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童子试(1/1)

从江大嫂那得知,她那表妹叫周敏,年15,与江西正好是同岁。不过,考察这位姑娘的事只能暂且先放下了,因为有一件攸关全家的重要事情发生了。

据江南讲,江北就要去参加童子试了。童子试亦称童试,即科举时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在科举考试中,以进士科考试最为重要。进士科正式考试共分三级:院试乡试和会试与殿试。不过,在院试之前,还要经过县试和府试,它可以看做是科举前的预备性考试,也就是童拭。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这可不是一般人都可以参加的,有着不少条件。

县试要求有4名村庄里的人和1名秀才保举方可参加考试。府试要求5名村里的人和一名秀才保举,方可参加考试。院试则要求有6名村庄里的人和2名秀才保举方可奏效。县试和府试分别由本县知县和知府主持,府试及格者称为“童生”。

县试第一名叫童生,院试第一名叫生员,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而殿试第一名则叫做状元。

院试合格后被称为秀才,此人方可进入官学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秀才资格,没有功名,还算不得读书人。可以说,童试是科举的第一部分,也是科举必走一步。

若被称为“秀才”,那么也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这些考试必定是相当复杂的,有些读书人要多次尝试才能通过最基本的县府试成为童生。亦有人得到童生的身份后,院试多次落第,到了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大不乏人。

由此可见,江北的这一次考试是至关重要的,县试是由县官主持的考试。要向本县礼房报告,填写姓名籍贯年岁三代履历,并取得本县廪生保结,保证不是冒籍,匿丧(遇有父母之丧,二十七个月内不得参加考试,违者叫匿丧),不是倡优皂隶的子孙。

身为参考人员的江北并不在意,反倒是家人们包括苏晨都是忧心忡忡的。苏晨张罗着考试时候的必需品,因为考试需要考5场,所以就涉及到了一个吃饭问题。幸好,自从苏晨开了茶馆之后,就早早的考虑到了饭菜保温的问题,所以只要在那天早点为江北准备好饭菜就好了。

紧张的一刻终于到来了,这一天,苏晨天未亮就起来了,同时早起的还有那三兄弟。鉴于考试比较费脑子,给江北的饭菜苏晨多了鱼肉丸子与鸡蛋。

因县试是由镇上的县官主考,所以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才一起向着镇上出发。

路上,江南不停的叮嘱着江北,一会说,别忘了这个,一会又说别忘了那个,跟个老妈子似的,就可以知道江南有多担心小北这次的考试了。

只有江西虽然也叮嘱自己的弟弟要注意些什么,可是有些时候总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总见他神游天外,要不是这次是江北最为重要的考试,说不定他都不愿意出门了。

其实,苏晨也不愿意江西在最近出门,为什么呢?因为李芹的亲事就在这几天,苏晨也不希望小西触景伤情。有些事情,不是当事人不知道其中的伤痛,对于小西内心的痛楚,只有时间才能帮他慢慢地抹去伤痕。

看着他们三人说笑着,苏晨倒有点羡慕。他自己从小都是独自一人,在孤儿院的时候,虽有不少人陪伴着,可是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院长什么的虽能够照顾自己,可只能给予安身之处,无法代替亲人在身边的存在。

这就是血浓于水,亲情的微妙,在于可以冲破一切阻挠。亲情那是一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要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因为那就是亲情。

可惜的是,苏晨在上一世从未感觉到,而在这里,从江南他们身上深深领悟到了亲情的可贵,亲字固然重要,可“亲情”重在“情”字。不是亲人也可以有亲情;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

一起将江北送到了考试处,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前,大家才慢悠悠的开始做今天的事情。

茶馆的生意早已步上了正轨,苏晨开始慢慢地将每天所需要做的菜色教给兰嫂子。这一点,苏晨其实是经过了江南的同意,两人商量好之后,苏晨才开始做的。一开始,苏晨为何不教,原因很简单。

兰嫂子虽说看着蛮老实的,可是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苏晨对她并不了解,又怎么会与她推心置腹呢!再说了,她的婆婆可是大伯母啊!这一点苏晨可不会忘记!

可是经过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相处,兰嫂子的为人苏晨可说的上是了解的一清二楚。她的老实并不是装出来的,而他们夫妻俩又都如此可靠,所以苏晨才会有这样的决定。当然了,兰嫂子的收入也相应的提高到了20文一天,至于大山哥,固定的收入一天15文。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就从兰嫂子开始改变吧。

苏晨倒是挺为女子着想的,难道是因为他自己对现在的身份越来越适应的缘故?反正苏晨自己并不这么认为,自己女子的身份,虽仍是在冒充,时间虽然蛮久的,可他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就该遵从女子的三从四德。去他的,我又不是女的,凭什么屈居人下。

不管苏晨是怎么想的,江北的考试(县试)终于结束了。

看着归来的江北,大家有许多的话想要问,归根结底都是想问这次的考试考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