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第 87 章(1/1)

此为防盗章  村里人都来了后,大家都在讨论里正召集他们有什么事, 郑老伯来的晚, 他是从地里过来的,把锄头放下, 一脸疑惑问旁边正拿着烟杆抽烟的刘老根:“知道是什么事吗。”

刘老根摇了摇头, 用手捻了捻烟锅,心思还在小儿子刘长盛身上, 今天早上家里还发生了争执。

现在大儿媳整天在家里说酸话,话里话外都是小儿子刘长盛不适合读书,读了这么多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不是浪费钱吗, 今年15岁也该说亲了, 难道成亲后也要全家这样供着他读书吗。

这话今天被小儿子听到了,竟然跟他大嫂吵起来了, 想到这里刘老汉深深吐了口气,家宅开始不宁喽, 他也知道大儿子不是没有想法, 只是还没说而已,但是供都供这么多年了,啥都没考上, 他不甘心啊。。。

牛大婶今天没有席面,拉着儿媳妇和王婆子唠上了, “也不知道里正找咱们什么事, 这也快秋收了, 不能是要涨粮税吧。”乖乖呦那样就难过了,这样的事以前就发生过一次,那年南边发大水,地里的粮食大部分都淹了,那时朝廷就是把他们没受灾的地方粮税提高一成,救济南边了,虽然次年朝廷会少收一成的粮税,补偿给他们,但是他们那一年过的难啊,很多人家都指望那些当口粮的。

王婆子听了牛婆子的话,心里咯噔一下,心里开始祈祷,南边风调雨顺,可千万别被牛婆子说中啊。

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这时每家每户的在家的都来了,能当家做主的人基本都来了。

江里正看人来的差不多了,就田地主家没来,往年也是有什么事都不来,都是他派人去田地主家告知,现在他都把村子里的人得罪遍了,还想让他们像以前一样,可能吗,不来你就别参与了。

清了清嗓子让大家安静,:“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村里有件大事跟大家说,也是好事,但是我说完你们参不参加,你们自己商量,参加的一会过来到我这里登记。”

江里正停顿了下,想了想林亦跟他说过的话,从新组织了下语言,娓娓道来:“咱们村子里穷啊,地还少,但是我们也要找出路让我们村的人富起来,怎么样才能让那些没钱娶亲的都能成亲,怎么样才能让家里生病的人都能有钱看病,不至于在那里等死,怎么样才能让我们都住上青砖瓦房,不在住现在可能遇上大雪,就会被压垮的土坯房,这些是我当这20年里正每天都在想的,现在让我们富起来的机会来了,那就是我发现亦哥儿知道怎么种枸杞树,并且他愿意把这个方法教给大家,而且种植枸杞树的地我们也想到了,就是我们村里还空置的200多亩荒地,我可以向衙门申请五年后给买地的钱,但是每年一成的粮税要你们自己交,种树的种子钱你们自己掏,每亩地100文种子钱,当然枸杞树要三年才能挂果,才会有收入,地侍弄的好,你们收成就多,地侍弄不好收成就少,这个你们心里要有数,这个风险也要你们自己承担,这里我们只是提供个方法,要不要试试你们自己做决定,收成不好也不要埋怨人,枸杞树成活最少15年,也就是说你种了枸杞树3年后有收获了,以后的12年里每年都有收获,还有就是镇里药铺收枸杞子干果的价钱是,每斤300文左右,一颗成年树采摘一次能得三斤左右的枸杞干果,而一年能采摘两次,我今天把话放在这,你们就今天一次选择种不种的机会,因为咱们村里就这些荒地,今天会分配完,然后我去衙门办理地契,到时候你们要是后悔也只能拿你们家的良田种了,还有我们新安村以后要成为远近闻名的枸杞村,你们学会种植方法除了本村严禁外传,否则一经发现就驱逐出村。”虽然他不明白林亦为什么让他这样说,但是这样一来他在村里的威望能更上一层了,当然最后一条是他自己加上去的,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怎么能让别人学了呢。

林亦听了里正说的最后一条,不由笑开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理,里正这样也算是歪打正着,这样做能有效的控制枸杞子流放到市面的数量,还能控制住价格,不至于让收购的价格跌落。

