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婚礼(1/1)

程家的两个孩子一个娶,一个嫁,可是远在天国的父母还不知道。也该去告知一声,让他们泉下有知,想必也是欣慰的。

程应阳挽着程应曦到了永久墓园。这是一处清静的地方,远离尘嚣。他俩都一身素色,应曦手里还有一束淡雅的百合——百年好合,也是妈妈的最爱的花儿。她挽着应阳,深深的凝望自己的男人,一步一步走过维持得很好的小花园,走进另一区以雕花铁栏杆隔开的区域。管理员温和地打过招呼後,放他们进去。

墓碑上的父母,正微笑看着他们。

安静的墓地,山风吹过,树稍震动,树叶发出细碎的声响,远处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啁啾着,衬得四下更是静谧。

应曦的发梢被微风扬起,轻拂在她如玉雕般的小脸上。心里一阵愧疚,好久没来看爸妈了。

他们跪在碑前,应曦放下花束,小声地说:“爸爸,妈妈,我和应阳来看你们了。……我出嫁了,嫁给应阳。你们猜不到吧?我自己也不敢相信呢……我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了……”她细细说着,仿佛一个撒娇的女儿,语气那麽甜、那麽软。虽然两行清泪悄悄落下,但遮挡不住她如花的笑颜。

程应阳也微笑着,鼻子却有点酸酸的。他也和父母说话了,但居然有些紧张:“爸爸,妈妈,我娶了姐,她永远都是咱程家的人了。人们不是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吗?我们家的肥水我给留下来了……”

应曦捏了他的手一下,什麽话嘛!

其实程应阳心里还是有点点苦涩的,因为应曦她并非完整地属於自己。不过既然决定了,就不要再多想了。

“爸妈,你们知道吗?为什麽小时候我整天惹姐哭,其实我是故意的,我就是喜欢让姐成天围着我转。不过我在你们面前发誓——我再也不会惹姐哭了!我现在是一家之主,要担负起咱程家的产业,也要担负起姐的一生。我们会很好很好……你们不要担心……”

“应阳!”应曦扑进他的怀中。

阳光下,掩映的树影间,静谧的墓园里,一对璧人紧紧相拥,相依相偎,久久都没有分开。

微风也一样轻轻地吹拂在他们身上,仿佛送来了天国的欣慰;以及散在半山清朗空气间,带着笑声的祝福。

……

奕欧的叔婶打来电话,快到年下了,希望他能带着应曦去一趟。程应阳很爽快地批准了,可是令狐真却要他们只待一个晚上。奕欧说:“拜托,我好不容易才能回去一趟,至少要三天三夜吧!”

“不行!就你有叔婶啊,我爸爸在日本,我妈妈在澳洲,我也想带应曦见他们……”

程应旸和应曦听了哭笑不得,这不是欺负人家没有爹娘吗?

“你们慢慢吵,我带姐去睡觉。”应旸说完,搂着应曦就走。

“别!等等……”

他们两人竟然讨价还价起来,应曦气结:怎麽就没有人问过她本人?

“你们别吵了,我和奕欧就只待两天两夜,回来正好过农历年,如何?”

两个男人对望了一眼,一人让一步,好吧。

农村的年味绝对比城市浓烈得多,也热闹得多。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房屋,请财神门神贴对联,置办年货什麽的。

奕欧和应曦来到村子里,村民们都呼啦一声围上来打招呼,问长问短,堵得水泄不通的。後面有几个穿着休闲西装的大汉提着大包小包礼品,堆在奕欧叔婶的大厅里,居然也堆放了大半屋子。

叔婶嘴巴都合不拢了:“我说你们啊!就是大手大脚的,人来了就行,买这麽多东西干啥呢!”

奕欧嘿嘿地笑着,应曦微笑着说:“快过年了,拿点东西来大家看着热闹些。我也不是白拿来的,还要问你们要东西呢——那些紫米、走地鸡、自家晒的黄瓜条、茄子干我想带点回去。我们爱吃。”

婶婶忙说:“有有,别的没有,这些绝对有!”心下感叹,这麽好的姑娘上哪儿找呢!

村民们伸长了脖子在院子外头看热闹。叔叔招呼他们进来喝茶,又送了一半多的礼品出去,人人有份不落空,个个喜气洋洋。

最後,也不知道那个好事者忽然说了句:“难得咱们村有奕欧这麽出息的孩子,不如这样,上次太过匆忙,趁今儿快过年的,咱们赶紧把他俩的婚事办了,大夥也好凑个喜头,热闹热闹!”

