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一个得道(1/1)

曹国舅有点,有点幸灾乐祸。

没想到,天不怕地不怕唐子浩,却是攥着权越大,越放不开手脚了,越不像他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砸吧着嘴,“这可有意思了,你能躲到什么时候?”

唐奕无语苦笑,“先躲着吧,过了这一段,等局势一稳,也就不用刻意了。”

......

他在躲什么?

呵呵,有句俗话说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原来癫王虽然权热滔天,也是个“粗大腿”,但是,毕竟他远在涯州,而且因为与赵祯关系极是微妙,所以有人不方便抱上来,有人则是抱不着。

但是现在,唐奕辅政理国,说含蓄点天老大,赵曙老二,他老三。说不客气点,他特么现在就是老大。

那些该来、不该来人情,不用想也知道,快到了。

没办法,汉人延续几千年文化,看重就是人情。

你还别觉得是陋习,恰恰相反,这是汉人智慧,也是们延续几千文明精髓。

论起先进性,别说是十一世纪,就是二十一世纪也不过时。

在后世,号称“法治健全”西方,不但抨击华夏法制,他们甚至不能理解华夏社会稳定是怎么维系,因为在他们眼里,们体制漏洞百出。

这是意识形态上差异,是他们不知道华夏五千年,法家唯物之治只是外皮,内里却是儒家唯心之论。

们玩是——潜规则。

当然,这个“潜规则”不是后世好莱坞制片人红沙,亦不是大半夜哪个女星敲开了哪个导演房门......这要高端得多,智慧得多。

唐奕麻烦缠身时候,跟他有关系官员就算应该晋升,大伙儿也自觉礼让,这是人情,也是规则,不能给唐奕添麻烦。

当唐奕拨得云开见月明了,那不用想,这些人情都得还。

再比如,一朝臣子,两方政见。

一方得势,不管另一方政见是对是错,当权者也一定不会彻底打死,而且要偏之帮之,适当扶持。

相更迭,也一定是一方下去,另一方上来。哪怕上来人并不是最得力,但他一定是最合适。

这是平衡,也是规则。

......

也别觉得这只是政治规则,事实上,只要细看,潜在规则贯穿了华夏社会方方面面。

“礼上往来”是规则。

“阳奉阴违”也是规则。

“藏拙”是规则。

“难得糊涂”更是规则。

这些看似贬义东西,却构成了们华夏完全不同于西方价值氛围。

你说它是陋习?

这是智慧。

......

打个比方:皇权不下县。

都知道古代皇权不下县,可为什么皇权不下县?后果又是什么?

后果就是,宗族家长权力之大,已经越了“王法”,私刑成风,甚至生杀予夺全在宗族。

......

一个政权当然可以赋予“保长、里正”更大权力,当然也可以把律法贯彻到村镇,法治层面进步可不需要太多科技支撑。

那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明律严禁私刑,却对宗族私刑视而不见,甚至是有所纵容呢?

只要不闹到官府,管你是浸猪笼,还是活活打死,一概不管。

为什么??

其实,这是一种默契,也是潜规则。

为民者,上有王法加身,下有祖宗约束。

一来,可更好管束百姓;

二来,符合儒家对仁、德、礼、孝认知。

三来,节省了当权者管理成本。

四来,提高了惩治罪恶效率。

第五,淡化了王权与底层百姓矛盾冲突。

......

你说它是陋习?

可能你只看到了那些不好,违背大众意愿少数个例,却没看到在这么大疆域里,在这么复杂民情形势之中,在几千年岁月里,它给王朝延续带来好处。

说白了,自古们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谁也逃不开,谁也躲不了。

唐奕,当然也不行。

他要是敢出宫,明天门坎就能让人踏平!!!

当然,以唐奕尿性他可以拒绝,可以谁账都不买,但是,有一些,他根本拒绝不了。

你就说范纯仁、尹文钦、尹文若这些,特么庆历八年进士,在官场都混了十五年了,就因为身份特殊,范纯仁这个状元现在还在礼部贡院当一个小吏。

尹文钦在雄州一呆就是十五年,虽然也在升职,十五年不调回京,也说不过去了吧?

好,就算唐奕不管这些,让他们再等等,可是,范师父那里呢?尹师父那里呢??

他们就算不提,唐奕有脸去见吗?

......

