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第1部分阅读(1/1)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

家乡之儿时记忆---泡饭

朋友们也许不明白我所取得这个题目和作品有何关联。不急,大家听我慢慢讲来。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一个并不闻名的小镇。与所有的南方小镇并无不同。当然,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饮食。

我们的国家很大,也很神奇。这些年来,成就不大,去的地方不少。从两江到荆襄,从湖广到燕赵。东起齐鲁,西至河洛。中华大地倒是留下不少足迹。不过,想要有所得,却是不能跟团走,要一个人静静的走街串巷,吃住皆在市井之中,才能体悟一处之人文美食比如说吃辣,人都言北方吃辣。其实不然,南方也吃辣,只是辣的不同四川的是麻辣,湖南的是香辣,江西的是干辣,北方则是油辣。估计真正不吃辣的也就江浙甜食闽粤海鲜。又比如说,南方皆是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则以面食为主。各地不同饮食皆是因为气候,地域,环境,人文等不同因素所产生的。如果想要将其分个子丑寅卯,辨个东西南北,则需要去探究历史。所有的答案在一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都能找到答案。有兴趣不防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定能解惑。

好了,言归正传。在我家乡有一种吃食很独特,称之为泡饭,又名饭泡粥。顾名思义,就是把隔夜的剩饭,加水重新煮过。待煮开后便可以吃了。若加以自制的酱黄瓜或是咸鸭蛋更是美味异常,每每思之,便食指大动。若平时可将饭用凉开水煮沸。如若实在是忙,也可用开水泡开便直接食用。确实是节约了粮食,节省了人力,缩短了时间。发明此物的人,不知该说他什么,也不知何时有此物,百思不得其解。

我将在正文以外,作品相关中开设{泡饭三国},来解答一些三国附属内容。也不占用正文。如能签约,也不浪费大家盘缠。其中分为人物篇和故事篇。

那为何叫泡饭三国,原因很简单,就跟家乡的泡饭,本身就是现成的,我只是略做整理,剪切并附上自己的一些浅见。如同泡饭一般,省事省时。愿助大家平日里,与友人增加些谈资,与恋人多些话题。于愿足矣

读者的支持,评论,推荐,收藏都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这些不用盘缠的。若有豪客,亦可一掷千金我将推出富豪榜,让您在我这名垂青史呵呵;

泡饭三国之论世家----大杂烩

泡饭三国正式启动,原本想法是按照人物和故事来分配,再根据时间排列。现在考虑到要和主书同步,故此,将根据书中人物顺序来开篇。

既然说世家,那么什么是世家。字典解释:旧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

这在中国最早记载为:仲子,齐之世家也。孟子滕文公

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

汉代司马迁作史记,世家便是其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

唐代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世家,谓世世有禄秩家也。”

等等为之诠释,那到底何为世家,按红尘理解可分为三类,此三类综合一起,便称之为世家。分别为:

其一:帝胄世家,即是祖上或是现下还是帝王的家族

其二:诸侯世家,即是祖上因功或是当代于国有功被封王侯的家族

其三:官宦世家,即是世代为官的家族

当然细分的还可以分书香世家,经商世家这些都是后来慢慢衍生出来的但是这些,其实已经不能称之为世家,最多叫做大家族

世家起源于秦汉,昌盛于魏晋,隋,唐早期。没落于唐宋绝迹于元。而从元后开始,便就是我们熟知的所谓书香世家,经商世家等已经不再是正真之世家了。

而其没落的根本原因是隋唐开始了科举制,开科取士。取代旧有的汉代孝廉制,征辟制以及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科举的出现破除了世家垄断了七百余年的官场。使得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读书考试为官。

当然隋唐出现的科举和后世满清所讲科举不同制度本身没有问题,这个考试制度到今天尚且在世界通行。问题在于考什么,后世之所以有科举声名狼藉究其原因便是这个考什么

从宋明的程朱理学开始,便大量删减先秦经典,教出了什么来,教一群伪君子出来存天理灭人欲可能吗这不可能,违反自然生理规律。但是又要学,怎么办只能说一套做一套看看明末那些大臣便可知道教出些什么东西

而到了满清就更可怕了,为了便于统治,学做八股编四库全书,收天下之书进行篡改,删减剩下的原稿全部焚毁呵呵程朱只是在原经典上摘抄,断章取义满清则是裸的摧毁汉文明所以比起满清,秦始皇烧的那点算什么,为何现在后人天天骂始皇,却追捧满清