一石掀起千层浪,接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奕欧和应曦的话语权完全被淹灭在这几十张兴致勃勃的嘴巴下。应曦望向旁边一米开外的奕欧,却见他双眼闪闪发光,嘴巴都快裂到耳朵上了。最可恶的是,他居然已经在和叔婶、村长他们讨论婚事的细节,偶尔还大笑着吆喝大家届时一定要多喝几杯,那个得意洋洋的模样似乎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新郎官了。

他似乎发现了她的关注,也转过头来,与她四目相望,一只眼睛眨了眨,远远的,竟抛来一个极其暧昧的媚眼。

她脸一红,第二个婚礼?好像有些那个……

所幸的是,现在是农闲,村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热心得很,加上她和奕欧人缘好,出手又大方,这场婚礼又是村民们自己闹腾来的,所以大家格外热心,许多本是繁杂的事情,办事的人多了,也就变得简单起来。

也不知村民从哪里弄来两套新郎新娘的吉服,还有一堆银饰品,虽然有些旧了,但很像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董。应曦左看看,右摸摸,爱不释手。

由於他们只能待两个晚上,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五礼都删繁就简。终於在第二天,迎来了婚礼的重头戏——亲迎。

那日清晨,奕欧穿着大红礼服,打扮得有点像金榜题名时的状元郎,身上绑着一个大红花,骑着一头在牛角处各绑着两朵大红花的大黄水牛,缓缓而来。

应曦也穿着一件绣满吉祥凤鸾图案的大红吉服,叮叮当当的挂着一大串首饰,头发盘起,头顶着一个十来斤重的凤冠,盖着一块大红头巾,一只手由婶婶牵着,交给村长,然後村长同奕欧交待了几句话 ,便笑眯眯的把应曦交给了侯在门口的奕欧。

应曦紧紧握着奕欧的手,小心翼翼的走着,头上的挂饰很厚重,针线密密麻麻的,完全不透一丁点的光,除了周围的笑闹声越来越大外,她什麽都看不到,身上的吉服层层叠叠的非常繁杂而且不宜行走,头上的风冠压得她脖子发酸,那绣花鞋有点挤脚,不好走路,却还得挺胸抬头,保持新娘子的优美仪态。

或许是她走得太慢了,又或许是奕欧发现了的她的拘束,她才跨走了五六步,忽然觉得身体一轻,在周围的惊叫和哄笑声中被奕欧打横抱起,她红着脸在他怀里轻轻的敲了一下,半真半假的细声骂道:“你又乱来了!”

回应的,是他仰首开怀的大笑。

“应曦,咱这里没有大红花轿,只能委屈你骑牛了。我会扶着你的。”

骑牛这麽好玩?

应曦有些雀跃,也有些紧张,她悄悄问奕欧:“我盖着头巾,怎麽骑上去啊?”

“我抱你上去。”话还未说完,他已经把她抱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在牛背上的大红垫子上。他自己则牵着牛绳子,一路走一路傻笑。

连马都没有骑过的应曦坐在牛背上,嗅着独特的牛味,心里忐忑之余,只想笑——骑牛也蛮好玩的!游艇上婚礼过程还历历在目,她觉得有趣之余不禁感叹:这辈子,中西婚礼都全了!

一行人一路绕着村子一个圈,摇摇晃晃地走了约30多分钟,才回到叔婶家,周边院子里面摆满了桌凳。诺大的屋子,里里外外站满了人,似乎全村男女都挤在了这里面。

奕欧小心地把应曦抱下来,村长将一条打成同心结的红绳带交给奕欧和应曦,让他们互牵着红绳走进厅里,女童手持一面铜镜照在他们身上,以求婚姻幸福圆满。

入了礼堂,两人走到叔婶面前跪下,各拿着一个茶杯奉给叔叔和婶婶。

奕欧噙着泪说:“叔叔,婶子,我自小就跟着你们生活,养了我那麽大,你们就如同我的父母一样。如今我成家了,娶了全天下最好的妻子,我们一定会好好孝顺你们,侍奉你们。”

应曦朝他看了一眼,点点头,心里百感交集。

两位老人家见此情景,都不禁淌眼抹泪的,端过茶一饮而尽,又给他们封了红包。之後他们东西相向,同席隔案正座,同器而食。後交换合卺杯,共饮合卺酒。接着举案齐眉八拜天地,四拜夫妻,在交换盥洗後,便在周围众人的起哄声中,携手共入洞房。

