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0)(1/1)

所以一个朝代中武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很重要哒。

就像我们现代宣传上也是,你看电视里的征兵广告很少是给你展示兵哥哥一拳头能砸碎几块砖,(这个好孩子不要学,伤身体)或者是可以做多少俯卧撑,多少引体向上,射击打靶能中几枪,反而是会给你展示一些很高科技的东西。

比如外行觉得不明觉厉的飞机操作界面,坦克界面,雷达数据图这类东西,搞搞计算,通讯侦查,甚至还动不动就从高校里招兵(作者君当初也想去哒!但是身体素质不过关,放弃了)鼓励博士硕士加入军队体系等等。这都是塑造了现代军队文武兼备的形象。

在现代没人会觉得当兵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反而很光荣就是因为军队在我们心里不是一个卑贱的职业,而是高大上,又有情怀又有待遇还有尊重。

但放到十来年前吧,还是只有考不上高中的人或者贫穷到养不起孩子的家庭才会把孩子送进去。当时如果问:你的梦想是什么,绝对没人会说我想做个军人。

所以想想如果军队没有转型,哪怕再怎么宣传人民子弟兵的概念,是不是也让人不想参军?

如果有人问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啥?其实我觉得应该是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所以现在发生的事情拥有的教训都能在历史书里面找到答案,老祖宗的经历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毕竟历史就是研究人的学问,而无论经过多少年,人始终还是那个人,没有变过。

第39章

午时正,是府试官方的下考时间,然而当尔呷牵着激动不已的木文提前了一小会儿抵达府衙时,却并没有接到理应下考的木白。

我师弟呢?我那么大一个师弟呢?

尔呷先是怀疑自己看错了时间,重新抬头辨别了下日头,还原地立了根小棍子重新观察了下影子的情况。片刻后他将疑惑的眼神投向了府衙。

和他有一样动作的还有凑过来看热闹的芒布路群众。

在众人灼热的目光注视下,府衙门口的小吏终于还是没能沉住气,他身形不动,嘴巴却朝一旁努了努,示意尔呷往那边看。

尔呷一脑袋问号地看过去,也没看到师弟的人影,只觉比起这儿的清静,府衙的侧门简直热闹非凡,他们站在五十步开外都能听到那里的起哄声。

哈拉提,再来一个,不要输给小娃啊!人家可是踩着凳子和你比的。

哈拉提,人家可都能当你儿子了啊,拿出你的爷们劲头来,否则老娘保证这儿十里八乡的绝对没有人能给你说上媳妇!

哈哈哈哈哈拉提你听到咱大姐的话了不?为了媳妇努力啊!

闭嘴!一道暴躁的男音从人群中传出,哥都比完了,合格万岁,多一箭浪你们懂不懂?

噫!围观群众顿时发出了更大声的喧哗。

那儿怎么回事?尔呷往那边看了两眼,总觉得听到了很了不得的关键词,忽然,他眨眨眼,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画面般张大了嘴。

就见他一伸手,将原本牵着他手执着地盯着府衙大门的小孩抱起架在脖子上,阿文,你看看,那边的是你阿兄吗?

突然被举高高的木文一点也不害怕,小孩一听到阿兄的名字立刻兴奋地用小手遮在额头上做眺望状:哪里哪里?阿兄在哪里?

此时,那边的人群在一声沉闷的吨响后又发出了一声喧哗,木文顿时被吸引了注意力,眯眼看去,下一刻,小孩立刻兴奋得撑住尔呷的脑袋蹦了起来:阿兄,是阿兄呀!

还真是那小子啊,还以为我看错了呢,他怎么跑那儿去了?

尔呷嘟囔了一句,拍拍木文的小腿示意他坐好,冲着衙役道了声谢后便举着着小孩往人群中挤了进去。被喧哗声吸引过来的不只他们两人,滇人热情,见有人搞不明白里头是什么热闹纷纷热心科普,等尔呷艰难地挤到人群前列时他也差不多弄明白里面发生什么事了。

这里是大明武举的府试现场,比起文试可以同时测验好些个学子,武试显然耗的时间有些长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这里的考试器材数目不够,否则也能像文试一样来个批次通过。

但也正因为拖了不少时间,所以武举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者。

而造成如今的局面倒还真不是因为有人比武那么简单,芒布路的人民也是很挑剔的,他们是因为听到有个九岁孩童来比武才过来看热闹哒!

九岁小孩

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的九岁小孩,而且还恰好带了户籍册能够参考的,还能有谁?!

阿兄啊啊啊啊!!他头顶视野高出常人的小孩已经激动地告诉了他答案。

尔呷默默伸手扶了下小孩,生怕这孩子蹦跶得太欢掉下来。就在同时,只听一声箭矢插入草垛的闷响,人群中发出了一阵喝声。

铜锣敲响,一个男声报出了木白的最后分数:考生木白,三十步,十射九中,射科过!

