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开张(1/1)

“干个体?”黄玉秀吃了一惊,当下就摇头,“那哪儿能行啊,那成了挖社会主义的墙角,成了投机倒把啦。”

“妈,现在已经不兴讲什么投机倒把了。”李辉无奈地笑一笑,他知道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改革开放还保持着怀疑的态度,更何况黄玉秀本身就是一个老实胆小的普通劳动妇女,容易满足,对于物质条件并没有什么野心,他在开口劝说的时候已经作好了心理建设。

“您没看前两天的报纸吗?咱们秀水县的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都给改成工商行政管理局了,这就是眼下的风潮啊。现在国家领导就希望把咱们的经济搞起来,日子越过越好,干个体不是坏事,而且还是帮着国家出力呢!”

黄玉秀知道李辉现在脑子灵光了不少,说出来的话头头是道的,听着也有道理。但是辞职干个体可不是小事,她半信半疑地说:“那……就算是这样,也不成啊。我在副食品店里干得好好的,多少人想进还进不来呢,那可是国家给的铁饭碗。就算最近这段时间是忙了点,但是说不定过段时间就又清闲些呢?总不能因为这个,就把饭碗扔了呀。”

“妈,现在咱们和外头的洋人交了朋友,以后国外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只能越来越多。到时候这个也上架,那个也要卖了,你就更忙得不可开交了。现在只不过是连着干了一小段时间,你就已经累倒了,要是再来一次的话……”李辉垂着头,停了一会儿又抬起头来可怜巴巴地望着黄玉秀,“要是你有什么事,那我怎么办?”

黄玉秀看着儿子可怜的小模样,心都快要揪起来了,差一点口一松就要答应他。李辉看着她动摇的样子,再接再厉地加了一把火:“妈,我想考秀川中学,以后还想考大学呢。你万一要是有什么事,我不光书读不成,以后的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了。”

是啊,儿子读书要钱啊,到市里头读书,又是中学,钱肯定比现在花得还多吧,中学还要学英语,听小张说现在城里头的年轻人都流行用一种小小的收录机听英语了,屋里头的两个孩子也要花钱,马上李伟也要读小学了……

一想到几个孩子的教育费用,柴米油盐,黄玉秀就心乱如麻,这些问题她以前竟然都没有去思考过,她迟疑地问道:“辉辉,你说的,干个体能挣钱?不丢人?”

李辉想都没想地立刻答道:“当然能挣钱,你看我和小江楚飞租书都能挣钱,你要是去开个杂货店卖小百货,买的人可就更多了!一点都不丢人,我不是说了么,这是帮国家忙呢,也能方便群众,是大好的事儿!”

“可是,那些货从哪里来呢?总要进货的吧,还得要铺子啊。”黄玉秀还是有点犹豫不决。

“妈,你忘记小江的爸是干啥的了?我星期天的时候要到他家里头去,我就顺便问问呗。”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对于政府官员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感,黄玉秀一听李辉要去问张万江的爸爸就吓得直摆手说可别麻烦人家了,李辉笑着叫她不要担心,他和张万江的爸爸早就说过好多次话了,再说,这也是替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没有什么不好说的。

黄玉秀见李辉坚持,她拗不过儿子,又因为身体和想为孩子赚多点学费的原因心思也活泛了。回过头她惴惴不安地给李大壮提了提,当然她压根儿就不敢说这是李辉的主意,只说上班觉得很累头也痛,有点坚持不下来,就想着出来自己开个店。李大壮一开始也很反对,他觉得干个体丢人,不守本分。又觉得自己上着工,让家里头婆娘在外面支摊子做买卖,容易招人嚼舌头。黄玉秀这会儿已经是活动了心思,便没立刻退却,而是把李辉找来的报纸给他看。李大壮读书不多,那上头文绉绉的话一套套的他不怎么看得懂,但是报纸上写着支持私人经营的字却还是认识的。又想到黄玉秀站柜台身体怕是也要垮,干脆就说暂时不反对了,等黄玉秀想出个章程再说。

李辉知道两个人勉强都没什么坚持的反对意见之后,星期天早上吃过饭就到了张万江家里头。张万江的爸张建国之前就听张万江提过这事,见他来了就笑眯眯地招呼他喝水吃水果糖,看李辉乖乖地喝了才笑着问他:“辉辉,听小江说,你想让你妈辞职出来干个体?”

“嗯,我妈现在身体不好,医生说不能太劳累了。她在副食品店上班一站就是一天,我们家里头都挺担心她的身体的。张叔叔,要是我妈出来干个体的话,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吧,我看现在都没人有什么动静呢,要是我妈真干成了,可算是先锋吧,上头会不会有表彰啊?”