真不知道这满清有什么地方值得推崇以上写这些只是说明科举制确实在当时是先进的制度

那么在科举未出现前,汉代及魏晋便是世家的天下其能量大到足以影响国家的运转,皇朝的更替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就要先说说汉代的征辟制和孝廉制:

征辟制什么意思,就是三公及以上的官员可以自行征召人才。打个比方,我是省长,我觉得你不错,我就可以任命你为官。

孝廉制什么意思,就是男子成年后有地方推举品行端正,清廉孝顺的青年,作为孝廉。而后国家需要选拔人才当官时就在孝廉中选就好比现在的人才库,国家储备干部。比如我是地方长官,觉得你不错,就把你放进人才库,等国家要用人,就分配你们。

可以想象,不论上层高官,还是下层小官。皆是世家之人,那么他们选人会优先选谁不问可知

先将这些做下说明解释,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开始讲述正文时,红尘不再做解释了并且讲下三国的大环境都是在这样的制度下产生

先说一,外戚与君权其实就是帝胄世家与诸侯世家的较量一方已经上位了,另一方没有上位。那么必然是在位的想法设法保住自己地位不在位的无非一是保住原有地位,二是取而代之这个时候就需要平衡找到这个点,双方都在努力维持这个点一旦破坏,后果就是互相厮杀,直到一方倒下

这个时候帝胄世家就需要找人介入,来平衡他与诸侯世家的关系一开始,他找上了官宦世家可是慢慢的他发现不行,这也是养虎为患典型的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前期,官宦世家不足以抗衡诸侯世家,于是帝胄世家就增加其权利去抗衡当官宦世家足以抗衡或者超过诸侯世家时,想法就不一样了他便干掉了原先的诸侯世家,而一旦干掉,代表立功,帝胄世家就要奖赏他

于是,新的诸侯世家产生了。又开始盯着帝胄世家这个时候帝胄世家终于明白了,这么搞不行,这是死循环应运而生的便是在世家之外的一种新的群体,宦官他们没有后代,形成不了世家永远只会为帝胄世家服务,不能取代帝胄世家

这样东汉后期的格局就此形成起初很好,相安无事,大家各取所取诸侯世家呢也本分了可是,人是贪婪的,宦官也是人,他们也有七大姑八大姨自己无法做官,还不能给亲戚做

好了,热闹了原本只是诸侯世家与帝胄世家之间的矛盾,宦官作为平衡点三角形,最稳定我们都懂

可如今宦官把亲戚搞出来,就有人不愿意了谁世代为官的官宦世家叫喊着:谁动了我的奶酪

你想啊征辟制,孝廉制,就是互相推荐说实在点,就向世袭一样了所以要拼命生儿子,我一个儿子不行,不会每个儿子都不行吧

原本这样也无所谓,就当促进人口增长可宦官一插进来,让原本就不够吃的官宦世家彻底跳脚了

怎么办,帝胄世家肯定帮宦官于是官宦世家与诸侯世家的联合成为必然我推你上去做帝胄世家,你把你的诸侯世家和原本属于官宦世家给我们一谈,那是干柴遇到烈火啊,那就成交

于是三角形变成了四边形这个大家都懂,要多不稳定,就多不稳定于是开始了长期而精彩的外交,厮杀

今天宦官和诸侯世家联合我帮你搞掉帝胄世家,你上把官宦世家给我亲戚这样一搞,帝胄世家又不答应了,你们都来欺负我,好我先和官宦世家联合,你搞掉诸侯世家,你来做官宦世家就分给宦官亲戚做,怎么样

官宦世家一想好的啊跟谁搞不是搞呢跟着帝胄世家搞,最起码我招牌够硬诸侯世家就又倒霉了

这样搞来搞去,老百姓不答应了为什么老百姓不干了你们这么搞,不是要搞死我们吗我们也起来搞

从四国大战搞到五方,直接天下大乱了。这个时候,谁脑袋犯迷糊,谁就完蛋杀的天昏地暗

不幸发生了,这个时候就要看谁孩子生的多了宦官没孩子,所以宦官第一个出局帝胄世家要血统,又内部斗争最厉害好了,第二个出局了

只剩下诸侯世家和官宦世家了帝胄世家都搞没了诸侯世家之间大家差不多,谁也不服谁继续搞官宦世家之间也是谁看谁不舒服都想吃独食那就当进赌场押大小,各自押各自的那就搞着搞着搞成了三国最后大家打累了诸侯世家也元气大伤想歇会再搞