大家听完里正的话,嗡的一下就讨论开了,各家都很激动,这是好事啊,虽然有风险,但是他们也就是承担种子钱和每年一成的粮税,只要肚皮勒紧些,这是他们可以承担的。

而且地钱要5年后才给的,到时要是没钱他们可以把地卖了,那时候这地可不是荒地了,可是良田了,可能是江里正讲的太好了,把他们的情绪都牵动了,都怕错过这次机会,被村里其他人拉下了,毕竟现在大家都差不了太多。竟然都要参加。

有那家里太穷的孤儿寡母的也上前问里正,种子钱可不可以赊欠,这事江里正和林亦都商量好了,就是为了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对于那些特别穷的,林亦可以给出树苗,不过对外还是由里正出面说可以赊欠,但是仅能赊欠给那些特别贫穷真出不起钱的人家,要是有那些钻空子的人也想这样,那是要坚决抵制的。

这不有人看到可以赊欠,都表示纷纷想赊欠,气的里正两眼一瞪,:“如果你们家不想参加就退出,没人逼你们,我为村里人找个出路,是为了让村里人都富裕起来,村里有几户人家出不起种子钱,我心里有数,难道我们不该帮他们一把吗,你们还要来凑热闹,难道都不觉得羞愧吗。”那几家凑热闹的人家被里正说的,顿时满脸通红,他们没想那么多,就是想占点便宜呀。

林亦听了里正的话,在心里为江里正点了个赞,江里正处理的还是挺好的,而且他当了20年的里正,村里人对于他还是很信服的,所以由里正出面效果会很好,最主要的是,他还在孝期低调点会好些,这样他就是配合里正的工作,帮助村里人,而不是把自己放到主导位置上。

回家后林亦把东西放到厨房,他家的厨房当初盖房子时,林亦画的图纸,让泥瓦匠和木匠按照他画的图纸建的灶台打的柜子和面案等。

厨房盖得是倒座房,在正房后面接的宽四米,长度跟正房一样长,所以他家的厨房是细长的,特别大,跟别家的不一样,比如人家是不会这么浪费材料,把厨房弄得跟正房一样长。

厨房的最东边林亦设计成了洗漱间,向北开门就是院子,离着水井近,取水比较方便,还有个门直接开门就是厨房,这样取热水也很方便,洗簌间里当初林亦设计时就想弄个淋浴。

但是烨朝这里就没有洗淋浴的习俗,大家都是洗盆浴和擦洗为主,当初林亦是特意跑到铁匠铺,跟铁匠师父沟通,后来觉得成本有点高,因为这里的铁打出来的东西还是会偏厚,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不仅很重还贵!

最后林亦又找了个专门做浴桶卖的木匠,让他做了个椭圆形的浴桶,底下留个出水孔,在出水孔那里接一段木管,又在木管中间按了个木阀,这样一拧木阀,水就下来了,不用时在拧一下就关上了,中间和喷头之间是用不漏水的皮子做的软管,喷头还是让铁匠打的,虽然很粗糙,但是最起码能够洗淋浴了。所以浴室东墙边做了木架,上边放着个大浴桶,底下也放着个木桶,怎么看都是怪怪的。

洗漱房出来不远有个灶台,是东边卧室的灶台,灶台是直接对着卧室的炕烧的,如果这里不开火,灶台的旁边还有个口,是火炕口,平时都是用青砖堵着,这边灶台不做饭,可以用这里烧火炕,往里添些柴火,一会就能热很方便。灶台右面就是一排长长的架子,林亦用它放一些食材,然后是面案,面案旁就是对着林亦房间火炕的灶台了,厨房的最西面,林亦用来放一些干柴。

林亦用清水把芥菜头洗好,放到坛子了,撒上一层盐后用木棍搅拌,把坛子挨着北面墙放好,腌制芥菜头,要每天都要放点盐搅拌,一直到腌制出味道,做这个是为了过冬时吃的,那时候根本没什么菜,用它做点老虎菜也挺好的。林亦把黄瓜洗好,放盆子里撒盐,把黄瓜水分杀出来后,把水倒掉,反复洗了两遍,拿了块青石压在黄瓜上边,放在一旁剩下的明天再弄。

