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大宋不高兴(1/1)

赵祯现在岁不满五十,可是自家事只有自家知道。从小就体弱多病赵祯,感觉这几年却是越来越虚乏了。

唐奕这一走,三年五载还好说,要是十年八年

能不能再见一面,却是要听天由命了。

想到这里,赵祯更是泪目怆然,确有几分后悔这两年与唐奕之间相处。

无助抬眼看向殿上贾昌朝与范仲淹。

“能不能把他追回来?”

“别走了”

老贾一阵恍惚,直到现在才算依稀明白,官家与小疯子之间那复杂难明情感。

可是,追回来,何从谈起?

“陛下”缓缓弯腰施礼,语气之中满是劝慰。

“癫王已经西去近一个月了。”

“都走了一个月了?”下意识低头看图,最后一丝侥幸亦荡然无存。

“一个月得走到哪儿了?”

“陛下!”贾昌朝再次出声提醒。

“依臣之见,现在诏回癫王已是无望,还是想想如何善后吧!”

“如何善后?”赵祯恢复一丝清明。

对,如何善后却是一个难题了。

此事不用赵祯对唐奕怎么办,这一次,满朝文臣定是没那么好糊弄了。

第一次私自用兵,还可以用开疆扩土、百姓群情来压一压文官。

可是这第二次

先,罗马这个地方,大伙儿连听都没听过。

其次,第一次朝廷没有追究,紧接着就是第二次,这就是骄纵了。

再者,唐奕要是和文人弄出这一出,怎么都好说,你别说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那也好商量。

但是,与武人,那就要另说了。

杨文广可以建功一次,却不能建功二次。

大宋朝有一个狄汉臣,就不能再出一个杨相公了。

所以,这次就不是一个“不用交待”,就能蒙混过关了

事实上,唐奕这次远征所带来后果,远比贾昌朝和赵祯等人预料要严重多。

可以用“大宋不高兴!”这一句话来概括。

先,文臣不高兴。

这是意料之中。

诟病唐奕同时,果然也把杨文广拉下了水。而且,都知道唐疯子不好惹,便极为默契把杨文广推到了最前面。

几番朝堂征伐,弄好像杨文广比唐奕罪过还大,非诛之而不能泄群愤。

可是,问题来了。杨文广跟着唐奕去打罗马了,你就算要杀他都抓不着人。

怎么办呢?

自然难不倒这些文臣,他们又把矛头调转到杨家二号人物杨怀玉身上。

赵祯迫于压力,也出于对将门与武人一个警告,毕竟杨文广这次确实有点过了。

最终屈服于群臣,降旨免杨怀玉阎王营都指挥使之职,诏回京中醒罪,以勘后用!

官家终于处置杨家,文官自然视为大胜,一时之间欢喜鼓舞,倒是平息了几分朝局。

可是,明眼人对此也只是报以冷笑。

像贾昌朝、文彦博,现在心里面就一个想法:

傻叉!!

官家处置杨家,那就意味着在给唐奕分散火力,说明这个癫王殿下依旧圣宠无二,地位稳固。

呵呵

现在唐疯子不在,你们倒是爽了。可是忘了当年构陷狄青那次,唐疯子是怎么飙吗?

等他回来,能有你们好果子才怪!!

不过,杨怀玉回京,阎王营却依旧要留在辽河口,那么问题来了:谁去接杨怀玉班呢?谁去带领那只大宋第一神军呢?

选来选去,一个最不应该去人,被强推上了台面。

石全福!!

特么石全福也是日了狗了。

石家几兄弟,老三石全海憨厚、老五石全安奸猾、老大石全福窝囊,这是满朝上下人尽皆知事情。

连石全福自己都打定了主意,这辈子不指望出头,就靠着蒙阴家族,凑合着过一辈子就完了。

你看他跟唐奕,跟文彦博办那几次差就知道,这货就没什么脾气,也没什么志向,得过且过,你让他去带阎王营?

不就是扯淡嘛

别说他自己没信心,阎王营里那帮活土匪、活阎王也得听他才算吧?