好了,官宦世家的司马家出来了你们搞吧,搞到最后,死的死,残的残对不起,山中无老虎,我猴子称大王

三家归晋最后发现悲催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猎人就在暗处逮黄雀

现在都明白世家的威力和危害了吧从后汉三国到两晋南北朝,再到隋及唐初都是世家为祸谁拿起屠刀砍了他们一是外族入侵干掉不少,二是隋末争霸又损失不小最后,在其还没有恢复实力时,唐高宗和武则天,纷纷举起屠刀,将其干掉

而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五个人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设立科举使世家无法垄断但是阻力重重接下来就是另两个狠人谁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这两个人,一样雄才大略,野心勃勃比起各自老子狠多了区别在于一个成功了,千古明君一个失败了,千古昏君

大家不要觉的奇怪为什么把这两个人一起说非常相似

都是杀兄逼父篡位盗嫂呵呵,不信去查下史实结果却是一天一地杯具的杨广

大家又要问了最后一个是谁就是最了不起的女人武则天他直接把世家玩残了

大家看我说了这许多废话为什么呢,只是想说明世家的强大七百年打打杀杀都没彻底搞掉

最近流行隋唐嘛赶个潮流,扯远了啊就是看到那脑残的电视,想砍人现在也把女人捧太高了,男人全成白痴了哎

回到正题世家的强大侧面论证了两个伟人---曹操刘备和一个伟大的决定

曹操的出身实在是很丑遇到敌人就骂他是宦官之后那时汉末各世家最恨谁宦官可是曹操凭借个人超群的能力和魅力征服了官宦世家---颖川的荀家,陈家,钟家等搞定了诸侯世家---刘家,袁家,马家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二超世之杰当之无愧魏武大帝

可惜,命不好,遇到了另外一个金人什么意思百忍成金----刘备

这个人就更不简单了,在汉末世家的天下,他一个纯种的草根,连纯种的帝胄世家都被灭了,他一个草根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这简直是奇迹别看他失败,颠沛流离2o年但是最终成功了换个人,给你8o年你也办不到何况还未必活的下来身边有个曹操,命里注定的宿命之敌刘备去哪打哪,刘备在哪打哪你试试,谁逃得过曹操的追杀,最终翻盘只有刘备昭烈大帝

这两个人生一块了,不光是他们个人的杯具也是民族的杯具五胡乱华,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生一块胡人绝对不敢南下

原本两个伟人见面够乱的但是,老天喜欢玩平衡又有一个伟大的决定什么决定,孙策要死了,他没有传位给儿子,却是给弟弟孙权很伟大的决定一万个人最起码9999不会这么做

孙策为什么这么做两个原因必然额原因,只能选孙权这里就不说了卖个关子大家百~万\小说

三国最终的形成以及谁也没能统一除了三位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之外还有两个根本问题

导致曹操统一不了中国刘备含恨,关羽惨死孙权郁闷

哪两个关键原因呢这里也不能说

大家看下去,保证你们看完一定觉得红尘言之凿凿深以为然

读史书十五载,读三国二十五载之心得

看完红尘的书,随便出去吹泡美美都没问题一定觉得你无比博学啊速度点击,投票啊

好了,马上开始正式泡饭三国----荆襄篇

泡饭三国之世家篇---荆襄世家

上文已经讲了很多关于世家的情况。{可读泡饭三国之论世家---大杂烩}。现在我们就直接开始讲述世家,先从荆襄世家开始讲起。

说起荆襄世家,大家知道的一定不少,如:蔡瑁的蔡家,蒯越额蒯家,黄祖的黄家,庞统的庞家,马良的马家,张温的张家,及三国演义没有提到的,习家,耿家,邓家等等。

为何在荆襄有如此庞大的世家呢,因为荆州包含了荆北的南阳郡,南郡,江夏郡以及荆南的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实际上荆州在东汉只有七郡老罗也不是历史专业的,写小说嘛,可以理解

