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抬棺北上(1/1)

观澜,唐家小楼。

唐奕端坐厅中,将一封蜡封密信交给曹佾,“马上送到辽地司马君实手里。”

“看,还是算”

“赶紧去!!”唐奕瞪着眼睛。

曹佾扭不过他,只得揣着密信出去了。

等他一走,唐奕目光平视,盯着门口却是再没动过。

过了一会儿,院中传来响动,黑子顶着个‘短’进来。

“周掌柜到了。”

唐奕腾站起来,连忙迎了出去。

如今周四海已无当年之锐气,那时就已是花甲之年樊楼大掌柜,十年过去,白苍苍,已经七十岁高龄了。况且,刚刚从河北为唐奕募集银钱回来,老头儿也有些吃不消。

把周四海迎进来,周掌柜四下扫看,今天就来了他自己?

“东家,这是有何吩咐?”

唐奕见他一路风尘未退,面上尚有疲倦之意,真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周四海老了,同样,唐疯子也不是十年前那个指着周四海鼻子骂“老王八蛋”轻狂少年了,怎么还忍心对一个七十岁老人提这种吩咐?

见唐奕犹豫,周四海笑了,“看来,东家这次又要用得着老夫了。”

唐奕点头,“确有一事,非您不可。”

“东家但说无妨。”

“要您老去幽州”

“幽州?”

唐奕点头,“对,去幽州!”

周四海是华联最早去大辽管事人,与契丹人打了多年交道,深悉辽人秉性。若不是宋内支应不开,唐奕还舍不得让他回来。

“刘韬还太年轻,有些事他掌握不好大局,非您老出马不可。”

周四海微微皱眉,“很急吗?”

“瞬息万变,十万火急!”

“嗯”周四海点了点头。“难得这把老骨头还有用,去了。”

唐奕闻声,暗出一气浊气,“那明早就动身,行不行?”

说出这话,唐奕自己都有些难为情。周四海这么大岁数,又刚奔波回京

“不!”周四海一摆手。“今夜就起程!”

“东家交代事情吧!”

周四海走了,顶着初春寒风,披着京师夜色,由黑子护送,一路驾车北上

临走前,唐奕去送,特意嘱咐黑子,一但幽州有变,宁可什么都不要,也得把周四海和刘韬带回来。

黑子应下,而周掌柜只说了一句:

“事儿办不成,就埋在那儿了”

说完之后,决然上车,踏夜而走。

唐奕目送马车渐行渐远,这才现,在厢车后面还跟着一辆板车,车上拉是

棺材!

周四海走后第三天,耶律重元再次来了密涵,这串律重元已经开不出更好条件了。

只一句话:

有什么要求,尽管言之,唯求皇宋保其一息尚存!

赵祯把密信给文、富二人看过,文彦博虽有动心,然也只是苦涩摇头,“什么条件也不足以让大宋卷进现在乱局!”

“臣这就草一回信,断了他念想。”

赵祯阻止,“不”

“朕已经回过信了。”

“回过了!?”文彦博一惊。

赵祯道:“朕对他说,大宋礼仪之邦、道义之邦,就算驰援也不收他一寸割地。但是,朕考虑考虑”

“陛下!!”文彦博急了。

“什么意思?陛下这是要出兵?怎么还考虑上了?”

赵祯摇头,他也不清楚要不要出兵。

只不过,唐大郎说要拖一拖他,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说实话,即使赵祯知道很渺茫,但还是听了唐奕意见,他也是心有不甘啊!

大内之中生了什么,赵祯与文、富二人是如何解释,唐奕已经无甚关心。现在能做,只有等,等周四海,等司马君实

而且,此时也不容他多想别,因为不管大辽情形如何,也不管唐奕、赵祯如何紧张,会试大考,如期而至

依旧是,天不亮观澜书院就已经准备停当。

依旧是,大课舍前列队待。

依旧是,范仲淹望着底下弟子。

依旧是,那一句话:“慎思慎解,耀观澜!!”

不同是:

行至山下,街市之上一片漆黑,再没了百琴送考盛举。

苏轼不尽有些失落,“姐姐们这是忘了今天就是考期了吗?怎么怎么一个也没来?”

看向队唐奕,“连香奴姐姐都没来”

王韶瞪了他一眼。

唐子浩这几天不正常,苏子瞻还是少跳一点好。惹毛了他,吃点苦头还是其次,要是真影响了他应考状态,那可就不是小事儿了。

而唐奕虽然心里有事儿,但也不想因为自己影响了所有人心情,咧嘴一笑:“要不怎么算们太嫩。”

“你们好好看看,街两边青楼花馆有一处是亮着灯吗?”

“咦?”让唐奕这么一说,大伙儿才现,好像还真是。

就算不出来送,但门前挑灯、花盏却是不能灭。要不怎么叫“花馆子”呢?必是要花灯燃至天亮才行。

灭着灯,说明娘子们都不在家。

唐奕抬眼看向前方,“等着吧,好戏在后头呢!”

说完,大步向码头行去,众人跟上,到了码头。

好吧,码头也是一片漆黑,使得唐奕都不禁一愣,“没在这儿?”

他也有点画魂儿了,真不来送送了啊?

不够意思啊,这几个月因为观澜书院一考天下鸣。回山多了多少来沾光仕子,又让这些姐儿挣了多少沾光钱,怎么一点不知道谢呢!?

可是再一想,也是,送了一囱经是殊荣,再送第二次,就有点得寸进尺了。

扁着嘴道:“完!得瑟不起来了,悄悄地走吧!”

“哈哈”

众人大笑,“没个花娘子,还不考这进士第了不成?”

心下也是坦然面对,愉悦上船

到了京城可就不一样了。

如今,观澜在百姓和仕子眼中好吧,还是土匪。只不过,是上天土匪。

谁都知道,这帮土匪是有真才实学,却是再没人敢轻而视之了。

而观澜儒生心态也在悄然变化,傲气不减同时,也生出一丝明悟。是以,下船上岸、列排赴考,比解试时候要齐整得多,严肃得多。

百姓们目送这帮天下第一书院出来“最强集团”一路穿街过巷,来到贡院门前。

“**恐惧症”又犯了,不敢下笔,一个字儿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