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大夏龙雀(1/1)

虽是一场小小的两境战斗,但除了在场之人外,丰京注意到这场短暂战斗的不下五人,姬子牙便是其中一个。

神魂出窍,浮于半空,亲眼看到端羽那一笔点下的万丈ru白se光芒直冲云霄,姬子牙只觉自己的神魂都像是要被那纯阳之念给抹杀。

如此纯净的纯阳意念,让姬子牙既喜又悲。

“纯阳念已现世,天要开始变了,陛下你可得抓紧啊。”神魂重归肉身,姬子牙从钦天监揽星台上站起,遥望皇宫,喃喃自语。

“国师,可是又看到了什么?”一直在姬子牙身旁拨衍着山河大盘的钦天监正南怀宇,见他突然站起自语,也跟着站起。

姬子牙回身望着南怀宇说道:“你可还记得那句坑杀万民的‘天降流火,盛世再现’。”

“那还不是皇上下的旨意”,南怀宇一脸怒容地望着西北方的皇宫说道:“骄阳何火赫,海水烁龙龟。骄阳向来都是乱世之象,硬要说成是盛世之兆,也就只能愚弄愚弄那些民众了。前些ri那场反常的暴风雨,连国师和我钦天监都没有观察到,完全是因为龙脉镇不住了气运,才生出的妖风鬼雨。先是火热,再是水深,要不是丰京有四象阵,还有那夫子坐镇,只怕早已是生灵涂炭。可笑皇宫中那帮文臣武将还在以此事博弈,争权夺利,当真是以为大周有夫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么。”

完全不顾身边的国师是随时能够晋见皇上的人物,南怀宇继续说道:“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宣德殿上早已摆满了各地旱灾告急的奏章。皇上早就忙得焦头烂额,这帮人还顾着内斗,只怕是个个都觉得身上的官服穿得太安稳了。林远道、冯林火这样的人还好些,眼下内忧外患,皇上动不得他们。那帮跟在他们屁股后面相互撕咬的忠犬,只怕是一个个都要没什么好果子吃。估摸着不久的将来又是一场大清洗,正好帮太子清道。可笑啊,可笑,虎视眈眈的诸国只怕是早已蠢蠢yu动,那帮蒙在鼓里的人还真以为我大周无敌了。当年大商不照样是在如ri中天之时被灭国么,过了近千年,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前车之鉴!”

听到南怀宇因为自己一句话,就说出来一大堆颇为激动的慷慨陈词,姬子牙看着身边这个官职仅有正五品,却是比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更有资格指点江山的钦天监正,心中深觉欣慰。

自从南怀宇四月末一表奏章上到皇上处后,这位钦天监正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钦天监,已经两个多月未曾见到家人。不仅是因为皇上忌惮他知道得太多,怕这位平时连金銮殿都难得一去的小小正五品官不经意一言,便导致大厦倾塌。更是希望这位着实才华四溢的钦天监正,能够帮助他预知天下气运走向,好防备于未然。

南怀宇手中的河山大盘,看似只有一人双臂合抱之大,实则蕴涵了无上天机,是经纶院第一任夫子所留之物,能够窥测天下大势。

这两个多月来,南怀宇除了吃和睡外,不是在揽星台观星,便是在cao演着手中的河山大盘。如今天下各国的气运,他可谓是了然于胸。

“可惜啊可惜,你不是修士,要不然我真想将一生衣钵全部托付于你。”惋惜地望着南怀宇摇了摇头,姬子牙说道:“你可知道那句话其实并不是皇上的意思,而是我的意思?”

南怀宇闻言一愣,缓而神se黯然地说道:“为了安抚民心,谎言也是难免的吧。”

姬子牙笑了笑,说道:“你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终究因为不是修士而没有逆天之心。其实你所看到的一点也没有错,但是我比你看到的还要更远些。流火是大火星西移而天气渐凉之象。所谓天降流火,可不是说骄阳如火,落入人间,而是说有一个能让这骄阳黯淡的人就要来了。随他而来的,兴许是盛世,兴许是乱世,但我期望是盛世。所以,便有了‘天降流火,盛世再现’之语。与其说是谎言,倒不如说是我的一种期盼吧。”

“你刚才问我看到了什么,便是我看到了那人开始显露光芒了。不出三ri,各国王室各大宗派都将会知道此人的存在。今后,丰京可又有得热闹咯,夫子也有的忙咯。真好,大周有夫子,我这个国师,可以偷偷懒,惬意得很那。”

南怀宇望着毫无惬意之se,反是一副忧心忡忡之象的姬子牙,说道:“为了大周龙脉不移不涸,国师强行逆天改运,用七星灯燃烧寿元以固大周气运,可谓是为大周鞠躬尽瘁。在我心中,国师和夫子才是护卫大周的左臂右膀。夫子有三,国师却只有其一。”

