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1)

胤禛尚未反应过来,身后被德妃牵着手的胤祚喊了出来。

“啊,是那天咱们在千里镜里见过的胖子!”

他这一喊胤禛也将李念原认了出来,可不是那个滚圆的大胖子么!近看比在千里镜里瞧见的时候更胖了。脸圆滚滚的,眼睛又大又圆,小肚子那微微鼓出来一块,看着同慈宁宫那只大黄猫倒颇为神似。

李念原跪下道:“小民李念原叩见娘娘,叩见四皇子、六皇子。”

胤禛指着匾额问:“这是你写的?”

李念原道:“回四阿哥的话,正是小民亲笔所写。”

胤禛道:“我不信,你写得怎么可能比完颜师傅还好。”

年龄虽小但古灵精怪的胤祚,一对和珍珍生得甚像的黑眼珠子灵动地一转,说:“四哥,他说是他写的,你让他再写一张一模一样的,那咱们不就知道他说的是实话还是吹牛了?”

胤禛拍了拍六弟圆溜溜的脑袋赞同说:“六弟说得有道理。”

两位阿哥在那一搭一唱的时候,殊不知,李念原两眼一眨不眨地瞅着他两,心里激动得是老泪纵横。

呜呜呜呜……

这就是流着我们老李家血脉的孩子啊!

哎,娘娘同我娘和我姐姐真是生得一模一样。便宜那个满洲鞑子皇帝了。

哎哟喂,两个皇子怎么能生得那么俊啊,瞧瞧六阿哥这小脸蛋同我那大外甥孙女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四阿哥这嫌弃的眼神同我平日简直一模一样。老徐不就总说,我每次到老高家吃饭,看着他家一桌所有的菜都是满脸嫌弃,好像那不是在吃山珍海味,是在让我吃猪食。

李念原内心戏之丰富,免不了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

珍珍一头黑线地瞧着激动得都快扑上去的李念原,忍不住扶额。

舅爷爷,好歹注意点形象啊!

最后她忍不住悄悄地拽了下他的衣角。李念原回过神来,把快流出的哈喇子吞了回去,说:“让小民先带娘娘、阿哥们游园,等到了书房的时候,小民再写一幅字以证真伪。

于是李念原在前头引路,德妃牵着胤祚,珍珍拉着胤禛,再有随行的宫女太监尾随在后,一行人一起进了园子。

这李园二十年前还是一片空地,据说从前是隋炀帝在扬州行宫的一角,前朝的时候还能挖出几块砖头来。

因为隋炀帝死于非命,虽然这地方是瘦西湖景致最美的一处,但因为大家都觉得这地方不吉利,历代就没人在这造园修宅。

李念原才不管这些,隋炀帝那都死了八百年了,鬼都不知道在哪儿,何来的晦气?他买下这片地后就在上头修了园子,徐承志看不过眼,当园子修好后请了金陵大报恩寺的和尚和三清观的道士分别又念经又作法,这才让李念原搬进来。

后来李念原事业蒸蒸日上,没有一星半点的不吉利,也说不清是李念原的“无神论”胜利,还是徐承志的“迷信活动”胜利。

李念原根子里是个“前”读书人,诗词书画无一不擅长,造园子的时候博古览今,颇费了番心思。要说这扬州城里,哪个富商在瘦西湖旁没园子?但同李园比,那些大多是艳俗的阿宝色,这个则是高雅的莫兰迪色。

李园的前院和后院由一片竹林隔开,前院的屋子都是隋唐风格,尤其是明堂,屋顶平缓,出檐深远,一入眼就是一股浓浓的唐风。莫说两个孩子了,就是德妃也是有些瞧入了迷。

她小声对珍珍说:“虽不及紫禁城的宏大,但沉静优雅很是庄重。”

珍珍说:“姐姐要是也喜欢这样的,不妨让皇上把姐姐在畅春园住的小院子也改成这样,反正横岛和别的地方也不相连。”

德妃不置可否,只是含着淡淡笑意拍了拍珍珍的手。

穿过竹林后就是主人家起居的后院了。

后院里有一座二层的小楼,正对着瘦西湖,登上楼便能一览瘦西湖的景致。

李念原领着众人上楼,六阿哥兴奋地指着远处湖中央缓缓航行的大船说:“四哥你瞧,那是不是皇阿玛的船?”

众人往湖上看,果然有一艘大船的两侧插满了八旗的旗帜,不是皇帝的船还能有谁的?

胤祚摇了摇珍珍的胳膊。

“小姨,你果然没说错呢。”

李念原推开二楼书房的门说:“娘娘,两位皇子,此处是小民的书房,娘娘和皇子们不妨在此地稍作休息。”

胤禛一直惦记着那字,于是说:“既是你的书房,你就在这写一幅字给我们瞧瞧吧。”

李念原应了声是,招呼家里的仆人上茶点。

德妃自从胤祚上回出事之后就处处小心,即便是在李念原家里,她还是让秋华把茶点都用银针试验过,才敢让孩子们吃。

李念原摆了架势,站在书桌后挥毫泼墨,胤禛和胤祚联手把小半盘方糕吃下肚的时候,他已经写完了一幅字。

胤禛凑到书桌边,李念原写的就是大门口的那块匾额上的“李园”两个字,两幅字无论是笔锋还是笔势都一模一样,一看就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这下胤禛是彻底信了。

他克制着自己的艳羡,好奇地问:“你怎么写得这般好?”