交割京中事务,石全福不情不愿北上辽口河,连托词过了年再去,官家都没准。

到了地方,杨怀玉能给他好脸色才怪。

这是杨怀玉从无到有,一手拉起来队伍,交给这么一个窝囊废,杨怀玉当然不乐意。

可惜,皇命难违!

“且交与你带着,若有差池,咱们京中再见!”

石全福都快哭了,上前扯着杨怀玉衣袖。

“贤弟啊,也不想来这苦寒之地啊!”

“且心放在肚子里,为兄自知不能胜任,先把风头过了,立刻上书,把再调回京去。”

“到时,这阎王营还是你阎王营!”

这话已经说相当到位了。

可是,杨怀玉听闻,不但不喜,反而更怒。

此等无能懦弱之辈,阎王营交给他一天,杨怀玉都受不了。

而满营将士就眼瞅着石全福在那儿低眉臊眼,也是大皱其眉。

就这货色,也敢进阎王营门?

也别等你上书了,一个个卯足了劲儿,要在最短时间之内把这个孬货挤走。

于是乎,杨怀玉离开辽河口第二天,石全福就知道这帮活阎王有多难带了

一大早。

鸡还没叫鸣,王都头(现在是王挥指使)就一脚踹开了石全福房门。

“石将军,该起来出操了!”

石全福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迷迷糊糊被拉起来,迷迷糊糊到了校场。

然后,脚后根还没站稳,刚穿在身上棉衣大氅还没捂热呼,就被王都头扒了下来。

石全福大惊,“你,你,你这是做甚?”

王都头一挑眉头,“出操!”

“出操也不至于”

“石将军”王都头阴阳怪气,“你往场下看!”

“”

校场之下,两千来个汉子赤裸上身,只穿衬裤,一个个标枪一般站立画面即刻映入眼帘。

石全福一个激灵,心道,他们不会让也扒光了吧?

急忙阻止王都头,“且慢!!且慢!!”

“你这鲁莽行事,成何体统?”

王都头才不管那个,“石将军新来不知,这就是阎王营体统!”

“住手!”一计不成,再施二计。“本将是你上司,怎敢以下犯上?动手动脚也就算了,却是连营帅!都帅,都不听得一声!”

王都头还是不吃那一套,“嘿!!!”

“想俺叫你营帅啊?你也得配啊?”

“你!!”

“你什么你!?”

“不服你可以和你爹去哭诉啊?”

“实在不行,写折子告老子啊!?”

“”

石全福哀嚎一声,败下阵来。

而王都头此时也是把他扒只剩下衣,正值腊月啊,数九寒天,滴水成冰!

石大少爷在京城里养尊处优,当了半辈子老爷兵,哪受得了这个?

满心绝望,瑟瑟抖,不知道这将来日子要怎么过才是。

“王指挥!王大哥!!!”

“王阎王!!”

“放兄弟一马!以后你是老大,总行了吧?”

石全福求饶不但没能换回阎王营众将同情,反倒让所有人现出更加鄙夷目光。

这些血里火里滚三滚、南征北战死又活汉子们,不允许一丝一毫懦弱出现在阎王营

不管阎王营多么不乐意,也不管石全福多么不情愿,总之,文官们算是爽了。

一剑三雕!即收拾了杨家,恶心了石家,还捎带手把阎王营给算计了一道

然后,是武将们不高兴了。

抛去石全福、杨怀玉不说,大伙儿日子都不好过,也没工夫管这闲事。

况且,唐奕带着六万涯州军一走,引一连串连锁反应,也没有时间让他们管别人好坏

先,涯州军不在涯州,消息一传出去,交、占两州反抗势力感觉威慑不在,又有抬头。

赵祯无奈,开始向两州增兵。

之后,大宋新年刚过,原本与占婆国接壤吴哥王朝开始难。不承认大宋继承占婆边境,进军占州,要大嗽吴哥朝主张,重新修定边境。

大宋当然不能听之认知,别人也就算了,特么一个吴哥都来叫板,这不是几亩破地问题,而是尊严问题。

赵祯于二月初三,下诏石进武,举禁军二十万,南下占州,驱除吴哥

好吧,其实就是虚张声势!

