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他是部队的笔杆子(1/1)

顾明波爱好文学,时常有文章发表,虽都是豆腐块一般大小,但在部队已渐露头角,受到领导器重。要知道,在他们的那个偌大的部队里,就是堂堂的政治处新闻干事,每年也只有那么一篇三月三燕子来了,部队营房如何保护燕子筑巢的报道之外,并且还是与其它部队综合发表在一起的,其它似乎再也发掘不了有价值的新闻。

说起来也是,部队每天都训练值勤,刻板似的,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偶尔发生一件重大事情,也是属于军事机密,不能上报发表的,这就难怪新闻干事无所事事没有新闻可写了。

但顾明波不是这样。

部队座落在山岙里,高大的围墙将一大片后山圈了进来。他们部队驻地是有名的水蜜桃之乡。某日,部队领导在吃了水蜜桃后,面对莽莽一片的后山忽发异想,如果把这片山地开垦出来种上水蜜桃,这前景也许十分美好。于是,在一次党委会上提了出来,并且得到了一致好评和通过。

部队做事惯于雷厉风行,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就以连为单位包干了这大片山林,热火朝天地进行起了开垦竞赛活动。没几天,原先郁郁葱葱的丛林消失了,数百亩山地一垄垄,一块块地开垦了出来,并很快栽下了桃苗。

这样富有创意的行动,这样大规模的开垦,不乏新闻价值,新闻干事照例是要写的。但他求功心切,一开始开垦他就写了,新闻的主题也只是就事论事,说领导考虑到水蜜桃好吃,为了改善官兵生活,果断决定开垦种植。

稿子寄出后石沉大海。

这分明是不合事宜,那时是夏天,娇阳似火,万物伏夏,不是什么植树的日子。跟不上形势,报社压根儿就不会采用。

这么大的动静,在报上一直见不到有关报道,顾明波就坐不住了。在植树节即将来临前夕,他写了一篇主题反映部队绿化营区种植经济林的通讯寄往军报,一下子就采用了,引起了轰动。尤其是那位提议开林种桃的领导见了报道更是喜不自禁,对顾明波充满了欣赏。

部队的工作,尤其是成绩,如果没有报道出去,上级领导就不会了解,不会知道,做得最好,也只是闷在自己部队里,争取不了光荣。顾明波的这篇通讯发表后,不仅这位首提开荒种桃的领导高兴,其他首长也高兴的不得了,这可是全体部队的光荣。因此,在大会小会上作了无数次的表扬,还专门在部队上的广播里作了广播。

顾明波受到表扬,踌躇满志,当桃花刚含苞待放的时候,他的一篇散文《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又发表了。部队后山上的桃树刚栽下,还开不了花,他不敢凭空捏造,他写的是驻地附近老百姓的桃林。那里桃花漫山遍野开得正旺,把部队的营房映得粉红一片,煞是迷人好看。

当报纸送到部队,顾明波的大作赫然在目,部队里又引起一阵轰动。

顾明波以自己不俗的表现,令首长和战友们刮目相看。

有人笑,必定有人哭。

顾明波出名了,可新闻干事的心里却不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