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民国掠影 4(1/1)

冰兰将她的脚擦干, 用手将那双小脚慢慢用力舒展,“我每天都会用力拉,大姐的骨骼可能长成了,放开的程度会小一些, 不过会比现在强”

“这几天你帮我,等回去后我会这样做”

冰兰手上加了力道,香兰没那么多时间, 越拖越不容易伸展。香兰浑身颤抖,随后一股暖流传遍整个脚,让她舒服地哼出来。

“我给你准备了鞋子,穿上袜子脚会很舒服”

“谢谢二妹”香兰眼睛红了红。

老张氏又跟孙女谈了谈, “你且等等, 咱们找机会再跟陈家商量。我觉得陈家更希望早早抱上孙子,先看看那边的意思,如果没动静, 咱们就想办法。”

沈香兰走了, 沈兴安去了杭州,冰兰继续着自己的日子。不过开春多了一件事,山上挖来的笋子要做成笋干和腌笋。家里她最大, 换了粗布衣衫跟着男人一起上山挖笋。

王氏看闺女一趟趟挑回来的东西,最后落到那双变大了的脚上。今年比往年晒得笋干多了不少, 一个春天, 沈家几乎天天没离开笋。

又是一年的梅雨季, 冰兰窝在家里陪老张氏读书, 也学学绣花。原主有刺绣的基础,给衣服绣花的时候老张氏总会哼一句:“偷奸取巧”

因为冰兰都是将花样简单化,边缘化。这样省去很多繁琐。谷兰的是手艺要比冰兰好,针脚细密,花样繁琐。往往冰兰的一件衣服做好了,她还在绣那朵花。

所以冰兰的手艺不被老张氏看重,衣服都是她自己做。只有简单之处才会让冰兰插手。

“你这样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你没你大姐乖巧,也没谷兰耐心,做事又是一个有主意的。”老张氏一次感叹。

冰兰今天十四,家里的一切事务没有难不倒她的。做饭比两个媳妇做的好,干活比男人利索。该背的书比谁都背的好,有时候老张氏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孙女。说好总觉得不尽如人意,说不好,又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沈家除了没多少富裕钱,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只是听沈子厚念叨族学的人数越来越少了,如果再这样只怕要停课。

外面的革命如火如荼,冰兰听着一月一回家的沈兴安与长辈说外面的事。广州闹起义了,死了几十人,广东四川都闹罢工呢,说是保铁路。雨还在下,今年已经超过了正常梅雨季。

家里做饭的柴越来越少。冰兰不得不去翻看一下历史。八月二十九日江苏圩堤溃决成灾,浙江杭、嘉、湖、绍四府一片汪洋。

冰兰一下子坐起来,这已经不是没柴烧没饭吃了,而是要没活路!现在是公历几号?一早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完张氏,就要往外走。

“你今天怎么毛毛糙糙的,这又赶着去哪儿?”

“祖母,我心慌的很,今年的雨怎么还没结束?”

“以往又不是没这种情况,你是想干什么?”

“祖母,家里做饭的柴快没了,木炭也没多少”

“是应该准备一些,那你去吧,与你大伯母说一下”

冰兰撑起一把油纸伞,到镇上唯一一家书斋,书斋挂着一个日历牌,1911年,八月六日。还有二十三天。小镇地势低,如果江浙成为汪洋,那么这一片估计会是最先被淹没的地方。

背了一筐碳,回来遇到出去的沈家男人。“祖父、大伯、爹”

三个男人看到冰兰背回来的碳明白家里的烧柴要没了。“下雨就别出去了,回头让铺子送过来就是”沈子祥道。

“是大伯,我听闻街上传言要发洪水,不知道真假”

“传言而已”沈子祥不会相信一个传言。

没人相信,冰兰很痛苦,夜里她找了一块大帆布,用特号毛笔沾着朱红油漆写下一个巨大的“灾”字。灾如流水,帆布下角写下:本月水灾,速撤杭、嘉、湖、绍四府,纹银千两用于本镇撤离安置,不得挪为他用,否则必遭天谴!玉阳道人留。

第二天小镇沸腾了,起早的人们看到正街的青石板路上出现了一块白色布。上面画的什么不知道,但是那堆银子大家是认得的。

这么多银子还有那布上鲜红的大字,让贪心的人不敢动作。因为有个小乞丐已经去叫镇上最大的里正了,还有几个吃着手里的包子守着。

“灾!灾字形如水,看来道长是提醒我们要有水灾发生了”里正跟镇上两大家族的族长站在帆布边上端详。

“里正,我们要不要听道长的?”王家族长道。

“道长已经警示,如果是真的,不走就等着灾难来临了。你们看这个灾字,绝不是一般人写出来的,还有银子,都不是假的。”沈家族长道。

“把东西带上,咱们去商量怎么走?去哪儿?”里正心里翻腾,不走真要有事,他兜不起。走!这么多人也要有个章程。本月有灾,那是哪天?宜早不宜迟。

沈家男人很快就被叫走了,过了早饭时间还没人回来。杨氏张望了还几次都没见到人。一直到中午才看到男人们疲惫地回来。

冰兰与谷兰、杨氏坐到下首吃饭。吃完饭老爷子就叫家里的女人收拾紧要的东西。

“老头子,这是怎么了?”张氏忍不住要问问。

“有个过路道长提示咱们这儿要有水灾,让咱们避避呢”

“去哪儿躲?”

