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1)

日暮时分,地处大魏边境的燕北境内天色阴沉,似有夜雨之兆。

北城楼的城墙上有数排身披盔甲、手拿长戟的兵士在轮岗,每日戌时正是换岗的时间,城外就是北胡人。距离北胡连夺两城并斩入函阳关内已有数月,随着气候渐热,隔着一道城墙对垒的两军都已渐生疲态,渴望着能早点结束这一战。

城内最大的官署内,一个满鬓络腮胡的男子正坐在厅内上首,一脸肃穆之色听着地下之人的来报。

“将军,那人还不知道李勤早就转投了我们这边,已经将他的全盘行动都告诉了李勤,就目前的各方传报来看,信息准确,他们将行动初步定在了三日后的子时,打算趁着我方入夜睡深,从军械库开始抢占军备,再逐步进到这里试图控制中枢。”

“呵,无知稚子,莫非以为这样就能成事?当我房钲在燕北这二十多年万事不管只有个名号不成?”

上首的络腮胡大汉正是燕北军的将领房钲,下首汇报情况的是他的义子兼女婿房哙。房钲有七个老婆九个女儿但就是没有儿子,房家自十年前小女儿出世后便再有没有孩子出生,房钲也从此歇了生儿子的心,干脆将一个各方面都颇为突出的属下收作了义子,后又做主将女儿嫁给了他。

房哙这些年在军中的的官职,可谓是如同搭了飞箭一般急速上升,如今已升任至燕北军的中军副将,而主将正是房钲本人。所以燕北军三军主干的中军,已经完全被房家把控,说一句房家军亦不为过。

只是,自从京城的那位太子殿下到后,房家的日子就渐渐不那么好过了起来。这其中的缘由说来并不复杂,房钲此人性极跋悍,而当年跟着他在战场打出一片天的那帮手下亦非善茬,燕北的地方就那么大,房钲坐了老大的位置,其他人难免就要迁就一二,甚至少不得让出一些利益来。可这样一年两年还好,年久日深了,就算是亲兄弟也难免生出龃龉来,何况本就是因利而聚的利益体?

所以燕北军因各方利益归属而起的争夺不在少数,到了近些年越发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不同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愈演愈烈,内部绝非铁板一块儿。

原本这次与北胡的大战,房钲抵抗地是很积极的,只不过在调兵遣将的过程中掺杂了那么点私心,譬如每次都将与他不合的燕北左卫军派至最前线,以致左卫军在前期几场大战中落下不少伤亡,搞得左卫军内部怨声载道,士气大跌以致军心不稳。

左卫军的首领杨虎只是官阶比房钲低一级,不代表他就比房钲傻,最开始虽然明知自己被针对了,但无奈于在关乎举国安危的战事面前,不容有一丝退缩,只能硬着头皮先顶上这一波,实际上心里早就计算好了后招,就等着京城的人来了,再同房钲这个老奸巨猾的老鬼秋后算账。

因此,纳兰朝在来到燕北后最先收到的橄榄枝便是来自杨虎,不过那时候他虽收下了杨虎的投诚的心意,但并未因此就直接对房钲出手,而是在暗中先调查了一遍燕北军高层目前的势力分派、以及前线的最新局势。

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右卫军的将领李勤,是个十分精通明哲保身的之道的厉害人物,明明资历最浅,但竟能在房钲的中军和杨虎的左卫军之间维持着多年的良好平衡,谁也不偏帮又谁也不得罪。

由此可见此人之聪慧,他但凡多偏向一点房钲这个身任总兵一职的上司,杨虎绝对会招架不住,而杨虎一旦失势房钲只会更加一人独大更加的猖狂,等他解决了杨虎,拆散了左卫军,恐怕下一个遭殃的就是李勤手里的右卫军,唇亡齿寒的道理,看来李勤是深有所感且铭记于心的。

纳兰朝发现这点后,对李勤此人起了很大的兴趣,然而还没等到他和李勤谈妥,方就出了乱子。杨虎麾下有一副将,因不满房钲的长期压迫以及杨虎在这一战中对房钲的忍让,竟意图将宁城的布防图作为投名状交给北胡,战时通敌叛国可是大罪!

