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下)(1/1)

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止,李贵等人好容易劝解半日方止,只是这泪止住了,心里却有一块儿地方永远的空了下来,回去之后对女孩子们虽然仍喜欢,却再也无法同以往那般心安理得的亲近。

那贾宝玉也是个痴人,身心无法亲近那些以往喜欢的女孩子们,心里面的愧疚几乎要将他淹没了,贾宝玉索性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头不出门,一日忽看见书架子上一排排的书,这才想起来父亲为他报名的院试日子已经不到半月,不情不愿的抽出一本《中庸》来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间眼睛竟似黏在了书上,再挪不开,连饭食都不出来吃了。

贾母见宝玉如此反常,自然担忧不已,可宝玉不再懵懵懂懂的痴玩,知道用功是件好事,况且听袭人等大丫鬟说宝玉每日饭食都正常用,还涨了些许,这才放心,以为宝玉是开窍了。贾政是个迂腐的人,从来不问宝玉出了读书之外的事情,得知宝玉用功自然高兴不已。

转眼一月即过,宝贝嘎达宝玉要考试,阖府上下呼呼隆隆的把贾宝玉送去考试,隔日官学放榜,宝玉居然考中了,名次还是第二名,这下子贾府一下子沸腾了起来,仿佛宝玉不是中了区区童生,而是考中了状元一般。

贾政虽然面上不显,然心里也是十分得意的,恰巧贾珍来回说那大观园工程告竣,让贾政做主题上匾额对联。贾政听了有心要在外人面前炫耀炫耀宝玉这个刚刚出炉的童生,便邀了府中清客叫来贾宝玉进园去协同拟匾额对联。其实众位清客晓得贾政的想法,说是协同,其实不过是来宣扬宣扬贾宝玉的才罢了,如此一来,即便是肚子中有七分才学,也只表现出三分,故说出来的皆是些俗套,倒是显得贾宝玉清新脱俗来。那些清客们有心巴结贾政,出门便将这贾宝玉如何如何有才华传扬了出去,一时间满京师的百姓都传荣国府那衔玉而诞的二爷是文曲星转世。

时光转瞬即逝,恍惚又是端午节,刘墨林一大早儿进宫去养心殿,瞧见张廷玉早等在那里,连忙上去拱手道:“张中堂,您来的好早!陛下起身了吗?”

“皇上起来大半个时辰了,你忘了,今天是端阳节,皇上一大早就带着三位皇子到各处拈香礼拜了。”张廷玉道。

“哪里能忘了呢,只是没料到陛下起这么早罢了,我这不是以前没这么早进宫来吗?哪里知道陛下何时起身,刚才是奉了旨意来的,可不知陛下召见有什么事,您能否给下臣漏点儿口风啊?”刘墨林套近乎的说,这张廷玉是出了名儿的口头儿紧,就这样儿还不知道能不能问出来呢!

张廷玉听了刘墨林小心翼翼的话矜持一笑,这也不是什么要紧事,便道:“陛下前儿写了几个条幅,想让你帮他挑挑,挑最好的出来,今天还有不少人要来送条幅的,包括万岁爷的在内,一律不准写名字,一律贴到广生楼上给大家比比看,选出最好的来,这贴字儿的事儿就交给你办,我可得交代你一句,陛下今儿早上是从祈年殿出来的,当着我的面儿和安亲王说了好一会儿话,陛下难得有兴致,你可得好好办,务必要让陛下尽兴才是。”

这广生楼在什么地方,刘墨林岂能不知,虽然离紫金城中央不近,可巧就巧在一眼望去,至祈年殿无遮无挡,这意思岂不是令昏睡着的安亲王也感受到这端阳节的热闹吗?刘墨林脑袋里头一转转便知这里头的关节所在。

这皇帝要挑谁写的字儿最好,按理说这百官要拍皇帝马屁,当然要让皇帝的字儿当魁首,但是这几百幅字儿都是不署名的,万一皇帝写的字儿落榜了,岂不掉皇帝的面子?更何况,圣上这是明摆着要给安亲王看呢!若是在安亲王面前丢了脸,难保圣上不会恼。

刘墨林眼珠子一转,对张廷玉拱手道:“多谢张中堂指点。”

张廷玉点点头,半晌水湛领着三个皇子回来,叫二人进去,只见一条长长的大案上,排着十几幅写好的字,不是预计当中唐诗宋词的选句,刘墨林上前一看,心中大惊,你道水湛写了什么会令刘墨林如此心惊:

“士农工商皆是天朝百姓,书粟尺钱同为治国之本”

