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1)

肥肠儿、炸紫盖儿、jī丝豆苗、十二台菜、汤羊、鹿肉、驼峰、鹿大哈、chā根儿、炸花件儿,清拌粉皮儿、莴笋、烹芽韭、木樨菜、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jī、烩酸蕾、熘脊髓、咸肉丝儿、白肉丝儿、荸荠一品锅、素炝春不老、清焖莲子、酸黄菜、烧萝卜、脂油雪花儿菜、烩银耳、炒银枝儿、八宝榛子酱、黄鱼锅子、白菜锅子、什锦锅子、汤圆锅子、菊花锅子、杂烩锅子、煮饽饽锅子、肉丁辣酱、炒肉丝、炒肉片儿、烩酸菜、烩白菜、烩豌豆、焖扁豆、汆毛豆、炒豇豆,外加腌苤蓝丝儿!怎么样,做不做得出来?”他虽然说得飞快,怎奈这些菜名太多,他一气说完,也用了不短时间,稍微喘上一口气,再看四周的百余太监,早都目瞪口呆,被他超快的说话速度震住,呆呆地看着他说不出话来。

李小民轻咳一声,以手拂面,顺便把脸上的笑意抹去,故作平静地道:“各位公公,我刚才说的这些菜,你们都做得出来吧?”旁边的管事太监如梦初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颤声道:“想不到李公公对厨艺一道有如此高的造诣,所说的菜名,倒有大半是小人未曾听说过的,小人班门弄斧,还请李公公宽宏!”李小民被他这一记马pì拍得舒服无比,仰头笑道:“哪里哪里,这不过是从前练就的一点小功夫,不值一提!其实单论起厨艺,我比各位公公要差得远了!”那些太监哪里肯信,都道是他是谦虚,围在他身边,打躬作揖,谀词如cháo,只道李公公天纵英才,御膳房在李公公的带领下,一定能成为宫中最有名的一房,受各位主子赏识。

李小民哈哈一笑,带着他们走进厨房,要他们把自己刚才报的菜名都一一做出来品尝,心里暗爽:“还好以前练过这个绕口令,不然的话,还真镇不住这些太监!”那些太监知道新上司要考校他们的做菜功力,都不敢怠慢,只按那些菜名,便已绞尽脑汗,一一做出大半,送到李公公面前,请他品尝。

闻到菜香扑鼻而来,李小民早已食指大动,努力保持着优雅,微笑着拈起竹筷,将一道道菜放到口中品尝。

这些御膳房的厨师果然功力非凡,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色香味俱佳,李小民吃得大快朵颐,待得将最后一道菜尝完,已经撑得肚子圆圆,差点便走不了路。

抬起头来,一群太监还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等待自己的品评。

李小民努力提气道:“不错,只是细微之处,还有待改进。

以后这些日子,你们就把我说的这些菜,一一做上几遍,不断改进,一定要做得尽善尽美才好!”他在几个太监的搀扶下,嗝声如雷地从御膳房出来,忽然想起:“咦,既然我知道这么多菜名,不如就开个酒楼饭馆,让御膳房中的厨师指导宫外的厨师做菜,岂不是可以压倒金陵城中的各大酒楼,成为第一名楼么?这样虽然不如卖玻璃球、造钟表有bào利,可若是做得好了,一样会有大的收益!”想到这里,李小民不由高兴起来,由几个太监搀扶着,摇摇晃晃地向自己的居所走去。

走了几步,却见几个小太监从后面赶过来,提着几个食盒,向自己行礼,便向四方散去。

李小民心中奇怪,叫住一个小太监,问道:“你拿的什么,要去哪里?”那个小太监躬身施礼,恭敬地道:“回李公公,小的是去萧淑妃房里,去送午饭。

”李小民抬头看看日头,这才注意到午饭时间已经过了。

可是这么晚才送午饭,只怕这萧淑妃也不是什么得宠的主儿,所以才受太监们轻视,送饭也不及时。

他走了一会,消化了一些,想再多走几步路,让食物尽可能多地消化掉。

而且他也不想这么早就回去空对屋子发呆,现在就算是月娘也在收魂玉中努力修炼,期待早日炼化吸收的桃色灵力,自己回去,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便伸手接过小太监手里的食盒,随口道:“好了,我替你送去,你回去吧。

”小太监吓得跪下,苦苦哀求道:“李公公是尊贵之人,小人不敢劳动公公的大驾!还是让小人去送吧!”李小民看他怕得厉害,想想自己也不认识路,便将食盒还给他,道:“好吧,你在前边带路,我跟你一起送去!”小太监拗不过他,只得在前面走着{奇。