“商量的是去金华,有的想去上海或安徽。因为有的人想去投奔亲戚,一直商量不到一起”沈元良道。

“别管别人了,咱们去哪儿?再说有准吗?”

“今年的雨季很长,如果说水灾,是有可能的。你带孩子们先收拾一下,大的重的就不要拿了。回头我去跟大哥他们商量怎么走。”

众人叹息,等男人走了,冰兰跟张氏提了一下要不要去告诉香兰那边。“是要告诉一下,总归是亲戚,这样的天怎么过去?”

“祖母,要不要趁此机会让大姐去美国。二哥也不要在杭州了,我想干脆我们一起跟过去”

张氏用审视的目光打量孙女:“你这是打好主意了?要知道你大哥他们是公费去的,朝廷出钱。你跟着你大姐去陈家应该会出费用。你说你二哥过去怎么生活?要上什么学?”

“二哥在杭州的花费也不少呢,有那钱到了美国应该够的,二哥哥跟大哥住,吃的有我和大姐呢。听二哥回来说,有些人没考上朝廷派遣的,都是自己去。过去学一段语言,然后去学校继续读书。听说有奖学金,可以不花钱就上学”

“你这都跟谁打听的?道听途说可做不得准”

“祖母可同意我与大姐姐去?”

“好吧,我就过去跑一趟”张氏叹口气道。为了孙女,只能自己出马。那个人媳妇怕是过去不知道说什么。沈家家道败落,娶媳妇也跟着降低。不然小门小户的王氏是不会进的沈家的。

男人要出去做事,很很多事需要女人来做。如果都是等着伺候的,这日子就没办法过。所以当初她才点了出身小门户的王氏。

张氏既然答应了,冰兰开始帮着两边收拾。屋里东西插不上手,就做路上吃的干粮。这时候的干粮主要是将米炒熟,加水捣成一团,然后做成饼子用锅烘干。加点菜油就会做出香香脆脆的锅巴。

梅菜用腊肉炒制成作饭吃食。将酸笋做好了也用坛子装起来。杨氏看了几次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满意这个侄女的。看看谷兰,还当自己是个孩子。

老太太终于出发了,找了一天天气稍微好一些的日子。亲家老太太上门,陈家的老太太亲自招待的。冰兰被丫头带着去找香兰。香兰高兴地将自己的脚拿出来给妹妹看:“有四寸多了呢!我每天都在揉搓”

冰兰检查了一下,变形的骨骼很难恢复原样,现在看来还是不美观。以后自己帮着梳理梳理也许会好一些。

“姐姐现在站着是不是比以前好过一些了?”

“嗯,不像以前那么累了”

“我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冰兰凑过去,在香兰耳边低语,看到香兰脸红红的,嘴角含笑,就知道她这个姐姐也是想的。

“等祖母跟你婆婆他们商量,如果可以,我们很快就能走了”

陈家也刚听到这个消息,没想到亲家老太太亲自上门告知。当然老太太来不可能为这点事,单单这件事可以派一个小辈过来就是。

陈家没想到亲家老太太提出让孙女去美国陪儿子,这倒是让他们措手不及。但想一下也就理解,并很快明白,这样也许更好。儿子在外面,媳妇在家,他们什么时候能报上孙子?

事情很快敲定下来,沈家操持着搬离小镇的时候,陈家将冰兰和沈兴安接了过去。陈家去了上海,上海有陈家的商铺。船票是十天后的,没想到现在办理出国很容易,由于到处打仗,他们只是去领事馆签了护照就可以走了。

陈家去花旗银行汇去一笔钱,冰兰顺便给自己开了一个户头,存入白银一千两,黄金两百两。“帮我汇去美国纽约”对于这样一个客户,花旗银行态度是谦和有礼的。

陈太太带着他们买了几身衣服,出去也是他们的门面。到了那边那些旧衣服基本上用不上。听说过去都是洋装,所以除了兴安是西装外,她和香兰做的都是旗袍。在上海逗留十日后,一行被陈家送上了开往美国的约克讯号邮轮。

巨大的邮轮甲板上沾满了要远行的人们与亲人挥手告别。陈家满怀着希望将儿媳妇送走。三个小人很快淹没在人流。香兰紧张地拦着冰兰不放手,她还是第一次看到比家里房子还要大的船。

沈兴安倒是看什么都新鲜,汽笛鸣响,邮轮徐徐离开港湾。三人这才离开甲板回到仓房。他们手提肩扛的引起很多人注意。尤其冰兰,一手一个大坛子,身后还背着一个大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