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对青玉(1/1)

帝丘城北,卫君宫殿。

正南宫门一旁的一扇小拱门外,停着一辆马车。车后的帘子一下子被人掀开了,从里面走出两个人来,一位锦袍中年男子,一位青衫俊朗少年,这两人正是王家家主和阿墟。

阿墟在宅中一呆便是数天,闲着无事正好用来巩固一下刚突破的境界,今日天还未亮,王家家主突然遣人来报,说是今日便可带阿墟前去拜见卫君。不多时,便有马车前来,王家家主正好也在车中,二人便同乘一车前去往。

卫君的宫殿建的并不奢华,土筑的宫墙反而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这样的气息没有几百年的历史沉淀,是很难形成的。

王家家主和阿墟两人在路上都商议好了,阿墟暂时先充作王家家主的贴身侍从,等进了宫之后再见机行事。阿墟从马车里拿出一只玉盒来,这玉盒乃是一种温玉所制,隆冬时节佩戴在身上有一种暖暖的感觉,很受一些权贵人士所喜爱。

两人在宫门外等了约莫一炷香的工夫,便有前去通传的内侍前来回报,说是国君宣王家家主觐见。

两人来到拱门前,王家家主对门前侍卫解释说阿墟乃是他的侍从,陪他前来向卫君献宝,侍卫扫了一眼,见阿墟手中捧着玉盒,便没再盘问放两人入了宫。

那内侍领着王家家主,阿墟则跟在王家家主身后一直往前走,约莫过了三个广场和两座大殿,三人才停在一座宫殿之前。内侍引着王家家主径直走进宫殿之中,阿墟却被命令在殿门一旁候着。

阿墟一个人候在殿门前,闲着无事,双眼便打量起眼前的宫殿来,只见这殿门之上悬着一块大匾,上面竖着题了三个大字“祈泰殿”。

候不多时,殿中便传来一声洪亮的传召:“宣王家侍从进殿。”

阿墟理了理衣衫,看了一眼手中玉盒,还有些不放心的打开来又验过一遍,这才低着头朝殿中走去。

阿墟进了殿中,偷偷扫了一眼,只见大殿正中席地而坐着一位二三十余岁的年轻人,身着绣纹黑袍,头戴紫青冠,这年轻人想来便是卫国国君了。王家家主恭顺立于下,殿中还散站着几位内侍宫女。

王家家主一躬身施礼道:“启禀君上,下臣偶得一件奇物,特来献于君上。”

“喔。王卿所得是何奇物,快快呈给本公观瞧。”卫君本来无精打采的脸上,闻听此言顿时起了一丝兴致。

阿墟将手中玉盒呈上几步,自有内侍太监接过手中,小心的打开玉盒验过无碍之后,才恭敬地呈到卫公面前。卫公有些好奇的看了一眼,这温玉虽然不错,但身为一国之君身边怎会缺少这些东西。

他再往盒中看去时,原本有些闲散的神色突然一紧,接着却是脸色大变,身子往前一探,一手抓起盒中之物,放在眼前仔细端详起来。那是一块拇指大小的青玉,上面刻着一个豆粒大小的“墟”字,正是阿墟的那块贴身青玉。

卫公一手握着那块“墟”字青玉,另一只手却微微抖着伸向了自己的腰间。再见他的手抬起时,手中竟然也多了一块青玉,他将两只手中青玉放到一起,脸色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

若是有旁人去看,便会放下这两块看上去竟然几乎一模一样,不管是大小材质,还是颜色做工等方面,几乎丝毫无差,唯一不同之处便是青玉上刻得小字,其中阿墟那一块刻了个“墟”字,卫君拿出的另一块却刻了个“遬”字。

【注:据史载,卫成候,卫声公之子,姬姓之卫氏,本名为遬,因与先祖卫穆公同名,即位后改为不逝。】

底下站着的王家家主见到卫公面色大变,他心中却是松了口气,暗自高兴这一次赌对了。

原来王家家主早就从当年雕琢这一批青玉的一位老匠人口中打探到,当年声公得蒙周天子赏赐了一块青玉之后,便命这匠人将青玉分成大小不等的数份,其中最大的两块便刻成了一模一样的佩玉,分别赏赐给了国君夫人所生的两个公子,上面还刻上了两个位公子的名字。

而阿墟手中那块带“墟”字的青玉,经老匠人鉴定,正是两位公子中的小公子所配,而当年得到另一块青玉的长公子,早已成了现在的卫国国君。

王家家主虽然相信那老匠人所言,但是兹事体大,不容他有失,一番计较之后,他还是决定这件事先在暗中进行,之后再转明较为稳妥一些。

王家家主在来的途中还与阿墟商议了一番,阿墟自然也是十分赞成,毕竟直接让他拿着一块青玉大喊着对卫公说我是你弟弟,这种举动也太冒失了一些。于是便有了开头,阿墟装扮成侍从,再随王家家主进宫献宝之举。

卫公紧盯着手中的两青玉,足足过了许久,激动的神色才缓缓平静了下来,他一手举起阿墟那块青玉,开口问道:“王卿家,你这块所献青玉从何而来?快快如实报来,本公必重重有赏。”

“禀君上,此物乃是我王家一卿客所献。”王家家主如实而答。

“你那卿客所在何处?”卫公以手扶案,说话的语气有些迫切。

“正是此人。”王家家主单手一指,正对着阿墟所在方向,“此人名叫阿墟,幼年迷失于深山,为我王家一位家祖所救。”

卫公循着王家家主所指望去,但见一位十六七岁的俊逸少年郎,虽然穿着简朴,浑身上下却透着一丝英气。这少年郎低而立,一副温雅知理的模样。卫公只看了这少年郎一眼,便看着他有些欢喜了。

卫公声音柔和地问道:“少年郎,你这青玉是从何处得来?”

“回禀君上,这块青玉自打小子记事起,便佩带在小子身边了,十余年来从未离身。”阿墟虽然动作恭谨,但说起话来却是不急不缓的,也很自然。

“你,家乡何处?父母何人?”卫公继续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