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番外:一江烟雨随风泯(三)(1/1)

集英楼临水倚柳,夏日酷暑,绿柳成荫,烟柳之中白墙黑瓦,自有静谧。

江娘子抬头看着顾蕴之,故人相见恍如隔世。她福了一礼,道:“多年未见,顾郎君风采更胜往昔啊!”

当年的顾郎如朗月、如润玉、如春风,见之忘神,她家的小娘子可不是在秋千上看了他一眼,自此心心切切,不能忘却,直至一生休。

家败流亡,她还以为他经世事催残,多少改了音容,添了不少沧桑,没想到,他依然长身玉立,依然眉目入画,少了年少时的那点轻狂自许,一点忧郁绕于眉间,怕是更惹得贵女心生爱怜。

顾蕴之苦涩一笑,他不是蠢人,江娘子说得话听来刺目,隐含讥讽。吞下那点蚀心的苦意,又看她梳着妇人发髻,身上衣饰颇为雅致,那点苦又添难堪:“阿……阮……”

“顾郎君,奴已嫁为人妇,夫家姓江,不如唤奴一声江娘子。”江娘子打断他,淡声道。

顾蕴之喉结滑动,勉强撑着,不让自己失态,道:“那……那也好,是我对不住你们……”

江娘子冷笑一声,目光越光他落在阿拾身上,上前深深一福:“不曾想此生还能见义士一面,当年要不是义士舍命搭救,焉有我的活命。救命之恩不敢忘却,阿阮一直牢记心间。”

阿拾吓一跳,又是惭愧又是欣喜,道:“阿阮……江娘子多礼,我当年受的顾家恩,算不得娘子的救命恩人。”

江娘子笑道:“顾家是顾家,我曾姓王,现随夫姓姓江,与顾家并无相干。”

阿拾听了这话不像,瞥了顾蕴之一眼,不敢答话,挠挠头,道:“郎君与江娘子定有许多旧话要说,我就……我就去外头守着。”

江大在旁冷哼一声,阿拾与顾蕴之不由齐齐看向他。江大魁梧健壮,生得凶悍,他不爱长袍,喜好短衣,图简便自在。顾蕴之便以为他是健奴下人,心里暗责他无礼。

阿拾则当江大是如自己一流的人物,笑与江大道:“不知这位兄弟高姓?沉脸一道吃个酒如何?”

江大看向江娘子。

江娘子略一点头。

江大不放心,道:“我只在外头,娘子有事只管唤我。”

江娘子目光中的尖锐尽收,敛眉轻笑,柔声道:“好。”

江大跟着一笑,依依不舍地往外走,顺道瞪了顾蕴之一眼,满满的一眼鄙夷。顾蕴之皱眉,疑道:阿阮与她的下人怎得都似与我有恨?

“不知老郎主他们可还安好?”江娘子坐在桌案边,边筛茶边问。

顾蕴之收回旁思,悲声道:“家逢巨变,祖父又故去,阿爹的康健便如风中残烛,途中就亡故。二叔文弱,染疾后不治而亡,堂弟,堂弟性子桀骜,受不得押解时受的欺侮,差人……”他眼中有泪,悲痛得声哽气咽,“到了沙城,只我与小堂弟侥幸活命。”

江娘子却似铁石心惨,道:“家破人亡不外如是。”

顾蕴之惨淡一笑,正要说话,又听江娘子叹道:“人间最怕阴阳相隔,倒是王家有幸,长聚黄泉路。”

“阿阮……”

江娘子道:“顾郎君又叫错了。”

顾蕴之施礼赔罪:“是我失言。”

江娘子不置可否,问道:“顾郎君在沙城可好?”

顾蕴之又是一怔,答道:“也是侥天之幸,困顿无望之时得了厉王的赏识,在他麾下做了个笔吏文书。”

江娘子道:“竟是如此,倒也不负顾郎君的文采。”

顾蕴之面上一红,倍觉窘迫,他昔时也是誉满禹京的才子,哪里只堪当个笔吏,颓丧间也只得想:阿阮不过一个女使,只知能活命便是有幸,余的,又懂得什么。他不愿多提自己,便想问江娘子自己未见过小郎君一事。

哪知,他尚未开口,江娘子又问:“事过多年,娘子已经故去,想来顾郎君已另结良缘? ”

顾蕴之不知怎得有点难以启齿,顿了顿才垂眸道:“是,厉王做主将他恩人之女许给了我。”

江娘子勾起红唇:“真是恭喜顾郎君了,家有贤妻,身有要职,必然前程似锦。”

顾蕴之纵是个傻子也听出她话里讥讽,苦涩道:“我知你为阿绛不平,可,可……你放心,阿绛在我心中无人可替,不论生死都是我顾蕴之的元配,顾家长媳。”

江娘子抬眸,点好茶,轻轻推给顾蕴之,直视着他道:“顾郎君娇妻在伴,怕是记不得什么元一配长媳的,娘子地下孤凄,不知顾郎君可有在坟前烧过纸钱吊过亡灵?”

顾蕴之羞臊难言,掩面不语。

江娘子一拍桌案,案上杯盏碟碗齐跳,骂道:“好个薄情寡信的顾蕴之,当初你与娘子誓要生同衾死同寝,可娘子身去不过一座孤坟。事死如生,顾蕴之,你怎不信守誓约?”

