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4(1/1)

去将很难再找到像登6月球这么值得让他们挑战的目标。或许“外太空”的探险之外我们也可以来探险“内太空”,好好研究迄今尚未有多少接触与认识的“人类心灵”。

经常有些女孩子为了她们的婚礼可以忙上好几个月,甚至于一整年,投下的精神真是难以估计,所求的只是为了有个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当婚礼耀眼的灯光慢慢隐去,年轻的新娘也如前面所说的那些太空人一样心情极度消沉,人生中最期望的高潮过后还会有下一波的高潮吗?这种现象真是情何以堪。

当一个人达成了所期望的目标后,若要继续维持先前的热情和冲劲,那就得立即再订出个足以让他动心的目标,如此将可以使他先前达成目标的兴奋心情,不落痕迹地投注到另一个新目标上,让他能够继续成长下去。若无成长的动机,人生就会停滞,人的老化不始于肉体,而是始于精神。把服务社会当成是人生永远的目标,这可以使你不落人失落感的陷阱里。去找一条帮助人的管道,对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你的一生将会过得有如生龙活虎。在这个世界里你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能让你付出时间、精神、金钱、爱心和创造力的地方。

就以罗宾·威廉斯来说,他曾是已故约翰·贝路希(译注:《激无限的潜力》一书中曾介绍过此人)的好朋友,就由于他一直有服务社会这个永远做不完的工作,结果他的人生过得极有意义。罗宾和他另外两位好友成立了一个救助流浪者协会,把精神全部用之于帮助那些流浪街头的无家之人。还有一位国际巨星阿诺·史瓦辛格,因为全力支持奥林匹克残疾运动会,及担任美国残疾复康委员会之总统顾问,成为演艺人员之中健康形象的楷模。这些成功人士都现,由衷地服务社会比其他任何事更让他们觉得人生有意义。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里永远不要忘了!、永远要持久不懈地改进,这是使你长保快乐最有效之道。别忘了,具有吸引力的目标乃是心灵的粮食,我们都需要在精神上不断成长。

最重要的一课

本章所要传送的最重要讯息便是“动心的未来才能激成长的念头”,一个心智不能成长的人只能算是半个活人,所以动心的未来是每个人在人生中所不可少的,我们不仅要去实现同时也要从其中体验人生最真切的快乐、成长和付出。

我记得前不久曾看过一篇报道,里面说到我国有不少人在退休之后三年内便撒手西归。这个统计说明了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那么很快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如果你在人生中找不到努力的目标,没多久便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事实上各种研究现,有许多老年人或病人都把他们的死亡拖过节庆之后,就像是在圣诞节时他们盼望着与家人团聚,这个期望成为支持他们撑下去的最后一口气,当节庆一过他们便溢然而逝,因为他们的心愿已了。这种现象也同样出现在世界其他地方,例如在中国,农历新年或某些重大节日之前的死亡率都比较低,可是节日一过死亡率便马上跃升。

一个人之能活下去不在于年龄的大小,不管他是八十岁或是十八岁,重要的是他的“心理年龄”如何,他是不是还有向人生挑战的意愿。人生不是让我们坐等过去,而是要不断接受考验、不断面对挑战,只要我们有那份心,人生实在是有太多值得活下去之处。乔治·巴恩斯这位可敬的老人,就了解“动心的未来”的重要性及所能激出来的能力,有一次人们问起他的人生哲学,他这么说:“就是别一直躺在床上,起来做点事嘛,毕竟在床上我什么事也做不成。尤其重要的是你得有个目标,一个让你努力的方向。”今年他已高龄九十七岁,可是还一直不断地学习,仍然不时去拍电影或上电视。最近更听说他已答应伦敦著名的出版社要在公元二千年时出一本书,届时他已一百零四岁。想想看,动心的未来能够挥多大的功效?

好好使用蕴藏在你身上的能力,如果你已订好了要追求的目标,那么就拿出行动来吧,美好的人生永远属于起而行的人,接下来让我们打开下一章,我要告诉各位如何排除任何妨碍你前进的障碍,请看……

第十三章 十天的心理挑战

“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艾门斯

我写这本书的用意在于告诉各位如何让人生有个大改变,事实上我的志业就在于推动如何大幅度地提高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品质,相信各位看到这里当能体会得出来。十七世纪的英国桂冠诗人德莱敦曾经说过:“我们先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造出了我们。”我们之所以有今天乃是习惯造成的,如果我们要想有跟先前截然不同的人生,那就要有巨大的改变,而惟一之途便是换个完全不同的行为模式。

换个新的想法或新的做法,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那跟习惯有密切韵关系,然而我们采行新想法和新做法的频率越高,就越容易养成新的行为模式。在本书前面我曾多次说过,光是“知”仍然不够,你还得把它“行”出来,本章就要告诉各位如何养成一个迈向卓越的习惯,这“专注于卓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