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婚姻(1/1)

政治婚姻

说笑中告辞了兰晓诗。车子开出老远,韩江林回头,兰晓诗颇有古君子涵养,仍然亭立于门前,朝车子的方向轻轻摇着手。送客出门要等到客不见影,路头送客送出一箭之地,送爱人或送重要人物远行,则十里长亭,韩江林喜欢这种古风。他已经把兰家当成自家,越来越离不开兰家的浓情氛围了。

孙浩对韩江林说,拉衣被的车子已经走上前了,先到镇里下一点东西,然后开到溪口,我们上午到溪口,下午两点开全镇干部大会,你看这样安排行不行

孙浩事实上已经按自己的意思作了安排,他征求韩江林的意见,等同于要韩江林同意他的意见。韩江林即使有不同意见,对于书记的安排也只能说行。不过,这几句像征性的询问,让韩江林有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

生活中人们常说一句话,如果想打败对手,首先就要接近对手,了解对手。从兰晓诗确定的升官路线图,韩江林目前最主要的战术目标是竞争镇长,任何与此目标相关的人物都列入了他的竞争成对手,成为研究的对象。孙浩处于升官路线图的第二阶段的战术对手。韩江林暗自分析孙浩的性格优缺点。因为韩江林要爬上县委常委的座位,镇党委书记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这次慰问是韩江林和孙浩在工作中的第一次亲密合作,他发现孙浩的优缺点如此分明。

富于激情是年轻干部在较为普遍的特点,孙浩也不例外。激情如果用于社会工作,用于关爱百姓,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激情造成人的志大才疏,办事毛糙,容易留下尾巴和瑕疵。

官场中迎来送往的礼节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在最低级行政组织也不例外。一行人进入溪口,驻村干部领着村支书、主任在溪口村边迎候。村支书家的新房子在村口显眼的地方,四间架子立了起来。孙浩叫支书们把慰问品下到村支书家,由村委按照捐赠物品的情况和村民情况发放。

村主任房子没有着火,他汇报说饭已经准备好了,是否过去吃饭。孙浩要亲自慰问几家最贫困的人家,叫干部们每人扛一床被,拣一小包衣物带上。

小王建议说,是否打开包裹看看,里面有没有村民不需的东西。孙浩说,别弄得那么复杂,慰问是我们的心意,不需要的东西,他们可以转送需要的人。韩江林想起一个捐赠的笑话,说一个从没有结过婚的孤老头,领到的捐赠品中有一付乳罩,他左看右不知道拿这东西干什么用。春耕时,犁田的小黄牛不听使唤,老是伸头到田坎边吃草,老头想起了那付乳罩,拿来挂在两只牛角上,蒙住小黄牛的眼睛,小黄牛果然从此乖乖犁田,老人逢人便说,城里人想得真周到,连蒙牛眼的东西都送来了。

听了韩江林说的笑话,几个人笑得前呼后仰,几乎跌倒。孙浩笑着说,乳罩对孤寡老头有用,说明没有什么东西不可用,关键看怎么用。

村支书领路,慰问的干部扛着东西沿着泥泞的路穿过一个个毛棚,村民从木棚里探出头,眼里流露出绕指柔般的渴求。当慰问的人穿过茅棚没有停下脚步,韩江林听到他们失望地用本乡土语说,哪家和村长好,干部就给哪家送东西。韩江林一愣,如果不能做到公正,众目睽睽之下的慰问仿佛是行窃似的,并非光彩的行为。他们慰问了五户人家,有三户的条件还可以,新房子的木料已经备下,春节后就可以开工。只有两户人家,全家人穿着薄薄的衣服蜷缩在炉火边,挤在一起烤火取暖。大家挤在慰问人家的茅棚里时,韩江林顺便串到另外的茅棚看了一看,衣着和食物情况比所慰问人家更凄惨。

韩江林理解灾民眼里愤射怒火的原因了。当社会越来越富足,收入分配成为了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源于收入差距的加在,许多社会问题随之产生,甚至会潜伏下影响社会稳定的危机。韩江林试图根据眼前的现实来理解分配问题。如果村支书和主任不能做到绝对平均,那么,必然会造成某种社会矛盾,虽然在村一级,这种矛盾不足以影响村子的稳定,如果扩展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那就不是一件小事情。

