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第一堂经济学(1/1)

谢谢“书友15o92o15o555692”万赏!

下面还有人想起身试试。

宋楷眼尖,一见身边小儒生有起身意思,忙一把拉住他。

“苏子瞻,你要干嘛?”

小儒生一脸兴奋,“也出个题玩玩呀!”

“老实呆着吧!你爹都不敢在唐子浩面有买弄数术,你逞什么能!?”

宋楷他们几个纨绔唯一合得来,也只有苏家兄弟,那也是因为早与其父相识缘故。

“哦!”小儒生悻悻然地缩了回去,他爹都不行,那他肯定也不行了。

十四岁苏子瞻还是脱离不了对父亲盲目崇拜

唐奕见半天没人起来问,不禁摇头。

这个结果是他意料之中,但过程却是出乎意料差。

当下,他也不浪费时间了,让他们一个一个起来受辱,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出一题,谁答得上来,自不多说;答不上来,明天就去民学抄课表,自己挤时间去上学。”

说完,拿起粉笔在墨板上写道:

有铜钱,当五钱、当十钱各十枚,取其中十五,得钱七十文。问,铜钱当五、当十各几枚?

“此题可以回去算,若不得解,去民学随便找个十二岁以上孩子问问,也就知道了。”

说完,唐奕欠揍地一笑,“咱们明天民学见哦!”

靠!他也太贱了!

众儒生无不绝倒。这是认死了咱们答不出来,明天都得去民学报道啊!

可是,

还特么真答不上来啊

有儒生已经开始用最笨方法,一个数儿,一个数去试了。

“铜钱十枚,当五五枚,当十不对!”

“铜钱五”

好吧,唐奕进屋时候说一点没错,真都掰着手指头在算了。

范仲淹暗暗点头,唐奕弄这么一出,虽有卖弄之嫌,但却成效斐然。

最起码,百多儒生都收起了轻视之心。

年青人其实很简单,年青气盛不假,但你有真本事,也很容易得到大家尊敬。

而赵祯则在感叹,唐大郎是怎么把那些孩子教这么厉害?民学娃娃都这个水平?

还真都这个水平!

如此简单二元一次方程若他们还答不上来,那唐奕没法给他们讲什么统计学,更不用提基础财会知识了

“好”

压住了场子,唐奕颇为满意。

“回去慢慢数,手指不够,可以把脚指头也用上!”

贱人!

原来对唐子浩没什么恶感儒生,现在也恨牙痒。

没这么挤兑人就。这些可都是各地人尖子,大家乡不说用下巴看人也差不太多。

现在让唐奕说成,手脚并用才能算明白数儿无知小儿,谁能乐意?

“那咱们继续上课,接下来说钱!”

“谁能说说,什么是钱?”

“哼这有甚可说!”有儒生还没缓过来,悻悻然地嘟囔,“钱就是钱呗,买东西用!”

唐奕也不和他们计较,“太笼统了,有更具体一点儿吗?”

“”

见无人能答,拿起粉笑,唐奕在墨板上写下:

钱,即货币!

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特殊商品,是社会商品价值观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下面儒生们又傻眼了

就是一个钱,多简单点事儿,怎么让唐奕说这么复杂,所用句子之中名词听都没听过,看都看不懂啊?

而后排曾公亮等人却是另一番心情。

唐子浩虽然用了许多新词,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整天和民生、财税打交道宰相们来说,却是看得懂。

而且,他们很明白,钱,看似简单,却正如唐奕写在墨板上一样,一点都不简单,只是就连他们也没如此详尽总结过什么是钱罢了。

唐奕写完,知道很多人都看不懂,只能逐字逐句去解释给大家听。

儒生们虽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钱说这么复杂,但都不是庸人,细心记下。

“货币,也就是钱,是商品交换产物。

在远古社会末期,最早出现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解释通了“什么是钱”,唐奕又马上开始讲钱展史。

“秦赢政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

他讲了以物易物原始社会,讲到秋春战国货币混乱,再到秦统一货币意义

唐奕就像在陈述一段历史,只不过,这段历史之中记载不是哪一朝,也不是哪个人,而是君子轻而远之钱!

大家听着,开始只觉有趣,慢慢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唐奕讲了什么是钱,钱意义,再把这些定义套用到钱币展历史之中,很多人这才猛然意识到:唐子浩所说“钱”是一朝民生,和占满铜臭“利”,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钱”并不是那么简单!

随着唐奕细讲为什么单用铜制钱;为什么金银不以官方形势走入流通市场;为什么大宋会出会“钱荒”

众人终于借着钱概念,认识到货币重要性,进而对整个大宋经济形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然后,就听更加认真。

赵祯在后面眼冒金光,这些知识对于治国来说,可比一千一万好诗来有用多。

一众大臣则是目瞪口呆。

直到此刻,他们终于知道,为什么上一科观澜出去学子,有那般见识和能力。

唐奕讲这些,在大朝臣们看来,并不新鲜。能立于庙堂之上文臣,要是这点见识都没有,也就不用混了。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为官几十年,从朝堂到地方走了几个来回,逐渐靠经验总结出来“为政之道”。

可以说是,书本上没有,老夫子不教东西。

唐奕现在把它总结出来,形成理论,再授于这些白衣儒生,使他们在没进考场之前,就对国家、对民生就形成一个笼统概念,这份财富,可以说无价。

再加上,范仲淹、杜衍这样名臣把自己为官经验传承下去,观澜儒生怎么可能不高人一筹?

这可比照本宣科所谓名儒夫子强多了!

唐奕要是听到几位朝臣心声,一定嗤之以鼻。

几十年为政之道就想总结出来这些东西?这可是几百年,无数人,无数精力结晶,这叫科学。懂吗?

这可不是放眼一朝一地,几十年光景就能总结得出来

整整一个半时辰。

原本半个时辰课时,唐奕讲起兴,下面听也认真,一时没收住,唐奕把宋之前钱币展史,外加各朝货币政策,一气讲完。

直到嗓子都冒烟儿了,唐奕才意识到,一个上午都差不多过去了。于是哑着嗓子苦笑道:“觉得是时候放课了,若有疑问,课后可单独找。”

下面儒生一听“放课”二字,先是一怔,接着猛然一醒,随即嗷捞一声,夺门就跑。

唐奕瞬间不淡定了

咱讲有那么差吗!?这么迫不及待就逃了?

见宋楷也使劲往门外挤,唐奕一把拉住他,压低声音道:“很没意思吗?怎么都跑这么快?”

宋楷一把甩开唐奕手。

“别特么挡,老子憋不住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