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1)

054

看着这些孩子,萧起忽然起了逗逗他们的心思, 板着脸问道:“朕说了不让你们用家里的家奴, 但朕说了不让你们雇人吗?”

众人:“……”

缩在人群里的牧震都愣了一下,他是尽量让自己泯然众人, 不多嘴,不出头, 可他也是真的没想过这个事情。那小皇帝这么说,是在点播这些孩子,让他们扩散思维, 还是闲着没事, 逗他们玩呢?但无论是哪种目的, 皇帝应该都是没有恶意的。

不止牧震,不少孩子都是这么想的。只能配合皇帝,行礼认错, 说一声:“臣愚钝。”

但也有些人是非得梗着脖子, 把事情辩个黑白的,刑部尚书李家的娃就是:“陛下, 您本来说的就是让我们去舍粥的, 舍粥为重, 自当一分一厘的银钱都该放在粥上, 花钱雇人……若花的钱少, 那与让家奴白干无异, 便如同成安侯家的两位公子一般, 乃是蒙骗陛下, 是欺君之罪。若花得多了,那岂不是本末倒置?”

他就是那个带领他们组买粗粮,又提议收野菜的孩子。

萧起先前还觉得这个李敬知晓人间疾苦,知道变通,在这一群小家伙里比较可用,现在看来……

“是朕的不是。”萧起笑呵呵的站起来拱了拱手,“朕不该什么事都拿出来与诸位谈笑,正该谨言慎行,朕在此向诸位爱卿都认个错。”

“不、臣……陛下能虚心纳谏,乃是大夏之福。”李敬绷起来的脸皮子放松了,站起来回萧起一礼。但这么一来算是把“皇帝有错”砸实了。

有些小孩子一脸成败的看着李敬,但有些就表情比较古怪了,他们那班的还有几个一脸为难的特意朝外坐。

——要是他爹这么跟小皇帝说话,那是没问题,但你是老几啊?

“行了,李爱卿快坐下吧。”萧起摆摆手,让李敬坐下了。这种的,以后萧起顶多把他放到御史台去,最好一辈子都扔在翰林院修书。

他和魏征那种劝谏皇帝的臣子不一样,魏征是真正找出皇帝不对的地方,他是只要皇帝说的不合他的意思就是错的,必须得让皇帝跟他的思想同步,信他,用他,才是对的。这跟邪.教其实也没啥区别了。这种人再怎么有能力,萧起也只会敬而远之。

“咱们不提玩笑了,接下来说说正事。”萧起道,下头刚还激动不已的李敬脸色就是一变——跟他道歉算不算也是玩笑呢?尤其看其他孩子一脸讥讽的看过来,他脸色更难看了。但皇帝在上头说话,他只能压着气在下面坐着,“你们在外舍粥,那可知道每日有多少人喝了你们的粥吗?这其中有多少是无家可归一无所有之人?有多少女子?有多少男子?有多少孩童,又有多少老人?朕也不要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你们能说一个大概吗?”

“……”完、完全说不出来!

一阵沉默之后,下面交头接耳起来。

“每天也就几十个人吧?”“我觉得怎么说也有一两百吧?”“不,上千都有了!”“瞎说,我觉得得上万!”

萧起喝了口茶,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对这件事这么好奇,那就查一查吧。”

诸位小朋友:我们一点都不好奇,真的。

看他们这个样子,萧起温声道:“朕虽富有四海,实则连自己脚底下京城百姓的生计到底如何,都不知晓。爱卿们还能十日一回家,看一看外边如何,朕却只能活在这围墙之内。想知晓市井之事,只能看一看话本。就是看话本也要小心,否则若是被母后看见,那也是要责罚于朕的。母后若是告知了阁老们,那更是大大的糟糕。”

孙后:我不是!我没有!我都见不着你!

阁老们:我们不是!我们没有!我们每天忙国事都忙不完啊!

(吴阁老:_(:3」∠)_老臣一直想告老来着)

萧起这话说得实诚,倒是让不少孩子想到了自己在家中时,看闲书或者贪玩被发现,被爹妈教训责打的场面,不知不觉露出了与小皇帝“自己人”的笑容。

“诸位爱卿都是朕的臂膀与耳目,便代朕来查一查吧。不过这次的事情无需花费,朕就不给诸位银钱了。”温友功拿上来了一副简单的京城地图,上面分好了区块,“每个班认领一个区域,朕就给诸位两个月的时间,按照这个表格上,每个班按照抓阄选择一个区域……”

萧起现在拿出来的也是穿越者很多都使用的手段——人口普查!