在以宗法文化建立的中国社会道德体系中,近亲远疏是一种最为自然的选择,它对社会分配的影响深刻而富于决定意义,必然存在着社会分配事实上的不平均。如果作为代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政府组织受到封建宗法文化的影响,不努力缩小这种不平均,反而扩大不平均的程度,那么,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的目标必然变得十分艰难。

为了做到社会分配的相对合理,事实的详细调查和事后的监督必不可少,即使在捐赠和救助这种简单的事情上,相对完整的程序是必须的。农耕文化思想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医理论,讲囫囵,讲感觉,并非讲究十分精细的药理,并非讲究科学成分的搭配。在社会分配上也是讲究大致的概率,而非周到细致的详细方案;社会分配中注入太多的感情因素,而非公平合理的因素。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没有形成很好的对接,体现在社会分配领域,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分配不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韩江林第一次感觉到实践对于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重要性。在一般人的思想里,个人不需要思想,生活也不需要思考,上级思想就是绝对的思想,上级政策就是下级必须忠实执行的路线。现在,他渐渐明白,兰晓诗所谓政治理念对于人生和事业的重要意义,只有开动脑筋,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应对复杂生活的困境,也才能走得更远。孙浩注重情感,以情感融入工作,判断人事。韩江林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以理性的方式理解生活和工作,这有可能是他战胜孙浩,支撑他走得更远的唯一精神动因。

主任家准备的饭菜丰盛而又合口味。除了过年时节常见的鸡、鸭、腌肉、香肠、血豆腐,一钵野菜炖烂菜,一钵酸水鲫鱼,一钵清水煮南瓜。孙浩半开玩笑半批评道,主任,你家新年大发啊,鸡鸭鱼肉齐上阵,我们不像来慰问受灾户,倒像是来享受了。

村主任说,这不是过年吗平时你们来只有一个菜,过年菜多,多整点招待你们,补偿平时招待不周,这点事也挨书记批评,在正直的书记手下做工作就是左右为难啊。

孙浩说,我知道你们肚子里的牢骚,村主任按级别算股级干部,一年好几个月时间忙开会和村里的事,误工补贴才六百块钱,还不够招待镇里的干部吃喝。

村主任呵呵笑道,指望那几个钱养家只好喝西北风了。

孙浩说,我们体会你们的处境和苦衷,想改变心有余而力不足。

主任家里的人在一边用餐,把炉火让给了镇干部。菜摆在炉火边,大家围着围围坐了。村支书提壶给客人面前的土碗酌满酒。酸水鱼和炖菜令吃腻了油腥的镇干部一个个味口大开。

酒酣时分,孙浩鼓动韩江林敬村支书和主任的酒,说,韩江林学历高,年轻,以后一定大有前途,如果上级组织要韩镇长当南江镇长,你们要多支持他的工作。

韩江林不喜欢孙浩把话说得这么白,但眼前的关系却不得不拉。他依次敬了支书和主任的酒,说,如果上级真有看得起我的一天,还希望多多支持。两人都表态说,我们一定听党的话,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

酒喝过后,韩江林却后悔自己也和别人一般庸俗,居然明目张胆地向支书主任拉票。因为有求于人,感觉不管是精神还是灵魂上都矮了一大截。支书和主任之所以爽快地答应,如果他真的出任镇长,他们有求于他的将更多。看到他们真诚而卑微的神情,韩江林心下稍安。假如有人用金钱向他们买票,或许他们会暂时地答应。镇党委以组织的名义做代表工作,任何个人的意图和努力都将无法与组织相抗衡。韩江林不得不佩服孙浩的英明,及时地把工作做到基层。

心里承认农民代表服从组织的大局意识,韩江林却不敢有丝毫懈怠。第二天上茶场检查时,特意买了一点礼物到村支书家,中午饭也留在村支书家吃,给支书的两个孙子各送了五十块的压岁钱,以密切和支书的感情。兰晓诗曾说,干部的成长是组织的培养与个人主观努力的结果。现在组织方面有意图让他出任镇长,个人自然不能躺在安乐椅上等天下落陷饼。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一句常见的话叫跳起来摘桃子。既然桃子出现在面前,不管是跳起来摘还是架梯子摘,摘到桃子是最终目的,摘桃子过程中的智慧和快乐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争取顺利当任镇长,就是韩江林下一步必须采摘到手的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