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9)(1/1)

这些特殊经历令朱标看起来就比之同龄人沉稳许多,不过别看朱标看着仁善斯文,其实他满身的腱子肉还真不比别人少。尤其他还是兄长,还要为一个个冒头的小萝卜头做出表率。

是的,即便已经这么忙碌了,他还不忘紧抓弟弟们的教育,朱元璋的几个稍大些的孩子无论文武都是朱标帮着开蒙的。

朱标虽然很少上场厮杀,但他亦是师从名家,弓马角斗一样不差,他是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骄傲,是弟弟们信赖尊重的兄长,也是群臣无论文武都敬仰并且期待的存在。

只除了一点,在先太子妃过世之后,这位太子殿下迟迟不愿意立继妃。

不过总体来说这点问题不大,毕竟先太子妃已经诞下两位嫡子,继承无碍,唯一的问题是,太子毕竟是储君,如果没有太子妃的话,日后后位便会生出几分动荡,不过那也是未来的事。

因此,当听闻太子表示疲累的时候,西安府知府自然不会不知趣地继续汇报工作,而是立刻表示为太子安排寝具请太子安歇。

不料太子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去找弟弟凑合一晚就是了,顺便他不省心的二弟谈谈心。

于是,顶着告黑状知府尴尬的面色,朱标走出了西安府大门,他并未骑马乘车,而是脚下一转,向着秦王府大门走去。

因他是临时起意,负责保护他安全的金吾卫和羽林卫来不及疏导人群。不过,此处本身就是行政中心,敢在这儿闲逛的人也不多。

只除了一天前刚前往咸阳原看完泾渭分明景色,现正急匆匆南下的木白等人。

秦王府位于西安城的中轴线上,是入城的必经之路,不过一般百姓在入城后宁可多走一点路也要避开王府方向,得倒霉冲撞了谁。

虽然明朝没有这方面避讳,但经历金元王朝统治的当地人太明白什么叫欲加之罪了,多走一点路总比多一点麻烦好。

但一心参观的木白等人就是有心想要看看昔日宫殿的模样,所以回城时候并未绕路,于是两方人马便碰上了。

远远地,木白一行人那迥异于当地人的服装马匹便吸引了守卫部队的注意,不过还未等他们上前控制,那边的人便主动停步,遥遥下马,朝着他们作揖。

因太子之前吩咐过莫要惊扰百姓,兵士们便并未上前,只是远远注意着他们的动静,尤其是手部动作。

不得不提,在火器出现了后,对于兵哥来说,防刺杀压力的确增加了不少。

他们的吐槽如果被未来的兵哥们知道了,他们一定会觉得老前辈抗压能力太差。

如今的火器都需要以火引燃,无论怎么隐蔽,必定会要引火线点火器,这就大大增加了反应时间。

再过百来年他们应对的火器可是燧发式,防守的难度那真是杠杠的。

而且如今的火器准头和冲击力都要远远弱于未来,将来的火器创口基本都是贯穿伤,一旦重点部位中枪基本一脚已经踏入阎王殿了,哪像现在主要是以擦伤为主哟!

当然,没有被重点防卫也多亏了木白图方便将马车放在了旅舍,轻装简行,否则若是他们带了马车,那肯定是要被拦截搜查的。

似乎是从兵士们的警惕方向察觉到了什么,朱标抬起头看向了那一行人的方向。他们如今间隔足有五百来步,这个距离已经是人类清晰辨物的极限,因此,朱标只能远远看到那儿站着三大两小五个身影,其余一片模糊。

正在此时,晚一步得讯的秦王府正门洞开,穿着常服的秦王朱樉疾步而出,左右张望,他一眼就对上兄长含泪的眼眸,顿时大受撼动,兄长竟然思他如此!

快一米九的肌肉汉子当下也闪出了泪花,快步上前握住了他兄长的手,兄弟俩把臂相看,朱老二一句带有浓厚本地气息的方言脱口而出:哥哥啊,我可想死你了!

朱标:

作者有话要说:朱标:弟弟都是债。

木白:同感,还好我只有一个弟弟。

朱标:这种痛不能只有我一个人。

老朱家最新规矩,皇孙过学龄都得来应天府上学。

您已获得堂弟若干,您可组建萝卜头军团,请问是否组队。

被萝卜头爬满的皇长孙木小白:??

