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博奕第一章助饷(1/1)

崇祯九年的十一月,经过了近一年的漫长战事,唐王终于率大军凯旋而归,大军回来那天,整个西安百姓全体出动,人山人海的欢呼唐王得胜归来,“湖广熟天下足,四川天府之国,”这两个粮仓都归了唐军,唐王还未回来,陕西的百姓已切实感到了得到两地的好处。

四川的井盐,茶叶,丝绸,湖广的稻米,木材,棉衣等等再也不用通过走私进入陕西,甘肃,草原等地,而是光明正大,源源不断的进入,军队所到之处又大势修路,没有了各地的厘卡,官员的贪污,这些东西的价格一下子下降了几成,从草原运来的牛羊,马匹,羊毛也可以毫无阻碍的进入两地,无论是商人,还是农民,都感觉日子一下子好过起来。 对唐王的欢乎也是理所当然。

李鸿基回到西安后,第一件事毫无疑问就是对三军将士的封赏,其有功将士基本上都提升了一级,有的功劳较大的人员还连升了数级,其中窜得最快的莫过于五品的定远将军刘芳亮,一下子提为二品的湖北总督一职,让不少人暗生妒意,不过,刘芳亮的功劳也是明摆着,依靠刚开始的二千人,在大别山中发展到了五万人,还攻下了湖广的一大片领土。

陕西各部的官员也都提了一级,三省和各部的侍郎都提为尚书,以表璋他们在后方的功劳,同时也是对地方的制衡,否则地方上有二品地大员。 而中央最大的官员反而只有三员,那这个笑话就闹大了,还怎么对地方管理。

这次由于在四川和湖广收剿了不少土地,唐王对勋章的发放也毫不吝啬,一级,二级,三极银制郧单的获得者多达数千人。 这些人都分得了二十亩至一百亩不等的良田,对三军将士还有赏银。 三十万人参战,唐王大笔一挥,发下去近二百万两赏银,这些银子都是征战所得,还没有进入唐军的户部,李守忠想反对也找不到理由,何况接下来的一车车战利品。 足以塞住李守忠地嘴。

运回来的一千多万两银子,加上各个王府地珍宝,再一次填满了唐军的府库,唐军府库的存银已达到了五千多万两,已经远远超过了朝庭一年的税收,加上现在唐军中的赋税状况已经好转,各地的税收都增长迅速,唐军完全没有必要有这么多的存银。 李鸿基已经在考虑该怎么把这些银子花出去,银子再多,若只是让他们躺在府库里,那也毫无用途。

而花钱最多最快地事莫过于修路,李鸿基大笔一挥,从中拔出一千万两银子。 趁着冬闲,在境内再次掀起修路的**,这也让李守忠见识了唐王的花钱速度,回来才半个月,封赏花了二百万两银子,给工部一拔就是五百万两,如今又要用一千万两来修路,虽然打仗运回来了那么多银子,可是左手进,右手出。 不但全花完了。 户部还得倒贴二百万两,李守忠只得自我安慰。 这钱就算没有看到,贴的二百万两算是军费了,花二百万两,得到如今的三个省,值!明年的赋税增长一大块是肯定的。

崇祯若是知道李鸿基这么花钱,肯定会羡慕的要死,以前丢了陕西,甘肃,崇祯倒不觉得心痛,那些地方都是穷省,早就收不上什么税,不但如此,在朝庭手里,每年还要贴出一部分银子给几省赈灾,但是几省地起义还是层出不穷,让朝庭不得不花巨额军费镇压,招抚,造成国库年年空虚,陕西,甘肃两省的农民起义难辞其咎。

从崇祯六年李鸿基起兵占领陕西省以来,事实上是帮朝庭去掉了一个大包袱,崇祯七年若不是满人的大举入侵,加上对闯军的围剿,朝庭的财政甚至有可能达到平衡,崇祯八年,朝庭的财政还有进一步地改善,虽然没有还清以前的欠帐,可总算没有欠下新债,可惜曹文诏的身死,和进攻唐军的失败,也只能让朝庭勉强渡日。