这荆州有南阳郡南阳郡有什么特别的吗我们要从东汉建立的光武帝刘秀说起。当年刘秀起兵是在南阳发家的,得到了南阳世家的大力支持,后立足河北,又得到河北世家的支持。最后是关中的窦家和马家的投效,才得以只花了8年,便迅速统一了全国。说实在的东汉实际上是刘秀与世家共同建立起来的。为此,双方都极力的保持平衡,但是这种平衡在刘秀及第一代世家家主死后不到8o年,就彻底破坏了。从此双方的争斗延续了百年,直到黄巾起义才再次合作,只是为时已晚大汉已经病入膏肓

从来利益的分配是无法公平的,永恒的。从此可知东汉的世家有多么强大的能量

而南阳便是东汉世家集结的三大区域之一,故此荆襄的世家多且雄厚但是经过百多年的争斗,到了东汉末主要以:蔡家,蒯家,黄家,庞家为主张家在张温死后,亦没落了。

我们讲荆襄世家就以此四家为主:

第一家,江夏黄家。说到黄家,便要从黄香说起,黄香是谁,很多人不知道。但是: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大家一定很熟悉其中的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而香九龄,能温席。说的就是这黄香温席的故事。话说黄香九岁,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其实这故事很长,但是这里边不详细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读下。所谓积善之家有余庆黄香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而在“二十四孝”中“黄香温席”故事的主角就是这个黄香

黄香长大后,官至魏郡太守。有李氏、郑氏、6氏、胡氏四位夫人以及黄琼、黄瑰、黄琏、黄理、黄琛、黄瓒、黄珂、黄琉八个儿子。

在第二代中黄琼最为出色。字世英,永建年间,征拜议郎,迁尚书仆射,进尚书令,出为魏郡太守。建和初,迁太常。元嘉初,为司空,复为太仆。永兴初,为司徒,为太尉。延熹初,坐忤梁冀免。复为大司农。冀诛,复为太尉,封邟乡侯,复为司空,免。七年卒,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一个人把三公做了个便,坚持和梁冀做斗争后梁冀死后。五侯擅权,势倾天下,黄琼知以一己之力不足以制约宦官,遂称疾不起。延熹七年病死,终年七十九岁。四方远近名士赴其丧者六、七千人。

而三代无杰出人物,到了第四代,便是书中所说的黄琬字子琰,初迁五官中郎将,党锢之祸兴起,被禁锢几二十年。光和末年,因太尉杨赐推荐,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中平初年,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匠、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尉,更封阳泉乡侯。因为反对迁都长安,坐免官。后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后董卓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又是一个三公

所以说江夏黄家的底蕴很厚实然后说说黄祖,在各种史料中,黄祖的前半生就是一片空白红尘根据很多记载推测其是江夏黄家之人具体原因故事,红尘会在书中一一陈述请大家耐心等候,观看黄家与孙家的恩恩怨怨

第二家,南郡蔡家。

未完待续根据情节来

泡饭三国之名将篇--关羽之死

本书对关羽之死会有全新的解读其根据自然是正史及本人读史三十年的经验。

首先,个人肯定关羽的能力,并且为他的谥号壮缪,很是不平

说起,襄樊之战,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真正的大战,其规模绝对不比演义描写的赤壁之战小

且对三国的影响更为深远,也是此战,彻底奠定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三国格局

先说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类似的高论孙吴的鲁肃做过,甘宁亦做过,周瑜更是很早就在执行这一策略其后的吕蒙更加不遗余力的进行着

所以,荆州的重要和关键,不是诸葛亮一个人看到,也不是蜀国一厢情愿就可以做到的

从大局观来说,联吴抗曹是必须的,也是唯一的出路诸葛亮没有错,也执行的很到位可以说在刘备在世时,一直很支持这样的方针

但是,他们忽视了东吴对荆州的渴求,也高估了孙权的人品孙权是个彻底的政客,唯利是图外交水平是超一流的,玩平衡,玩的曹操刘备这两位人杰一点脾气没有哪怕知道,迫于形势,亦不得不为

