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1/1)

又是一场雨,萧则一脸郁闷关上客栈的木窗, 泄气般重新躺回榻上。

半个多时辰了, 阿玉还没回来。他有些无趣,觉得这江淮之行和他想的半点都不一样。

说什么富庶无忧, 都是骗人的,明明又多灾又多雨。

“殿下, ”侍从扣响了房门,“该吃药了。”

萧则脸色一僵, 那人却已经端着药径自开门走进来, 恭敬地将药碗递给他, “大夫吩咐您要按时用药。”

“放下罢,等会儿再喝。”萧则默默将脑袋藏进被子, 闷声闷气地说。

“王妃吩咐小人看着您用,怕您……”

萧则立即威严地将自己从被子里挖出来, 眯着眸子, 凶巴巴道:“你说什么?难道我会骗你不成?”

侍从张了张嘴, 欲言又止, 最终什么都没说,安静地退了出去。

脚步声逐渐走远, 萧则耳朵一动,若无其事地起身将那药迅速倒在了房内的花盆里。

倒完后,他想了想,安慰似的摸了摸那颗饱受折磨的兰草。

为殿下分忧,辛苦你了。

倒完药的萧则没再躺回榻上, 而是坐在桌子旁开始了每日必有的活动——发呆。

他想,为何要带阿玉来江淮呢,不来江淮就不会淋到雨,不淋雨就不会生病,不生病就不会被阿玉抛弃在客栈。

惨被抛弃的殿下十分孤独无助,非常想干坏事。

他脑子慢吞吞转着,心道他快要忍不住了。

总有一天,他要把阿玉绑在身边。

话说起来,“绑”这个字还是他从书中学的。

萧则似是想起了什么,眸子陡然一亮,面容严肃地站起身,掀开床铺,偷偷摸摸从最底层找到了一本书。

老旧的封面上端正地写着《杂事秘辛》四字,一看就是一本教人秘密事物的好书。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萧则看到这本书时,脑子里就闪过的是这个想法。

客栈在他们来江淮时就被安排好了,据说之前都用来招待科考的读书人,十分清静。

萧则发现这本书时,它已经落满灰尘,随意地被丢弃在房间的角落里,估计是哪位读书人不慎遗失下来的,又侥幸被他发现了。

人在无聊至极时,是什么东西都不会放过的。

于是萧则翻到之前他看到的地方。

其实也就是第一页,泛黄的纸面上只有一句批注——

“遇到心怡的女子,捆绑是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

萧则一脸赞同地点头,觉得这本书的前任主人说得十分有道理。

若是将阿玉绑起来,她就不能把他抛弃在客栈,自己带着侍卫四处乱跑了。

一月有余,阿玉不陪他就算了,出门也从不带他,难道他不比外面的人有趣么?

唔……那么怎样才能让阿玉心甘情愿被他绑呢?

萧则呆了呆,又赶紧翻到第二页,想看看是否有什么法子能让他学一学。

哪知第二页还是一句话:“非道中之人,切勿翻阅。”

萧则:“???”

他迷茫地看着这句话,一时拿不准到底要不要继续看下去,这是什么意思,不让他学么?

可这本书现在已经是他的了,他成了主人,还不能学么?

萧则机智地说服完自己,一双手慢慢摸上书页,眼看着就要翻开时,房间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殿下?”

萧则浑身一僵,下意识将书一藏,扭头抿出一个无害的笑,“阿玉,你回来了。”

温之玉轻轻嗯了声,反手将门关上,才朝着萧则走了几步,就突然一顿。

然后她的目光扫视屋内一圈,在萧则紧张兮兮地注视下,平静地问:“殿下,你是不是把药给倒了?”

萧则立即心虚地开始撒谎,“没有……都喝完了。”

“是么?”

温之玉走到屋里唯一可以倒药的地方,只见花盆内的花叶上沾着不少褐色的药汁,上面还源源不断散发着草药独特的苦味。

她面色不变,扭头对静静注视着萧则。

被发现罪证的殿下立即开始装傻,“那是什么啊,我一点不知道,阿玉你要相信我。”

“哦?”温之玉看着他稍显苍白的脸,冷笑一声道:“我本来还打算让殿下陪着我一同外出的,可现在看来,殿下的病似乎还未好,是不是该换副药了。”

萧则装傻充愣的表情一僵,急忙解释道:“好了,我都好了……咳咳。”

他一急,咳症就迅速发作起来,不出片刻,他便自己消了声。

面对温之玉微凉的目光,萧则站起身,垂头丧气地去门外叫人重新端药上来。

早已等候在门外的侍卫面色了然地露出一抹笑,“遵命,殿下。”

萧则:“……”

这就很让他丢面子了。

萧则一直惦记着温之玉先前的话,吃完药后,立即严肃地通知她:“我已经痊愈,以后不准把我……本殿下留在客栈。”

为彰显气势,捡回面子,他用了上回见二皇子时学的自称。

话一说完,他就紧张兮兮地开始偷瞄温之玉的脸色。

温之玉假装没注意到他的表情,平静地点头:“好。”

萧则面上理直气壮,实则早已心虚得不行,听到她的话,眸子迟钝地慢慢睁圆。

这就答应了?

