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龙城大捷(1/1)

钱小花想骂人,“……王大公子,我们养蚕里的事,跟你没关系。”

“你家的事,跟三郎没关系。”刘彻道。

钱小花:“三郎叔是养蚕里的里长。”

“三郎当里长前曾跟你们约法三章,自家事自己解决。”刘彻提醒他。

钱小花张张嘴,转向谢琅,“你怎么连这事都告诉他?”

“牌子上写着呢。大公子自己看到的。”谢琅冲小七使个眼色,“陪你孟达爷爷回屋。”

小七抓住刘彻的衣袖,“走吧,孟达爷爷。”

“我今天就给三郎个面子。”刘彻瞥她一眼,就去灶房打水洗手。

钱小花连忙催,“快说,快说,三郎叔。”

“你们装作不知道她偷偷打听纸的做法,然后把我刚才说的那番话告诉你大嫂。”谢琅想一下,又说,“她出嫁那天村里人肯定会过去看,叫你大嫂当着众人的面说,她很对得起莲花,日子再过不好,或者不好好过,她就不认莲花这个闺女。”见钱小花想说话,“别急。莲花的婆家不好找,你闺女荷花的婆家也不好找。劝你大嫂多陪点东西,外人见你们对闺女这么大方,你闺女的亲事就不用愁了。过两年能把你家门口踏破。”

钱小花:“那还不是冲着老娘的钱来的。”

“说你笨还你不服,你就不能从那么多人里面挑一个不差钱的。”谢琅白了她一眼,“你闺女又没意中人,还不是你想怎么挑怎么挑,想挑多久挑多久。”

刘彻忍不住说:“别跟她说这些。同她说那个莲花,说完让她走人。”

“我就不走。”钱小花瞪他一眼,转向谢琅,“她会不会找旁人打听?”

谢琅:“回去跟你男人和你大哥说一下,我等一下就让我二哥挨家挨户讲一下,有人给咱们村的女人和孩子钱,叫他们打听纸的做法。”

钱小花才不关心谢莲花嫁的怎么样,她乐意帮她大嫂跑一趟,是怕谢莲花把纸的做法弄走。

经谢琅这么一说,钱小花放心下来立刻回家。

刘彻望着空荡荡的大门,“终于走了。”

“你跟她一个村妇较什么劲。”谢琅关上门笑道。

刘彻:“是他们太烦。你是里长,不是她爹,这点小事都来找你,你不嫌烦?”

“村里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让他们掺和朝中大事,他们掺和不来,也没机会掺和。”谢琅道,“从另一方面想,也是有了钱,日子比以前好了,她们才敢嫌男方。”

刘彻嗤一声,“就你心好。”

“我脾气不好,心也不好。我能这样讲,是因为事没到我身上。”谢琅道,“敢让我教谢莲花做纸,我连一个字都不会说,直接拿着扫帚把她打出去。”

刘彻心里舒坦了,见锅上面冒白烟,“可以吃饭了?”

“我去看看。”谢琅洗洗手,把锅盖掀开,见菜里没多少水了,就把面饼拿出来,挑一碗鸡肉、木耳和土豆出来,剩下的留给侍卫。

饭毕,谢琅把屋里打扫干净,刘彻不想走,坐在火炉边烤火的时候,谢琅出去找谢二郎。

谢琅没提谢莲花,只说有人打听纸的做法,叫他背着女人和孩子,跟村里会做纸的男人提个醒。

此事是全村的大事,谢二郎应下来就挨家挨户通知。谢琅见他神色严肃,相信他会把自己交代的事做好,就往家去。

“请问小兄弟,谢三郎谢里长家在哪儿?”

“你面前的就是里长。”谢伯文牵着驴出来准备套车去城里,见来人穿着官服,“你是来找王大公子的?”

来人下意识摇头,忽然想到陛下化名王孟达,“是的,是的,二公子有消息了。”

“什么?快随我进去。”谢琅连忙说。

谢伯文忙问:“王仲卿?”

“对的。”来人点点头,跟着谢琅进去。

谢伯文追着问,“是凶还是吉?”

“大吉,大吉。”

谢琅抬手把门关上。谢伯文转身就往谢仲武门口跑,“王二公子有消息了。”

“哪个王二公子?”刘彻不禁往外看。

小七:“仲卿爷爷?这个声音好像谢广叔的爹,他怎么知道——”

“陛下,陛下!”

刘彻霍然起身,“仲卿有消息——李敢,你怎在此?”

“这位官人也是陛下的近侍官?”谢琅看似询问,其实是提醒刘彻。

刘彻想起来了,今日李敢当值,“奏报在何处?”

“在这里。”李敢双手呈上。

刘彻见已被拆开,眉头紧锁。

“启禀陛下,是太后拆开的。陛下不在宫中,微臣又不知该去何处寻陛下,便去长乐宫询问太后。太后心系前线,也知陛下担心卫青将军,太后便说如果是凶,就等陛下回来。如果是吉,就来此地寻陛下。”李敢跪地解释。

刘彻拿出信件,手抖了一下。

谢琅连忙问:“仲卿怎么了?”

刘彻怀疑自己看错了,揉揉眼角,上面确实是卫青的字,可他还是不敢相信,“三郎,帮吾看看。”

“我来,我来。”小七想他仲卿爷爷,跳起来伸手夺走,“仲卿爷爷打到了龙城,龙城是什么地方?”

谢琅忙问:“当真?”

