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1)

既然殷却暄已经醒来,正则便将调查的结果直接汇报给她。殷却暄没什么经验,询问正则该怎么处理。

“杨司药擅自倒卖宫中财物,按罪应当处以杖毙,但是杨尚膳是她姑姑,恐怕不能罚的太重,太后娘娘已经将她送去浣衣局做宫女了。”正则一板一眼的回答。

殷却暄刚想松一口气,辛幼娘在旁边轻咳一声,殷却暄摸了摸袖摆上繁复的刺绣,试探着问道:“虽是太后娘娘罚过了,但是本宫也不能置若罔闻。”

眼见着正则严苛的神情有所放缓,殷却暄便知道自己是说对了。

“娘娘不如以此为戒,警告六宫,也方便今后打理后宫。”

殷却暄第一次主事,还是在大梁后宫,不比平常人家的内院,千千万万双眼睛盯着,不能率性而为。

正则作为在宫内浸淫多年的老嬷嬷,经验丰富,虽然大多时候都极为严肃,但对殷却暄的各种建议却中肯。

此次有正则从旁辅助,殷却暄把事情解决的还算完美,在宫里算是踏出第一步,有了几分威信。

“以往多是倒卖金银布匹出宫,倒卖珍珠粉倒是第一次见。不知是什么人愿意花几倍的价钱买这些东西。”姬亥听了事情过往,语气淡淡的感叹,将手中的折子阖上。

“陛下是觉得其中有蹊跷?”江从会意,弓腰问道,神色严肃,俊秀的脸上全然看不出以往的谄媚奉承。

姬亥修长白皙的手指轻轻点了点书本封皮,阳光洒在上头,几乎能瞧见淡青的血管,指甲莹润光泽,好似一件完美的工艺品。

江从立刻会意,吩咐人去调查此事。珍珠粉这种东西民间并不稀缺,就算宫中的品质或许要好一些,但对于外行来说,根本瞧不出什么,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倒弄出宫,兴许是其中利润诱人?

道理殷却暄都懂,但她一见姬亥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哪哪儿都不对劲,又怕又愧疚,她不知道这股子没由来的愧疚是为什么。

总是若是能不见,她最好还是不想见到姬亥。

“半个月后各府的夫人是不是要前来请安?”殷却暄呆呆的看着手里的簪子半刻,忽然敲了敲小几,将簪子插回发上,冷不丁问道。

“正是呢。”娴静温婉的女官屈膝回道。

殷却暄了然的点点头,招手示意女官过来:“你将这些夫人家的未出阁的女儿列一份名单出来,半个月后夫人们进宫,让她们把女儿都带上。”

女官不解,但还是乖顺的照做,下去传旨。

皇后娘娘令命妇们请安带上自己女儿的消息不出几天就传遍了建康的各个府邸。

姬幼宜自然也听到了风声,她点了点眉心,忽的笑了起来。

姬亥啊,你费尽心思把人家娶进宫里又如何,人家心里还不是没有你,眼巴巴的往宫里拉人呢。

“殿下!”殿内忽然传来焦急的呼唤声,接着一位粉衣侍女面色苍白的从外头跑进来。

姬幼宜的笑意忽然收敛,抬手示意:“什么事儿这么慌张?”

“郡主刚刚又烧起来了!”粉衣侍女眼泪汪汪的哭诉。五岁左右的孩子身体最是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能要了命。小郡主和小郡王就是公主的命根子,偏偏郡主三天两头的生病,汤药不离口。

姬幼宜神色陡然慌张起来,心里一揪,顾不得仪态,赶忙跑了出去。两个孩子一早看还是好好的,怎么才一个午觉的时间就发烧了?

平日里井然有序的公主府一时间又忙乱起来,侍女太医穿梭。

姬幼宜用手背试了试女儿的额头,滚烫一片,让她险些站不住。粉雕玉琢的女孩蜷缩在被褥里,意识已经模糊,嘴里喃喃不知叫些什么。

她亲自拧了凉帕子,却因为过于惊慌,连帕子都拿不住,险些掉在地上,失神的喃喃:“郦儿,你千万好起来,不然为娘怎么和你爹交代?”

姬郦与姬桓一胎双生,兴许是怀孕时候将养的不好,妹妹生下来体弱,只有哥哥的一半大,大病小病不断,去年冬天发烧,气都不喘了,好在于太医硬生生把人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姬桓等待公主府门前,一见到于太医的马车,就噔噔蹬的跑了上前,将人着急的往妹妹房里拖去,眼睛都红了,却咬着牙不肯让眼泪流下来。

“于太医,你救救我妹妹!”