崇祯九年的财政却让朝庭雪上加霜,调集关宁军入京,陈奇榆,孙庭芳两人对唐军的进攻,左良玉又是拿钱不办事,这都让朝庭的财政进一步恶化,加上四川,湖广两省的赋税全年根本没有一分银子,一粒粮食上交,而且以后都不会上交了,四川,湖广两省是朝庭的财税重地,两省的丢失,让崇祯切实感到日子地艰难。

从唐军进入四川开始,崇祯对四川地丢失就有所准备了,只是没想到又搭上了一个湖广,而无论是左良玉,还是孙庭芳,在他看来这都没有一个能实心办事,只知一个个向他要兵要饷,否则何至于对唐军一筹莫展。

唯一可以倚仗的关宁铁骑在崇祯看来忠心却是个大问题,尤其是现在地督帅祖大寿,更是桀骜不训。 在崇祯二年的十一月,皇太极率数万大军围困京师,袁崇焕和他的五千关宁铁骑日夜兼程赶来救援,分为三个部分,祖大寿阵于南,王承允阵于西南,袁崇焕亲率标营阵于西。 三军互为犄角之势。 双方就在北京城下大战数个时辰,数万女真兵将愣是对五千关宁铁骑无可奈何。

后来又有四千掉队的关宁铁骑赶到,在后金军的侧后方发起猛烈冲击,二面铁骑的夹击下,后金军最终陷入了无可救药的混乱之中.漫山遍野的后金军在狼狈溃逃,而在他们后面紧追不舍的只有区区几千关宁铁骑!

可是在这次大胜后,崇祯却认为是袁宗焕和满人在演戏,不能数千关宁军如果能击败数万女真人,那袁崇焕怎么就不能平辽,又加上有两位太监的报告,崇祯终于确信了袁崇焕和满人有勾结。 他马上下旨,把袁崇焕下到镇抚司看管,即日革职听勘!袁崇焕被下狱后,北京城外地关宁大军哗变,在继承者祖大寿的带领下返回了关外。

关宁军一去,后金兵势大灸,在崇祯三年正月初四。 后金军克永平。 迁安,滦州归降。 正月二十二日。 代善军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军万人,射死刘之纶。 唯一能够与鞑子一战的就是关宁铁骑了,而祖大寿就是拒绝奉旨入京勤王。 还是在狱中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称述厉害,关宁大军方才进关。

此后崇祯对关宁铁骑是极不信任,关宁铁骑一步步被分化瓦解。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被调回关内镇压农民军,如左良玉、曹文诏,刘泽清。 可崇祯拿祖大寿却无可奈何,祖大寿手下的兵马最多,实力最强,又不象袁崇焕一样事事听从圣旨的调遣,对这样地将领按理说皇帝应该是杀之而后快,崇祯却不敢下硬手,调其他关宁军进攻,军心是个大问题。 若要从内地调兵,又该调多少,若是逼急了他,投降满人怎么办,崇祯思来想去,还是留下了祖大寿的人员。

只是崇祯还是不甘心有祖大寿这一根剌。 在军器,兵饷方面对祖大寿多方删减,想逼迫祖大寿地兵马自散,祖大寿一方面命令士兵开荒种地,一方面每当朝庭有战事,趁势索要兵饷,竟然将军队维持了下来。

眼下到了年关,祖大寿,尤世威两人又在催要兵饷,只是国库已空。 百官的俸禄尚且不足。 又哪来的银子支付四万入关的骑兵军饷,可京师现在还处在唐军的威胁之下。 不用关宁铁骑又不行,皇城内,崇祯将两人要饷的奏章拍的丢到了地上,恨恨地道:“要饷,要饷,一个个就会知道要饷。 ”

四万关宁铁骑中,祖大寿虽然是督帅,却只有一万人,另外三万人是总兵尤世威率领,关宁铁骑在全盛时有十多万人,此时被崇祯分拆,只剩下六万余人,祖大寿手下有二万人,他却不肯全力出击,留下了一万人在辽东防守,祖大寿的奏章说得这毫不客气,再没有兵饷他将率军回辽,尤世威说得隐晦一点,关宁军从辽东千里勤王,已有二月没有兵饷,再拖下去,恐军心有变。