朱标:崽,堂弟也是弟啊,你弟弟是不多,但是你叔叔们都很给力呢。

第49章

远远参观过大明太子之后,木白一行人重新踏上了旅游之路。

不过因为他们准备蹭太子的安保设施,所以为了避赶不上大部队,他们也不敢走得太远,主要的参观地点都是西安城内。

在相继刷完了大、小雁塔后,木白一行人将旅游目标转为了寻找美食之旅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老城自有其独特的味道,陆陆续续被迁移而来的移民们也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不同的烟火气。

因为毗邻西北,加之是交通枢纽的缘故,在西安可以吃到来自各地的美食,而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羊肉。

可能是因为原材料比较丰富的缘故,在这块地界上,羊肉的料理简直被玩出了花。烤羊肉是基本,涮羊肉是升级款,另外还有心调味的藏书羊肉以及口感特殊的羊肉冻,但论最原汁原味的还得是手抓羊肉。

木白他们下榻的旅社的老板是老咸阳人,一听他们说想要试试手抓肉便给她们推荐了一家坐落于小巷深处的夫妻店,店主似乎不以营业为生,店面极其狭窄,一次只能招待一桌客人,据说每天都是大排长龙。

不过许是因为当天刚下过雨的原因,木白他们到达时候居然没有客人,一行人欢欢喜喜地捡了个漏。

店家号称他们家的羊肉来自宁夏,羊肉质嫩,膻味更是淡到水煮都没问题,当然,为了使得肉味更富层次,在水煮的时候,商家还是添加了姜片和花椒调味的。

这里必须说一句,比起丢羊肉入锅时候的豪迈,店家撒花椒和姜片的时候可以说是论粒数着撒的。

起先木白等人还以为这是为了准调味,还颇为佩服店家的细致,后来才发现这是店家不舍得用调味料啊!

这让生在花椒和生姜主产区的四个云南人都感觉非常不可思议,在云南,花椒和生姜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生姜,那更是丢在地上就能活的。

说难听点,姜在他们那距离成为杂草也就一线之遥,如果有没吃完的姜头,那是宁可舂碎了也不能随地乱丢的,否则春天一小块秋天一大丛,特别有碍观瞻。

花椒毕竟是小乔木,生长速度比起草本的生姜要慢一些,但在云南也属于随处可见的作物,尤其在木白老家所在的滇北地区,每年到了夏季,空气中都是花椒特有的香气。

云南的花椒相当有名,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村民都会上山采摘花椒然后卖给购的商人。不过,这件事和秀芒村没有关系。

花椒所散发的刺激性气味本质上是为了驱赶天敌昆虫,因此在没有化学防腐的时代里,花椒最早是以驱虫以及香薰品的身份登上舞台的。

至于人们是怎么发现它是极其优秀的调味料呃,这大概某个不差钱的人灵机一动的结果吧。

所以,花椒也是以桑蚕养殖业为主要产业的秀芒村避之不及的产物,毕竟蚕宝宝其实就是昆虫嘛。

其实,对于秀芒村来说,除了会伤害蚕宝宝这一点外,花椒还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那就是花椒树的尖刺容易划伤手。

缫丝是一项对于手部有极高要求的产业,不要说手上留疤了,就连肉刺都不能接受,而花椒偏偏很容易给采摘者造成伤口。

不知道这植物在进化的路中到底遭遇了什么,花椒身上用以防卫的刺堪称密密麻麻,也就比好吃的月季蔷薇少一点。

但比起月季蔷薇更麻烦的是,云南人在采摘鲜花时候尚可以避开刺只摘取花朵部分,但采花椒则完全躲不开。

它的刺极其坚硬,可以轻易穿透手套不说,由于花椒的果实是结在树枝上,若是用剪刀修剪还会影响产量。所以,花椒唯一的采摘方法就是直接用手。

更糟糕的是,花椒的香气来自于它的油腺,从成熟到巅峰不过几日时间,这逼得椒农必须提高采摘速度。每年的花椒采摘季,伤药的采购量都会大幅上涨。

若是说每一颗花椒都是椒农用汗水和伤口换来的也不为过,好在花椒的购价十分可观,因此花椒种植也算是不少村子的致富路。

当然,在秀芒村,是完全看不到花椒这植物的,想吃花椒的时候,村民们得拿着剪子出门走一点路去村外采摘野花椒。

而身为原产地人的幸福就是他们可以吃到新鲜的花椒。

鲜花椒香气浓,麻味淡,十分适合小孩子的口味。

所以,木白完全没有想到,在云南低下头随便就能薅两颗的调味料在长安居然能够卖出天价。

在听闻这儿的商户告诉他花椒的售价后,木白不由捂住胸口小口抽气,如果不是理智还在,他可能现在就原路返回去购花椒再过来售卖了。

这已经不是一倍两倍的利润了,是足足翻了十多倍啊啊啊!就连生姜也翻了六七倍。

他离开家乡的时候正好是花椒的采摘季,如果他当时带上一些,不要多,就带一袋,他现在应该就能在这成为有房一族了吧?