于太医年纪本就大了,被他这么一颠簸,骨头架子快要散了,想要拨开殷司桓的手,刚一碰到,就察觉到这孩子因过于紧张,手抖得不像话,僵硬冰凉的像是冰块儿,便也作罢,只频频点头。

“放心放心,小郡王放心,老臣一定尽力。”

于太医气息不稳的替姬郦诊脉,又翻了翻她的眼皮。

姬桓上前一步,纤长的睫毛上挂着泪珠,眼眶红红的,声音软糯又带着哭腔:“太医,你把我妹妹治好!用我的命换妹妹的命!”

姬幼宜将儿子抱进怀里,作势拍了他一巴掌:“混小子你说什么呢!你和郦儿两个都给我好好的!”

于太医神色凝重,一边赶忙书写方子,一边招呼了药童:“去煮大青叶的水来给人泡澡。”

“按理小郡主虽是体弱,但不至于到如此地步,老臣把脉,发现其郁结于心,这才埋下了祸根,但这么大的孩子,按理不该有什么心事。老臣只能尽力,但治不治得好,就得看郡主的造化了。”于太医惋惜的叹道,又摸了摸姬郦的额头。

姬幼宜一愣,她养这两个孩子养的精细,从来不敢有半刻疏忽,怎么会让郦儿郁结于心?

“一定是姜婼和姜景瑞!昨日母亲去护国公府赴宴,我们在一处和护国公府的公子姑娘们玩,姜婼和姜景瑞过来嘲讽我们,说我们是没爹的野孩子,妹妹回来还哭了一场,但是她不让我告诉母亲。”

姬桓狠狠地道,他虽然才五岁,但与他父亲一般,年少早慧,小小年纪就能将事情的条理理清。

姬幼宜想起昨日儿子和姜家的两个孩子打了一架,这才清楚事情的原委。昨日只知道儿子与姜家的孩子打起了了,护国公府的姑娘公子们都在,但他们也只一味的哭,事情原委半点儿也说不出,桓儿性子倔强,她怎么逼问,就算上手去打他,他也一声不吭。

姬幼宜登时恨的咬牙切齿。她看姜太后不爽,但不会牵连到姜家,两府一直算是相安无事,没想到昨日姜家养的两个孩子竟然用这么恶毒的言语挑衅。郦儿因体弱,本就比旁的孩子心思更加敏感些,这一刺激还得了?

“郦儿的身体就有劳于太医了。”姬幼宜心中暗暗记下帐,口中嘱托了于太医,便又守在床前给姬郦换了凉帕子。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最要紧的还是郦儿的身体。若是郦儿好不了,管他姜家权势滔天,太后娘家,她拼了命也要掀翻过去。

姬幼宜揭开帕子,于太医瞧着姬郦的脸,冷不丁嘶了一声,面色显出几分惊诧。

姬幼宜疑惑的看向于太医,于太医只摆摆手,示意她无事,又转头看向姬桓,这一瞧,更是不得了,心中暗暗发凉。

“师傅,你看小郡主生的,是不是与皇后有些……”

“闭嘴,做你的事儿去!”于太医不等药童小声说完,就疾言厉色的骂道。

皇家的事儿,远远比他们想的更乱些,华阴公主忽然多了一对儿女,父亲不详,生的与皇后有几分相似,华阴公主又曾爱慕过皇后的哥哥宣王,这一对孩子,也说不准是谁的。

若是华阴公主因爱生执念,找了个与宣王相似的人生下孩子这还好说,若是宣王的,事儿就麻烦了,这两个孩子长长得大还不好说。

朝中上下都等着宣王那一脉绝了,好从中捞些好处,十几代的簪缨世家,底蕴岂非常人可比?若不是定陵郡主成了皇后,他们早就扑上去了,怎么会希望宣王尚有遗脉。

“今日于太医怎么还不曾前来诊脉?”皎皎盯着凤和宫门前,念叨了许久。

过了一会儿,只见太医院的药童带着人颠颠跑来,满脸赔罪:“姑姑,刚才得了消息,华阴公主府上的小郡主病了,一个太医院的太医都被叫了过去,听说此次病的凶险,于太医恐怕今晚也回不来,还请您转告皇后娘娘,替我们向皇后娘娘请罪。”

“小郡主身体时常不好吗?”皎皎疑惑,叫了一个太医院的太医,怎么听他说的见怪不怪了?

“小郡主生下来就体弱,大病小病不断,上次险些,这次也……”药童点到为止,不敢再多话。

皎皎也没法怪罪他,只赏了锭银子,就打发他走了,转身进去给殷却暄回禀。

殷却暄心里没由来的一揪:“你替我送些东西去公主府,小小年纪就遭这么大的罪……”

待皎皎走了,殷却暄神色凝重的对着辛幼娘道:“幼娘,生孩子这件事儿,且放放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我自己给自己灌溉了十瓶营养液,鼓掌!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