回到正题,在建安24年,公元219年,这是不寻常的一年很多事情发生在此。所以看待襄樊之战,不能片面的只看关羽

先说魏国,这一年,夏侯渊惨死定军山,刘备如愿以偿的得到汉中,可是这个汉中争夺战到底是如何的,可不能看演义那么轻轻几笔刘备耗时一年多,尽起两川精兵和麾下谋臣猛将,全出出击法正张飞,魏延,黄忠,马超,赵云而后方则有治国能手,诸葛亮统领,为前线筹集军饷钱粮有张飞马超亲自机动守护运输线,对抗徐晃刘备亲自领法正,赵云,黄忠,威严等对抗夏侯渊,张颌,郭淮

其中的艰苦,不足为外人道,为了稳固蜀中,必需打下汉中。阳平关啊这一年刘备前线很苦后方的诸葛亮更苦能让这样以为治国圣手,抱怨,可想而知,前线给他的后勤压力有多大他的下属杨洪这样道: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这一站,蜀中元气大伤,实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女子都征调来运输了

而这一年,为何没有人来支援夏侯渊,曹操不可能见死不救,那么曹操在做什么呢这一年公元218年,曹操忙于应付内部的叛乱,太医吉本等人的叛乱,又有北方乌丸的反叛派遣儿子曹彰北进随后又有宛城侯音的反叛,最后是曹仁基本把整个宛城杀干净了这时夏侯已死,汉中已失

可西线的军团损失并非彻底垮了随后众将推举了张颌领军这位五子良将可是大器晚成的,刘备与诸葛亮一生忌惮的人物甚至夏侯死后,刘备都不是很高兴,他更希望干掉张颌题外话,张颌之死,不是诸葛的妙计他没看破,是迫于司马懿的压力,最终也只是被射伤,年纪又大,才死的

所以,曹操亲自领兵来救刘备以为曹操来争夺汉中,故而死守阳平关结局是,刘备虽然赢了,却绝对不轻松,伤筋动骨的这才有了那封诏书,希望关羽相机而动,为蜀中减轻压力那时,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刘备不可能下诏书,强行让关羽出兵刘备雄才大略,不会出这样的昏招这才有了后来关羽的出兵

可是曹操千里奔袭而来,根本不欲与刘备死战,杀出一条血路,救张颌及西线被刘备围住的军团脱困,然后直接退兵了而结局也不是如演义说的,曹操被打败是曹操主动退兵刘备也没有实力再去追杀曹操

在接下来说说孙吴,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西进攻取汉中之际,率大军北上攻取淮南可是被张辽在逍遥津大败,随后曹操率大军赶回,孙权退兵从而引发了孙吴内部对北上还是西进的更大争论吕蒙直言,攻取徐州容易可是曹操一旦回军,很难守住不如袭杀关羽,全据长江

随后向刘备所要荆州,关羽不给,孙权便派吕蒙武力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让鲁肃率并进益阳与关羽对持这时,刘备亲统大军5万出川,与孙权争夺荆州

可在关键时刻,得知曹操已经攻取了汉中,恐蜀中有失,遂与孙权议和,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长沙,桂阳,以及江夏三郡归东吴,以西武陵,零陵两郡属蜀汉从此,再次联合,共同抗曹

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于公元217年向曹操请降,而曹操亦知段时间内无力攻取江东。双方一拍即合随后,孙权全力备战,准备袭取荆州

同时为了麻痹关羽,向关羽提亲让自己儿子娶关羽女儿这等伎俩如何瞒得了关羽关羽从心底也看不起他当初孙权为了抗曹,将妹妹给刘备,后来翻脸,就把妹妹接回去了如今故技重施,关羽断然拒绝留下千古名言:吾虎女焉能配汝犬子

呵呵,东吴取荆州之心,已经不可更改不论关羽答不答应,结局都是一样的所以那些要抹黑关羽的人,请以后住口政治不是那么单纯的关羽能成为天下名将,也绝不会犯如此愚蠢的错误当年曹操要孙权派儿子去许都,周瑜是如何劝孙权的大家可以去查看

接着说说荆州,荆州不像演义说得那样,只有七郡江北的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江南的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

当时,南阳郡属曹操,江夏郡原本三家平分了,后来归属曹操和孙权长沙,桂阳二郡是孙吴的,武陵,零陵二郡是蜀汉的还有南郡,一般属蜀汉,一半属曹操

所以关羽手里只有两个半郡,蜀汉也从来没能全据荆州故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从根本上就没完成过