林亦现在都是在晚上读书,现在白天要忙的事情太多,也就晚上有时间读书,主要还是背四书五经和看些经义注解,等到了冬天就好了,没事了就要努力读书了,要不然天天这么忙,他是不可能考上秀才的,读书这东西啊不进则退,几天要是不碰书本,就感觉生疏了,时间长了以前记下的东西也会忘记的。然后就又要从新看,所以林亦现在每天不管多累都会坚持读写一个时辰。

下午林亦吃完饭休息会等不太热了,走到香瓜地这里,蹲下把那些长的大,完全熟了的香瓜摘下来,放到拿来的大竹筐里,现在是西瓜和香瓜的成熟季,林亦种的西瓜和香瓜多,自己和林秀才也吃不了,每年都会给师父家送去些。

今天下午把这些先成熟好的摘下来,明天先起早进山,看看陷阱里有没有猎物,现在每天基本上都能在陷阱里发现猎物,所以必须坚持天天去。

等冬天就不用天天去了,那时候冷,猎物冻死了也不会坏,在说冬天林亦也不想总进山太危险了,冬天天冷雪厚,那些饿极了的野兽也不从深山里跑出来,要是遇到就危险了,所以现在他要多准备些过冬的食物,冬天寒冷他根本就不想出门。

现在这天可不行,放上两天不管可能就坏了,那多可惜啊。他把拿回来的猎物都做能风干腊肉了,这样储存时间长,到冬天就能吃到很多肉了!等从山上回来就赶牛车进城,这样能在中午时分到师父家,正好赶上中饭呵呵。

边想着边把香瓜摘完一筐了,又到西瓜那里,摘了十个大西瓜,先把香瓜放在牛车架上,又拿了几个箩筐,把西瓜搬过来放在车架上的箩筐里,用一张草席盖上。

卯时林亦就醒了,看着程慧娘还在睡,忍不住莞尔一笑,现在的她看着好乖啊,熟睡的脸颊,竟有一抹天真流露,看了一会,在她脸颊轻轻一吻。

把被子给她盖好,起身穿衣,其实从昨晚到现在并未睡多久,就是他每天的生物钟,在这个时候,醒了就睡不着,轻手轻脚的出去。

看着院子里已经收拾干净,连桌椅都拿走了,这些应该是张管事安排做的,昨天他只是跟张管事说,让他把所有剩菜,给乡亲们拿走,都是好菜,太多扔了也可惜。没想到他连院子,都收拾的这么干净。

打水洗漱完,在后院练了两套拳法,这个是他每天必练的,很多东西只有一直坚持下去,才会有效果,比如他现在的身手,能轻易把程刚撂倒。

一开始习武时,因为他身体弱,习武没有程刚早,所以两人差距很大,不过他每天都在坚持练习,而程刚只是隔三差五的练,慢慢他追上他,慢慢他超过他,所以坚持是多么的重要啊!

成亲后他最大的感触,就是没有以前那种孤单感,现在感觉心里被什么东西填充了,想到以后的人生,有人陪着你一起度过,很满足呵呵。

本来他成亲前还在担心,万一洞房不行怎么办,他连怎么解释都想好了,呵呵,没想到很顺利,以前白担心了,趁着醉意,面前美色动人,一切根本就是水到渠成呀,反正通过昨夜,他感觉真正变成男人了!

锻炼完后,用毛巾把汗擦干净,又洗了下手,到厨房做早饭,现在他们家虽然有张管事的妻子蒋氏和她女儿张巧儿帮忙,不过饭他有时间的话,还是会自己做。

一是他自己喜欢做,二是个人觉得他自己做的比较好吃囧,毕竟他的做法是融入了现代烹调理念的,这里的人做饭的口味,真不太符合他的口味。

把灶台生上火烧开水,把面活好放那里醒一下,把烧开的水灌入陶罐中,这陶罐是专门用来装烧开的水,他的习惯是早上把水烧好,这样一天都有晾凉的开水喝。

把米淘好,今天早上就煮些粟米粥,蒸些小笼包,在配些小黄瓜和他自己做的老虎菜就可以了,毕竟早上还是吃的清淡些好。

程慧娘回想起昨天晚上林亦的表现,心里暗暗好笑,没想到这家伙是这样的,平时装的单纯无害样,真是小瞧他了。

因为昨晚是她的第一次,一开始还有些羞涩,不过后来在林亦的带领下,也渐渐放开了,而且林亦不断的在她耳边述说,以后会对她好,这种感觉说实话,很好。

起身穿好单衣,皱了皱眉,身体还是有点不适,斜靠在床柱坐着不想动了。

林亦把饭做好后,来到房里看到程慧娘正闭目靠着床,一脸关切的走过去,蹲在床边:“怎么了,不舒服吗。”这种事他有经验,第一次会很痛,虽然昨天他尽量控制了,但是女人第一次不管怎样小心,还是会痛的。