奕欧只在洞房呆了一小会儿,话都没来得及同应曦说上一句,便被村里的年轻人给拉出去拚酒了。婶婶在桌子上整齐的摆放了一些由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做成的寓意“早生贵子”的糕点後,又笑着同应曦交待了几句话,便笑眯眯的关门出去了。

她一走,应曦立即取下头上的大红头巾,把头顶那盏沉重的凤冠拿下来,搁在桌子边。她为自己倒了杯茶,先润了润喉咙,挑了几块糕点食用,这些糕点的滋味称不上好,外型太粗糙,味道的调配又过於甜腻。不过如果只是用来填饱肚子和补偿体力,倒也十分适合。

两三块半个巴掌大小的糕点下肚,已饱了七八成,她又喝了一杯茶去腻後,坐着坐着便开始有些困乏,她戴上头巾又端坐了一个多小时,脖子都酸了,既不见来闹洞房的人,也不见新郎官的踪影。

屋外闹哄哄的声音已经消停很久了,除了零零落落的响起几声吆喝声外,周围恢复了夜的宁静。

应曦想了想,打开房门偷偷往外看。

屋外的村民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主桌上的几个男人,七倒八歪的趴着,周围的酒坛碗筷洒了一地,其中一个已经喝得满脸涨红青年男子,高举的一个大碗咕噜咕噜的倒水似的往嘴里灌酒,嘴里还含糊的念道:“臭小子,我就不信赢不了你,闹不到这个洞房!”

原本已经趴在桌子上的奕欧抬头看了他一眼,一拍桌子,举起一大瓶酒,大声道:“好,我们继续喝,今晚不醉不归!”说完就要站起来往嘴里倒。

还是婶婶等年长的女性过来解围,夺下了那瓶酒:“好啦好啦,我们家小海不爱喝酒,你们赶紧回家睡觉去吧,我还等着他们给奕家继後香灯呢!”

应曦听了,抹了胭脂的小脸蛋更红了。她关上房门,静静地安坐在床边。

其他人听,摸摸鼻子,“哈哈哈”的大笑起来,然後喷着满口的酒气,含糊不清的同奕欧说了些吉祥话後,便三三两两的互相搀扶着离去了。

奕欧拒绝了婶婶的搀扶,踉跄着上楼。打开洞房门,关上,锁好。随即大步流星地走向床边的新娘,还哪有半分醉酒的迹象。不用说,他杯里的酒——有问题。

程家的两个孩子一个娶,一个嫁,可是远在天国的父母还不知道。也该去告知一声,让他们泉下有知,想必也是欣慰的。

程应旸挽着程应曦到了永久墓园。这是一处清静的地方,远离尘嚣。他俩都一身素色,应曦手里还有一束淡雅的百合——百年好合,也是妈妈的最爱的花儿。她挽着应旸,深深的凝望自己的男人,一步一步走过维持得很好的小花园,走进另一区以雕花铁栏杆隔开的区域。管理员温和地打过招呼后,放他们进去。

墓碑上的父母,正微笑看着他们。

安静的墓地,山风吹过,树稍震动,树叶发出细碎的声响,远处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啁啾着,衬得四下更是静谧。

应曦的发梢被微风扬起,轻拂在她如玉雕般的小脸上。心里一阵愧疚,好久没来看爸妈了。

他们跪在碑前,应曦放下花束,小声地说:“爸爸,妈妈,我和应旸来看你们了。……我出嫁了,嫁给应旸。你们猜不到吧?我自己也不敢相信呢……我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了……”她细细说着,仿佛一个撒娇的女儿,语气那么甜、那么软。虽然两行清泪悄悄落下,但遮挡不住她如花的笑颜。

程应旸也微笑着,鼻子却有点酸酸的。他也和父母说话了,但居然有些紧张:“爸爸,妈妈,我娶了姐,她永远都是咱程家的人了。人们不是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吗?我们家的肥水我给留下来了……”

应曦捏了他的手一下,什么话嘛!

其实程应旸心里还是有点点苦涩的,因为应曦她并非完整地属于自己。不过既然决定了,就不要再多想了。

“爸妈,你们知道吗?为什么小时候我整天惹姐哭,其实我是故意的,我就是喜欢让姐成天围着我转。不过我在你们面前发誓——我再也不会惹姐哭了!我现在是一家之主,要担负起咱程家的产业,也要担负起姐的一生。我们会很好很好……你们不要担心……”

“应旸!”应曦扑进他的怀中。

阳光下,掩映的树影间,静谧的墓园里,一对璧人紧紧相拥,相依相偎,久久都没有分开。

微风也一样轻轻地吹拂在他们身上,仿佛送来了天国的欣慰;以及散在半山清朗空气间,带着笑声的祝福。

……

奕欧的叔婶打来电话,快到年下了,希望他能带着应曦去一趟。程应旸很爽快地批准了,可是令狐真却要他们只待一个晚上。奕欧说:“拜托,我好不容易才能回去一趟,至少要三天三夜吧!”

