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霸总孩子去种田_488(1/1)

来到荷塘,鸭群在一角栖息,听到人的动静,它们嘎嘎的往一边躲。

他们家的鸭子边养边吃,现在鸭群还比较大,他们也一直没有补充新的鸭,就这么三四十只一起养着。

赵单识看了一眼,感觉他们是时候开始抓新的鸭子养了,过年要吃鸭,而且还得腊一些鸭,现在的鸭远远不够他们消耗。

赵单识在心中记上这件事,打算等一会儿回去的时候跟牙子妹说说。

抓新的一批鸭,最好多抓一些母鸭,他们院子里还得腌咸鸭蛋。

目前这群鸭大多数是公鸭,用来吃到挺好,产蛋则没办法了,他们腌的咸鸭蛋,还有一部分是在外面买的,品质远远不如他们自家鸭出场的鸭蛋。

赵单识腌过一回,干脆连咸鸭蛋这个选项也放弃,直接腌咸鸡蛋。

池塘里一些晚荷正在盛放,更多的则变成了莲蓬,有些莲蓬已经很大,整只莲蓬应当有一斤多,呈现深绿色,有些则是初落了花瓣的新绿,满满一池塘荷花莲蓬,清风徐来,美得让人心醉。

黎凭提着鸡,赵单识自告奋勇地去割莲蓬,黎凭顺手将别着的军刀递给他。

赵单识也不多割,割了三个莲蓬,拿草帽盛着就准备下山了。

闻着怀里莲蓬清新的香味,赵单识忍不住道:“我觉得我们今年的莲蓬种得更好了,这香味闻着太令人舒服。”

黎凭点头:“今年的莲蓬比去年的莲蓬要大一些,品质应该更好。”

“应该是灵泉和灵肥的功劳,就是不知道灵泉对稻田蟹有没有用,希望我们今年养的螃蟹也能大一些。”

螃蟹一般按个头卖,一挡个头有一挡价钱,要是太小了,卖不上价就划不来。

黎凭道:“应该不错,如果今年长得不够大,我们就把越冬设施给弄起来,多养一年,明年再卖。”

赵单识心头一动,“这样可以呀,师兄,要么我们今年留些螃蟹来做试验吧?个头大的卖出去,个头小的再养一年。”

“等这茬螃蟹养出来了再说,等会儿问问胡老教授和劲杉。”

赵单识点头,他们回到院子的时候,老罗开着三轮车给他们送来一车鱼过来。

他们现在螃蟹养殖到了关键时期,没少喂荤饲料,蚯蚓、田螺、鱼仔……赵单识他们一般不喂冷冻的饲料,只喂生鲜,这几天的鱼还是正宗的水库鱼,待遇那叫一个好。

老罗看着他们,一个提着一只鸡,一个抱着几个大莲蓬,不由羡慕道:“你们日子舒坦啊,这吃的喝的!”

“辛苦了一年,快到年末,山上地里调查吃的肯定多些嘛。”赵单识朝他笑笑,凑近他三轮车车厢,看了一眼,“罗叔,您专门送小鱼过来?今天的小鱼够新鲜啊,全都是活鱼?”

“水库放水,网了一大网杂鱼。”老罗抽了口烟,“这么点鱼多不多少不少,我就没往外卖,全都拉你们这儿来了。”

“哎,多谢。二华,你等会儿捞个三五斤下来,剪掉肚子烘干,我们炸点小鱼吃。”见刘二华点头,赵单识又转向老罗,“叔,这鱼一共多少啊?”

“一百七十六斤。”老罗道:“你们再秤秤嘛。”

赵单识也不跟他客气,让刘二华出来拿他们平时卖菜的大秤,先连桶带水秤了一回,又拿出自家的大桶,然后放满水,把鲜活的小鱼仔捞尽大桶里,再把老罗的桶和水称了回。

刘二华把二者一减,点头道:“师父,斤数没错。“

“那就没错了。”赵单识笑:“叔,先进来喝杯茶,我让他们给您结账,还是一斤三块是吧?”

“嗯,是这个价钱。”老罗点头,跟着赵单识走到走廊下,“那我就进来尝尝你们家的茶叶了,听说你们家的茶叶特别香。”

“自家种的茶树,随便采点来喝喝,要说特别香也没有,不过应该符合我们这里人的胃口。”赵单识放下莲蓬,回头拿茶叶和茶水出来,与老罗一起喝茶。

老爷子带着兜兜和村里其他小孩玩,胡老教授跟蓝云跃几个泡在田间地头,苏劲杉带着赵文德和牙子妹伺候山上的猪和羊,罗浩然他们也背着竹筐巡山去了,就连姚镜明和彭余韵也出了门。

家里就赵单识、黎凭和刘二华三个。

黎凭抓着鸡去杀,刘二华处理小鱼,赵单识邀请老罗坐在屋檐下,慢慢地给他泡茶喝。

茶香一氤氲出来,老罗就眯起了眼睛,“这茶好哇。”

“那您多喝两杯。”

老罗也不跟他客气,两人一边吃着盐水花生,一边说着些闲话。

那盐水花生还是赵单识他们自家种的。

院子里人多,全都自家种花生成本太高,赵单识种了七亩左右的花生用来吃和榨油,要是这油不够吃,剩下的油他们就得考虑用调和油了。

花生挺好吃,平时放在家里炖个猪脚,或者炒点盐水花生,炸点花生饼都挺有用,赵单识就没全部送去,再有而是在家里留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