大宋哪来可战之兵?就是京城里老爷兵。而且,说是二十万,实则连十万都不到。吓唬吓唬吴哥蛮子而已,就没打算真打。

可是,打没打算真动手另说,关键在于,石进武南下,而京中只剩下唯一一个少壮派将领王守忠也被调出了京。

大嘶下子向南方派兵二十万,又把三衙统帅之一马军都指挥石进武派了出去,西夏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大宋显然无暇顾忌西北局势。

李祚谅即刻下令,向李杰论起总攻,大有决战之势。

而西夏局热恶化,难免会波及大宋。大批西夏民众涌入大宋避难,而没投靠大宋人则是落草为寇,大肆在两国边境烧杀劫掠。

赵祯虽然无力出兵镇压,可是西北主将石金勇显然没有能力处置这么复杂局面。再说了,石家已经有一个人领兵在外,那就不能再把石金勇放在西北了。

急令王守忠北进太原,接替石金勇

如此一来,开封城中将才空虚,只剩一个老将王德用可堪大用!

没办法,赵祯只得又亲请王德用出山,授职殿前副点检(正太祖干过,遂不设)统领三衙。

可怜王老爷子八十多岁高龄,还要每日进出宫墙,主理军务。

老头儿没把唐奕骂死!!

“小混蛋!且等你归来,老夫打断你腿,看你还往哪儿跑!”

老头儿在怒同时,也在悲哀;在骂唐奕当口,也在想唐奕

煌煌大宋,可用之将寥寥数人!!竟落到如此地步,老头儿怎能不痛心疾?

心心念那小疯子赶紧回来吧,好一扫阴霾,重塑军魂!

文臣武将皆不高兴,还有两个人也不高兴

魏国公和韩瘸子。

特么算计来算计去,就是没算计到唐奕把人和炮都带走了,这他们还上哪儿弄去?

眼瞅了西夏这一大助力就要飞了,老哥俩儿抓耳挠腮,苦想数日。

“要不,还是从涯州下手吧?”

魏国公有点不确定,“他把火神炮都带走了,可是铸造工匠总不能带走吧?”

“对!”韩瘸子一拍大腿。

能铸造火神炮,必是铁艺精湛之人,这种人涯州应该不多。

“深挖!一定挖得到!”

总结下来:

赵祯不高兴,因为他怕再也见不到唐奕了。

文臣不高兴,因为武将又在出头。

武将不高兴,因为他们不想出这个头。

魏国公不高兴,因为火神炮他拿不着

罗马人不高兴

因为那个大食商人离开地中海已经快一年半了,还没能他们带来那十船宝藏

赛尔柱人也很不高兴

因为,唐奕把兵马带到了家门口

而这些激进圣教徒显然对这个来自东方神秘古国并不陌生,且充满着敌意!

塞尔柱帝国为什么仇视大宋呢?

其实,他们仇视不是大宋,而是汉人。

原因无它,因为塞尔柱人还有一个名字

塞尔柱突厥人。

没错,突厥!

虽然这个突厥不是被“天可汗”李世民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东突厥,而是西突厥一支,土库曼突厥人后裔。

但是,不管怎么说,东西突厥都是操着相同语言,用着相同文字,供奉相同祖先,且崇拜着相同金狼王旗。

而且,现在塞尔柱人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东突厥逃入西亚,容入到突厥族群中子孙。

对于那让他们失去草原,失去牛羊,远遁万里汉人,怎么可能心怀善意??

当浩浩荡荡大宋船队停靠在阿拉伯海北岸,迎接唐奕,不是韦拉安排好补给商队,而是无边无际

塞尔柱骑兵!

塞尔柱帝国苏丹(国王)玛列克沙赫御驾亲来,高头大马、盔明甲亮,位列万军之。

望着海湾之内连天蔽日巨舟战舰,迎风咧咧大宋龙旗

呃沙赫有点虚。

心道,情报有误吧?特么不是说大宋朝很好欺负吗?

(四千字,今晚不确定还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