“威胁,绝对是威胁,祖大寿可恶。 ”又想了一下道:“尤世威也不知为联分忧。 ”这当口,绝不能让关宁军回去,也不能让关宁军有点混乱,否则,丢了两省,朝庭已是人心思动,若是京师再有警,那恐怕大明江山真要分崩离析了。

旁边的徐高连忙将地上的奏章小心翼翼的捡起,放在了书案上,徐高本是御膳房一个烧茶水的小太监,由于老实忠厚,深得周围太监的喜欢,一日崇祯在乾清宫退了朝,带着王承恩和内侍三娃子从茶房经过,崇祯突发其想,想看看自己的御茶房。

当崇祯一步跨进御茶房时,徐高正在烧水,脸上不知从哪里染上一横一划地锅底,让崇祯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笑后却大发感慨,百官们一个个吃着朝庭的俸禄,却没有几个能实心办事,而这个看起来脏兮兮的小太监还在竭尽全力为自己尽心尽责的干着烧水沏茶的工作。

三娃子对徐高早已熟悉,见崇祯对徐高很欣赏,心想留这样的人在皇帝身边也不会对自己地位有威胁,就在崇祯面前不断地说徐高如何如何老实忠诚。

于是崇祯不久就下令让徐高离开了御茶房,做了自己的内侍,此时徐高见皇帝为银子发愁,不由道:“皇上不必如此忧心,等福建,广东两省的税银押来,马上就会有银子。 ”

福建,广东两省这几年每年都有数百万两的税银押上来,值至隆冬时分,也唯有靠两省的银子了,崇祯绝不会知道郑芝龙,周右军两人每年从海上得到的银子高达三千多万两,交给朝庭的不到十之二三,还认为两人对朝庭忠心耿耿,若是天下所有的省份都能向两省看齐,那他哪还需为银子发愁。 因此尽管有人经常攻击,周,郑两家可能有异志,崇祯一概至之不理。

见提到两人,崇祯道:“郑,周两位爱卿还是能够为朝庭尽心的,一些人自己办事不力,就专好攻击他人,谁忠谁奸,朕还没有糊涂。 ”

徐高不好接话,他格守着一条严禁对大臣议论的本份,徐高本身老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保全自己,他亲眼看到崇祯本来很宠信地一个太监,因对大臣议论,多说了几句,后来事情恰好和他所说地相反,崇祯秋后算帐,将那名太监活活杖毙。

两省的税银虽然已在半路,可今年两省交地银子已经有六百多万两,这一批有二百万两就不错了,银子还没到,就不知有多少人盯着,若是全部用来发放百官的俸禄和关宁铁骑的欠饷,或许还有点剩余,可是过完年又怎么办

崇祯脑子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了一条好办法,道:“小徐子,你说朕若让郧戚,太监和百官们报效,可不可行?”

徐高一惊,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自己不找事,事情还是要找上门来,徐高虽然老实,忠厚,但却不笨,这一条一旦实行,郧戚,太监和百官若认为是自己向皇上建议的,那自己可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心中慌乱,抬头朝崇祯看去,见皇帝一脸热切的看着自己,分明是主意已定,想让自己赞同,君心似海,自己若是应对不好,恐怕立怕就有大祸,忙道:“郧戚,太监和百官都得到皇上荫佑,此时国家困难,他们出点力也是应该。 ”

崇祯见徐高赞同,马上道:“好,好。 朕马上下旨,将他们投效,每人就以三百两为下限,越多越好。 ”在崇祯看来,京城亲贵甚多,许多人家中都十分富裕,只要心存报效国家之念,钱多的多出,钱少的少出一点,总能聚起数百万两银子,让朝庭暂时渡过难关。

郧戚,太监和百官一看到这条捐饷的旨意,一个个摇头叹息,在他们看到,马上又有一批银子要到了,大家盯着还来不及,哪会想到还要从自己身上出血,实在是接受不了,于是一个个装聋作哑。 崇祯的旨意下了七八天,没有一个人主动报效。。.。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