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软刀子的锋利(1/1)

“这个破地方,怎么连个城墙都没有!?”宋状元看着全裸开罗城,心里那叫一个绝望。

本以为,这个绿衣大食就算比不上大辽,怎么着那么大个地方,也不会比西夏差吧?

结果,来了才知道,特么上当了!

这破地方,除了沿尼罗河两岸三十几里河谷地带,还有入海口处尼罗河三角洲,其余国土全是沙漠,而整个埃及几乎所有人口差不多也就挤在这狭长一条线上。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奴隶!?”

“愚昧!愚昧至极!”

......

“还有,这官属职能也太简单了?这样王朝也能运转得起来?”

......

现在宋状元是看什么什么不顺眼,看什么什么觉得太落后。

也不怪宋状元,这种奴隶主、宗教贵族组成原始、松散政权,和中原玩了一千多年中央集权,拥有近乎完备政府职能、德治礼教当比,确实有点不入宋人法眼。

......

唐奕在一旁苦着脸,特么老子拼死拼活打下来地方,能不能夸两句?

见面儿就听宋状元翻来覆去念叨两件儿事儿:

第一,交趾、占城那个破地方给大宋带来多少麻烦;

第二,埃及这个破地方会给大宋带来多少麻烦。

特么你有那么矫情吗?

“那咋办?”唐奕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样子。“让您老来,不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吗?”

“怎么解决?”宋状元一脸傲娇。“难!!”

眼珠子一转,“你先把修河人撤回来,给老夫把城墙修上。”

这堂堂王都连个城墙都没有,让宋庠这个埃及节度使怎么可能睡安稳?

“那怎么行!?”唐奕当然不能答应。“再有几个月就完工了,等完工之后吧。”

宋庠顿了顿,表情有些不自然,试探问道:“运河一通,涯州军就去罗马?”

“嗯!”

“那兔崽子....还活着?”

唐奕抬眼看着宋庠,做为父亲,他一直忍着。不论在大宋,还是来到埃及之后,从来没提过宋楷,现在终是忍不住了。

“他必须活着!!!”

“诶...”宋庠长叹一声。“当初就是不听话,非要出什么海!”

“老夫就知道,以他性子早晚要出事!”

唐奕黯然,“错...”

“罢了!”宋庠一摆手,即使心里有怨言,也不是这个时候该说。

况且,唐奕远征万里来救自己儿子,这份情谊,宋庠还能说什么呢?

“说吧,你不以都护府形式处置绿衣大食,到底意欲何为?”

这是唐奕特意在奏报之中要求,不在埃及设立都护府,而是派遣节度使,这其中差别不言而喻。

都护府,顾名思义,只有都导保护义务,却无管理统御职责,是中原政权对待异族领地惯用方式。

而节度使则不同,是完全按中原汉人律法礼教来管瞎。

唐奕道:“很简单,让埃及尽快变成大宋一部分,让这里从上到下百姓认可宋人称谓。”

“相公能办到吗?”

宋庠面无表情,点了点头,“果然如此,看来官家所料非虚。”

摇头苦笑,“不然也不会偏偏派老夫来这里当什么节度使。”

赵祯显然是猜到了唐奕意图,所以才派宋庠来。

为什么是宋庠呢?

别忘了,宋状元在燕云干活就是融合民族,把燕云契丹人、渤海人等等彻底融入到大宋之中,这方面他很有经验。

“好办!”宋状元也是答应痛快。

汉人玩权术、统治,说句不谦虚,那是全世界祖宗,这点事儿,当然好说。

无非就是打倒一部分,利诱一部分,再同化一部分。

当旧有秩序被彻底击碎!那么在废墟上重建中原政权那一整套,先进得多新秩序,也就变成了最简单一部分。

“你是要快一点,还是循序渐进、悄无声息?”

唐奕脱口而出,“当然是越快越好!”

他可没闲工夫等什么循序渐进、悄无声息,等苏伊士运河一修通,不但是他舰队可以降临地中海,而且长远来看,这条水道必将成为亚非欧三地战略要冲,会有很多人觊觎。

如果对埃及掌控力不足,保不准哪天这条运河就改姓了。

“快也行!”宋庠还是那么干脆,仿佛这根本不是问题。

“给你老师去个信,让他派师资西进,在这里开一家观澜分院吧!”

嘎!?

....

唐奕有点没听懂,“开什么分院啊?”

宋庠一笑,“让埃及人学儒啊,学汉话、汉字!”

