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的教导(1/1)

小姐的教导

岳父兰槐嘴上常挂着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风光所在,必然是险境。石瑞良没有当过正职,只看到正职的风光之处,没有看到在正职周围杀机四伏。没有什么政治基础而跃然登上正职的宝座,遇上副职使绊子、上级领导给小鞋穿,或同行设置陷阱,随时就可能因为基础不牢而轰然倒塌。

韩江林当上镇长的时间不长,还没有什么积累足够的政治资本,即使孙浩下台,县委不一定会让韩江林接孙浩的班,更有可能的是,由于孙浩的问题牵涉到县委政府领导对南江领导班子的整体评价,极有可能从其它乡镇调或县直机关调干部接替孙浩。新领导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将会采取更严厉的手段打压镇长。与其这样,不如他趁此保下孙浩,让带着污点的孙浩继续当书记。他有恩于孙浩,以后孙浩出于感恩,必然不会再为难他。在工作上,孙浩身带污点必求自保,不得不谨言慎行,韩江林可以借此拓宽镇长的权力空间,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权衡利弊,韩江林决定要求石瑞良保下孙浩。

面对韩江林保孙浩的要求,石瑞良无限感慨,说,想不到你居然有这样坦荡的胸襟。

韩江林心里得意地笑了,石瑞良这么说,原来也是因为他没有当过正职,还没有学会驭人之术的缘故。韩江林最近在地摊上买了一本老狐狸哲学,书中谈驭人术时说,一般的领导喜欢用有毛病的人,有毛病的部下好比留下一条尾巴,可以让领导牢牢揪在手里。能力突出、道德完美的干部,除了战争等特殊时期不得不用之外,和平时期一般不会使用。岳飞为什么被杀,战功卓著是一个因素之外,道德上的完美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岳飞既贪财又贪色,没给宋高宗带来压力,宋高宗即使免了他的兵权,也会留下他一条性命。道德完美的人等于给领导树立了一面镜子,部下和群众常从镜中子观照领导的缺点和不足,进而影响领导的威信。精明的部属就会有意或无意地在领导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哪怕没有缺点也要故意制造缺点,适当地让领导揪一点小鞭子,从而获得领导的信任。知识渊博如纪晓岚者,在编书的时候也会故意在书中留下一点错误,让乾隆皇帝纠错,满足乾隆皇帝的导师和领导者的欲望。

乾隆皇帝还有另一个用人的办法,在自己身边跟随着两个对头,一个聪明盖世的纪晓岚,另一个是须臾拍马的和珅。他们的对立巩固了乾隆的地位,乾隆皇帝坐在这套双辕马车上稳稳当当地前进。在乾隆以前的皇帝中,高明如唐太宗,身边除了像魏征这样忠贞不二的大臣,朝堂上仍然保留了长孙无忌和岑文本的暗自较劲与对立,唐以后更是有牛李等党争的交替上阵,明朝更是把党争推向一个极至。两党力量相当、竞争激烈之时,也是皇帝宝座稳如泰山之时,一旦某一党派取得了绝对的权势,皇帝的地位危危可岌了。明朝皇帝精明者极少,甚至有皇帝二十余年不上朝,王朝依然得发延续,党争功不可没。善于从帝王身上学习驭人之术的主席,自大跃进后,有意在中央保持两个对立的政治派别,当所谓的走资派势力过于强大,主席则扶持造反派,当造反派势力强大到无法控制,主席又会适时地解放老干部,充实到中央核心,使出现倾斜的政治格局重新保持平衡,这样,两派都不得不依靠毛主席,主席充当调和者的角色,牢牢地控制着政治格局。如果没有两个政治派别存在,主席不懂经济,在和平建设时期,他的权威肯定会受到挑战。

或许是受到老狐狸哲学的观点的影响,一些乡镇包括县里一些单位都有意无意地制造出两个对立的派别,单位主要领导在充当调和者角色时,树立起不可动摇的权威。这些领导之所以这样做,自然得益于现实的教训。单位只有一派,如果干部职工坚决服从领导,这自然没什么问题,如果风向发生变化,局势犹如雪山崩,即使是领导也不得不卷起铺盖走人。

韩江林认为,一般干部的管理之术不过是经验使然,不可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一个高明的领导干部要善于把生活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以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样才有可能全面提升领导层次。要把理论发挥更大的效用,必须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升官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