“不行!就你有叔婶啊,我爸爸在日本,我妈妈在澳洲,我也想带应曦见他们……”

程应旸和应曦听了哭笑不得,这不是欺负人家没有爹娘吗?

“你们慢慢吵,我带姐去睡觉。”应旸说完,搂着应曦就走。

“别!等等……”

两人竟然讨价还价起来,应曦气结:怎么就没有人问过她本人?

“你们别吵了,我和奕欧就只待两天两夜,回来正好过农历年,如何?”

两个男人对望了一眼,一人让一步,好吧。

农村的年味绝对比城市浓烈得多,也热闹得多。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房屋,请财神门神贴对联,置办年货什么的。

奕欧和应曦来到村子里,村民们都呼啦一声围上来打招呼,问长问短,堵得水泄不通的。后面有几个穿着休闲西装的大汉提着大包小包礼品,堆在奕欧叔婶的大厅里,居然也堆放了大半屋子。

叔婶嘴巴都合不拢了:“我说你们啊!就是大手大脚的,人来了就行,买这么多东西干啥呢!”

奕欧嘿嘿地笑着,应曦微笑着说:“快过年了,拿点东西来大家看着热闹些。我也不是白拿来的,还要问你们要东西呢——那些紫米、走地鸡、自家晒的黄瓜条、茄子干我想带点回去。我们爱吃。”

婶婶忙说:“有有,别的没有,这些绝对有!”心下感叹,这么好的姑娘上哪儿找呢!

村民们伸长了脖子在院子外头看热闹。叔叔招呼他们进来喝茶,又送了一半多的礼品出去,人人有份不落空,个个喜气洋洋。

最后,也不知道那个好事者忽然说了句:“难得咱们村有奕欧这么出息的孩子,不如这样,上次太过匆忙,趁今儿快过年的,咱们赶紧把他俩的婚事办了,大伙也好凑个喜头,热闹热闹!”

一石掀起千层浪,接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奕欧和应曦的话语权完全被淹灭在这几十张兴致勃勃的嘴巴下。应曦望向旁边一米开外的奕欧,却见他双眼闪闪发光,嘴巴都快裂到耳朵上了。最可恶的是,他居然已经在和叔婶、村长他们讨论婚事的细节,偶尔还大笑着吆喝大家届时一定要多喝几杯,那个得意洋洋的模样似乎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新郎官了。

他似乎发现了她的关注,也转过头来,与她四目相望,一只眼睛眨了眨,远远的,竟抛来一个极其暧昧的媚眼。

她脸一红,第二个婚礼?好像有些那个……

所幸的是,现在是农闲,村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热心得很,加上她和奕欧人缘好,出手又大方,这场婚礼又是村民们自己闹腾来的,所以大家格外热心,许多本是繁杂的事情,办事的人多了,也就变得简单起来。

也不知村民从哪里弄来两套新郎新娘的吉服,还有一堆银饰品,虽然有些旧了,但很像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董。应曦左看看,右摸摸,爱不释手。

由于他们只能待两个晚上,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五礼都删繁就简。终于在第二天,迎来了婚礼的重头戏——亲迎。

那日清晨,奕欧穿着大红礼服,打扮得有点像金榜题名时的状元郎,身上绑着一个大红花,骑着一头在牛角处各绑着两朵大红花的大黄水牛,缓缓而来。

应曦也穿着一件绣满吉祥凤鸾图案的大红吉服,叮叮当当的挂着一大串首饰,头发盘起,头顶着一个十来斤重的凤冠,盖着一块大红头巾,一只手由婶婶牵着,交给村长,然后村长同奕欧交待了几句话 ,便笑眯眯的把应曦交给了侯在门口的奕欧。

她紧紧握着奕欧的手,小心翼翼的走着,头上的挂饰很厚重,针线密密麻麻的,完全不透一丁点的光,除了周围的笑闹声越来越大外,她什么都看不到,身上的吉服层层迭迭的非常繁杂而且不宜行走,头上的风冠压得她脖子发酸,那绣花鞋有点挤脚,不好走路,却还得挺胸抬头,保持新娘子的优美仪态。

或许是她走得太慢了,又或许是奕欧发现了的她的拘束,她才跨走了五六步,忽然觉得身体一轻,在周围的惊叫和哄笑声中被奕欧打横抱起,她红着脸在他怀里轻轻的敲了一下,半真半假的细声骂道:“你又乱来了!”

