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转炉炼钢(1/1)

关于书评加精问题,全订,脸熟。经常出来卖个萌。说加个精,虽然不懂有什么用,但这都不算事儿。

但是有人起了头儿,就都跑出来要加精

也行,苍山好说话很。可点开帖子一看,粉丝值两位数,甚至就是个大鸭蛋!都不认识你

先交朋友,然后再提要求,你就算看盗版,群里说几句话,混个脸熟没人歧视你。就算想拒绝也拉不下这个脸不是?

另外提一嘴,看盗版朋友们,来起点看正版吧!每多一个正版读者,对苍山都是莫大支持。

来了加群,每天群里抢红包也够您看书那点花费了。

之前,大宋炒钢法炼钢,用是开放式熔炉。说白了,就是把铸铁和铁矿放在“锅”里熔炼。

而唐奕要用转炉炼钢,刚是封闭式高炉,像“闷罐”一样利用铁水自身温度熔炼。

与原有铸炉有本质区别。

可是,就算不一样,唐奕也没见过后世转炉。但是原理是通,唐奕一描述,工匠们再一结合经验,做出试验炉并不难。

转炉需要动力驱使,要吹气。这些也都不难,动力可以建水车,用水力驱动,吹气用人工鼓风,都不是问题。

最早实验炉也很早以前就弄出来了,可是为什么到现在才有突破呢?

这就是唐奕和工匠们没经验缘故了。

先,是耐火砖问题;

其次,还是耐火砖问题。

实验炉所用火砖,是大宋最好官方砖窑出火砖,是专供朝廷炼铁窑,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

只是,有一点是大家没考虑到。

就是,原本炒钢炉属于低量炉,温度只有几百度,最高不过千度,炼铁矿足够了。可是转炉温度却高出太多,原本耐火砖根本就承受不了这样高温。

于是,实验炉第一次开炉就烧塌了。

没办法,唐奕和工匠们又得重新烧制更高性能耐火砖。

等到新砖建炉终于合格了,问题又来了不论怎么炼,就是炼不出符合唐奕要求铬铁,甚至拿这炉来炼普通铁,也达不到唐奕想像中高度。

什么原因呢?

唐奕一时也没找出来,因为整个融炼过程是绝对没问题。

找来找去,问题却还是出在耐火砖上。

找出原因还真属偶然。建炉时,运来耐火砖很多,建完炉还有剩余。玻璃窑工人见砖有多,就来要,说是拿回去修补玻璃窑用。

这一下子提醒了唐奕,他猛然想起,耐火砖也是有酸性和碱性之分。

烧玻璃用酸性火砖为好,而冶金炼铁则用碱性耐火砖。

古人对酸碱性没有概念,自然不知道,是不是这上面出了问题呢?

详细问明了新砖烧制材料和过程,唐奕警醒,还真就是砖酸碱性问题。

用酸性耐火砖冶金,低温炉还好,再加上大宋本来冶铁水平就有限,火砖影响几乎看不出来。

但是高炉炼钢,对火砖要求就大了去了,耐火砖酸碱性变尤为重要。

唐奕只得重新调整了火砖配方,烧出新耐火砖。

也得亏他是个化学专业,换了别人就得抓瞎。

新炉终于算是建成了。

当两个转炉同时开动,第一炉铬铁和第一炉转炉钢同时从炉中倒出去

前来观看赵祯等人,激动猛一咬牙龈。

曾公亮甚至冲到了炉前,紧盯着橘红色铁水从炉里滚滚流出。

“出铁几何?”

不等铁水冷却成锭,曾公亮就急不可奈地追问工匠。

工匠也是一脸兴奋,“还没上称,不过,过千斤是绝对有了!”

“而且,耗时只有原来一半,所用火料也比之前省了好几倍!!”

赵祯闻言,笑着对唐奕道:“记一大功!”

大宋现在年炼钢量,大概是十到十五万吨。

别觉得这个数少了,工业革命之后,十八世纪末期英国,钢铁年产量才只有7.6万吨。

而转炉出现,不只是把产量提升了上去,成本压榨才是最为重要一点。

以大宋现有需求量,年产钢铁十五万吨已经够用了,主要是成本。

省时一半,就说明,省了一半人力成本。而火耗和燃料进一步节省,就意味着大宋能花更少钱,得到更好钢。

在冷兵器时代,钢铁不但是百姓生活必需品,还是极为重要战略物资。

狄青在唐奕身边小声问道:“这是熟铁,还是铸铁?”

唐奕得意一笑,“出炉就是相当于三十六锻精铁水平,加以锻造,什么百炼精铁,都是浮云!”

狄青不信,“真假?直接就出精钢?”

“当然是真!”

这个时代钢,其实都属于炭钢。只不过因含碳量高低不同,钢铁性能也不同罢了。

唐奕脑子里有很好碳钢配比,直接出钢还真不是难事儿。

而且,不但能直接出钢,他还知道,锰钢等等合金钢配方。想越现有百炼钢,不要太简单啊!

眼珠子一转,“过几天得空,看给你打两件兵器,绝对天下无敌。”

狄青眼前一亮,“那就先谢过大郎了!”

唐奕想到了‘大马仕革钢’,要是能去印度抓两个铁匠回来

那种传说中炼钢手法,是不是就不至于失传了?

这边聊着,那边钢水冷却。工匠试过钢锭成色,果然如唐奕所说,出炉就相当于原本三十六锻精铁强度。

赵祯高兴坏了。

先不说经济效应,只是如此简单高效工艺就足够了。他在设想,是不是把几十万禁军甲胄先换装一个遍。

对此,唐奕是不同意。

高炉刚刚建成,还有许多需要试验和改进地方,等技术日驱完善,出钢质量势必要比现在要好很多,没有必要这么着急。

而且

若是做铠甲兵器,锰钢绝对比碳钢好啊!

不但强度更高,而且不易生锈,最最重要是,锰钢可塑性和铸造难度要比碳铡容易太多太多。

锰钢脾气十分古怪而有趣:如果在钢中加入2.5—3.5%锰,那么所制得低锰钢简直脆得象玻璃一样,一敲就碎。

然而,如果加入13%以上锰,制成高锰钢,那么就变得既坚硬,又富有韧性。

最重要是,高锰钢加热到淡橙色时,就变得十分柔软,很易进行各种加工,是锻造兵器和铠甲最好选择。

唐奕是打算把高锰钢弄出来之后,再让工匠试着研究冲压技术,制造一次冲压成形板甲,到时候再给大宋军队换装。

赵祯自无不可,高兴得还半真半假地嗔怪唐奕,“有这等冶铁之法怎么不早拿出来,还做什么生意?”

唐奕苦笑,说起来容意,看起来也只是几个月就把大吮铁技术提升了一大截。

但是,他背后付诸努力,谁看到了?

这可是他从来到大宋开始,就累积技术和经验,又遍游全国寻找天然矿物之后产物。

您老以为开挂,张嘴就有啊?

正想着,书院有仆役慌慌张张地翻山而来,到唐奕身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唐奕猛一震,忧心重重地向赵祯告了罪,就急忙往书院跑。

赵祯心说,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确实是出事儿了。

黑子和董惜琴在应天呆了一个多月,终于是回来了。

只不过

黑子是被抬回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