哇哦!!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赞叹,可以啊小伙子,有前途。

哈哈哈,小郎君,等你不用踩着凳子射箭的时候,大姨我给你介绍媳妇啊!

哈哈哈哈,春姑,那我先给我家闺女报名啊!

滚,你闺女还在你媳妇肚子里呢,人孩子都多打了,凑什么热闹!

木白臭着脸从小凳子上跳下来,对身后的喧哗充耳不闻。

他将箭袋解下,将其和弓一起递给了边上的小吏,面对小吏的道喜声也只是勉强扯出一个礼貌的笑容,随即便一脸乖巧地后退几步,试图偏头躲开围观群众的灼热目光。

就在他站在原地等着整理现场核实成绩的不到一炷香时间内,木白那藏在鞋子里的脚趾一个个往下抠地,快要将穿着的布鞋抠穿了。

这些人为什么句句不离小凳子?他只是个九岁的小孩啊,身高跟不上靶子的高度明明很正常啊!

定靶射击的话若是起始点不在一个平面上的话,难度会有巨大加成,所以,小吏为了公平起见才会提议给他加个凳子,并不是因为要照顾他的身高。

可恶,早知道他宁可多放几根箭适应一下靶子也不踩凳子了。

正这么想的时候,木白忽然听到一声脆生生的阿兄好帅!阿兄最厉害了!

就在人群中,高出众人一截的木文小朋友双手大张上下挥舞,小脸红扑扑的,嘴角的笑容更是灿烂得堪比天上的太阳,整个人显眼极了。

见到木白看了过来,小豆丁蹿得更激动了:阿兄呀!!

木白大惊失色,指着自家那个变成小跳豆的弟弟,大声呵道:木小文,你给我好好坐着!若非开考后不能离开考场,他都要蹦过去了。

尔呷赶紧将这小子拉住,冲着考场内的小孩比划了个放心的手势:没事没事,我看着呢。

但下一瞬间,尔呷的表情就僵硬了,因为他看到他家小师弟远远冲着他点点头后居然向着一个棋盘那么大的石头走了过去。

大明测量体质使用的石头刻有凹槽,如此可以方便应试者抓举时着力。按照应试标准,只要将这块石头举过头部并保持三息即可。

但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成年人的臂宽并不是他舒服的用力尺寸,所以木白尝试了下后便另辟蹊径,只见他他搓了搓手,蹲下身直接抱起了这块石头,随后就在众人的惊呼声中直挺挺得站了起来。

这已经够让人惊奇了,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人倒抽一口凉气木白直接做了个向上抛举的动作。

在没有扣手固定的情况下,小孩的这个动作立刻让周围的人都退后了两步,就怕他突然松手,被砸下来的石头殃及到。

在大明,一石差不多就是一个成年人的重量,这两石的力道砸下来,不死也得去半条命。

但木白的力道控制得很准,一抛一接之间,手势变换,转瞬就将石头稳稳举过了头顶。

现场一阵喧哗,边上的小吏计时完成后立刻敲锣。木白顺势将石头一推一顶放回了它原来的位置,若非石头落地时沉重的击地声,大家都要以为他举起的是个箩筐呢。

现场众人一片鸦雀无声,只有小吏朗声说道:考生木白,举石二石,过!府试合格。

坦白说,其实隔开三十步射箭上靶需要极强的臂力和控制力,在内行人看来比之举起两石难度更高,但人就是视觉动物,尤其是看到一个小孩子举起比他还庞大的石头,那感官绝对不亚于现代人看到外表纤细可爱的兰花螳螂重拳出击时的那份风中凌乱感,就连知道师弟挺能打的尔呷也不例外。

就,知道师弟很能打,但不知道他这么能打,乍一看还挺意外的=w=

唯一不受到影响的大概就只有鼓掌欢呼的木小文吧,估计在这个对兄长的滤镜有十米厚的小孩眼中,哪天他阿兄徒手举鼎都不会让他诧异。

等等!尔呷在小孩连番叫好和抖动小屁股的骚扰中回过神来,他一把拽住将户籍册放在考篮里后便想要接过弟弟的木白,急声问,你,你怎么在考武举?文试呢?

考完了,我提前交卷了。木白把弟弟搂在怀中抛了两下,全身都是考完试之后的轻松感,那啥,我考完文试之后对那题目有点拿不准,觉得可能要落榜,正好看到这儿武举可以现场报名就直接来参加了。

作为一个刚刚将养家绝学交出去的兄长,木白其实是很有养家压力的。如果这次科考没有考上,那以他们家的家庭入势必锐减,弟弟的生活资源也会有所缩减。

这怎么可以?他弟弟还是个崽崽啊,穷什么也不能穷着孩子。

所以他给自己加了一个双保险,如此文的不过还有武的,总有一个能去让他去吃公粮。现在已经确认通过武举,顿时让他放松不少。

早知道还能有武举,他之前何必辛苦读书啊!想到这点,木白还真有些捶胸顿足的懊悔之感。

那万一文试你也通过了呢,你要怎么两个一起考?尔呷看着没心没肺的小师弟,嘴角抽搐了一下,而且要是文试没过,你要怎么和先生说你准备弃文从武?