“不是,您等会儿。”

唐奕觉得有必要和宋庠科普一下,这个阿拉伯世界可不是那么简单。

“您老刚来,可能不知道,埃及这个地方他是个宗教王朝,他不是说汉话、学汉字、通汉儒、开一家书院就能解决。”

“有什么不能解决?”宋庠根本不让唐奕把话说完。“有什么是一家书院不能解决?那只能说明一家不够,那就两家、三家!”

“不是....”唐奕有点哭笑不得。

“您老不知道,这个阿拉伯教是很狂热。”

“哼!”不想宋状元还是一副不以为然冷哼。

“小子,今天宋伯伯就教教你什么才叫儒!”

张嘴反问,“你知道,尽管历朝历代信天信神,偶尔佛道之说也能登堂入室......可是,宗教却从来不似其它异邦,成为主导国家存在吗?”

“这....”唐奕还真被问住了。

半天才苦笑道:“这完全是两回事儿嘛,咱们汉人就没有‘*******’这一说!”

“那为什么没有呢?为什么儒学总是压神一头呢?”

呃.....

这回唐奕真狡辩不来了,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宋庠一副就知道你答不上来样子,立马摆起连中三元、才冠大宋大才子架势。

“告诉你吧,因为在儒学面前,任何信仰、任何迷信都没有野蛮生长土壤。”

悠悠然道:“儒学从来不反对信仰,更不排斥信仰,所以中原大地道佛昌盛,边夷之地萨满、景教、图腾崇拜可谓是山头林立。”

“儒学从来不告诉世人,这个神是假,那个仙是虚,儒学只是教会世人理性看待信仰。”

“你明白了吗?”

“理.....”唐奕卡在那里,怔怔看着宋庠,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高,真他-妈高!

理性看待宗教?

特么一但信仰失去了狂热,那....那特么还叫信仰吗?

见唐奕面容越来越扭曲,表情越来越精彩,宋庠不无得意,斜眼看着唐奕。

“小子,别以为脑子好使一点,就觉得自己全知全觉了。”

“也别总说儒这个不行,那个不对!老祖宗东西深着呢,岂是你学个十几年就能悟透?”

......

“汉人不怕佛术东进,不怕道法兴盛,亦不怕燕云诸邪当道,那就更不怕再多一个阿拉伯教。”

“一座书院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两座!两府若还不行,那就让乞丐都懂圣人大道!”

“到时,什么信仰?什么狂热!?什么哈里?什么寺院!?不过是理性之下一种危急罢了!”

“......”

......

唐奕都特么听傻了,还是人家宋状元玩高级,软刀子杀人才叫狠啊!

半天蹦出一句,“论阴险,还是您老阴险哈....”

“去!!”

宋庠这个嫌弃,“怎么说话呢?”

这倒霉孩子,不管多大还是那么讨人嫌。

....

—————————

“所以说,上次官家来信说一切如常,都是安慰?”

此时,唐奕和宋庠终于聊到宋境之内处境。

唐奕紧锁眉头,万没想到,他这一走,大宋生了这么多事。

“陛下上次为何不提?”

宋庠道:“官家一来不想打扰你;二来......也是在和你赌气吧。”

“赌气?”

“对,官家想让你看看,大宋没有唐子浩也一样撑得住!”

“呵...”唐奕苦笑一声。“何苦呢?”

“那现在呢?渡过难关了吗?”

“算过了吧。”

“吴哥朝和大辽已经趋于稳定,西夏局势未明,可与大宋暂时也没什么危害。”

“唯独朝廷财税依旧艰难,华联现在也拿不出钱来。”

唐奕听罢,不但未见宽心,反而眉头皱更紧。

“这是个大问题!”

这十几年间,唐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可是唯独没有解决问题,就是大宋财政。

十几年间,观澜、华联,包括他自己,几乎创造所有财富都填到这个窟窿里去了,可还是杯水车薪,难治根本。

这时只闻宋庠又道:“官家也是没办法,开始准备加赋了。”

“加赋?”

唐奕缓缓摇头,“不能加赋!”

加赋,牵扯太大了。

百姓对朝廷建立起来信任,大宋这股向上走精气神,很容易就被这一条加赋彻底打垮。

无它,钱粮那是百姓根本,谁动都不行!

宋庠知道唐奕担心什么。

“这也是没办法,朝堂上已经吵了一年了,可是不加.....朝廷就真过不下去了。”

说到这里,宋庠苦笑道:“不怕你笑话,三司制库里,可能还不如一个富贵之家富裕。”

“不加,怎么活?”

......

“不能加!”唐奕重重又重复了一遍。

之后伏案急书,写了一封长信。

叫来仆从,“即刻送回开封!”

“这个钱,来想办法。”

.....

——————————

九十三盟了,继续写,继续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