这还不算,杨怀玉这个守住古北关大宋英雄,在家里赋闲已经四年了;阎王营这个大宋第一军,配到辽河口已经五年了;石进武大儿子、涯州军将领石全安、石全海亲大哥石全福,也在辽河口遭了四年罪了。

还有嘉佑二年观澜匪帮,一出去就是六年。

这六年正赶上是唐奕最难六年,大伙儿没给唐奕去过一封信要官,没给他添一丁点话柄,甚至该调回京了,圣旨都下了,为了唐奕,都特么都抗旨了。

现在唐奕掌权了,应不应该调回来???

曹觉呢?秀才呢?那五十个跟着他去涯州老阎王营兵,可是为了他把汝南王一家腿打断了,可是为了他才成了逃兵......

到现在,曹觉在官面儿上也没个说法,在涯州军里也没有一个正式军职。

是不是应该给兄弟们平个反?论功行赏?

....

放眼望去,全他妈是人情,全特么是应该!

可是,怎么应该?

唐奕现在要是什么都不管,上来就把应该办事儿都办了,把应该还人情都还了。

那......光观澜那帮活土匪就一百多号,远近关系起码好几百号,要是全办了,那朝廷就乱了。

唐奕不躲能行吗??

只能是往赵祯面前一跪,想找,也得进得了这个宫门再说。

......

——————————

曹国就越想越乐,“还真不少,别说现在你没法还,过后也有得还喽。”

唐奕默然,“没法还,也得还。”

“现在还不了,以后慢慢还吧......”

随之又由衷叹道:“世人只道唐奕有才,却不知道没有这么多人托着往上走,也没有今天!”

“啧啧啧......”

曹国舅砸吧着嘴,“歇歇吧你,肉麻!”

“去!!”唐奕斜眼瞪着他。“又没算,老奸臣滑东西!”

“哈哈!!”曹国舅大乐,转脸道。“说正经,曹家就不给你添乱了,与老二谈过,不打算让他回军中了。”

“他也同意,你就不用替他为难了。”

“别!!”唐奕急声阻止。“现在是没法见他,你别弄以后没脸见他。”

......

这时,一旁老贾也开口了,可是这老货却是一点节操都没有。

“让你们说,老夫都不好意思开口了。不过,该开口,还是得开。”

唐奕一翻白眼,您老还有不好意思时候?

“说吧?是不是....”

“正是!!”老贾顺杆儿就爬。“别人老夫不管,家思文你得帮把手。”

“老夫也没什么要求,恩萌一个涯州主薄就行了,不难吧?”

唐奕无语,难是不难,贾老昌朝儿子恩荫入个仕,走正常程序就行了,主要是,涯州主薄......

这老货是想把涯州变成他自己家吧?

“换个地方。”

“不换!”老贾瞪着眼睛。“现在这个时候就说,就是因为不想换!!”

老贾多贼一个人,唐奕为什么躲他明白,但是唐奕和曹国舅刚刚这么一说,倒是提醒老贾了,特么等着唐奕还人情人头多了去了,要是这嘴张晚了,坑儿就没了。

“真不行。”唐奕苦着脸,涯州那边确实有一个人必须调过去。

“谁啊?”

“沈存中!”

“就是......修河那个?”

“对。”唐奕点着头。

如今黄河治理已经完工,沈括下一站就应该是涯州了,那里才是他舞台。

“不行!!”贾昌朝回答极是坚决。

“你让他过半年再去,先让思文顶半年。”

唐奕不理解了,“为什么啊?”

“因为....”老贾停了下来,面容极是严肃,“因为‘顺风耳’已经快出世了!”

“即使那东西不是老夫在时候弄出来,也得是儿子在时候弄出来。”

“噗!!”

唐奕喷了,老贾还真是....直接?

不对,俗!

这老货就是个俗人,一辈子离不开名与利,这点儿事儿他也要抢?

不过,他眼光够贼。

“行!!”唐奕满口答应。“左右思文兄这几年也一直在野猪岛,让他当岛主,总行了吧?”

“岛主....”

曹佾暗自笑,亏唐奕想得出来,岛主...这是个什么官儿?

哪成想,曹国舅只当是个玩笑,可是贾相爷略一琢磨,点了点头。

“行,就这么定了!那沈存中去涯州,思文也别回来了,就当个岛主得了。”

“......”

曹国舅纳闷儿了,这个岛主......权力很大吗?

他当然不知道,权力倒是没有多大,但是,做为大宋昭文殿治下科学院前身,这个科学院院长在史册之中名声....

比任夯个人都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