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1)

第二日顾小楼再去书院时,突然被告知裴院首要见她。

她隐隐觉得,此事或许同昨日所见的那位白衣公子有关,不然为何偏巧在遇见他后就裴如海就答应见自己了?直到过门外的守卫之后,她才确定了自己所料未错,此事果真多亏了那位程少谦程公子……

顾小楼跟着守卫穿廊而过,进了内门才发现,这青山书院三面环山,层峦叠翠,茂林修竹,山水环绕,不似书院,倒更似名山盛景。

最后守卫将她带至了一处名白泉轩的小楼前。通禀过后,顾小楼整了整衣冠,抬首跟着引路的书童一路进了阁楼,行至书房,方才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裴院首。这裴如海据说已年逾五旬,但眼前的中年男子风度翩翩,宽额隆鼻,一表人才,更年轻十岁的样子。

“你便是顾小楼?”裴如海的声音铿锵有力。

“顾小楼见过院首大人。”

“竟是个女子?”裴如海可不是守卫那般的毛头小子,一眼便看破了她的伪饰。顾小楼来之前不是没想到这种可能,倒也未过窘迫。

“不敢欺瞒大人,小女年十四,幽州人氏,自幼喜诗书,以本朝谢夫人为志。”谢夫人是大魏朝开国时期的著名才女,听闻这裴如海的妻子也是当世才女,夫妻二人又鹣鲽情深。既如此,其对女子求学应会少些偏见吧?

至于家乡,假路引上注的便是幽州,顾小楼虽长在京城,但顾家祖籍幽州,方言也说得几句,这般对应也是顾延庭的一番苦心,以免她在口音上露了陷儿。

“为何每日坚持投书与我?你可知被我看到的机会甚渺?如不是昨日少谦来提,纵你再有才学,今日恐怕也未能得见。”

“小女但求无愧于己,只是小女初到陇西,昨日与程公子只一面之缘,却得以他这般相助,此恩定当铭记于心。”

“嗯,少谦为人忠义好善,你知念他这份义气便够了。我昨日看了你的文章,虽为女子,行文间的才情气度却不输男子,当得起一句聪慧,可言祖上何人?”

所谓祖上何人,其实就是在问你祖上有没有名人。

“小女出身低微,祖上世代布衣,自幼得父亲教导,只是几年前父母意外身逝,我独自一人流落此地。一介孤女实恐惹人招眼,这才不得已才扮作男子身份行走,绝非故意欺瞒于大人,还望大人见谅。”顾小楼便将提前预备好的说辞托出。

陇西靠近西域,商贸发达,民风开放,正因如此对女子的偏见也相对少些。青山书院不止收男学子,也收女学子,日常授课分作男女两院。顾小楼之所以扮作男装,也有女院不收平民女子入学的缘故。或是怜其身世或是胸怀宽广,裴如海虽戳穿了她的女子身份,但也未过多计较。不仅如此,还表示了如果她能通过书院考试,可以给她一个女院书僮的身份。

裴入海这个法子倒是合宜,青山书院虽有不少寒门士子,但那是因男子可以参加科举,而科举是不论门第的。女子便不同了,青山书院所收的女学子无一不是贵族世女,并不会为她破这个例,但若女扮男装和男子们同窗进学,也是不妥。

幸而裴如海赏其学识,女院的女夫子身边缺几个书僮,顾小楼身为女子,又识文断字,倒正适合。

书僮因要负责夫子在书院的一应事物,若不识字,用起来难免不顺手。但平民女子识字的少有,贵族女子又怎么可能作书僮,因此女书僮并不易得。而作夫子的书僮既能兼听课业,在夫子身边耳濡目染,又能接触到颇多人事,倒也不错。且顾小楼心知,这个结果已是她眼下所能谋得的最好结果了。

青山书院占地百里,分三院六馆。

三院分为男院、女院及夫子院;六馆则是指学馆、藏书、祭祀、园林、武场和食宿六处场地。食宿在延宾馆、藏书在文昌阁、祭祀在崇圣祠、读书在明伦堂、武场是明武堂、饮泉林则是学子们开书会斗诗文时的高雅之地。

待顾小楼通过考试正式入院已是十日之后。

青山书院的女院有三位女夫子,顾小楼这位书僮,是裴如海为其妻孟阮孟夫子请的。孟阮身边原有的女书僮是她的丫鬟,但书院院务繁忙,几个丫鬟出了书院还要负责孟阮在府里的一应事物,着实有些不够用了。因而,顾小楼这个书僮倒是来得及时,到孟阮身边后也未受什么排挤打压。