回应的,是他仰首开怀的大笑。

“应曦,咱这里没有大红花轿,只能委屈你骑牛了。我会扶着你的。”

骑牛这么好玩?

应曦有些雀跃,也有些紧张,她悄悄问奕欧:“我盖着头巾,怎么骑上去啊?”

“我抱你上去。”话还未说完,他已经把她抱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在牛背上的大红垫子上。他自己则牵着牛绳子,一路走一路傻笑。

连马都没有骑过的应曦坐在牛背上,嗅着独特的牛味,心里忐忑之余,只想笑——骑牛也蛮好玩的!游艇上婚礼过程还历历在目,她觉得有趣之余不禁感叹:这辈子,中西婚礼都全了!

一行人一路绕着村子一个圈,摇摇晃晃地走了约30多分钟,才回到叔婶家,外围院子里面摆满了桌凳。诺大的屋子,里里外外站满了人,似乎全村男女都挤在了这里面。

奕欧小心地把应曦抱下来,村长将一条打成同心结的红绳带交给奕欧和应曦,让他们互牵着红绳走进厅里,女童手持一面铜镜照在他们身上,以求婚姻幸福圆满。

入了礼堂,两人走到叔婶面前跪下,各拿着一个茶杯奉给叔叔和婶婶。

奕欧噙着泪说:“叔叔,婶子,我自小就跟着你们生活,养了我那么大,你们就如同我的父母一样。如今我成家了,娶了全天下最好的妻子,我们一定会好好孝顺你们,侍奉你们。”

应曦朝他看了一眼,点点头,心里百感交集。

两位老人家见此情景,都不禁淌眼抹泪的,端过茶一饮而尽,又给他们封了红包。之后他们东西相向,同席隔案正座,同器而食。后交换合卺杯,共饮合卺酒。接着举案齐眉八拜天地,四拜夫妻,在交换盥洗后,便在周围众人的起哄声中,携手共入洞房。

奕欧只在洞房呆了一小会儿,话都没来得及同应曦说上一句,便被村里的年轻人给拉出去拚酒了。婶婶在桌子上整齐的摆放了一些由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做成的寓意“早生贵子”的糕点后,又笑着同应曦交待了几句话,便笑眯眯的关门出去了。

她一走,应曦立即取下头上的大红头巾,把头顶那盏沉重的凤冠拿下来,搁在桌子边。她为自己倒了杯茶,先润了润喉咙,挑了几块糕点食用,这些糕点的滋味称不上好,外型太粗糙,味道的调配又过于甜腻。不过如果只是用来填饱肚子和补偿体力,倒也十分适合。

两三块半个巴掌大小的糕点下肚,已饱了七八成,她又喝了一杯茶去腻后,坐着坐着便开始有些困乏,她戴上头巾又端坐了一个多小时,脖子都酸了,既不见来闹洞房的人,也不见新郎官的踪影。

屋外闹哄哄的声音已经消停很久了,除了零零落落的响起几声吆喝声外,周围恢复了夜的宁静。

应曦想了想,打开房门偷偷往外看。

屋外的村民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主桌上的几个男人,七倒八歪的趴着,周围的酒坛碗筷洒了一地,其中一个已经喝得满脸涨红青年男子,高举的一个大碗咕噜咕噜的倒水似的往嘴里灌酒,嘴里还含糊的念道:“臭小子,我就不信赢不了你,闹不到这个洞房!”

原本已经趴在桌子上的奕欧抬头看了他一眼,一拍桌子,举起一大瓶酒,大声道:“好,我们继续喝,今晚不醉不归!”说完就要站起来往嘴里倒。

还是婶婶等年长的女性过来解围,夺下了那瓶酒:“好啦好啦,我们家小海不爱喝酒,你们赶紧回家睡觉去吧,我还等着他们给奕家继后香灯呢!”

应曦听了,抹了胭脂的小脸蛋更红了。她关上房门,静静地安坐在床边。

其它人听,摸摸鼻子,“哈哈哈”的大笑起来,然后喷着满口的酒气,含糊不清的同奕欧说了些吉祥话后,便三三两两的互相搀扶着离去了。

奕欧拒绝了婶婶的搀扶,踉跄着上楼。打开洞房门,关上,锁好。随即大步流星地走向床边的新娘,还哪有半分醉酒的迹象。不用说,他杯里的酒——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