李辉和张万江关系近了之后也常在张家走动,张建国对于儿子身边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好朋友当然也不是就放着不管的。他们两口子工作都很忙,张万江奶奶对张万江又溺爱得很,都没有什么时间管他,就怕张万江交到不好的朋友会被带歪,更何况李辉之前又是出名的傻子,自然更是要注意。

张万江自从和李辉玩得好了之后,似乎对李辉非常敬服,开口闭口就是“我哥是这样说的”,“我哥是那样说的”,搞得张建国暗地里对着老婆抱怨,这知道的就知道他们俩是好朋友,这不知道的还以为真是他哥呢,连对着我那臭小子都没有那么听话!言语之间还吃了李辉一通醋,张建国老婆瞪着他说这有什么关系,谁叫你不会教儿子,你看小江现在可比以前懂事多了,还知道要先把作业写完才能玩,吃饭还懂得把好东西先让给大人了,这不都跟着李辉学好了?

等到后头李辉折腾出来租书摊子的事情,张建国已经看出李辉的不凡之处来,还悄悄和老婆讲说不定这李辉还是儿子的贵人呢,这样的岁数,脑子可够用了。看他的那些办法,提价啦,收书啦,一套一套的,长大了准是个人才。这会儿看李辉问“表彰”,忍不住拍拍他脑袋,张万江在一边嚷:“爸,别乱拍我哥脑袋,那可是世上第一聪明人的脑袋,给拍傻了你可赔不起啊!”

“滚滚滚,你这个臭小子,眼里就剩下哥,爸都没影儿了!”张建国笑骂道,其实并没有生气。他自认看人的眼光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早就认定了李辉是块璞玉,往后一定要发光的,自然对于张万江和李辉之间的交好是很乐见其成的。

说笑了一阵,张建国才把话题给带回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慢慢的说:“辉辉,老实给你讲,你来找叔叔,叔叔当然是很愿意帮你的。但是这件事儿,不是张叔叔不帮忙,实在是现在牵扯上这个体户,就有点不太好办。”

听他这么一说,李辉并没有立刻感到沮丧,反而一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在任何时代,新的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施行的初期阶段,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除此之外,装为难也算是一个官场技能了吧,不管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在请求帮忙的人面前总是会表现得困难万分的,一来,这样帮了忙之后,会显得你出了很大的力,也能得到别人更大的感激;二来,要是这件事最后没帮上忙,黄了的话,也早有铺垫,别人不至于会怨怪你。所以当他一看到张建国露出为难的样子,他便也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配合着张建国说了几句,才问道:“为什么不好办啊,我看报纸上头都说了啊,要鼓励这样的事情嘛!”

张建国笑着摇摇头,只想着李辉再聪明也是个孩子,孩子哪里懂得政治里头的弯弯道道。这之前不到一年的时间,你在自家院坝里头种棵菜都是搞私有制度,现在就突然给你说政策放开了,你们尽管去倒卖商品吧,赚了钱都归私人所有什么的,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螃蟹可能好吃,但是第一个人却要小心被夹到嘴巴!

当然这些东西他也不好说得太明白,就模模糊糊地说了几句,李辉当然能听懂他的顾虑,一时也有点发愁起来,张建国的想法是这个时候的地方官员的普遍的正常的想法,关系到自己的政治生命或者说是身家性命,当然要谨慎。如果他不是来自于后世,估计如果是他坐在这个位置上,也会选择三思而后行,跟着大部队走虽然拿不到太多功劳,但是是最稳妥安全的做法了。但是他要怎么来劝说张建国呢,总不能说“你放心地去干吧,我知道这之后的历史呢”这样的话吧。

他想了一想,倒是让他想到一个办法,现在工商管理也是处于草创阶段。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没有任何经验可谈,是实实在在地摸着石头过河地在搞改革,要想规范管理个体户,把经济搞活,地方政府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要是让秀水把发展个体户的想法写成社论发到报纸上,就能看出上头对这件事是什么样的态度。当然这个办法李辉是不能和张建国直说的,于是他只好迂回曲折地把话题绕到了报纸上面,时不时地提醒几句,看张建国最后突然猛拍大腿的兴奋样子,他应该也是想到了这个办法,高兴地直说李辉是贵人。

张建国的动作很快,他是副县长,本来就是分管经济的,新成立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在他的分管范围内。张建国有个老朋友在秀川日报做记者,也就是之前张万江和李辉提过的那个人,张建国这次就找他帮了忙。过了没几天,李辉就在报纸的头版上看到了大大的标题——《搞活经济,发展个体工商户势在必行?》

这篇稿子一出来,在秀川乃至四川省都有了很不错的反响,正如李辉所料,几乎没有任何负面看法。张建国也很兴奋,把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内容,这在全国来说都算是打头的,要是干好了,这可就是他的政治资本啊,他今年也才30多岁,正是年富力壮的时候,还想往上头再提几级呢!