看着林亦满脸关心的样子,心里很高兴:“还好,你做什么去了,起这么早。”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定亲以后,林亦很多动作,都能让她很暖心,以前在一起长大,也没这样感觉过,难到真向她娘说的,女人成亲就会不同吗。

“我都起来练了两套拳,把早饭都做好了。”站起身去衣橱里,拿了慧娘的衣服,本来想帮着她穿,不过被拒绝了!

看着慧娘换衣服,他现在都能看出美感来,真稀奇以前怎么没这么感觉过呢!

看她穿好衣服梳头时,还是忍不住过去,拿起梳子梳了起来,发质真好乌黑浓密顺滑。

程慧娘看着镜子里林亦为她梳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不用这样吧,不过看到镜子中林亦一脸开心的为她梳头发,心里也被涨的满满的,好吧随他去吧。

等慧娘洗漱好,林亦已经把早饭端到堂屋桌子上摆好碗筷了,喝着林亦煮的粥,吃着小笼包,味道真不错,她娘就做不出这种,虽然很家常但味道独特。

林亦看慧娘喜欢吃小笼包,笑看着她:“下次我给你做鸡汤味的灌汤小笼包。”他做灌汤小笼包,喜欢调制各种汤头,现在天气热,吃食容易坏,他每年冬天都会做很多灌汤小笼包,放到外面冻上,等吃的时候,蒸熟就好了,这样既省时又方便。

程慧娘欣然点头应下,林亦做什么都好吃,他做出来的吃食对□□力绝对满满的。

两人吃过早饭,携手到后院溜达一会,今天张管家和蒋氏他们会晚些来,一路上林亦牵着程慧娘的手,给她介绍家里的一些情况。

现在他家的水果都已经采摘完,放到储藏室里了,还有晾晒好的一些干货,他现在琢磨能不能弄个大棚,到时种反季蔬菜,那样冬天也有各种新鲜蔬菜吃了。

这个问题从他和父亲回到新安村就想过,他家是现代农村的,家里就有几个大棚,他对大棚是很熟悉的,从怎么搭建和种植都懂。

但是到了这里,想要建大棚是很难的,据他了解,这里冬天的反季蔬菜,用的方法是在一座密封的屋庑内,通过昼夜燃火提高室温,使蔬菜在隆冬时节正常生长。不说搭建的密封屋庑,就是一冬天的柴火钱,也是很贵的,而且这是王公贵族才有的冬日享受,平民百姓的冬天可是没有这样的金贵东西。

林亦前些日子跟喻家商讨过这个问题,并且讨论了怎么改善,林亦还给了很多现代大棚技术意见,最后让喻禹结合大家的意见出个图纸,当时跟他们说,他成完亲在给他看,也不知道现在画出来没!

程慧娘听着林亦说话,偶尔回问几句,同时也暗暗注意牵在一起的手,纳闷为什么总牵着她手呢,这是什么意思!

两人溜达完,林亦拿着祭品牵着程慧娘上山,去看林秀才,虽然昨天拜堂时有祭拜牌位,但是他还是想让林秀才看看,他的儿子娶亲了,而且娶的还是他看着长大的女孩,让他放心。

至于程慧娘关于牵手的疑问,他只是扬起清秀的脸,笑着跟她说“你猜。”呵呵现代男女朋友那有不牵手的啊。。。

当年的五十三户人家现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多户,当年人口不足百人,现在已经三百人左右了,就因为当初人太少,新安村这里又是在山边,当年县衙给村子里划拨的土地就800多亩,当年田地主买了200多亩地,里正家70亩地是这么多年陆续买的,其他这么多家一共才有不足300亩的地,还有200多亩的荒地没人种,可想而知这个村子会有多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