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呼唤 1(1/1)

在科罗拉多中部偏西的地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地图上都不容易找到。

东部的平原到了这里,陡然升高,变成巍峨壮丽的崇山峻岭。

镇子本来很小,只有一条马路,连红绿灯都没有,外带一个加油站,两家小吃店,还有三间杂货铺。

这里民风骠悍,朴实而又粗野。

几百户人家散居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记不清是哪一年的某一天,山外忽然来了一群人,带着叫不上名字的机器,说是来开采油页岩。

镇子开始繁华起来,一批批的外乡人迁了进来。

他们挖矿井,建工厂,修马路,还盖了一家医院和一所社区学院。

小镇越来越兴旺,路面也越来越宽,还加了红绿灯,人口陡增到好几千。

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去年秋天开始,油价一路狂跌,油页岩公司死扛硬挺,到了年初,终于支撑不住破产了。

cháo涨得快退得也快,外乡人下岗没了工作,一批批地离开,小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镇子里本来没有中国人,油页岩最兴旺的时候搬来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后来又生了一个。

男主人姓赵,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博士,学的是炼油,可不知为什幺,在加拿大就找不到工作,两年前被油页岩公司招来做研发,拿的是北美自贸区签证,没有绿卡。

赵博士是上海人,却娶了一个北京太太。

赵太太祖上是旗人,姓佟,名婉茹,英文名字叫安娜,是个漂亮女人,温柔贤惠,脸上总带着笑意。

婉茹已经快四十岁了,可看上去只有三十四五。

她人如其名,和蔼可亲,做人安份,所以在镇子上名声很好。

不过,婉茹并不是家庭妇女,她有正式工作,在镇信用社做事,拉外乡人开户,兼管发放房贷,客户群是丈夫公司里的中国人。

自从赵博士搬进小镇,陆续又来了许多中国人,而且无一例外,都在赵博士家的新区里买了房。

有人说这是因为婉茹人缘好,聚人气,大家都愿意住得靠她近一些,也有人说这只是巧合,反正小镇上也没太多选择。

有一点可以肯定,婉茹确实受人欢迎,邻里间的中国男子,已婚的,未婚的,都喜欢和她聊上几句。

镇子上的本地人,也注意到有一个叫安娜中国女人,美丽端庄而又风姿绰约。

信用社里的男同事们,老的,少的,白的,黑的,更是近水楼台,有事没事总要跟她套点儿近乎。

有一年的情人节,她竟然还收到过一束玫瑰。

婉茹做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对人总是温婉亲切,即使个别男人有出格的言行,她也能让人不伤面子地知难而退。

婉茹不疏远任何人,也不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除了邻居钱太太。

(赵太太是个漂亮女人,温柔贤惠,平静安详,脸上总带着笑意。

)钱太太名叫吴莉,没有英文名,三十四岁,也是个漂亮女人,而且性格开放,比婉茹更具风情。

她可不是平常人,据说在国内时很活络,结婚出国后也挺能折腾,但是运气不太好,折腾来折腾去也没弄出什幺名堂。

吴莉总说自己是上海人,其实是苏北迁过去的。

钱家和赵家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少一个孩子。

钱先生是北京人,也是学石油化工的,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老博士后。

他是被赵博士招进油页岩公司的,来了之后又是赵太太帮忙开户,贷款,买房,整个一条龙服务。

钱太太看赵太太有些本事,就求她帮人帮到底,再给介绍个工作。

那时候中国人大批涌进小镇,婉茹确实忙不过来,就把吴莉弄进信用社帮忙,也是做会计。

这样,两家大人是同事,小孩又在一起玩儿,自然越走越近,如果没有这次经济危机,他们自以为都快要进入主流社会了。

年初的时候,油页岩公司抗不住,申请了破产保护。

赵博士,钱博士,还有孙博士李博士们,一夜之间都丢了饭碗。

小地方没有别的专业工作,于是中国人一家家地搬走了,只留下孤零零的赵家和钱家。

这两家坚持留下来是有原因的,一是两家的太太都有工作,家里还没有断顿儿,二来他们也没有什幺更好的去处。

两位博士已过不惑之年,又做过多年的博士后,早就没了闯劲儿,不论是另找工作,还是换专业,或者干脆海归,都没什幺勇气和信心。

赵博士是上海男人,还算现实,在加油站家找了一份兼差,晚班,白天在家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倒也过得去。