张建国趁热打铁,立刻带着班子下基层调研,李家就被选作了调研的第一户人家,随即又走访了其他的人家,对于干个体,大部分老百姓的看法就是,别人家要干的话,好啊,咱们买东西方便了,听说不要票啊,咱们自己干就算了吧,这活太难,干不来。实际上人们也还是被左的思维禁锢着,觉得干个体有风险。走了一圈下来,张建国也基本上摸清楚了情况,这个事情是值得干的,但是还得慢慢来,老百姓们的观念还比较保守,等到第一批个体户干出了成绩,之后不用政府宣传,他们自己也会来的。

就这样,工商管局在张建国的授意下,连夜赶出了一个简单的个体商户管理办法。向县委打了报告后,秀水县决定先期发展50名个体商户,给予一定的扶持。李辉得到消息很早,在老百姓们还在讨论着这个话题的时候,他已经帮着黄玉秀写了一份个体经营小百货店的申请。有张建国在,他们的申请是最快批下来的,黄玉秀听到审批通过之后,心里头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终于下定决心要辞职了。

黄玉秀的辞职没有引起什么风浪,辞职报告也附上了医院的病情诊断,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承担长时间站立的工作,所以非常顺利地就办好了辞职手续。等到她的辞职手续一办好,李辉就拉着她去了工商局办营业执照。这个时候的营业执照还很简陋,就是一张白纸,上面拿碳素墨水手写了个体工商户的姓名经营项目,还贴了个一寸的照片,最后盖了个工商局的公章就成了,连店面的地址都没有写。

说到店面李辉就有点犯愁,李家住的是居民院子,虽然也是在大街上,但是并不算真正的临街的地方,要想生意不错的话必须是要重新找门面的。关于门面,这会儿也没有什么私人的门面,都是国家的。他们这第一批工商户得到了秀水政府的大力扶持,门面之类的是由政府来出的。

李辉本来想着最好能在秀川市里头搞一个,那儿毕竟是市区,经济方面的前景肯定比秀水还要好。但是这样一来,还想让公家买单就不现实了。商业经营当然是要在当地才能起到活跃经济的作用,秀水政府可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更不会圣母到出钱出力地让自己的老百姓去搞活秀川市里的经济。

看来只好等到自己的钱攒起来,以私人的名义到秀川市去买一个,李辉有些遗憾地想着。

挑门面是个关键的事儿,从古到今做买卖的人,都知道要把铺子开在好地段,不然怎么吸引买主呢?他们来来回回看了好几处地方后,又犹豫考虑了两天,最后还是挑了自家门口这条街上的一个门面。图的就是离家近,方便,而且本身这条街上的居住人口也挺多,开个小杂货店是不愁没有销路的。

这个门面是老建筑了,土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楼上是个小阁楼。这块地方早前是县里面纺织厂的展示柜台,但是秀水的纺织厂一向经营惨淡,这一次搞改革,上头领导开会一碰头,就把这个门面划了出来给个体户。李辉去看了看,总的感觉是十分的满意,虽然房子是土木结构,但是空间还是很宽敞的。楼下的地方大,空间高,看上去没有压抑感。阁楼也不算小,能囤放商品货物,需用时还可以睡人。两个小缺点就是这种老式的建筑采光不大好,而且这会儿也没有什么卷帘门之类的,每天开店关店的还要一块一块上下门板。总算李大壮还算得上是个壮劳力,且黄玉秀干个体的事儿他也应了下来,上下门板的事情交给他黄玉秀也不算太辛苦。

门面选好,货源也不用操心,有了营业执照他们就是正大光明做生意。因为是以前纺织厂的展示店面,柜台写价目的小黑板都有,所以在李辉的建议下,李家只是用简单的石灰水刷了刷内外墙壁,再把玻璃柜也擦得干干净净的,没过两天,放了两串鞭炮,黄玉秀的小杂货店就开张了。

开张的当天,李辉把手底下租书摊的小弟们都叫来,每个人都发了两分钱,叫他们放学之后就去自家店里买东西。小猴子在一边问说租书的生意怎么办,要不要歇一天?

