呢?佛曰:有些事情不要搞得太清楚比较幸福。

反正学生们快快乐乐,小皇孙也捧着这册不完美作品笑得格外灿烂,就连几个读卷官也抚须而笑,大家都开心就好。

活动结束后,木白捧着纪念品上了马车,一路摇晃后,他便回到坤宁宫的东厢之中,这儿是他目前的家。

太子的三个儿子目前全都养在坤宁宫中,而作为嫡长子,木白一个人占据了一整座东厢房。

但因为木小文是个没有兄长陪就睡不着的孩子,加上两个孩子关系亲厚,所以木文也有特殊待遇,可以在东厢睡觉。不过就明面上来说,他和朱允炆一样是住在西厢房的。

所以,当木白洗完脸从被窝里摸出了弟弟的时候,他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将弟弟往边上挪了挪后,他就准备顺势睡觉了。

但这一挪却挪出问题来了,木白摸到了一个小光头!

这一下将木小白整个人都吓醒了。

他今天上午参加武举,下午参加恩荣宴,再一路从皇宫大门走到位于后宫的坤宁宫,此刻已经累得睁不开眼了,但是被这一吓,什么瞌睡虫都飞了。

我弟弟今早还是好好的小卷毛,怎么现在变光头了?不敢惊动已经睡着的弟弟,木白赶紧捧着灯火凑了过来。

就着明灭不定的烛火,他看到了一张有些陌生的小脸蛋。

比起黑黑瘦瘦的木小文,这小娃明显圆润得多,一张小白脸圆嘟嘟的,脸颊上此时更是睡出了两团红晕。可能是因为光头发型的原因,小家伙看起来还挺可爱的。

木白立刻就认出了这就是那个名字比他好听的便宜弟弟朱允炆。

但是他怎么会在这儿?木文呢?

木白伸手又摸了几下,从被窝里挖出了睡得四仰八叉的木小文。还好还好,小卷毛还在,小卷毛此刻正因为在被子里的摩擦炸成一团。

他就说,按木文这么个爱美的性子,怎么可能会突然想不开把自己的头发剃掉。

不过别说,这小光头摸起来还挺舒服的,光溜溜的,连一点扎手的发茬都没有,比起木白当初那个伪光头可正经多了,一摸就知道经常打理。

其实,因为光头这个问题,之前洪武帝也找过他。

由于孩子死亡率一直比较高的缘故,自汉唐以来就有给孩子满月后剃发的习俗,尤其是能够用得起剃刀的富贵人家,多半会给孩子剃个光头,等到孩子十来岁基本立住了之后才会开始给他们留发。

据说,有这样的佛子造型,孩子就不容易夭折。

木白还好,木文却还处于要剃头的年纪。

当洪武帝问起要不要把木小文那一头用铁钳烫出来的卷毛给咔擦掉的时候,木白还没说什么,木小文就已经惊声尖叫,捂着头毛往马皇后背后钻了。

偶像包袱特别重的木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了保护发型的决心。

两兄弟这次安全回来也给了洪武帝孩子能好好立住的自信,见小孩强烈反对,于是也没有强求,只是若有若无地将一个个光头的小皇子小皇孙往木文面前带,试图潜移默化地扭转木文的审美。

木白觉得,这可能是当过和尚的洪武帝的职业爱好。别说,曾经装过和尚的木白在这点上和洪武帝的看法很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