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1章 被吓坏的勋戚(1/1)

王振不会再回来了。

这是朱瞻基亲自给的回答,却没说原因。

宫中的这番变动瞒不过那些重臣,借着有人进出的机会,消息在向整个京城传播。

俞佳死了。

可京城百姓的政治敏感度不是一般的高。

他们并未关切俞佳的生死,而是盯住了王振的死在议论。

那是贵妃娘娘身边的大太监,居然被陛下处死了

一群人在酒楼里喝酒,有人端着酒杯玩味的说道:那位深得宠爱,就算是那王振有错,也不该这般处置,这里面

说话这人是文人,手中还拿着折扇,很是儒雅。

坐在对面的一个商人却挑眉道:宠爱从来都不长久,大势已定,那边再无翻转的机会,莫不是想搏一把

以前商人是没有资格和读书人坐在一起吃饭的,可从朱瞻基登基之后一系列的打压,儒家子弟的名声和地位在逐渐下降。

关键是钱袋子受损,让他们也放下了自己的矜持,开始和商人们交往。

不可能

一个读书人有些激动的道:若是这样,那人岂不是要成老臣了吗

另一人冷笑道:他不一定能活到那个时候。

那个商人觉得这些人的思路有问题,就干咳一声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他不在,可还有两个伯爵的儿子,他家的影响力依旧存在,甚至会比那家人更厉害。所以不能小觑,更不能轻视。

那家人指的是徐家,而那个他,指的就是方醒。

门外有下人在看守,可这些人依旧不敢点名道姓。

他应该得意了吧。

众人一阵沉默。

他是该得意,以后东宫地位稳固,他家可保三代富贵。

别小看了人。

有个商人一直没说话,此刻见他们在嘲讽方醒,就说道:兴和伯兴科学,推行火器,多次海外征战这些为我等,为大明带来了多少好处

又是一阵沉默,然后有人嗤笑道:那就是个屠夫,用屠刀来威压我等。

那个商人皱眉道:在大明内部,兴和伯杀了多少人

那人为之语塞,就冷笑道:你们商人倒是得了他不少好处,不然哪有资格坐在李某的身边

几个商人都面色微暗,那个为方醒说话的商人起身道:在下今日本不会来,只是有人说有商机,如今看来不是商机,而是投机。只是我等却话不投机,告辞了。

嘭的一声,房门再次关闭。

里面的人面面相觑,一个读书人铁青着脸道:好大的胆子,回头弄死他

剩下的两个商人浑身不自在,却不敢告辞。

一个读书人幽幽的道:怎么弄死他如今咱们还有什么方法去弄死他

鸦雀无声。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碗砸在地上,一个读书人怒吼道:活不下去了

然后又是寂静。

喝酒吧

有人举杯,于是大家默默的跟着。

拿酒来

没多久,这些人都喝的醉醺醺的。

一行人你拉我扯的到了下面,先前砸碗怒吼的读书人笑容可掬的道:诸君,咱们明日再来,明日再喝

好一定

包括那两个商人都应了。

可等出了酒楼,两个商人使个眼色,然后一起走了。

明日你还来

来个屁

他们就是口舌了得,可口舌对兴和伯无用,反而骗了咱们的钱钞来喝酒玩女人,再来的是傻子。

方醒觉得世上没有真正的傻子,当然,宋老实那种有毛病的除外。

王振去了,孙氏那边少了个军师,就算是此战失利,我也不用担心东宫易主了。

徐景昌好像一夜之间就老了,不过依旧对酒色放不开手。

定国公府的歌姬在前方舞蹈,乐声悠扬。

徐景昌喝了一口美酒,惬意的道:当年文皇帝对仁皇帝再不满,可依旧没废太子,所以这个你不必担心。目前最该担心的还是大战。

方醒摩挲着酒杯道:最新消息应该快到了,若是证实了,那么大明就要全面集结,准备开战。

徐景昌心头一动,就问道:哥哥我可能去

方醒看了他那惨白的脸一眼,说道:想死你就去。

徐景昌放下酒杯问道:难道此战你也没把握

方醒沉吟了一下,在开战之前可以用必胜来鼓舞士气,可最终还是要看双方的实力。

可大明的实力应当是最强吧

徐景昌指指城外方向:咱们那么多的火器卫所,排开阵势,谁能打得透

方醒摇摇头道:别太高看了火枪阵列,若是敌军意志坚定,敢于投入兵力反复冲杀,火枪阵列也挡不住。

可咱们也有步卒和骑兵。

徐景昌得意的道:他们随时都能堵住漏洞,怕什么。

一名军士就能影响到一个小旗部的胜败,而小旗部的失败能影响到总旗部的成败,一直延伸

徐景昌呆滞的道:一人影响一场大战的胜败

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们不能大意。

徐景昌今日请方醒来不是为了这些,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出了目的。

德华,我刚上了奏章,想去海外,你能否在陛下那里帮衬几句

去海外

方醒饶有兴趣的道:去哪里

华州吧。

徐景昌很坦然的道:汉王殿下在那里,好歹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方醒看着他,有些恨其不争的道:你这是担心自己马上就去了

徐景昌尴尬的道:呃没有的事,哥哥我还能喝酒玩女人呢

那就去请罪吧。

方醒觉得这些勋戚真的有些过了。

别一天就想着去试探陛下,若是陛下真的同意你去海外,那你想不去都不成。

皇帝现在在弄藩王,按理勋戚无事,可那毫不留情的架势依旧吓到了徐景昌他们。

别的皇帝都是杀鸡儆猴,当今这位可好,居然是杀猴儆鸡。

藩王都要出海,勋戚算什么

徐景昌痛苦的喝了一杯酒,说道:德华,哥哥我接受不了自己的子孙从国公变成候伯,最后变成平民啊

方醒轻叹一声,温和的道:国公府那么多财物,而且从国公到伯爵还有两代,若是这两代不争气,那谁也没办法啊

徐景昌点头道:我知道,两代之后不能再度成为大明有用的勋戚,那必然就会没落了,只是不舍啊。

方醒好笑的道:别想着把重孙的未来都安排好了,那不是慈祥,而是种祸。

徐景昌别过脸去,没好意思的道:可谁家不是这样

方醒建议道:要想子孙长久不衰,最好的办法就是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