“上面写的是龙城。怎么才弄到七百人啊?我还以为仲卿爷爷能弄到七万人。”小七有些失望,“孟达爷爷,别怪仲卿爷爷。仲卿爷爷第一次出征,虽然杀的人少——”

谢琅连忙打断他的话,“不懂别胡说。你可知龙城是何地?那是匈奴人的祖坟。你仲卿爷爷首战就把匈奴人的祖坟刨了。”

“哇!我仲卿爷爷好厉害。”小七随手把战报塞给谢琅,抓住刘彻的胳膊,“孟达爷爷,我仲卿爷爷这么厉害,你一定要封我仲卿爷爷为大将军啊。”

李敢猛然抬起头,看到刘彻抬手把小孩抱起来,“封!都封!”

“陛下,他小,不懂事,别听他的。”谢琅连忙拦住。

刘彻下意识说:“不懂事的是你。”

“你,行行,我不懂事。”谢琅把战报给他,“百官和万民还不知此事,太后还在宫中等陛下。”伸手夺下小七,“陛下赶紧回宫吧。”

刘彻陡然惊醒过来,连连点点头,“对对,朕得回宫,朕得回宫。”转身就往外跑。

谢琅连忙拽住他。

“有事?”刘彻忙问。

侍卫小声提醒,“陛下的鞋。”

刘彻低头一看是谢琅的草鞋,不是他的靴,慌忙回屋换上他自己的。

谢琅放下小七,把他的大氅拿出来,叮嘱侍卫,“有一段路不好走,你们小心点,别走太快。”

“三公子别担心,我们知道。”刘彻坐车来的,从养蚕里到古驰道那段很是颠簸,来的时候驾车的侍卫就发现了。

刘彻:“别听他的,走!”大步往外走。

谢琅连忙跟出去,“仲卿已经往回赶了,不会再出意外,不急一时。”

刘彻理都不理,跳上马车就催侍卫驾车。

谢琅张张嘴,眼角余光注意到村里人都往这边看,咽下大喊“刘彻、陛下”的冲动,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笑道,“我说什么来着,卫青将军不会让陛下失望,你们现在都信了吧。”

“伯文说的真的?”秦红忙问。

谢琅点头:“虽然,虽然只抓到七百人,但那七百人是在龙城抓到的。”

“龙城是什么城?”谢广好奇地问。

谢琅:“匈奴人的祖坟。”

“我的天!”众人惊呼。

谢广忙问:“你的意思,你的意思卫青将军首战就把匈奴人的祖坟刨了?娘,我要改名,我不叫谢广,我要改叫谢青。”

“我也改名,三爷,我也叫谢青。”小七跟着说。

“我也要改名叫谢青。”谢小马不甘其后。

谢琅怒道:“都给我闭嘴!名字都入族谱了,是你们说改就改的?名改成一样,就能像卫青将军一样厉害,那我改叫谢彻,还能当皇帝不成。”

几人老实了。

谢琅转向秦红,“嫂子给我留一只羊。”见他二嫂冯英也在,“二嫂,给我留一头猪,过两天我杀猪宰羊,老人小孩都来我家吃。”

“好好。”秦红笑道,“赶明儿我们也杀只羊,祈求上苍保佑王二公子战无不胜。”

谢广小声说:“娘,是卫青将军。二公子在卫将军账下,卫将军攻无不克,他才能跟着战无不胜。”

“对,对,还有卫青将军。老天爷啊,你得保佑他俩战无不胜,攻——”

“攻无不克。”谢广提醒他。

秦红点头,“保佑他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说完又忍不住感慨,“真好,真好,这么多年,真好啊。”

谢琅早知道结果,看到战报只有一种幸好历史未出错的感觉。在小七嚷嚷着封卫青为大将军时,他才能理智劝说。

这会儿见秦红一个劲说好,其他人都点头附和,也一副“我们也能打败匈奴”的模样,其中上了年纪的人竟偷偷抹泪,瞬间就理解刘彻为何那般激动。

“你们怎么还哭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仲卿败了。”谢琅故作轻松道。

秦红:“呸呸呸,别乱说。二公子不会败,永远都不会败。三郎,跟我一起说。”

“说什么?”

秦红:“说他不会败。”

谢琅点头,“好,仲卿永远都不会败。嫂子,咱们可说好了,我回屋给你拿钱。”

“拿什么钱,羊送你了。”秦红道。

谢琅乐了,“嫂子得亏是女儿身,若为男儿,也是一个义薄云天的大丈夫。”不待她开口,回屋拿一吊钱,见冯英还在,“二嫂,叫老里正大伯帮你估一下斤两。”

“猪不值钱。钱给她好了。”冯英看向秦红道。

谢琅:“还怕我没钱?我领那四个去山上弄头鹿或者熊瞎子,就有我们一家用三五个月的了。对了,你们这几天进城帮我留意一下,大军入城的第二天再杀猪宰羊。”

“为何?”众人不解。

谢琅笑道:“第二天仲卿肯定会来我家。”然而,他却不知卫青先一步入城面君,奏禀战况。

大军入城当日,卫青悄然出城。

谢琅在院里劈柴的时候听到马蹄声,还以为出现幻觉。再听到敲门声,谢琅确定自己刚才没听错,却忍不住纳闷,“谁呀?”

“多日不见,连为兄都认不得了?”

谢琅猛然打开门,使劲眨了一下眼睛,试探道,“仲卿?”

“你果真把为兄忘了。”满面黝黑,满脸风霜的人故作伤心道。

谢琅又眨了眨眼,“你真是仲卿?你怎么——”上上下下打量他一番,怎么变成黑炭头了,“你怎么会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