而南郡治所江陵,但是门户确实襄阳和樊城没有襄樊,南郡无从守起

故而为了掌握荆州的主动,蜀汉必须全据南郡攻取襄樊关羽坚定不移的执行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

襄阳从来不能代表荆州,只是刘表时代的荆州治所其实属于南郡而门户在樊城,彼此只有一江之隔东汉真正的荆州治所在南阳郡先属袁术,刘宝才另立了襄阳后归张绣,最后属曹操从刘表后,襄本无特殊意义,只是一座城军事价值还不如樊城

最后说说,襄樊之战

公元219年5月,曹操救出张颌及残部,退回中原以刘备惨胜结束汉中争夺战

公元219年7月,孙权再次骑兵攻打合肥曹操未防淮南东线有失,故从荆州调军前往协助

同时,关羽见荆州防守空虚,率主力北上夺取襄樊,同时,也算为盟友分担了压力正式发动了襄樊之战

稍稍有军事常识的,都应该知道关羽发动战争的天时地利皆很好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水准

8月关羽趁着汉水暴涨,冲毁于禁庞德军营之机,趁势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说句题外话,演义为了抹黑于禁,说什么故意扎营在此好歹于禁是名将,没这么蠢真是书生之见当然,关羽也不是神只是适逢其会,但是抓住了时机,趁势而为所以,于禁关羽皆名将

关羽在获此大胜后,围襄阳,攻樊城曹仁一度要弃城,被满宠劝住

而曹操亦一度要迁都避其锋芒被刘晔,蒋济,司马懿劝住妖人不愧为妖人,计谋直至人心,对人心把握太准确了知道关羽获胜,孙权定然不喜

1o月孙权再次见利忘义,接受曹操条件,从背后袭杀关羽,全占其地但是惧怕关羽,继续迷惑他。将吕蒙已病重为由召回同时委派6逊接任。而6逊恐关羽不死,还真的写了封很不要脸的信

1o月,吕蒙白衣过江袭取荆州,6逊沿江而上,攻占夷陵等地,断关羽退回蜀中道路

题外话,所以,孙吴一开始就是要袭杀关羽,根本没准备让他活着回去因为惧怕关羽的实力

至此,关羽生机已经断绝在夹缝中苦苦支撑月余

此时,曹操委派五子良将的徐晃支援樊城,自己亲统大军在荆州地界声援。同时,命张辽统东线大军前来会战

而孙权此刻亲统大军至江陵,协助吕蒙,6逊断关羽退路并阻止蜀中援军东吴精锐尽出,活着的猛将全数来荆州围杀关羽

呵呵,如此豪华阵容,不得不说一句,壮哉云长纵观三国,还有谁享受过这等待遇云长要不死,才是奇迹,死是正常结果

魏国,徐晃,张辽,曹仁等,蒋济,刘晔,司马懿等

吴国,蒋钦,潘璋,朱然等,吕蒙,6逊等

两大boss,亲自坐镇,曹操孙权

想想,6逊,司马懿曹操,孙权

关羽威名太盛,实在忌惮他的实力荆州之失,岂能只怪云长

虞翻劝降糜芳傅士仁,也是因为形势已经不再蜀汉否则,两人又不是白痴怎会投降

即便二人不投降,结局一样荆州必失,云长必死

最后说说,蜀汉在蜀中的刘备诸葛亮首先说说诸葛亮此时的诸葛根本没有掌权,说实在的最多是个萧何刘备是绝对的领导

演义就是胡扯别说诸葛的为人不会如此,即便想如此也无能为力何况上面所说的,诸葛没有理由害关羽再说,失去荆州,是蜀汉政权无法承担的后果

更加是荆州派不会同意的,诸葛重用荆襄士人,不会做如此蠢事

刘备就更加不会了如果会,之前就不需要亲自统兵出川去争夺了

别说二人无仇怨,即便有也不会因私废公不要小看政治家的智慧诸葛是出色的政治家,不是政客

那么为何不救关羽

三个原因

其一,蜀汉对孙吴的争夺荆州之心估计不足同时对孙权的人品高估了毕竟才刚刚打过,重新分配了利益并且是孙权占了便宜当初刘备皆了一个江陵,充其量半个南郡可也是在帮孙权分担曹魏的压力这是标准的前线啊