“陛下,臣等可否前去开阳府查看户籍簿册?”忠勤公家,也就是女主家的长子赵岭站了出来。

“这是可以的,不过朕要的不是在籍人口,而是实际人口。你们若是只去开阳府给朕抄了个户口数,那可是欺君了。反正明年朕准备再招一群伴读入宫,你们若是愿意在那之前将侍读名额筛到百人之内,倒也是好事。”

“不敢,不敢!”提出的问题被皇帝否了倒是无妨,但小皇帝的口气怎么不太对呢?这是针对他们忠勤公家,还是因为对之前欺君的十几号傻子有怨气呢?

其余侍读们也赶紧站了起来,齐道:“臣等不敢。”

敢不敢的,反正这件事就安排下去了。

“对了,还没给你们这一回的奖品。”萧起笑着让内侍们端了托盘上来。

→_→这次的奖品依然如金花那样,中看不中用——明黄色的丝绦,这是系在腰上的,除了始皇帝的御用之物外,屁用没有。

话说萧起原来以为金花多了就没有奖品价值了,可这帮子少爷公子们还是都很有素质的,如果不是当月得到的金花,就不簪在头上。所以金花一直都是让少年们羡慕,少女们倾慕的对象。

这金丝绦不一样,大家都有啊。

不过也只是局限于他们这一百来号人,可想而知下次回家的日子,这些熊孩子们八成得挂着这条丝绦招摇过市。

唯一就是那位跟萧起呛声的李敬,见旁人与他的丝绦一模一样,面露不快,毕竟他们组可是舍粥时间最长的,但也没敢多话。

安排完这些,萧起走了。

他折腾的事情挺多,但并没有做出真刺激到朝臣的事情。像是历朝历代君臣之争都是什么变法啊、大礼议之争啊、御驾亲征啊等等这些大事,萧起一个都没碰。虽然坏了几家勋贵朝臣的名声……但那都是他们自己傻到搞不清状况又是真的不会教养后代的。且也只坏名声,他并没有直接一声令下插手官员的任免。

现在的朝政完全是内阁管理,文官们都在怀疑有人给小皇帝出谋划策,小皇帝还表现出了一定的攻击性,谁都不想去试探皇帝的底线,两边现在正处于十分和谐的蜜月期。大臣们很乐意让自家孩子去跟小皇帝玩君臣游戏,孩子们也也在这种相处中,提前学习到了君臣相处之道啊~

他们折腾着人口普查,萧起则让太监们在宫里开了清理了一片地出来,改名勤耕园,就在御极宫的东边。前朝的时候这是一片菊园,在他爷爷的时候还办过重阳会,但后来就荒废了。少量还存活的名贵菊花移栽到盆子里,其余大量菊花就都给平了。

他还给了匠做监不少图纸,畜力犁、处理收割机、畜力播种机等等。

萧起要开始向农业进军了!他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不可能明年秋天就群臣齐呼祥瑞、圣明,可他年纪小,四五年内总有点收益就足够了,但没想到打击来得这么快……

他想在勤耕园的边缘,建了一排矮房想作为暖房,用来育苗,种反季节蔬菜,还要发酵肥料和养蚯蚓。

萧起询问过宫里种过地的老太监,夏朝的农业也是精耕细作的,老百姓已经学会了用人畜粪便制作土肥,萧起不确定自己带回来的现代制肥方法就一定好用。但养蚯蚓夏朝绝对没有!蚯蚓干不能养猪好用,还能喂马。

可是,网络上那种传说中走烟气就ok的地暖……几经折腾,能够暖起来的范围依然是很小很小,建那么一间小房子人都施展不开,还想在里边干活?

幸亏他带来的老实铸铁炉子图纸很给力_(:3」∠)_就是比较费铁,但是煤很便宜,自制蜂窝煤十分好用。

肥料……就让它们慢慢发酵吧。

蚯蚓的问题却不少,萧起觉得,他回去后一定得找一份更具体正规的教材,如果他极其内能回去的话……

四十天到了,他还在古代。

春节快到了,朝廷就要封印了,他依然还在古代。

人口普查还没做完,但也得把侍读们放回家过年去了。即便是那些不想回家,包括出去舍粥和做人口普查的时候也从不进家门一趟的孩子们,也得回去了。

萧起就每天都让内侍给这些孩子送点心,因为其中一些孩子的处境确实不好,不管将来用不用得上他们,现在这些孩子就是在他的羽翼之下,萧起总不能让他们出去一趟,就病死了。

萧起现在又没到汉献帝那个地步,朝臣里也没有鳌拜那样的,他派出去的太监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真有敢连他这点面子都不给,萧起……萧起就去早朝上哭去!