“ 半道运河通南北,一条商路贯东西”

……

林林总总,十几幅大字竟都是这些对子,诸位看官,您看到这里也许会觉得奇怪,怎么这几幅平平常常,甚至是没几分文采的对子就令刘墨林如此吃惊的,这就要从古时说起,华夏大地,人分三六九等,三百六十行,也不是行行都贵重,就比如说这做官和读书吧,古人说的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光是因为读书能够入仕,能够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施展,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凡是读书人,凡是当官的,或者是家有两顷土地以上的地主,都享有特权,不纳粮,也不必服兵役。士农工商,说的便是阶级,士者为首,商者最末,重农抑商,世人似乎都认为商人好投机取巧,不事生产,却身负巨财,扰乱了社会秩序,这是千百年来被历史所认同的思想了,而皇帝陛下貌似是想要令士农工商地位平等,开发商路哇!

这是好事,最起码在刘墨林看来是好事,但是实施起来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无疑是触犯了士族的利益,他们人虽然不多,却掌握着国家绝大多数的权利和财富,施展的阻力可想而知。皇帝这是想借这个挑谁的字最好的契机把政策推行下去。

官员们想拍皇帝马屁就必然要说皇帝的字儿最好,但是选了皇帝的字就间接的承认了自己认同皇帝的想法,让朝堂上那些所谓的清官们有苦说不出!

如此看来,皇帝这是默认了自己将皇帝的墨宝泄露出去哇,刘墨林想着,大大方方的腾了一份儿其中意思比较明了的对子给高无庸,让他赶紧送了出去。

高无庸前脚出门,水湛后脚便从外面进来,后面跟着三位皇子,看了眼张廷玉和刘墨林,道:“探花郎,看过朕的字儿了?我朝的探花郎都是写字儿的行家,你说说,那幅字儿中了你的意啊?”

刘墨林听了水湛的话,知道他指的探花郎是安亲王贾化,笑着说:“陛下说笑话了,臣这两下子,哪里敢在方家面前卖弄,这世上,也只有安亲王能与您比肩了。微臣和张中堂挑来挑去,都挑花了眼了,这才挑出了四幅字,请皇上过目,看看臣等挑的是不是合适,再挂到广生楼上去。”

水湛闻言一看,四幅字刚好能将他即将推行的政策概括出来,暗道这刘墨林和张廷玉果然有眼色,点点头,道:“善。”

刘墨林将挑选出来的皇帝墨宝交给小太监,命仔细挂到广生楼上去。

半晌,太阳爬到中路,广生楼上面热热闹闹聚了京城里头所有六品以上的京官,对着广生楼上面的字幅指指点点,热闹异常。这皇帝的字幅也在授意下被传了出去,几乎人人皆知哪幅是皇帝的墨宝了。只是这里头的内容实在是令满楼想讨好皇帝的大臣们左右为难,你说不选皇帝的字儿吧,怕皇帝震怒,选皇帝的字儿吧,这内容实在是吓人,毕竟谁都不想跟银子过不去。

争来争去,终于有人说:“皇帝陛下让选的是字儿又不是文采,何必在乎内容呢,若是陛下借此事推行政令,我们只道是看字儿不看内容罢!”这才令众臣工安下心来推举皇帝的字。

稍后,只听三声鞭响,诸位臣工便知道是皇帝驾到,连忙跪地,高呼万岁。水湛走到众人面前道:“都起来吧,今日是以文会友,不拘君臣,大家这字画也看了有一会儿了吧,如何?评出个庄园来没有啊!”

张廷玉闻言,从旁边站出来,道:“回禀陛下,众位大人们已经将各自选中的字写好呈上来了,微臣已经着人去统计,稍后便能出来结果。”

不消一会儿,高无庸将结果放在红布包裹里头,呈了上来,水湛打开一看,果真是自己写的“半道运河通南北,一条商路贯东西”,是那四个对联中最不伤害士族利益的一条,毕竟虽然朝廷明令禁止官员经商,还是有人“与民争利”的,朝廷里官员的俸禄相比于花销来说是十分低的,除了收受贿赂,有想做清官的,就只有自己开个铺子,做些小买卖。可以说对于皇帝开放商路的想法,这些官员们还是十分赞成的,怕只怕那些所谓的清流文人拿圣人言说事儿。

这样想着,水湛一笑,心想慢慢来,雨村,你虽然睡着了,可是总有一天我会把你的设想都推行下去,哪怕身受万世唾骂,只为你醒来时能够展颜!

作者有话要说:过年回来,似乎冷清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