李辉笑着说:“用不着歇,该怎么弄怎么弄,照常经营,咱们比平常提前半小时的样子收摊就成。如果有人问,你们就说那边开小杂货了,什么东西都有,要去看看热闹呢。”

张万江听了在一边直点头,哥这一招真是妙,租书的生意也没耽误做,还顺带把杂货店给宣传了。

等放学时几个人过去一看,李辉的笑容就更开怀了,生意好的不得了啊。这杂货店还是有自身优势的,黄玉秀人老实,卖东西也不贵,再加上东西又齐全,这就很能抓顾客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店铺分工是很明确的,你要买扫帚买簸箕得到一家店,买了之后你要买针线又得换一家店,买完针线你兴许还得打瓶酱油什么的,你还得换家店。本来这样也多少年都过来了,老百姓们也都习惯了。但是黄玉秀这店一开张,那些本来只是来瞧个新鲜的人就发现了好处了——这多方便啊!再也不用东跑西跑的了,什么都有!

买东西的人是越来越多,黄玉秀由一开始的担忧也变得高兴起来,工作得也有劲了,这可和之前副食品店不同,这卖得越多,挣得就越多,这可都是要落到自家荷包里的钱呀!

李辉看到黄玉秀笑容满面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应该说眼前的场景是他早就料到的。最开始开店的时候,黄玉秀没有自信,就打算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卖卖副食品就成。李辉把胸口都拍肿了赌咒发誓地要她相信自己一回,她才敢进各种各样的货物来卖。

眼下看她忙得不可开交,李辉回头给张万江和楚飞招呼了一声,就急忙钻进店里去帮忙。结果李辉却是个“眼高手低”的,没办法,他再怎么伶俐,毕竟也不熟悉货品的摆放,寻摸个东西得找上好半天。他数学做得再好,连哪样东西卖多少钱都不知道,人家问他他也只好转头去问黄玉秀,反而给黄玉秀添了乱,最后被黄玉秀忍无可忍地卸除了他的工作职权,要他回家去。

就算是被赶出去,李辉也照样心情好得不得了,站在门口看了一阵,心里头又转过了几个主意,这才满意地背着书包回家。

他回家也没事做,作业在学校已经做完了,李伟和李大壮都不在,估计是去接黄玉秀了。李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不知道在做什么,这学期她倒是努力得很,以前每天回家就要去踢毽子的现在也不去了。李辉想了想,黄玉秀忙了一天回家也该累了,他干脆把书包一放,就先去厨房把饭蒸上,然后端了个簸箕在客厅里边摘菜边等人回来。

本来这会儿就已经是冬季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还没进屋,李辉就听见李伟在外头嚷着肚子饿。李大壮说了他几句,但是声音里头居然也没什么怒气,显然心情好得很。李辉见黄玉秀要进厨房,便笑着说让她先去歇歇,自己能炒菜,就是几个蔬菜而已。黄玉秀拗不过他,便拿着一个蓝色塑料袋进了客厅去,那里头放着小店一天的本利收入,她心里也急切的想算算账。

“怎么会这么多?我该不会找错了谁的钱吧!”李辉刚从厨房端饭出来就听见黄玉秀的声音,一家人都围在桌子边上,蓝色的塑料袋敞着口子,里头装满了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

李辉眉毛扬了一扬,看样子第一天的生意就很不错啊。刚走到黄玉秀旁边,黄玉秀就拉着他说:“辉辉,你来看,怎么会有这么多钱?会不会是我弄错了?”

李大壮在一旁嗤了一声:“怎么会弄错,我们每人都数了一遍,要不也让他数数?”

李辉接过钱仔仔细细的数了一回,算出来的数目确实让他都吃了一惊,但是他很快就回过神来,“这不是净利润吧?”

“不是,但是就算是毛利,这也是太多了啊。我们单位姜主任是部队士官复员的,当了好多年兵,复员费拿到手是2000元,那可是买命钱啊。咱们只是卖了一天东西,怎么就能赚这么些钱?要是天天都能这么挣,那不是能做成个万元户了吗!”黄玉秀惴惴不安地说。

李辉笑了笑:“妈,这只是第一天,大家都图个新鲜,什么都买,所以生意好。有很多东西又不是天天买的,以后就不会有这么多钱了。你不要怕,钱赚得多,咱们也给国家交税啊,赚得越多交得越多,纳税光荣嘛!”