还没等他露出喜悦之色,温之玉又问:“殿下还记得来江淮所谓何事么?”

萧则一愣,仔细想了想,难道不是带阿玉出来散心吗?

他的目光变得茫然。

温之玉一见他这种表情,就知道萧则已经将要事给忘的一干二净。

心里第无数次吐槽,元帝怎么能吩咐这个脑子里除了吃就是玩的呆子来江淮替他办事?

真的找错人了啊!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叹了口气。

一月前,萧则突然告诉她,元帝要派他去江淮秘密勘测水利,接着他就带着四个元帝安排的侍卫,拎着不明所以的她一路赶到江淮。

哪知才到客栈一日,江淮就下起大雨,萧则当夜就病了,再加上水土不服,整整一个月都痊愈,别说勘测水利,这些天他连条河都没看见过。

想起近几日出城看到的景象,温之玉心有些不安,江淮富庶,百姓众多,可即便是这样,城外的灾民未免也太多了些。

“殿下,陛下有给你回过信么?”早在发现不对劲时,她就让萧则写过一封信,通过水路送至京城,如今算来,差不多有半个月。

萧则闻言,摇头:“还未收到。”

他看见温之玉凝重的表情,笨拙地安慰,“阿玉不急,要不我再去催催他?”

温之玉:“这是能催的么……算了,近日官府已经部署兵马前去西山剿匪,朝廷拨下的一半钱款应该还能撑一段时间,消息既然已经传出去了,想必不用多久,事情就能解决。”

又过了两日,萧则的病见好,温之玉看见城内出现不少衣衫褴褛的人,沉思了一番,便打算再出城一趟。

他们还未靠近,就远远见着不少官兵拦在城门处,乌泱泱的百姓排成一队,许久才放进来一个。反倒是像他们这种出城的,极为少见。

等马车驶近城门,立即有官兵上来拦截,“城主有令,今日一概不许出城!”

随行侍从立即跳下马车,“官爷,我家主人今日有急事,您行个好,通融一番如何?”

说罢,悄悄递过去一串铜钱。

那官兵垂眼看了一眼,收了钱,冷声道:“想出去容易,要是再要进来可就难了,你们可要想清楚。”

“官爷,发生了何事?难道城外那么多难民,都不能进来么?”

那官兵听见年轻女子的声音从马车里传出,以为她是哪家不知事的小姐,摇头轻嗤:“你懂什么,明日八皇子就要进城了,放他们进来,谁知道会不会混进什么刺客大盗,到时候谁担待得起。”

温之玉顿了顿,没想到这次是萧御来了,她透过车帘的缝隙,见到外面灾民面色愁苦,不少带着孩童的妇人时不时将目光希翼地看向城内。

连城门都是这种景象,那城外更远的地方,又会是何种模样?

侍从回来,轻声问她是否要出城,温之玉点了点头,马车便晃晃悠悠从百姓旁走了过去。

突然,她感觉马车一侧的竹帘被掀开一条小缝,看过去时,发现萧则怔怔地盯着马车外,脸上浮现出疑惑茫然的神色。

“殿下?”

萧则眨了眨眼,回过神,扭头看着她喃喃问道:“阿玉,不是说有钱款拨下来么?为何他们还是一副没吃饱的样子?”

温之玉一愣,看着他清澈的眸子,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萧则得不到答案,便垂下眸子,默默将出门时装好的一大包点心塞进了怀里。

半个时辰后,马车在一片村庄停下,这地是被大水淹没的地方之一,大水褪去后,剩下遍地残破的农具。

前方无路可走,两人便下了马车,等侍从将马拴好,三人就沿着村内小道向内走去。

整个庄子从外面看,荒芜一片,侍从在最前面开路,温之玉走在中间,萧则就拎着小布包,亦步亦趋跟在温之玉身后。

突然,他感到自己的手被什么东西扯了一下,等他低头看时,自己心爱的点心包已经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里面装着的三块点心半个不剩。

萧则呆了,愣愣地将布袋提到自己眼前,他没有看错,丢了点心的殿下立即震惊地看向阿玉。

这是怎么回事?!

温之玉比他先看到黑影,见萧则还呆在原地,恨铁不成钢地拉住他,连忙朝着黑影身后追去。

“你个笨蛋,连被偷了东西都不知道!”

作者:jj把我评论抽掉了好几条……

不说了,都是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