她明白自己能有今日,确实多亏了那程少谦的帮忙。故而进书院不久,她便择了几样礼物前去拜访致谢。程少谦并非陇西人,而是出身渭南世族,渭南程家在世族里也是高门。之所以出现在此地,据说是因游学。

此人乃裴如海门生,学问好,讲义气,行事又颇具君子之风,故而在这书院里人缘好朋友多。自顾小楼亲自登门拜谢之后,一来二去地两人也渐渐熟了。

……………………………………………………

转眼已是初春,距顾小楼来到青山书院已有月余。孟夫子为人宽和,在尽职尽责,在学院很受尊敬。又因是院首夫人,奉承之人不少,作其书僮倒让顾小楼结识了不少人。

每月初五,她都要到藏书馆清理物藏。

这日,才出了书馆的门,衣服还未来得及换,便瞧见兴致颇好的程少谦正朝她走过来。

“小楼,今日天气甚好,想不想出去?”

今日学堂休沐,顾小楼想着稍后应也无事,便应下了。

未曾想程少谦竟是将她带去了明武堂,这里除了练武场,还建有马场和球场。虽说西北民风好武,但孟夫子没有这样的爱好,因而顾小楼平日没什么机会到这边,今日还是第一次来。

生母李氏虽去得早,但她同外祖家一家却并未疏远了,反而很是亲近。

李氏出身将门,外祖父李錾曾任禁军中军都指挥使,李家子孙繁茂小辈众多,顾小楼还在京时,常到外祖府上暂住。

李府中武场马场一应俱全,府里的小姐少爷们个个拉得弓挽得马,顾小楼跟着也练得一身好骑术,还曾养过一匹名为逐风的白毛纯血马。

几日前,她在饮泉林的山上望见明武堂的马场上有人御马疾驰,眼热得紧,当时程少谦就在旁边。

思及此处,她不禁觉得胸口一暖,却不知如何开口。

程少谦一脸“我就料到你会如此”的表情,用折扇轻点了点她的脑袋,开口道:“那日在山上,我瞧你盯着人家的马一副走不动道的样子便猜到了!左边第三匹黑马是我的赤月,会骑的话上去试试?”

顾小楼点点头,抓缰绳,踩马镫,一个旋体跃上马背,身轻体盈如行云流水。

一旁的程少谦笑看着她道:“不错,动作很熟练……但你第一次和赤月接触,还是但别跑太快,我与你一道。”说罢又去牵了一匹马。

二人驾马入了马场,青山书院的马场建在半坡的乌云山上,此处草地广袤,是个骑马的好去处。

“驾……”

风拂在脸上,少年的衣角恣意飘扬,两道白色的身影在青色的草地上一路驰骋。顾小楼仿佛回到了记忆中在张府与兄弟姐妹们打马游玩的岁月……

一直骑至傍晚,见天色渐暗方才掉头折返,正在此时,忽见远处正有四人跃马朝他们的方向行来。

打头的是位身着胡装的红裳女子,后面跟着一位黑衣少年,身姿挺拔,马术精湛,想是会武。

顾小楼转头看向程少谦,见他表情像是认识来人。

“是云世子和郡主。”

这段时日,顾小楼对卧云城的世家高门也知晓了一二。

这全陇西只有一个异姓王爷,便是西北王云正。不过云家在西北并非一家独大,还有一位与云家双足鼎立相互制衡的,是甘肃总兵胡勇。

这云家乃是大魏朝首屈一指的将门世家,二十年前攻打西羌,一门忠烈为国捐躯,男儿只余下云正一人,后被封为大魏朝唯一的异姓王。

云正正妻早亡,只留下一子一女,其他子女皆为庶出。眼前这位世子应该正是西北王唯一的嫡子云丞宣,这位郡主便是嫡女云丞善。

不到半盏茶工夫,远处的行人已至眼前。

“程大哥,许久不见了,你今日也是来骑马的吗?旁边这位是?”红裳少女神情热络,一来便先开口搭起了话,倒是衬的身后的男子有几分冷。

程少谦握拳抱掌,语气比平日正经了几分道:“见过世子,郡主,这位是孟夫子的书僮顾小楼,我二日骑马出来散散心。”

顾小楼也握拳行了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