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银圆(1/1)

四更,没有五更,大家不用等了,实在是累了。

以大宋现有冶炼条件和锻造技术,以银铸币确实是赔钱。

不说大宋在银里掺不进东西,单是铸钱之法就足以令人抓狂。

大宋用是范铸,而且为了防伪保证铜钱质量,用是母钱翻砂法。工艺之复杂,产量之少,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这是国家行为。

一个铸钱熟工,一天也只能铸钱百文!

想想大宋货币总量,这得用多少工人,多少时间来铸钱?

而一个佣工,就算没工资,一天吃食就得多大成本?

所以,朝廷铸钱,一点油水都没有。

当时在课堂上,韩琦其实就想说,朝廷无限度铸币设想,根来就不成立。因为铸越多,赔就越多。

现在,唐奕说要铸银币,还想进口白银,韩琦只能说他很傻很天真!

唐奕递给他一块银板,韩琦拿着细看

其实,这已经不算是银板了,就是银币。只不过无方孔,也无正反面字。

颠了颠,差不多半两,也就是正好值一贯钱样子。

“子浩,这是?”

唐奕也不卖关子,“搀了东西,含银七成。”

那边曾公亮眼眼一瞪,一把抢了过去。

“掺了什么?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

唐奕心说,让你看出来,老子也别玩化学了。

“相公先别问掺了什么,只说,七成银,若朝廷以此法铸币,可有赚头?”

当然有赚头!

银可不是铜这种相对不算贵金属,能省出一成,就是好大一笔利润啊。

“要看子浩掺是什么。”

唐奕道:“掺是铁,但却不是普通铁,而是铬铁。”

哦靠!铁啊!连赵祯都不淡定了。

“拿来,与朕观瞧!”

铁啊?掺在白银里,当银子用。那得多大利?

赵祯都自动忽略了唐奕说“铬铁”是什么铁了。

曾公亮一边把银板交给赵祯,一边急问:“工艺如何?”

其实,就算工艺繁琐一点朝廷也有赚头。只不过,曾相公幻想着要是工艺也能省点,那就更好了。

唐奕苦笑,“这也是草民一直没把这种银中掺铁法子拿出来原因。”

“目前,只能在实验室里完成铬铁提炼,还不能实现大规模冶炼。且模具材料冶炼也无法实现。”

“这不是问题!”曾公亮大手一挥,“明白就令工部拣选最好冶炼工匠来回山助你!”

唐奕摇头,“这不是工匠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

“炉温!”唐奕肯定道,“铬铁矿,相公可能没听过。大多数时候,人们会把它和灰磁石混为一谈,有弱磁性,却非磁石,而是一种含铁和铬矿石。”

“这种矿石冶炼温度比正常铁矿要高很多,目前冶炼水平是提炼不出来。”

炼炼不出来大伙儿傻眼了。

韩琦问道:“高多少?”他觉得,可能是唐奕找工匠水平不够。

“最少要冶铁炉温两倍!”

好吧,两倍有点高,那就不是水平问题了。

“那子浩可有办法?”

“法子有,但是一时半会弄不出来。”

唐奕学是化学,懂其中原理,但却不懂冶金。

他可以把煤炼成焦炭来提升冶炼温度,但相应炼焦炉,高温炼铁炉是什么样子,却不是他所学,只能带着工匠一点一点摸索。

这真需要时间。

曾公亮一听,还是得要工匠

“明日老夫就给你送五十,不,一百工匠过来,还望子浩快些成功!”

范仲淹都有点看不下去了,特么真当徒弟是神仙不成?神仙也没你们这么使唤吧?

没钱了也找他,没法子也找他,现在炼个铁也找他??

眼皮都不抬地低声道:“明日大郎还要授业开班!”

呃曾相公心说,这事儿跟开班授业一样重要啊!

七成银!加三成铁,就能当十成银来用,这种好事儿哪儿找去?

若是成了,单铸币一项,朝廷就有天大油水。而且,正如唐子浩所说,就算是进口白银也是只赚不赔,

想象一下,产银之国运到大嘶斤白银,换回去却是七两锁

简直和耍流氓没区别!

韩琦此时声,“曾公别高兴太早,白银一旦入市,富户转而屯银,且私铸劣钱之事必然更为猖獗。到时,对国朝冲击会更大,此事还要慎重!”

铜钱都造假严重,何况价值更高白银?

唐奕一笑,不等曾公亮做答,先其一步道:“这一点,韩相公倒是不用担心。”

“哦?为何?”

“白银加铬铁铸币,一般人还真仿冒不了。”

“一来,铬铁冶炼技术,就算弄出来,民间私炉也肯定达不到那个水平。”

“二来,就算有人用其它贱金属掺入白银之中充当好钱,老百姓也是一试就知道真伪。”

“有何玄机?”

唐奕向赵祯一拱手,“陛下轻吹银板,再凑到耳边一听便知!”

赵祯狐疑地照做,轻轻一吹,凑到耳畔

不由猛一惊!

“这,这是何来之音!?”只闻耳边银板有如龙吟一般轻啸不绝于耳,好长时间都不见消散。

“回禀陛下,这正是搀入铬铁好处。只要一吹,就能出特有轻吟,假币是绝对做不出来!”

其实,白银加铬铁就算唐奕不是化学生,也知道有这么个说法。

而白银加铬铁更不仅仅是为了以铁充银,其中防伪意义也尤为重要。

清末民国时期银圆,也就是“鹰洋”、“大洋”成份就是这个。唐奕只是早于欧洲人弄出来,糊弄现在人罢了

唐奕这么一说,曾公亮特意把那银板要过来,自己试了好几次,最后让韩琦又抢过去试了半天。

这时,那个“胖子”老头走到范仲淹身边,“希文兄,这个弟子传是真赚到了!”

范仲淹面露得意之色。

他没意识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观澜学生们,他亲传弟子们出彩之时,他心里舒服比自己取得什么成就来更畅快。

“要不,让这小子给也奉个茶,让老夫也沾点光?”

ps:翻砂铸币法,一人一天铸币数,苍山有点忘了,一时也查不到。印象中应该是近百文,到二,三百文之间。大家将就看吧,别当真。那个数不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