书。

网}.李小民叫别的太监都回去,自己摇摇摆摆地走在石板路上,一边借走路消化食,一边欣赏着皇宫里百花盛开的景色,随口与小太监闲聊几句,心里倒也挺自在。

曲曲弯弯走过一条小径,来到一个小院前,四周都是桃李杏树,鲜花开满枝头,这小院远离大道,位于大片花树的中央,看起来倒是颇为幽静肃雅。

小太监前去敲门,李小民拿着食盒,站在门前东张西望,心里暗道:“这里倒是不错,虽然屋子没有我那里大,可是环境要好得多了。

”吱呀一声,门打开了。

一个少女立于门中,微笑道:“小公公,有劳你来送饭了!”这少女年约十六七岁,衣饰淡雅,身穿素雅罗裙,眉目清秀,生得清丽脱俗,相貌绝美,又是一个倾国倾城的佳人。

更难得的是那一股惊心动魄的灵秀,仿佛江南几千年天地造化的灵秀之气,都guàn注在了她的身上。

李小民陡见那少女,不由心中一跳,只觉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心中讶道:“怎么这里还有这么一个清雅女孩,还长得这么漂亮,我一点都没听人说过!象这样清静优雅的气质,可是难以看到,若是前世认识她,我非追她做老婆不可!”那个小太监躬身道:“启禀公主,御膳房今天比较忙,送饭送得晚了,公主勿罪!”在那少女背后的院子里,传来了一个温婉的声音:“是陈公公吗?每天都劳动你来送饭,真是多谢你了。

”小太监慌忙行礼道:“小人不敢,淑妃娘娘这么说,真是折杀小人了!”在少女的身边,出现了一个美妇人,看上去年约二十余岁,相貌美丽,与那少女颇为相似,看上去便似姊妹一般。

李小民张大了嘴,呆呆地看着这一对母女花,想不到萧淑妃竟然是这般美丽。

刚才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听那个小太监说起,这萧淑妃曾经是十几年前最为得宠的宫妃,本是江南有名的才女,被选入宫中,却因为不擅媚惑君王,终究失宠,现在只带着唯一的女儿青绫在这僻静角落度日。

李小民想着失宠十几年的宫妃,想必容颜老去,十分可怜,谁知萧淑妃看上去一点都不显老,反而十分年轻的模样,浑身充满了优雅风韵,若非自己先看到了她的女儿,说不定还会把她当成青绫公主本人。

说起这位青绫公主,也是一位不得宠的公主,虽然满腹诗书,才学过人,李渔却未必还记得有这个女儿。

而且未曾受过正式的封号,从并未被下诏封为公主,这公主之称,也不过是宫女、太监口头上对她的尊称罢了。

李小民仔细打量着萧淑妃,见她身材苗条,酥xiōng高耸,成熟女性的优美风韵,丝毫不亚于秦贵妃。

而那一身的温婉柔和的气质,也是秦贵妃远远不及。

一眼看去,便知她是一位温柔贤淑、风韵迷人的美女,这般经过岁月锤炼过的温婉气质,是任何花季少女都不能拥有的。

在她柔和美丽的脸上,江南女子的灵秀之气,隐含其中。

站在桃花林中,李小民呆呆地看着她,只觉她的温婉与桃花的美丽已然融合为一体,一股异常的感动在心中涌起,一时竟然忘却了世间的一切。

萧淑妃发现小太监手中没有拿着食盒,微感诧异,目光越过小太监,看到了他背后的李小民,看他失魂落魄的模样,不觉好笑,却怕臊了这孩子,只微微含笑,柔声道:“这位小公公,倒是少见,是新到御膳房的吗?”小太监慌忙道:“回禀淑妃娘娘,这位李公公,是我们御膳房新任总管,这次是特来拜望萧淑妃娘娘的。

”李小民慌忙上前拜倒,温声道:“小人李小民,拜见淑妃娘娘、公主殿下!”虽然是拘于太监身份,不得不行这一拜,李小民倒也是真心实意。

这萧淑妃如此美貌,气质这等温婉优雅,而她的女儿也是一身的清雅气质,显然是天下难得的才女,这等人物,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今日得见,如何能不拜上一拜?萧淑妃慌忙回礼道:“请李公公快起来,想不到李公公本是御膳房主管,如此,倒是失敬了!”李小民想等着她来扶自己,顺便摸摸玉手,可是想想人家是宫妃,怎么也没道理来扶一个太监,讪讪地站了起来,笑道:“娘娘过奖了。

小人这也是托了主子洪福,被恩赏了六品之位,并不是真的有什么本领。

”青绫公主听了,也不由好奇,一双秀目打量着李小民,微笑道:“李公公小小年纪,便能执掌御膳房,定有过人之能,何必太谦?”旁边的小太监chā嘴道:“公主说得是,这位李公公,胆略超人,亦身藏绝技,前日勇闯鬼殿,硬从恶鬼手中,夺回了冥王珠,救了长平公主的性命。