可最后给了他三个郡,江夏,长沙,桂阳

才签订了没几年,没想到,孙权能如此不要脸,撕毁盟约袭杀关羽,做的一点不留情面简直做绝了

果然心软成不了大事孙权是能做大事的够狠

其二,时间来不及毕竟关羽只是小规模发动一场战争,全据南郡,除了为蜀国,也是为了更好的对抗魏国,同时减轻孙权东线的压力

没想到最后变成了一场大的战役而且是盟友背盟,从后袭杀,关羽腹背受敌无心算有心,自然输的彻底

知道孙权不要脸,没想到不要脸到这个地步这即使政客,典型的唯利是图

从吕蒙偷袭,6逊断归路,到关羽败亡,两个月都不到

蜀中最快知道也要到1o月中下旬,还没弄清楚情况,关羽已经死了东吴做的滴水不漏

其三,蜀中即便想增兵,恐怕此刻也无能为力想想之前一年的汉中攻防战,五月才结束

当然还有很多影藏的原因,在隔年法正病逝,孟达叛逃这些都值得注意

益州的本地世家真的愿意出兵帮助荆州士人东州士人,没点别的想法

面对魏国和吴国的志在必得,所谓的刘封孟达见死不救,糜竺傅士仁投降,关羽傲气凌人,都只是一些客观因素即便没有这些,在这绝杀之局中,云长必死无疑

怪之怪,云长威名太盛怪只怪蜀汉底子太薄

呵呵,这些都是刘备都无法左右的更何况诸葛亮呢

这些年抹黑刘备的,诸葛的,关羽的真的请去多读读书不要拿着演义当历史

也不要拿着那些狭隘的扭曲的思想,去妄加揣测啊很可笑的

更多的内容,等看红尘的书吧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也是真实的三国

没有脑残,没有弱智,没有变态和yy什么是历史这才是真实的不为人知的历史历史不是几个名将,几个谋士可以改变或者左右的

写在本书前的一点感慨以及废话

余九岁,读书时一次老师问起三国为哪三国,很多同学都能说出:魏蜀吴可是我却从未听说过,心中甚愧,回家便问母亲,母亲文化不高,看我神色忧伤,便也不言语,只要我吃饭。第二日,便请教一位同校的万老师,万老师听闻此事,翌日,便送给了我一本精编三国演义彩色连环画。那时家中贫困,父母朴实,文化不高,从未买过书籍。这是我平生第一本自己的历史书。对我影响甚大,直至今日想起,心中很是感谢我那位启蒙万老师。此书依然珍藏。

从书中我第一次知道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三请诸葛亮长坂坡救阿斗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三气周瑜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为书中的人物哭过,笑过,激动过,愤怒过。。。

从此深深爱上了三国爱上了历史,有空就去图书馆,有钱就去买历史书盗版的便宜。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历史慢慢的清晰起来,连贯起来。从小人书小霸王孙策到三国演义再到三国志,后汉书从玩游戏三国志到三国群英慢慢的知道原来知道的很多故事只是故事,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再到后来工作,为了生存开始奔波,也没有这么多空看闲书玩游戏直到2oo2年的一次偶然机会知道了。看了别人的书,就萌发了自己写一本书的念头。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和借口,一直未能如愿

十年过去了,成功过,也失败过,得意过,也落魄过。。。

终于有这个闲工夫,可以动笔写一部在心中念了2o年,想了1o年之久的书。这是一本属于我的书,属于热爱三国的朋友们的书。有的是你我的英雄梦,男儿血

请朋友与我一道走完属于你我的三国之旅

喜欢本书的朋友请收藏推荐

不喜欢本书的朋友请指正批评

实在讨厌本书的朋友请远离动谩骂;

信手涂鸦 随感 求收藏推荐

本书已经完成全书大纲,共分为九部,从公元165年起之公元245年止,整整81年,取九九归一之意先透露下前两部名称:第一部党锢之祸公元165至公元184年第二部狂魔乱舞公元184至公元192年。所以请大家放心阅读,绝不太监大家的鼓励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

先前又传了一章改了三次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历史知识很丰富真正落笔才知道,还是不够。最近把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再翻看对照,务求完整。被朋友看出硬伤就不好了。记得第一次看完史记还是18岁还给先生了,生疏了。

且史书都是聊聊几十个字,史官真是惜字如金啊。要把他还原,力求丰满,确实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