当商人,真的好赚钱木白捂着心口,抱着弟弟懊悔地快要哭了。

这份悔恨直到他吃到手扒羊肉地时候才稍稍缓解。

当地商户实力上演什么叫做物尽其用,用以去腥的花椒和生姜在煮完羊肉后被捞出拍扁碾碎,合着盐巴和孜然一顿翻炒之后就成了完美的蘸料。

好多孜然!木白的眼睛亮闪闪的,对孜然的香气稀罕极了。

孜然的原产地在亦力把里地区,对中原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舶来品,由于其生长环境受限,除了进口之外,只在甘肃少部分地区种植。

由于此前的游牧王朝对于孜然的喜爱,这种调味料在元王朝靠着其独特的香气席卷了整片土地,这当然也包括南端的云南。

云南的游牧民族数量众多,他们对孜然的需求带动了来往的贸易,但随着北元朝廷被大明军队击败,云南的梁王和北方断开直线联系后,这种香辛料在云南卖出了天价。

在云南,如今的孜然可以说是炫富的一把好手了。谁家要是用了孜然款客,那绝对是要搞个户外烧烤让香味飘个十里八里地的。

现在,这儿居然能随随便便当做蘸料使用,放得还比花椒多!

我们这儿卖得很便宜啊,一两花椒可以换一斤孜然呢。店家笑眯眯地给几人盛上羊肉汤放上烤馍,请慢用。

木白现在已经顾不上羊肉了,他在心中默默换算了一下,一斤等于十六两,那就是十六倍,再算一下孜然在云南的售价

我不想考试了,我们要不去做商人吧?同样算出差价的哈拉提脱口而出道。他的真心话说得在场几人都陷入了沉默。这一刻,就连木白都陷入了激烈的心理斗争中,反倒是阿土在利润的诱惑中勉强站了起来,拉住了两个小伙伴,你们都清醒一点,我们可是整个云南唯三的考生啊!走了一趟中原,结果回去说要当商人,这算是怎么回事?

木白,你不是临走前斩钉截铁说我们要一起努力不能给云南丢脸的吗?

哈拉提,你之前可是信誓旦旦说要让中原的考生看看我们云南的力量的,你俩振作一点啊!

木小白的眼神漂移了下,那个,他对于科考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执着,毕竟他的目的其实是推广汉服来着,科考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其实,现在想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资金也是很重要的嘛。

好啦好啦,别瞪了别瞪了,他就只是稍微心动了一下下,做商人什么的是不可能的,商人的地位在大明民籍中是最低的,他哪怕不在乎这个,也得为他家先生想想嘛。

弃文从商什么的,那可不是坐下谈谈心能够解决的,轻则伤筋,重则动骨。

虽然在责任和荣誉感的督促下,一行人放弃了对金钱的追求,但香料贸易的暴利还是在这一群大明朝未来的骨干力量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就像是一颗胡椒在原来的历史线上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如今因为小小的孜然和胡椒,也让大明的未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阿兄!这个好好吃鸭!在场唯一没有因为贸易的利润差而心动的就只有木小文了,在啃了一口蘸着调料的羊肉后,木文整个小脸都亮了起来,他赶紧嚼了两下,咕咚一声将肉肉咽到肚子里,然后催促兄长动筷子。

一盘肉可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再不动手就要被抢完啦!

把肉嚼烂了再咽下去。木白一边批评吃饭匆匆忙忙的弟弟一边拿起了一根羊肉,蘸了蘸珍贵的蘸料后塞到口中。

顿时,木小白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立刻就幸福得眯了起来。

嗷,确实好吃。

和柔韧筋道的云南黑羊不同,这种羊羔肉肥美柔嫩,肉炖得酥烂,可以轻易将它与骨头分离。

虽然同样没有腥膻味,但是长安羊还多了一丝乳香气,在只用了白灼这种料理方法的情况下,羊肉依然喷香。

好吃!哈拉提和阿土也连连发出赞叹,阿土还表示这是他一路走来吃过的最好吃的羊肉。

对于一个生在羊肉主产区的人来说,这已经是极高的夸赞了。

这是来自宁夏盐池的白羊,不是我自夸,整个长安城只有我这儿的货才是最正的,别的人都只敢说自己是宁夏羊,绝不敢说自己是盐池羊。掌柜的见他们表示赞赏,眼睛都笑眯了。

整个宁夏,盐池的羊是最好吃的,但那地方环境不好,地上都是盐巴,粮食长不好,也没多少牧草,在那儿放养的羊就只能吃些小豆子甘草什么的,羊的数量养不来多少,但是那味道是真绝。这位店家说得兴头起了,居然直接拉了把椅子坐下同木白等人侃侃而谈。

苏武牧羊你们知道伐?见几个异族人点点头,他又笑嘻嘻指了指盘中的羊肉,据说当时放的就是它。

我当年是要做皮毛生意去哪儿采购的,当地的牧民就这么招待我。他们那儿更绝,连调味料都不放,直接就水煮,完了用小刀切下来,一送到嘴里那是满口的香气。嘿嘿,我就因为这口吃的留在了那儿,还娶了媳妇,我这羊就是我老丈人养的,大舅千里迢迢给送过来的。

木白一行人顿时面露震撼,这是为了一口肉卖身啦?

哎呀,民以食为天嘛,好吃的当然要大家一起分享。掌柜说得很是羞涩。

就在这么想的时候,一个身着寻常汉人服饰,但面容带着异域风情的女人从后堂走了出来,手上捧着一盆血淋淋的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