虽然最后布防图并未被偷走,但这人之前已多次给北胡军队传递过信息,通敌之罪是板上钉钉的,其实在事发前众人已经意识到了燕北军高层有北胡的探子,但一方面证据不足,另一方面对方行动又谨慎所以并未捉到人。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杨虎自己也吓了一跳,试想任谁发现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左膀右臂竟成了敌人的奸细,都会大吃一惊的,何况还是自己在战场上一起杀过敌卖过命的兄弟。

杨虎保不了这个属下也更不会去保,不止是律法良心的问题,因为他自己亦快自身难保了。作为通敌细作的上司,他的责任本就是不小的,何况有房钲这个恨不得早日将他踩死的老对头在旁煽风点火,杨虎在这个燕北军将士的心中的形象大跌,甚而他自己的左卫军都大失所望,毕竟在这场战斗中伤亡最大牺牲最多的就是左卫军了。

尤其是那些底层军士,一想到自己死在战场上的那些兄弟们,可能就是因为通敌高层哪一次泄露的机密才牺牲的,他们就对因为杨虎的粗心不作为感到愤慨。

在这种局面下,纳兰朝作为代表着大魏皇权的太子,做出的决定必须慎重。杨虎有错,但不能杀,因为左卫军中还没有能够顶起大梁的将领,杨虎一旦身死,左卫军很快就会成为房钲的盘中之餐被其连肉带骨头吞食入腹。

杨虎现在固然失了一部分人心,但他在左卫军毕竟经营多年根基牢固,大多数的士兵尤其中层将领对他的信任还没有那么容易被摧毁。况且聪明人都懂一个道理,仆无二主兵无二将,杨虎如果死了,他们这些人就会被归入杨虎往日的老对头房钲麾下。而以房钲计较护短的性格,他们这些曾经另有主将的永远都会隔着一层,永远都比不过嫡系,今后战场上有需要冲锋陷阵的时候少不了要被顶到前面当枪使,这样的日子才是永无出头之日。因此在左卫军内部,还是支持杨虎的人多。

深思熟虑后,纳兰朝做了一个决定,保下杨虎。

随即房钲便因此事与纳兰朝彻底翻了脸,因为纳兰朝此举,毫无疑问地压制了他在燕北多年来树立起的权威,也向燕北军重新宣告了一件可能被他们遗忘已久的事实,那就是天下之滨莫非王土、天下之臣莫非王臣,纵你房钲权势再大也不例外!

事实上,房钲这人对皇权还真没有多少敬畏,在他眼里,纳兰朝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稚子而已,或许有几分聪明,可那又怎么样呢?在他燕北的地盘上,皇权不过是一道华而不实的空悬之剑,可他房钲手里有的是真刀真枪的千军万马。纳兰朝敢在他的地盘上挑衅他,就要付出代价。所以,在此事过后不久他通过运作各方势力软禁了纳兰朝。

纳兰朝这次来燕北带了两支军队,一支是元庆帝派发的禁军,一支是辛照所领的西北军,原本有这两支军队在侧纳兰朝应该是很安全的,但是问题就出在燕北的右卫军将领李勤这里。

当初,房钲早就猜到了纳兰朝会去拉拢李勤,因为在西北这样类似三足鼎立的格局下,要想破局,不仅要打破现有的平衡,还要建立新的平衡。他和杨虎对立已久,纳兰朝一旦选择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都会让燕北军内部彻底失去平衡,倒向纳兰朝选择的一边。

房钲心知纳兰朝绝不可能选他,因为他早就成了纳兰氏的心腹大患,然而若是直接选了杨虎亦存在问题,毕竟纳兰朝一旦其这样做了,就会最快的激化燕北军内部的最大矛盾,如今北胡人还在城外虎视眈眈,正是需要团结一致全力抗敌的时候,要是因为内斗影响了前线战局,那才是最可怕的。

但他如果选了看似中立的李勤就不同了,他和李勤的结合会形成最强大的中间势力,且不说纳兰朝所带的两支军队实力不菲,就算只是平常也足可顶用,因为房钲和杨虎这两人根本不可能结合起来与他们对抗。

然而,这场原本胜算很大的棋局,就这样被杨虎手下的通敌叛国打乱了,纳兰朝不得不先和杨虎站到了一条线上保下这个必须要保的棋子,还要面对房钲接下来的连环攻击,处境可谓十分危险。

这时候,李勤的选择就格外重要了,因为他的选择可能直接决定了这场棋局的终局。

而直到事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勤谁也没选。

现在宁城的消息已经被房钲封锁,纳兰朝被房钲借着‘为其安全着想’的理由限制了行动,目前就困在他来宁城后下榻的宅邸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