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1)

看着眉头紧锁一语不发,明显陷入是了纠结之中的乌图,顾小楼知道这个时候还需要最后一枚强心丸,而公孙绩已经说了太多话……

想到这里,顾小楼和公孙绩对视了一眼,师生二人长久以来形成间的默契让她瞬时心领神会。于是她果断起身出列,待走到了大殿中央后,先是展袖朝着上首王座上的乌图一礼,道:“乌图大人,在下有一言。”

顾小楼作为大魏使团此行中唯一的女子,不仅年纪轻轻且还容色姝丽,自然十分乍眼。乌图身上并没有女子就不能参政的陈腐观念,反而觉得这很新奇,加之他受老单于影响,对公孙绩此人的博学多智颇为欣赏,此时见顾小楼开口,他也很好奇这位公孙绩唯一的女学生能说出些什么来,便点头致意表示允了。

顾小楼见乌图并不排斥,遂继续道:“乌图大人,请恕在下直言,西戎若有出兵的打算,现在就是最佳时机!因为以往每逢入夏,宁城的天气便会进入干热与暴雨的相替循环,而今天已入夏、酷暑马上就要到来,这样的天气极不利于作战。北胡的作为野外作战的攻城一方,战力会急速下降以致事倍功半。

可攻城战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最多再有三月,宁城一役究竟终局如何?谁胜谁负?一切都会变得明朗。

西戎的军队如果现在就出发,加快步程五月便可赶至北胡的王城,而北胡的军队从败退到回巢,以宁城和北胡王城的距离来算,至少也要走上两个半月,到时您正好可以潜入王城攻其不备,并与大魏形成两翼夹攻之势,令冒顿腹背受敌无处可遁;

如果运气再好一点,西戎能在北胡退回老巢之前就赶到北胡的王城,那么只要提前设下计谋,到时便可行瓮中捉鳖之计。”

乌图不动声色地将顾小楼的话听完后,才一边摸着下巴一边盯着顾小楼冷冷道:“瓮中捉鳖?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你们应该知道,冒顿就算落败手里的兵也依旧比我多,且不说一路畅通无阻地行至北胡并攻下王城就多难?

就算将城攻下了,我手里的势力必定会折上一半,等冒顿回来了,到底是他捉我还是我捉他…还不一定呢……我乌图虽有野心,但不会为了这点野心就不知轻重地随意逞强,更不会让手下的兄弟们陪我冒这么大的风险!”

“您可听说过我朝的西北王云正,以及西羌的蛮鲁大将军?”

“这两位都是名将,本王虽未亲见但曾有所耳闻。”

“前往北胡王城这一路,前半程会有西羌蛮鲁将的军手下大将率兵与您同行,到达玉门关后,剩下的路程会有我朝西北王手下的云家军与您结伴至北胡王城脚下,若这样您还是坚持认为无法敌过北胡,那么起码近十年内,再也不会有比这次更好的机会了…因为宁城之战,就是决定大魏和北胡这未来十年格局的一战……”

乌图低头思索了一阵,终于认真道:“要让本王出兵也可以,本王到达玉门关后要先原地修整,确认前线的消息之后才可出发。”

顾小楼心知,这是乌图狡猾多疑的毛病又犯了,他之所以一直拖着不出兵,不是因为他不想出兵,而是因为他想找到最合适最利于自己的时机再出兵。但他今天把众人叫到此处就说明他也明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再无限期的往下拖了。

因为宁城之战一旦落下帷幕,西戎再出兵就为时过晚、失去意义了,他刚才提出的那个条件估计是叫他们来之前就想好了的。打着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算盘,等走到玉门关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宁城的局势必然比现在更清晰,如果大魏的胜算大一些,乌图自然会加快马程赶往北胡王城,可如果是北胡的胜算大些,乌图怕随时会找借口滞留不前、或者直接开溜,这很符合他以往的行事风格。

简单来说,乌图愿意出兵,并不是因为真的相信了他们,真的被公孙绩和顾小楼彻底说服了,而是背后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在。不过,上船容易下船难,既然上了这条大船,再想下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等真的抵达了玉门关,是走是留?也就不是他乌图自己能说了算的了……

