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霸总孩子去种田_340(1/1)

“是啊,还是特别棒的野菜。生吃的时候酸,炒三叶草的时候要放点白酒,那味道别有一番滋味,尝了就知道了。”

兜兜跟着两位父亲一起上山,他们在竹林里挖了新长出来的春笋,春笋壳薄,一棵棵探出个尖儿,羞答答的。

挖完笋,再上山,他们种的紫云英又有新芽长出来了,一连片像是吸足了春露,又肥又厚。

兜兜上到山上时累得紧,脸红扑扑的,从山上往下看,忍不住为一重重山而感到新奇,“嘿呀!”

“那是我们的家。”赵单识指给他看,再换了个方向,“我们养的羊在那头,鸡在那里。”

“猪猪。”

“猪猪在那里。”赵单识温和一指。

黎凭带着他们找到石块坐下,一家人就边吹风边聊天。

夫夫俩细细跟兜兜介绍这山这景,并不在意兜兜是否能完全听明白。

他们背着几筐野菜下去,赵单识带着徒弟们细细把野菜拾出来,用各种方法做好,这些野菜又鲜又香,倒有种别样的味道,连最爱吃肉的赵明台对这桌全素宴也吃得十分开心。

一边津津有味地享用着美食,赵明台一边建议道:“师父,我们这几天多去弄点野菜回来吃吧?嘿嘿,没想到也菜那么好吃。”

赵单识驳回他的建议,“偶尔吃一餐两菜,还能吃个春天的味道,要是每天都是这个就有得你受了。”

老爷子笑呵呵,“这野菜好吃,是因为蕴蕴他做得好吃,要是搁以前,野菜清汤寡水的,拿来一烫一拌就吃,别说多吃几餐,就吃一顿你都吃不下去。”

赵明台只好遗憾地做罢。

新的一年,赵单识和黎凭改了模式,勺子他们都是在自己家吃饭,反正离得也不远,回家吃饭也是捎带脚的事情,不过赵单识给他们提了工资,平均每人提了五百块,由以前每月三千变成每月三千五,每月两千变成两千五。

在村里还能找到那么高工资的工作,大家都挺满意,干起活来越发卖力。

春天各种蔬菜瓜果都要播种了,他们水稻倒是没那么快种,水稻打算种晚稻,得四五月才播种插秧,到时候再弄点蟹苗,鱼苗,继续生态种植。

水稻那边的鱼苗还不急,鱼塘那边就得开始做打算了。

村里好几户人家打算结伴去买鱼苗,他们这里附近有个大水库,有人承包了水库养鱼,不仅养鱼,春天的时候也会出售鱼苗。

以前,买鱼苗的人还会用摩托车驮着鱼苗,十里八村地来卖,现在在家里务农的人少了,驮着鱼苗来卖,鱼苗容易死,而且也卖不出多少,他干脆就在家里等那鱼苗的人自己上门,不过鱼苗倒是便宜了一点。

以前三块五,三块二的鱼苗,现在三块一,两块八就能拿到手。

大家一合计,觉得还是上他那去买鱼苗划算,干脆结伴开三轮车去买。

赵单识家有三轮车,又有一口鱼塘,大家买的时候就顺便叫上了他。

赵华勇过来,“明天早上八点,我们从村里开车去水库那边买鱼苗,要去吗?”

“去啊,我们开三轮车一起去。”赵单识顺手将手中的橙子分一半给赵华勇,笑笑,“我们家兜兜还没看过水库,也带他瞧瞧热闹去。”

自从兜兜满一岁后,赵单识两人对他也不那么小心了,整天有事没事就带着他到处跑。

村里的人眼见了都暗暗说,大城市回来的年轻人都不一样,这么小一点孩子,也喜欢带着到处去玩,等再大了那还得了?

赵单识和黎凭偶尔能听到这些流言,却不甚在意,养孩子就是这样,小时候带他去各种地方接触,去各种地方玩,帮他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这样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以后才会有底气,不至于畏畏缩缩。

赵华勇摆摆手拒绝橙子,又问:“你家大概要买多少鱼呀?”

“一千六百来条吧。”

“哟,这么多?”

“我家池塘大嘛,各种鱼混的来养,其实也不算太多。”赵单识问,“您家要买多少鱼苗啊?”

“跟你家也差不多,少个两三百条吧。”赵华勇摸摸脑袋,“那说定了,我们明天看看鱼苗去,我们买得多,看看能不能顺便讲下价。”

赵华勇过来问他们要不要买鱼苗,也正是这个目的,乡下人挣钱不容易,能便宜一点是一点。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准时在村口集合。

赵单识和黎凭带着兜兜去,骑三轮车的人变成了黎凭。

他身高腿长,人长得好,又穿得好,开起三轮车来也不像农民,倒像是拍摄特殊主题照片的模特。

兜兜知道坐车就是要出去玩了,坐在车斗里兴奋得不行,一直跳来跳去不得安生,赵单识确保他不会伤到自己后便不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