宫中早已轰传,娘娘与公主想必也听说了吧?”萧淑妃与青绫大惊,瞪着李小民,想不到他便是那传说中的勇武超人的太监。

半晌,萧淑妃才叹息道:“有志不在年高,李公公果然是少年才俊,令人敬佩。

”在初时的惊异过去之后,青绫饶有兴味地看着李小民,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柔声道:“现在已经中午,李公公还没有用膳吧?若不嫌弃,便请在这里用膳,青绫还要请教公公当日之事。

”李小民不好意思说,自己先吃了个肚圆,才想起来带人来给她们送饭,而且也想陪这一对美女多呆一会,便向小太监使了个眼色,打发他回去了。

小太监在宫里呆久了,察颜观色,哪敢违拗顶头上司的意愿,忙行礼拜别,匆匆地走了。

萧淑妃请李小民进屋稍坐,李小民进去放下食盒,举目一看,屋里的设置果然简单朴素,却在屋角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书香混着女子身上的幽香,溢于屋中。

屋子里面,还有三四个宫女,一起前来见礼。

李小民见她们老的老,小的小,暗叹失宠之人,就没有人待见,派来服侍的,也都是没力气干活的人。

三人围着桌子坐下,李小民从大食盒的下面拿了几个菜,给那些宫女们拿去在别屋吃,自己在屋里的桌上摆上菜肴,殷勤地请萧淑妃与青绫动筷。

萧淑妃微笑着,请李小民一起用餐,青绫却在好奇地请教那一日的事情经过,三人边吃边谈,气氛颇为融洽。

李小民一边随口说着自己自yòu练习仙法,虽入宫后,也未停下,对鬼魅的侵害,有抵抗之力,那一天自己是强行闯入废殿,硬着头皮夺了珠子回来,当中有鬼怪来侵,幸得自己跑得快,才没有被抓住吃掉。

说到惊险处,二女都不由面露担心之色,听到他逃出时,轻轻地吁气,为他感到庆幸。

李小民来宫里这么久,还没见过愿意与太监一起吃饭的主子,当然辰妃把自己当成她男人,因此和自己一起饮酒作乐,那便不同。

对这平易近人的二女不由感激,因此虽是已经吃饱,还是勉强陪她们吃下了一些。

一边吃饭一边闲聊,说到后来,一顿饭已经快要吃完。

李小民抬头看着满书架的线装书,微笑道:“娘娘,这都是你平常看的书吗?”萧淑妃摇头笑道:“这都是青绫的书,她平日里,最喜欢的便是读书写字。

”李小民放下筷子,走到书架旁,翻书来看,写的都是些诗词,忽然心中一动:“我来到这个世界,总得学点诗词,免得人说我粗陋不文。

在从前的世界里,我好歹也上过几年学,学这些诗词,应该不算困难吧?”想到这里,他回过身,向二女纳头便拜。

萧淑妃大惊,慌忙站起,想要上前扶起他,却又不敢犯了规矩,只得避到一旁,道:“请李公公快些起来,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李小民挤出几滴眼泪,呜咽道:“小人自yòu家贫,虽然学了祖传的仙法,可是却无人教导小人诗书,一向引为憾事。

今日一见公主的书,心中有所感触,只求公主殿下答应教导小人诗词歌赋,小人愿当牛作马,报答公主的大恩大德!”青绫本也是好学之人,此时已站在一旁,避开他的叩拜,见他为了学习诗书,竟然甘心下拜求学,不觉惺惺相惜,柔声道:“青绫平素本是闲暇无事,李公公若想学诗书,青绫定当相助。

”萧淑妃也微笑道:“李公公不必如此,青绫最喜欢好学的人,公公若想要学习诗词,平日里无事时,便可到这里来,青绫一定会倾囊相授,公公大可放心。

”李小民大喜再拜,道:“多谢娘娘,多谢公主!请娘娘和公主不要再叫小人‘李公公’,只要唤我做小民子,也就可以了!”二女不由微笑,只得唤了小民子,李小民才肯起来,深揖再谢。

几个宫女过来收拾了桌子,李小民便向青绫深揖,请她教导自己诗词。

青绫见他如此急于求学,不忍相拒,便取了几本诗书,大致地讲了历代诗词发展的历程。

李小民一路听来,却是暗自惊讶。

自远古时的《诗经》、《离sāo》之后,诗歌几经演变,历古体诗、骈文等多种诗歌形式之后,便演化为现在流行的词,有许多词牌都是近些年创制的,由有名的词人写下,配上曲子,让乐女们弹奏起来,便是一首绝妙好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