李念原道:“小民六岁上就开始习字,年轻的时候颇爱赵孟頫,中年开始才改练的怀素。”

胤禛上下打量了他几眼。他原本以为盐商们都是市侩的大老粗,李念原却透着一股子读书人的味道。

“你读过书?”

“小民是康熙三年的举人。”

胤禛这下更是惊奇,“那你缘何要经商?你应该去考进士,让我皇阿玛封你做官,为朝廷效力。”

珍珍差点被被嘴里的桂花糕给噎着,让李念原去清廷当官?且不说他这骨子里反清复汉的想法,就他这肆意洒脱的个性,就算真当上了官,估计也是没干几天就辞职跑路。

再说进士大多从翰林做起,那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就李念原这个骄奢淫逸的性格,怕是半天苦都吃不了。

李念原乐呵呵地说:“四皇子明鉴,小人若是去当了官就没空修这园子,更没空练字了。”

胤禛老陈在在地说:“这倒也是,皇阿玛说能考上进士只是说他书读得好,学问做得好,可不代表他能当个好官,是个能吏,皇阿玛说比如阿灵阿虽然只是个举人,可才堪大用,比翰林院那几个老学究可是强多了。”

珍珍一听乐了,把大外甥拉身边问:“皇上真这么夸他了?”

胤禛睁大了眼睛说:“姨姨,你可别告诉他,皇阿玛说了,这些话不能对阿灵阿说,省得他狗尾巴翘上天。”

嗯……好巧不巧,被人形容成狗的某人一只脚踩在门框上,心里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自个儿这会儿是该进去还是该出去。

胤祚眼尖,“咯咯”笑着钻进母亲怀里。

“四哥,你说得迟了,小姨夫都听见了。”

胤禛一回头,那扶着门框一脸尴尬的人不是阿灵阿还能是谁?

胤禛气鼓鼓地说:“你偷听!”

阿灵阿心里苦啊,他是不是真命里同雍正爷犯冲,怎么啥得罪他的事都让他给赶上了?

“四阿哥,奴才什么都没听见,奴才刚上楼,刚上楼。”

珍珍赶紧转移话题,问:“你怎么来了?”

阿灵阿说:“在船上的时候皇上瞧着娘娘和阿哥们了,就让奴才跟来伺候。”

李念原此时从书架上取下一幅卷轴让阿灵阿拿给胤禛。

“这是什么?”

李念原说:“是小民送给四皇子的礼物,四皇子不妨打开看看。”

卷轴颇长,胤禛回头对胤祚说:“六弟,你过来帮我。”

两兄弟一人拿一边,将卷轴在桌上展开,当青山绿水和崇山峻岭一并在众人眼前展露的时候,就连珍珍这个平素一贯不识货的主都忍不住惊叹起来。

“是《千里江山图》!”

李念原心里暗暗得意,忍不住捋了捋胡子。

看,他是不是很厉害,给四皇子的见面礼就是号称天下第一神品,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一屋子的人都好奇地围上来看,德妃这几年在惠妃那瞧见过不少好东西,但《千里江山图》这样的神品还是第一次见。

“惠姐姐说明相之前就一直派人在打听这幅画的下落,不想原来已经被人收走了。”

李念原问:“这礼物是小民为四皇子挑的,四皇子可是喜欢这纸上画的千里江山?”

德妃美目微眯不着痕迹地往李念原的包子脸上一扫,可但见他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德妃又无奈一笑暗叹自己过于草木皆兵。

胤禛一脸嫌弃地把那对生得同德妃和珍珍一样的秀气眉毛一拧。

“我不要,这大清江山都是我们爱新觉罗家的,我要这纸上的江山做什么。”

珍珍没忍住,搂着他笑了起来。德妃也是忍俊不禁,轻轻往他后脑勺上拍了一下。

“人小鬼大,怎能如此无礼?”

精心准备的礼物被彻底嫌弃的李念原却是一点都不觉得丢面子,更不觉得失望。

瞅瞅,咱们四皇子这话说得多好,要这纸上的假江山做什么,要就要真的万里江山!

有志气,是干大事的!

阿灵阿这心里可是长舒了一口气。

看看吧,礼物送不出去可不只是他一个。这锅是雍正爷的,是他品位高,是他难伺候。

他凑到李念原身边幸灾乐祸地说:“李老爷,看来你这一万两白花了啊。”

李念原剜了他一眼。

真是小瞧了他了,他老李这辈子什么事没经历过,是那种受了一次打击就退缩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