木白的眼神漂移了下,随即理直气壮道:过了就一起考呗。这才是府试呢,之后的难度应该会步步增加,总有一个会被刷下来。而且存在即合理,既然没说不允许让人同时报考两门,就是说大明也是愿意招那种文武兼备的人才的吧?

说的也是哦。

不太了解大明情况的尔呷想想师弟的话,觉得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过师父那儿不好交代

师父不会怪罪的啦。木白心很大,他将弟弟往上搂了搂,在小娃肥嘟嘟的脸蛋上蹭了下,文治国,武定邦,治国安邦放在一块不是挺好。君子六艺中还有射、御呢,可见老祖宗也希望后辈可以做个文武全才。先生怎么会因为我去考了武举怪罪我呢?肯定不会的啦!

重复了两遍呢师兄觉得你这是在自我安慰哦。

尔呷悄悄吐槽,随即他甩了甩头将思绪甩走,一手揽上木白的肩膀将他带往酒楼:行啦,考都考完了,放榜前想什么都没用,为兄带你去吃点好吃的,这季节可是吃菌子的季节哦。

我们这儿有什么菌子?木白有些茫然,大部分的菌菇都喜欢在温暖潮湿的滇南生长,乌蒙山区却海拔高,气候寒凉,虽然地处蘑菇的主产地,但他还真没见过什么菌菇。

尔呷师兄神秘一笑:不知道了吧,我们这儿有个大宝贝,叫羊肚菜,这菌特别娇贵,别的菌子采摘后不碰乱下头的根,来年还会长,但羊肚菜则不,它长不长得看心情。

但没法子,这菌再娇贵也得伺候着,谁让人好吃呢,和鸡汤搭配起来简直是绝配,那味道香的,保管你离开了云南还得想着这一口吃的。

尔呷嘴巴一阵巴巴,看着木家两兄弟口水都要流出来的表情顿时觉得成就感十足,他一拍胸口豪爽道:你运气好,为兄正好打听到今年有人摘到了这羊肚菜,这不,带你去饱口福咯!

师兄最棒啦!!!木白立刻欢呼出来,被他牵着的木小文也有样学样地举起了一只爪爪跟着一起叫。

看来木文小小年纪开口就是马屁的源头终于找到了,很吃这一套的尔呷师兄笑着被两个小师弟拉着向他早已定好的酒楼走去。

而就在同一时间,另一个人却完全没有心思品尝美食。

作为芒布路的首府兼阅卷官,宋濂看着木白的试卷与他的答题纸沉默了许久,才在府承的轻声询问中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这小子到底知不知道,稿纸也是计入阅卷范围内的?

是的,在正式考试过程中稿纸虽然并不计入审阅项目,但是当考官对于考生的思路有异议时可以申请调阅稿纸,稿纸上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项目,不过这是不能说的秘密哟!

这小家伙在稿纸中侃侃而谈,在答卷中却是避重就轻,对于他这个同时看了两个文件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答题人烧好了饕餮盛宴,却就端给他了一盘白粥酱瓜。

虽也清淡可填饥,但怎么看都意难平啊。

宋濂在木白的答卷上画了一个圈,表示一审通过,递给了府丞留底,自己则是将稿纸留下细细品味:待到武试成绩出来了一道公布吧。

呃府丞略一迟疑,见宋濂似乎将注意力转回了文书,想了想还是将心头疑虑说了出来,下官正是因此来请教老爷呢,那个,这考生在文试结束后还去考了武试。

宋濂抚须读卷的手一顿,差点将心爱的美髯扯断。

一贯温文儒雅的老者猛然抬头,不可思议道:你说什么?

下官是说,文试通过的这位考生木白还去参加了武试,而且也通过了,是武举仅有的两名录取者之一。只是他年岁着实太小,加上文武都参考了似乎有些不合规矩。府丞面上也露出了为难之色,所以,老爷您看,咱们是将他全录用还是择优?

武试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通没通过大家都清楚,所以,如果要将这小子pass掉肯定要在文试上动手脚啦,但老实说府丞刚上任就遇到这种事心情也是怪复杂的。

在自己的任期内如果能出个文武全才传出去也是一则美谈啊,尤其是在云南这个不毛之地,多有面子啊,但偏偏这小孩年纪太小,旁人得了消息只会觉得他们有所偏袒,到时候反而会惹上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