“还有,你这里头是没有分项目的吧,卷烟的钱是不是也在里头?”黄玉秀卖卷烟张建国也帮了忙,货是直接从烟厂拿的,比在烟草公司进货便宜得多,而且还没有名额限制。但是价钱却和外头标的一样,当然要赚得多点。

“是啊,说到咱能卖卷烟,还真得感谢张县长,回头要不咱们也给张县长送点东西去吧!”黄玉秀看了一眼李大壮,见他没有反对的意思又絮絮叨叨往下说,“这卷烟可真是好卖,那天下秀和红金龙,我往店里头各拿了几十条都卖光了啊,还有别的贵点的烟也有人买……”

一家人看着桌子上的钱就以后的辉煌前景畅想了一番之后,黄玉秀才把桌上的钱整理好,拿进屋子里去锁好了,才宣布吃饭。

饭桌子上,李辉说起最好是给杂货店挂个招牌。黄玉秀觉得没什么必要,又不是什么大生意,做招牌还花钱。李大壮没出声,李伟不懂,李丽还支持了李辉的看法。李辉不能告诉说这是什么广告效应,只是给黄玉秀讲,以后干个体的人会越来越多的,自家占了先,就要把名气给开出来,要让周围的人一提到买杂货就想到自家店,那肯定就要有个招牌才行。

这么一说,黄玉秀也懂了。就像秀水的北街有家“老太婆炸酱臊子面”一样,大家都知道这家面馆的面好吃,不知道的人听说了,也冲着这个招牌去吃是一样的道理。最后商量了一番,决定把杂货店的名字就取名为“玉秀杂货店”,第二天一早,就让李大壮去找人做招牌。除此之外,李辉也成功说服了黄玉秀给店里面招一个人帮忙,这事儿李家上下都没人反对,李大壮别的不提,倒是还记得黄玉秀身体不好。何况生意这么好,请人的那点钱还是出得起,有人来帮衬了,招呼客人更周全,这进项怕还要更多呢。

请人的事情不是很简单,店里头什么东西都有,还得想着万一黄玉秀人不舒服,这个人还能顶上店里头的事,必须要人品过得去,嘴巴还能不碎才行。店里头每天的钱进进出出的,也不是小数目的,就算没什么坏心,但是爱嚼舌头的拿出去说了,只怕也惹得人眼红。说到这里李大壮倒也被提醒了,严厉地给几个孩子下了命令说不许把家里头店铺的事情拿出去给人说,谁问都说不知道,特意地给李伟耳提面命了一番。虽然家头有钱了不能出去炫耀让李伟有些遗憾,但是想到以后他就可以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他也就高兴起来了,对于李大壮的要求也是连连点头。

随着“玉秀杂货店”这个招牌挂上,黄玉秀的杂货店的生意简直可以用“蒸蒸日上”来形容。她听李辉的话,因为店子采光不好,又在店里面安了两盏60瓦的日光灯,大白天也开着,照得整个店里都亮堂堂的。她的店,物品丰富,进门就能看到一排干干净净的玻璃柜台,里头东西也摆放有序,柜台的背后还增加了一墙壁的货架,上面也摆得满满的。货架的最上头还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本店新到货的商品,或者热销品的信息等等。这些都只是营销的小手段,但是在这个年头无疑是新奇的,在没有招到合适的帮工之前,店里的生意依然红火,黄玉秀忙里忙外的,反而头痛的毛病也没有犯过。这倒让李辉觉得有点奇怪,想着黄玉秀的病会不会有心情的因素在里头,又想着最好是快点挣到钱,起码先让人去做个脑部的检查才能安心。

这一年的春节比较晚,连带着孩子们考试都比往年要迟一些。楚飞考完试就回京城了,临走时还别扭地和李辉张万江说了春节快乐,张万江缠着说要新年礼物他竟然也答应了。然后学生们拿了成绩之后,学校又特意给整个六年级开了个小会。小会上说的就是关于学生毕业和上中学的事,李辉这一次又考了年级第一名,而让黄玉秀感到双喜临门甚至多喜临门的是,李辉拿到了秀水一小为数不多的推荐考取秀川中学的名额。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时代的个体户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批万元户,一个认识的叔叔,就靠着卖秋衣秋裤和军大衣,每个月能赚1000块以上,当时是81年。

另外黄妈妈这个时候还没有存个人小金库的意识,很快就会出现一个契机,会让她明白“手有余粮,心中不慌”的道理。也算是个小剧透了,嘿嘿=3=

这是今天的第一更,另外稍微晚一点还会有第二更,现在正在加油码字,我很勤快吧=3=求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