等到开春的时候,一百二十六个孩子都完完整整的回来了,大夏的时间,也正式的进入了广德元年。从这个年号就能看出朝臣们对萧起这个皇帝的期待——广施仁德。

可上一辈子的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无权的儿皇帝,他要是真的仁德了,得到好处的其实只有这个社会的上层阶级,老百姓反而享受不到什么。

“陛下,上朝的时辰到了。”广德元年的第一次大朝会时间就要到了。

萧起应了一声,没坐御辇,直接从承理殿走到了奉天殿。天气还冷着,吐一口气就是一团白雾。

广德年啊……真的有一天,我、朕能高呼一声,这是属于朕的时代吗?

当坐上龙椅,背后是孙后,眼前是老臣,可真是……亚历山大~

开年的大朝,有权力来的大臣都到了,孙后的娘家依然没露面,这家还在闭门谢客呢,新年大宴群臣都没进宫来。萧起嘴角稍微翘起——这个年孙后过得大概有点糟心吧?

温友功喊一声:“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吴阁老先站了出来,没大事,就是新年的展望,说了一堆特漂亮的,换一个纯现代人坐龙椅上,听都听不明白的话。等他说完了,众臣再次山呼万岁,广德年的朝廷算是彻底开始运作了。

“朕……”等众臣都站起来了,萧起突然身体前倾,开了口。

就跟老师基本上都能看见下面学生在干什么一样,皇帝的高度也能把大臣们看个清楚。萧起就看超过六成的大臣在他这一声后,都抬起了头,一脸戒备的看着他,然后又匆忙低下头去。

“朕想着,先耕礼已经停了两年了吧?父皇那时候停下,是因为生病,朕却是身强力壮。诸位爱卿说,朕是不是该把先耕礼办起来了?”

年头年尾各种祭祀是最多的,萧起去年年底的时候刚忙完祭祖,过两天还得忙春日大祭,按照规矩还得有一个先耕礼。但先耕礼是要皇帝推着犁,耕一亩三分地。以萧起如今五岁半的“芳龄”,他有犁耙高吗?

所以,原本新帝登基,该是朝臣上折给新帝的,跟新帝说“陛下您该开先耕礼了”,但萧起就没接到上折。

“陛下,您还是龙体要紧。”吴阁老知道这是皇帝背后的那位又出手了,皇帝办了先耕礼,是要晓谕天下,表示自己对农业重视的,这是声望的一种提高,“耕地并非易事,陛下若是磕了碰了,反而不美。”

翻译:您不能光想着好事,先耕礼得是一路耕种顺畅,才能得到一个好兆头的。您这要是出个万一,比如一个大马趴摔在地里了,再摔掉半颗牙甚至更倒霉见了血,那不是给天下添堵吗?

“哦。”萧起叹气,“阁老所言有理,朕对于耕作确实是只听过,没办过。但先耕礼不办,先蚕礼总还是能办的。”

孙后一听,也眼睛一亮,皇帝没皇后,先蚕礼就是她这个太后率领命妇来办了,这是好事:“皇儿说得有理。”

众臣之前把小皇帝否了,再否太后……本来是好事呢,何必变坏事呢?也都称是。

萧起又道:“朕今日是自以为是了,但都因为朕从来就没见过耕地啊。朕想在宫中建勤耕园,朕自己不种地,也可以看看,至少要知道耕地之苦。”

“陛下圣明。”这事众臣也都知道了,还知道皇帝折腾得挺大,工部的匠做监让他给派了活,户部还知道他买了不少煤炭和铁料。不过……皇帝喜欢种地,挺好的,总比喜欢嬉闹奢华的好。

不过,众臣回家之后,都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那位“背后的智囊”,从来都是做一步看三步(并没!),不可能这事就这么完了。

大臣们苦思冥想的时候,萧起又受到了打击。

——他带来的各种农具的图纸……在这个年代不具有实用价值!

