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的关门弟子4(1/1)

市委副书记的关门弟子4

韩江林没有想到潘建平会这样直截了当地问,说出真实想法,怕潘建平说他功利,绕着弯子的话,又怕以后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时间犹豫不决。

潘建平长期从事人事工作,在人面前一站,就能够洞析人的内心世界,用百姓粗话说,没翘尾巴就知道马要拉屎。这会儿对韩江林的想法也洞如观火,他只不过要引起韩江林思考,并不真需要韩江林回答问题。

一个被后辈尊敬的长者乐于传导人生经验,谁也不想让自己的思想成果灰飞烟灭。潘建平说,人们常把人才比喻为千里马,我们现在仍然用千里马喻人才培养吧,一匹带病的千里马不可能堪千里之道,再就是千里马能够跑千里,必须讲究方法,一路狂奔的千里马跑不到千里会被累死,亦步亦趋、漫不经心的千里马,不要说跑到终点,途中早就被别的马赶超撂下了,由此可以总结出人才培养的两个经验,一个是我刚才说过的,人才必须清白,没有污点,这次你没在牵涉进天然林事件,这对于你将来的发展是一个极为有利条件,二是人才培养要小步快跑,小步快跑也是邓小平的人才培养思想之一,目前虽然有领导干部培养条例,那是针对普遍的情况,要是都按条例晋职,肯定所有的中央委员都胡子花白。

韩江林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姨爹一席话,胜过所有所读之书,姨爹的教导有如金子一般珍贵。

没有谁会拒绝好听的话,潘建平亦喜上眉稍,摆摆手说,别给我戴高帽子,晓诗像我亲生女儿,一个女婿半个儿,你也是我的儿子一样,我们是长者和小辈的谈话。

又说,晓诗从小是个乖孩子,不愿意给长辈增加负担,要跟我说说,我跟有关方面打个招呼,不致于兵败滑铁卢,落到被人并购。

潘建平的话让韩江林喝了蜜糖一般,心里乐滋滋的,说,晓诗一直在考虑出国进修的事,这次乐得把公司打出去。

晓诗年轻,出去见见世面也好,潘建平关心地说,如果晓诗出国,你有什么打算

韩江林默然,他确实没有想过晓诗出国以后的问题,更没有想过随晓诗一起出国读书,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金钱的准备上,他都没有随晓诗一起出国的计划。

他想了想说,我所受的教育是面向农村基层的,不适宜于到国外发展。

既然立足于在基层发展,就要好好计划将来要走的路。潘建平说,话语间透露一个长者对小辈了关切和期望。官场中的定律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因为担心自己的好心被人利用,往往对人怀着深刻的戒备之心,对于潘建平来说,像今天这样的推心置腹,此生只有一次,也仅止一次。

从潘建平一惯的作风和性格出发,他本人有心关心韩江林,也不会采取主动。主动的动力来自于市委寥书记。事实上,不管本人是否有心培养韩江林,有了主要领导赋予的上方宝剑,潘建平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主要领导的指示。在一次研究农业产业化的书记会上,寥书记又一次表扬了韩江林,并向潘建平建议,对韩江林这样的基层干部,上级组织要主动关心他们要政治上的成长。今天的谈话是落实寥书记指示的一部分。韩江林不了解潘建平倾心教导的背景,对潘建平的关怀自然感激涕零。

乡镇换届马上就要到了,我会找一个适当的时机跟屠书记打打招呼,从书记位置上进入县级班子比较容易,问题是县级换届和乡镇换届间隔期太短,如果在科级干部中没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进入县级班子考核名单有一定的难度,现在不比过去,过去领导提名就能进行考核,现在干部任用程序更加规范,规定了干部任用、问责制度,不符合提拔程序的,即使提拔了,也要就地免职,还要追究提名人的责任,潘建平笑笑,所以,这就要靠晓诗爹主动出面做好协调的工作,在民主推荐中获得足够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