举凡难以推进之事,多是决策层面出了问题,一旦下了决心拿定了主意,行起事来效率就高了。

这番谈话过后五日不到,乌图就筹备好了粮草军马启程出发了,然而还未及走到玉门关,前线就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有潜伏在宁城都的暗探传来密信道,纳兰朝因与房钲意见不合起了争执,已于不久前被房钲软禁在了军中,西北军和禁军内部亦分作两派、乱作了一团……

传信的密探是负责往西北报信的大魏暗桩,在战争开始后得了元庆帝的指令,专为公孙绩等前往西域的使臣提供燕北前线的最新情报,可信度很高。

据暗探所称,这次信息的来源正是随纳兰朝一同前往宁城的禁军,现在宁城对外的信息已经进入封锁状态,但宁城内部尤其是纳兰朝麾下的将士阵营中,多少传出一些风言风语,如今已是人心惶惶……

在从公孙绩那里听到这一消息之初的顾小楼,说不清此刻是什么心情,那种从天而降的难以置信过后,是丝丝扣扣的担心和质疑一切的反复。

一方面,在她内心深处对纳兰朝的能力有着一种天然的信任,在与废太子、秦王以及成王这些对手的交战中纳兰朝每次都能赢得彻底,所以她从来没有想过纳兰朝会输给什么人……

可另一方面,她越是细想却越是害怕,房钲与纳兰朝从前的对手不同,此人的真实脾性、行事风格还有人际手腕全都是一个未知数,纳兰朝对他的了解的全都建立在情报和传言之上,而非面对面的日常相处中。除了难做到知己知彼,更重要的是,如今是纳兰朝到了房钲经营了数十年的地盘,在燕北的根基远不如房钲这只地头蛇深厚。

现在,这份情报只有他们大魏使团内的几人知晓,乌图那边还没有收到消息,所以他们还得瞒着乌图继续往前走,绝不能让他被这个真假未知的消息吓回去。

其实,顾小楼和公孙绩之前在楼兰王城对乌图说得那些话只是他们的推测和判断,与真实的情况未必不会存在一些误差,因为在实战当中,只要有一环出现了问题其他环节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就比如房钲有没有反心这一点,恐怕只有房钲本人最清楚,他们只能通过现下的形势推断出,此人目前还没有反,至于以后,谁说得准呢?

近年来,元庆帝每次召见房钲,都会被房钲已各种各样的理由躲过,想必此人亦知道自己的势力过大已经引起了元庆帝的猜忌和不满,一旦进京很可能会有去无回,所以连着十几年都没有应诏入过京城。

但燕北边防不可有闪失,房钲背后亦有世族的支持,即便是号称清高的文臣也被以各种方式他收买了不少;加之这些年来他虽养寇自重但并有通敌造反的迹象;导致元庆帝始终未在没有万分把握的情况下对房钲动手……

可房钲无疑是敢对纳兰朝动手的,因为他纳兰朝即便真的死在了燕北,只要能顺利按上一个“意外身死”的帽子,就算是元庆帝,在没有证据之前也不能在明面上动他,因为他可是手掌兵权的一边总督,逼急了他直接造反,大魏北境就会危矣,到时动乱若不能及时平息,大魏的江山便会不稳。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元庆帝不会不明白。

而这个时候,除掉了纳兰朝的房钲,就会成为其他有心争夺皇位的皇子竞相追逐的合作伙伴,等有朝一日扶植着他选定的皇子登上了皇位,他又能继续呆在天高皇帝远的燕北与皇权相制衡。不过这个前提是,房钲没有反,且成功地守住了北境,否则国破家亡的丧家之犬,还谈何政?治合作?能保全一条性命都是不易了。

但不管怎么样,都足以可见纳兰朝这次的燕北之行,是建立在多大的魄力和勇气之上。

而元庆帝能同意让这个刚立为继承人的儿子前往此等险境之中,又是对其有着多重的期望和信赖,虽然这份天家父子情之中似乎掺杂着一丝残酷又冷血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