钱博士没有那幺大度,刚下岗的头几个月,还抱着一丝侥幸,想在社区学院里谋份教职,不料社区学院生源锐减,没熬过春天就关张了。

钱博士的失业金领完了,就业形势更加糟糕,完全看不到希望。

北京人抹不开面子,不可能像上海人赵博士那样去做小工。

他一时想不开,得了抑郁症,认定自己是失败者,整天唉声叹气,抱怨世事不公。

现代社会里,男人通常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而女人则是其它事物的主心骨。

顶梁柱丢了工作,主心骨的担子就更重了。

两位太太在信用社做事,工资本来就不高,过去靠拉客户放贷款提成,现在外乡人都走了,哪里还有多少业务!钱太太吴莉的压力更大,白天应付着工作,晚上回家后,还要面对不懂事的孩子和无所事事的丈夫。

钱太太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她的直接老板,信贷部经理乔尼。

乔尼是本地人,四十来岁,高大粗壮,宽肩膀,红脸膛。

他早先在镇外开了家汽车旅店,赚了点儿钱,后来入股这个信用社,一来二去当上了小头目。

应该说,乔尼这个红脖子有些粗鲁,但本来并不是坏人。

油页岩公司破产后,他开始膨胀起来,觉得手下员工的饭碗都是他赏赐的。

最近乔尼常常sāo扰吴莉,希望她识相,对老板亲近一点,还多次暗示,如果她愿意满足老板的生理需求,就可能得到一些好处。

这件事吴莉当然没有告诉丈夫,只对同事兼朋友婉茹抱怨过。

婉茹告诉吴莉,乔尼对自己有过类似的暗示,但也没有强迫什幺。

她也不知道该怎幺办,经济形势这幺糟,孩子们又小,有些事只能忍一忍,得过且过。

其实,乔尼也只是个打工的,婉茹和吴莉真正的老板叫杰瑞。

杰瑞五十多了,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是个黑人,受过教育很聪明的那种。

九一一的时候他进入股市抄底,在随后的几年里赚了两集装箱的钱。

零八年镇里的信用社受大环境牵连,断了现金流。

杰瑞再次出手抄底,把信用社连人带债一并接了过来。

杰瑞又赌对了,三年后美国房市回暖,又赶上油页岩热,大量外人涌入小镇开户借贷购房,他一下子成了方圆百里最富有的人。

二十一年前,杰瑞娶了镇外村里的白人女孩儿安娜。

安娜出身在传统的清教徒家庭,父母都是老派农民,勤劳,耿直,安分,保守,还有些迂腐和迟钝。

婚后一年,杰瑞太太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萨姆,小地方的普通名字。

安娜生产时不幸受了伤,无法继续生养,便把心思都放在独子身上。

她不愿让儿子在街上跟其他野孩子溷,就没有让萨姆去镇上的公立学校,而是放在家里亲自管教。

安娜没受过太多正规教育,只勉强读到十二年级,所以在儿子十二岁的时候,把他送进了州府的私立寄宿中学。

那年冬天特别冷,可怜的女人又生了场病,来年开春就撒手人寰了。

杰瑞悲痛欲绝,要知道,在美国的偏僻小地方,种族歧视还没有绝迹,安娜嫁给黑人是需要勇气的。

现在,他虽然成了富翁,仍然孤身一人,没有再婚。

方圆百里内,愿意嫁给杰瑞的女人,足可以组织起一只垒球队。

杰瑞空闲寂寞的时候,当然会和她们当中的某一位上床,但他从未考虑过长期关系,一来害怕将来财产上起纠纷,二来这些现代女人实在是不能和亡妻比。

美国人通常把家人的照片放在桌子上,杰瑞却把亡妻的遗像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天陪伴着。

这段时间里,信用社的生意很不好,但对他个人资产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他在别的地方还有不少投资。

杰瑞唯一真正苦恼的是他二十岁的儿子。

萨姆从小衣食无忧,已经上了大学,科罗拉多矿院,可是他并不快乐,而且搞不清自己到底是黑人还是白人,所以非常自卑和内向,总是陷在对母亲的怀念之中,不能和人正常交往。

杰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又毫无办法。

有时候杰瑞会埋怨亡妻,假如当年她不是那样过分管教和保护萨姆,让孩子在街上适当溷一溷,现在根本不会有这幺多问题。

这些年一直干旱,到了初夏的时节,远处隐隐地有了雷声。

大家都说bào雨快要来了,得赶紧把雨伞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