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6(1/1)

这表示自己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又如说:“挣扎把头伸出水面。”这表示自己的工作多的忙不过来,又如“光阴似箭”是不是让你更能感受到时间的飞逝?我们学习的过程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引喻而来,它可以让我使电流在电线里跑的度减慢。现在你应该明白了电阻的意思了吧,就由于我用了水管的引喻,你便能立即了解电阻的意思。人类历史中一切伟大的导师,例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郁稣、孔子、老子等,都是善用引喻的能手,很容易便把心中想法教给了一般的老百姓。如果我们撇去宗教的外衣,不容否认,耶稣实在是一位善讲“爱”的伟大老师,当他前去找几个渔夫并要他们去招募信徒时,耶稣并没用“招募”这个字跟,因为这些渔夫们并不了解招募是什么意思,耶稣用了一个他们所熟悉的引喻,要他们前去“网人”。当耶稣一说完这个引喻;这几位渔夫顿时便了解了他的意思,因为这个引喻是他们所熟悉的字眼,就是怎样一步步去“网鱼”,只不过此时把鱼换成人而已。耶稣用这个比喻时,他把招募信徒的艰难工作,简化成渔夫们日常所熟悉的工作,这大大提高渔夫们对做这件事的信心和技巧。

引喻固然能扩大和丰富我们的所知,然而如果我们不留意的话,它也会局限我们的所知。在此我举个例子,多年来物理学家便一直引用太阳系的模型,来说明原子中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关系,这个引喻的确有用,由于学生们对于太阳系早就十分清楚,因而便很快地了解了原子的结构,原来电子就有如太阳系中的行星一般,是绕着原子核不停地旋转。不过当采用了这个引喻时却出了问题━━当时的物理学家并不知道,直到近代才现━━原来每个电子的绕行轨道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经常在变,这就不像太阳系诸行星的绕日轨道始终保持一定。直到大家放弃采用太阳系模型的引喻之后,人们才不再视电子的绕行轨道是一定的,这在日后对于原子能的了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普及性引喻

各位还记得我在上一章所说那位怒火的本公司总经理乔治吧?就在那一天我从字眼对人所造成影响的心得中了解到普及性引喻的价值;我晓得这位乔治用了某些字眼而进出强烈的情绪,可是我却不晓得为什么这种情绪是负面的。各位都已知道,我们的任何情绪反应都是基于当时的状态,而这个状态又是根据当时的形气和对事物的储忆方式而定。

因此我就问他何以会如此愤怒,他说道:“那是因为我觉得好像被那些家伙硬是用枪顶住脑袋,走进一个大箱子里头。”想想看,如果换成你处在这种状况下,是不是也会一样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无怪乎他会如此愤怒。当时我虽然对引喻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但最起码已经晓得如何透过字眼的更换来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及行为,随之我便问乔治这样的话:“那是把什么颜色的水枪?”“你说什么?”他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所听见的而回问;于是我又说了一遍:“那是把什么颜色的水枪?”这一问立刻打破了他先前的思考模式;为了回答我的问题,他的心思会注童到我所问的怪异之处,这会立即改变他内心的储忆。当他在脑海里思索这把水枪的图形时,请问他的情绪是否会因此而改变呢?当然变了,他不觉得大笑起来。你瞧,当任何一个问题多问个几遍,除非他不想找出答案,否则就必然会改变他先前意焦,这就好像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你:“别去想蓝的颜色。”然而你会去想什么样的颜色呢?答案很明显地是:蓝色。的确,当你朝什么样的方向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除了让这位乔治朝向水枪去想之外,我还引导他朝另外一个方向去想,企图打破他这种负面的情绪反应。他所想像的那个箱子是什么样子呢?于是我便问道:“我不知道你所想的是个什么样的箱子,不过我可知道要想弄出一个能把我装进去的箱子可不容易。”经我这么一说,各位可以想像得到,一下子便摧毁了他所想像的箱子。

我们这位先生之所以会比较冲动,乃是因为常常使用较激烈的引喻,同样的道理,若是你对于什么事觉得不痛快时,这时就得赶快看看所使用的引喻对不对,何以会让你有那样的反应,何以你无法有所进展。我们经常所用的引喻多是那些会加强负面反应的,因而我们不时会听到有人在遇到不顺时说出这样的话:“我觉得身上好像压有千斤重担。”或“我觉得好像前面有一堵高墙,怎么都闯不过去。”当你有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其实你所用的这个引喻并不是真的如你所说,可是在你的心中却真会产生那样的作用,不过只要你能改变一下,就能很快地消除那些消极的情绪。因此如果有人告诉我,他觉得身上仿佛压有千斤重担时,我就会告诉他:“那么就把那个重担卸下来继续往前走吧!”这时他很可能给我一个苦笑,不过也多半因为了解我话中的意思,从而转移先前意焦,很快地情绪也就改变了。又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们之所以没有进展,乃是因为碰上了一堵怎么冲也冲不破的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停止再去撞墙,何不去钻穿这堵墙、翻越这堵墙、墙下挖个地道或绕过这堵墙,然后继续往前进。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