比如这个匠做监最先做好的畜力犁,现代四百多斤的犁,工匠们打出来的却是个六百多近七百的大家伙,看模样粗笨了许多。不是工匠不用心,是铁料不合格。现代那畜力犁都是钢的或者合金的,如果完全用现代畜力犁的规格,那工匠打造出来的篱笆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断裂、变形的地方。

就最后做出来的这个傻大笨粗的东西,用起来还算能用,比起他收集来的夏朝百姓现在用的犁确实是好用很多。但是,如今的老百姓买口铁锅都不容易,让他们买一个七百斤的全铁犁?别说老百姓,身家不高的地主都买不起。

甚至就那些拥有大片土地的勋贵,他们都不一定乐意买这个,他们有大量的人力,真不稀罕这种节省人力的工具。

萧起表面上一脸淡定的点头,对监正和工匠都温声夸奖,心里一片无奈。

这可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

本来是想把冶炼钢铁这种事放在最后的,但是没有先进的工具,想要先从其它角度进行发展,完全是举步维艰。

可他现在这种小打小闹朝臣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要是他一个皇帝真去搞奇技淫巧,去跑去经商,大臣们绝对胡拿脑袋朝柱子上撞。

_(:3」∠)_萧起略麻爪,心里真是一点b数都没有啊……

“做得好。”可萧起还是要夸奖匠做监的监正和工匠们,“赏!”

所有人一共二百两银子,不算多,但对于匠做监的众人来说,已经算是大钱了,毕竟匠做监也是个清水衙门啊。

“可能改进?可能让百姓买得起?”

监正略意外,之前还以为皇帝只是略微好奇,没想到这是真的想给百姓做事:“改进是能,部分部件可用木材代替,但……只能改变少数部件。臣无能……”

“人力有穷尽,非你之过。”萧起摆摆手,是他贪心了,想一步到位,没想过现代人家就是按照钢铁设计的,各方面考虑的都是钢铁的数据,根本不是他们这年代拿来就能用的,其他那些畜力设备也是前景堪忧啊。

别看结构简单,可一个弹簧,一个螺栓,甚至一个小拨片,金属材质不到位,做出来了那机器也是不合格产品啊。

“匠做监过年怕是都没过好吧?真是辛苦了,你们的难处,朕知道了,且慢慢来吧。”

监正带着匠人们退下了,谁知道除了二百两,宫门口还有内侍给了他们两口大肥猪,十几匹棉布,还有五十多斤棉花。言也是陛下赏赐的。

被赏赐了银子的时候,众人是激动,可看着这些东西,包括监正在内,匠做监是真的都哭了出来。

京里头即便清水衙门也分三六九等,翰林院是清水但人间也是清贵。匠做监那就是苦力了,经常被带走干私活,还常常是白干。可包括监正在内,都是在籍的匠户,不但自己不能不干,子子孙孙还都得在匠做监里卖命,除非什么时候得罪大人物了,全家发配,那时候行了,不用干了……

刚进宫的时候,众人还有些怕,毕竟外头还有小皇帝是天生暴君,桀纣转世的传言。现在谁还敢在他们面前这么说,他们就敢跟人拼命!一群人在宫门口写了恩,欢欢喜喜的带着上次回了。

他们高兴,萧起郁闷。

然后他决定,不能自己一个人郁闷!→_→于是他把田地分配给了侍读少年们~

“众爱卿,你们日后就能与朕一起耕种了,高兴吗?”

少年们:“……qaq高兴,臣等欣喜若狂!”

萧起继续笑眯眯:“那就好,朕就喜欢君臣同乐。”

当天下午萧起就下地了,虽然他是跟在耕牛旁边走,牵牛拉犁的都是太监。但少年们自然也只能跟着下地了,而且……他们得和太监一起耕作~过一段时间他们还得完全自己耕作~

现在地可还是硬着的,但没人敢在这事上跟皇帝要求平等。

开春了,太后主持了先蚕礼。皇宫的田地里也洒下了饱满的豆子,即便皇帝没举行先耕礼,但萧起研究农具,善待工匠,带着一群小娃娃耕田的事情也传出了宫去,老百姓对这位小皇帝也是交口称赞。皇帝如此重视农桑,就是重视百姓,虽然年纪小,必定是个仁厚之君。至于之前被杀掉的那些太监宫女?那必定是做了坏事才被杀掉的!喜欢种田的皇帝,绝对不会是暴君。

萧起:我真没有洗白自己的意思……

众臣:高!实在是高!

孙后:我不生气!咱们慢慢看!

少年们的人口普查,也因为种田耽搁了一段时间,直到恩科要开了,他们的答案才交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