“哈哈哈”,听了南怀宇的话,姬子牙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大笑着说道:“我本以为你就是个不卑不亢的骂街货,想不到拍起马屁来,却是比任何人都悦耳动听。好,就为了你这一言,我代你向皇上求情,好让你早ri回家见你朝思暮想的婆娘。”

……

北燕大凉山,作为世上真正最接近苍天的至高山峰,摩罗殿便落在这常年为冰雪覆盖的山脉之中。

只是纵使大凉山再高,出了北燕,没有人会说那大凉山是天下最高的山,只道君望山才是世上高不见顶的至高之山。

事实上,君望山真论起高度来,在世间怕是排不上前五。可夫子之高,一人已超大凉山,三人更是顶天立地,所以大凉山这个实际上的天下第一山只能退而居于其次。

摩罗殿虽名为魔宗,实际上却是出自南唐明王寺,修行方式也和明王寺如出一辙。

一百多年前,妙禅之后的继任明王寺首座七叶,不知何因离开南唐入北燕,创立了摩罗殿。当年,七叶杀尽当时北燕国宗天机门包括宗主神无征在内六十余人,成就“阿修罗”之名,也让摩罗殿一跃成为七宗之一,延续至今。

身为明王寺开宗祖师妙禅的二弟子,七叶深得妙禅真传,天资上更是不逊妙禅,在继任明王寺首座之时已成半步佛,只差半步便可凝得舍利,成就菩萨金身。

妙禅一朝开宗立寺,便让南唐一百八十寺皆都黯然失se。连当时作为南唐佛宗之首的般若寺首座普贤也自甘拜入妙禅门下,成为其大弟子。

妙禅自燃金身圆寂之后,世人都以为普贤将继任明王寺首座,却不料之前一直籍籍无名的七叶横空出世,显出不动明王法相,修为竟是超了修禅近百余年的普贤一境,让南唐众僧畏服,从而成了第二任明王寺首座。

本以为在妙禅主持之下,明王寺将再上一层楼,却没有想到在入主明王寺两年后,七叶没有留下一句话,飘然而去。

之后,七叶便不再是七叶,而为摩罗,其法相也不再是不动明王,而是阿修罗。谁也不知道两年间七叶经历了什么,从半步佛沦为嗜杀无情的阿修罗。

同年,普贤继任明王寺首座。两度为天下僧侣之首,本该是佳话。只是因为七叶离开才能成就他首座之位,普贤为人低调,也从不展露修为,便有生事之人说他这首座之位是捡来的,难以服众。

不知道是为了正名,还是为了除魔卫道。在证实摩罗便是七叶之后,普贤只身入北燕,约战已经易名为摩罗的入魔七叶。

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够有幸见证那场大战,只知道在北燕嗜杀成xing的摩罗从此再不开杀业,也不再现世,但世人皆知晓他还活着。

半月后,有一位小僧侣,从北燕带了一颗舍利回南唐。明王寺瑶台之上,从此又添了一颗舍利。再无人敢说普贤之才,不足以担负明王寺首座之位。而这位普贤入北燕途中收的小僧侣,如今已成为明王寺首座,法号正贤。

近两百年过去,摩罗殿仍是当世七宗之一,并没有因为摩罗的隐退而衰落。相反,摩罗殿之名自摩罗隐退后愈发名扬四海,现今声名已是仅次于经纶院和天策府,排于第三,力压守一观和洗剑阁等其它五宗。

而将摩罗殿之名发扬光大者,便是摩罗唯一的弟子龙雀。龙雀本是北燕小门派霸刀堂的弟子,为摩罗所赏识,背弃师门入摩罗门下,继承了摩罗的衣钵。一朝由雀化为龙,当真是符合他龙雀之名。

端羽握起天思笔时,龙雀正坐在地刹之巅,吞云吐雾。端羽施展出纯阳之念时,一直紧闭着双眼的龙雀心中忽生感应,陡然睁眼抬头,遥见头顶青天中的曜ri周身竟是添了一圈白se光晕。

白se光晕如烟如云,稍纵即逝。

龙雀直视光芒万丈的曜ri良久,半响身形方才一动,已是入了地刹七层。

佛宗浮屠以七层至高,天下唯有明王寺瑶台有一七级浮屠。而这地刹便是一座倒浮屠,入山而建,七层便是最深之处。

地刹七层,每一层都有一位龙雀的亲传弟子。从上至下,修为渐高。

这一ri,摩罗殿新一任替天行出世,携一柄大夏龙雀,直奔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