顾蕴之闭了闭眼,俊秀的脸上满是愁苦,涩声道:“你放心,他日身赴黄泉,我定向娘子赔罪。”

“呸。”江娘子狠狠啐了一口,摇头道,“你还是不要扰了娘子的清静,你自去与你的娇妻同寝去吧,厉王恩人之女,一县之主,尊重非常,你顾蕴之岂敢相叛。你有妻有子有权有势,哪里还顾得娘子地下凄清。”

顾蕴之急道:“阿阮,你听我细说,我待……”

江娘子不愿听他的托词,江石早将顾蕴之的底细摸了个干净,康信县主是厉王的义女,极得宠爱,她性子有些张扬霸道,又善妒,嫁与顾蕴之后,里里外外把持,顾蕴之从不敢与之相对。

顾家败亡,顾蕴之也断了一身傲骨,甘愿依附其妻之势。

江娘子只敢失望,这个人已面目全非,哪里是她家小娘子愿将终身相托的顾郎君。

她摇了摇头,不再多留,起身要走,就听外喧闹声声。一个女子厉声喝道:“有什么见不得光?示不得人的事,要关起屋门来。你们又是哪来的泥腿田舍汉,也敢来拦我?”

外面江石怒道:“我是泥腿田舍汉,不知你又是什么人?莫非竟是公主?”

那女子羞恼又连骂几声,也不知做了什么,江石低呼一声,似避了开来。江娘子怔愣,心急起来,屋门被人一脚踹开,一个满头珠翠的宫装丽人气咻咻站在那。

江娘子转头去看顾蕴之,顾蕴之涨红了脸,恨不得寻道地缝钻进去。

来人正是康信县主,她生得俊俏,眉眼间却有几分戾气,扫了江娘子一眼,忽得换上笑脸:“这是阿郎心仪的美人吗?好似有了些年华,不过,秀眉美目,风韵犹存。”又嗔怪地看一眼顾蕴之,“阿郎,你喜欢纳了便是,难道我容不得人吗?”

江娘子皱眉,冷声道:“县主误会,我丈夫就在外头,别污我的名声。”

康信县主一愣,瞪了眼随行来的小厮婢女,转了转眼珠,只有些不信:“丈夫。”

江大进来,厌恶地横了记康信县主,护住江娘子,低声问道:“可有伤到你?”

江娘子轻轻摇了摇头,道:“夫君,我的事已了,走罢。”

顾蕴之大惊,他见江娘子身上衣饰颇为鲜亮,以为另嫁嫁得不错,自己身不由己,也不好多问,没想到,阿阮竟委屈自己如此,嫁了这么一个粗胚莽汉。皱眉道:“阿阮,他是你夫郎?”

他不信,康信县主也不信,笑道:“不许走,把话说得清楚,这样不明不白的,让人心里忐忑得紧。”

江大冷笑:“我们百姓良民,也不曾犯事犯忌,凭什么拘我们,天子脚下便这般没有王法。”

顾蕴之深深看一眼江娘子,道:“我不知你是心是有气拿话诳骗我,还是另有苦衷,你要是有难处,只管说来,我定为你做主。”

江娘子诧异,笑起来:“顾郎君还是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且不说我三生有幸得遇良人,只说你何名何姓过问我的事?”

顾蕴之急道:“阿阮,娘子早就有言在前,要我照顾你的……”

“着啊。”康信县主一击掌,道,“我道是谁,原来是王绛的小婢女,也是,你是陪嫁丫头,算起来,还真是……”

江大哪里按捺得住,一脚踹翻了桌椅,顺势又给了顾蕴之一拳,怒道:“你算老子,也敢辱我娘子,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的嘴脸,没得令人恶心。”

康信县主一声尖叫,扑到顾蕴之身上,指着江娘子怒喝道:“给我打,给我打,打死不问。”

一众健仆得了吩咐,便要围上去打杀江大与江娘子,顾蕴之挨了一记,胸口血气翻腾,情急下握住康信县主的手:“娘子,不可……”

“他们竟敢伤你,该死。一个犯上的粗汉,打死活该,另一个逃妾,更是该死,阿郎好心,我却留不得他们。”

僵持间,一人轻笑出声,慢条斯理地从外头转进来,不阴不阳道:“啊?我还道什么人物,一介孤女,口气倒不小,当众要打杀良民?”

顾蕴之抬头,煞白了脸,死死拉住康信县主,与来人道:“悯王恕罪,内子长于沙城,不懂京中礼法,这才口出狂言,并非真心要打杀人命。”

姬殷展开一把象骨扇,挡住脸,黑长的睫毛微垂,充耳不闻,摇头叹道:“小王长于京中,几辈未见如此狂徒。”

康信县主是个屋里横的,踩了硬茬,一改拔扈模样,缩在顾蕴之怀里瑟瑟发抖。

江大与江娘子对视一眼,他们在家中见过姬殷,自是识得他,只不知该不该招呼,权衡下双双上前施了一礼。

姬殷摇摇手,从身后拉出一人。

“阿泯?”江娘子顿呆在当中。

江泯神色如常,唤了声阿爹阿娘,然后抱怨道:“阿爹阿娘来了禹京,也不送信到书院,阿兄和阿嫂也跟着欺瞒,拿我当呆子哄。”

江娘子张了张嘴,江大握住她发抖的手,笑道:“那不是怕耽误你读书,我和你娘都打听过了,你那个书院一堆规矩,在那读书跟蹲班房似得,这才想着先缓缓。”

顾蕴之在地上早就呆了,眼前小小少年,眉如画,目如星,似云中月,似高山雪……依稀间似有妻子影子,这……这定是他爱妻拼死留给他的儿郎。

“你……你……”

他大急之下巨咳不止,语不成句,还是阿拾抢声喜道:“小郎君?”

江娘子面沉如水,慢慢道:“义士误会了,阿泯是我子,小郎君染了风寒,早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