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第123章 :贞娘说亲(1/1)

新ak小说 网 www.novelwuxia .com,最快更新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最新章节!

郑成凯走后,家里就恢复了往日里的平静,杨氏去杂物间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背篓,还有一个小锄头,张沁儿则带着一把小匕首。

出门前,张沁儿又问:“娘,你带着雄黄荷包没有?这会儿山里还有蛇。”

杨氏猛地站住脚,呀哟了一声,说:“忘记了,我这就去房间里拿。”

张沁儿便等在外面,此时太阳已经逐渐升起,人站在外面能够感觉到太阳炎热的力度,等杨氏拿着雄黄荷包出来后,两个人将房门关好,又将院门锁好,这才出门朝张乐儿家走去。

“三弟媳,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刚走到门外,杨氏就喊了一句。

冯氏忙说着:“刚吃了饭,等我拿下背篓!”

杨氏便也提醒一句:“记得带雄黄荷包,山里还有蛇虫的。”

“哎!等等啊,很快就好了。”

杨氏和张沁儿就站在外面的树下等着,不多时冯氏就带着张乐儿出来了,而福儿则在张乐儿家和小宝一起照顾甜儿。

离出门前,冯氏还吩咐着小宝:“好好在家里照顾妹妹,知道吗?”

四岁的小宝自个儿都是孩子一个,但是很有男子气的说:“娘,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妹妹的。”

福儿在一旁乖巧的说:“三婶你放心吧,有我呢!”

冯氏她们上山去了,这家里就只有福儿最大了,她这会儿可乐意做大姐大呢!

冯氏就笑了,说:“我当然是相信福儿的,那我们出门了哦!”

桃花岭离他们住的地方颇远,要穿过大半个村子,路上碰到不少人,看着她们背着背篓朝山里走去,都问着:“你们这会儿去山里做什么?”

杨氏是个老实人,支吾着不知道该怎么说,冯氏则说:“反正家里也没事,去山里转转,没准能够找到些什么呢。”

那人就说:“也是,这会儿山里没准有些什么果子出来了。”

“那我们一起去吧。”这几个村民可没有忘记去年刚到这里的时候,张家的几个孩子可没少在山里采摘到东西,这会儿跟着一块儿去,没准能够找到不少好东西。

张乐儿是个脾气直的,看见那人二话不说就要跟着自己一块儿去,就心中不悦,正要说什么拒绝时,张沁儿已经开口了:“婶子,你提着一桶衣裳呢,洗干净了?”

那人这才低头看见自己手里提着的桶子,不由得犹豫起来,如今家家户户家境都不算太好,衣裳自然也不多,每个人大多只有换洗的,现在不洗了,明天可就不好换衣裳穿了。

于是她只好说:“哎,家里人多事多的,都得我一个人忙活着,你们先去山里转转,有什么好东西再告诉我啊!”

“一定一定。”杨氏忙说着,然后几个人加快脚步进了山,等进了山,遇到的人自然就少了。

待没有人时,杨氏才说:“哎,真像做贼一样呢!”

冯氏就笑了笑,说:“虽说山里的东西都是大家的,但是谁不想自家多弄些回去?”

张沁儿就说:“山里的茶树倒是多,桃花岭和猪头岭那边都有一大片呢,到时候我已经约好黄小丫她们一起去山里捡茶籽。”

杨氏就说:“这是应当的,他们家日子过的苦些,对我们也颇为照顾。”

山脚下几乎都没有什么收获,离村子太近,有些什么也马上被人弄回去了,直到走进山林子里面,这才逐渐有所收获,不过这次是奔着板栗来的,所以张沁儿在前面带路,朝去年发现的板栗林走去,因为要钻一个坑洞,这才能够进到里面,所以到了那藤蔓覆盖的坑洞面前,张沁儿略一检查,就知道这里僻静,一般是不会有人发现的。

于是她上前把藤蔓扯开,杨氏也帮着,扯开之后,才发现里面有一个坑洞。

张沁儿就说:“大家从这里钻过去,才可以摘到板栗的。”

冯氏就说:“这里这么僻静,还要钻这个坑洞,难怪沁儿说这里不会被其他的人发现。”

几个人把背篓放下来,挨过爬了过去,走了一段路,这才看到一大片的板栗树,今年雨水不错,所以板栗长势也挺好的,树枝上挂满了毛茸茸的板栗,地上也落了一堆成熟的。

话不多说,四个人就分开各自捡着板栗,因为并不急,大家都耐心的把板栗带刺的外壳都弄掉,只将新鲜饱满的板栗丢入背篓中。

忙活了大半天,这才把地上的板栗都捡了起来,每个人的背篓都有一大半的样子,杨氏看着板栗树枝上挂着的那些,说:“其他的估计还没熟,过几天再来吧。”

其他的人自然没有意见,板栗一下子捡太多,也吃不完,等完全干了水份,就不好吃了。

顺着原路走了回去,张沁儿就带着大家去找橘子树,好在她记忆不错,对山里又熟,很快就找到橘子树,不过只有两棵树,是那种很常见的蜜橘,树枝很大,密密麻麻的挂着不少张沁儿拳头般大小的橘子。

张乐儿正是口渴的时候,忙上前摘了一个橘子,说:“皮还有些青呢,也不知道好吃吗?”

说着已经快速的剥皮,拿出一瓣橘子放入嘴中,牙齿轻咬,一股橘子特有的汁水便充斥着整个口腔,张乐儿吃过之后,才说:“味道还行,不太酸,但是也不算甜的。”

这会儿大家都每个人摘了一个,各自品尝起来,对于常年很少吃水果的人来说,这样口感的橘子也是值得期待的。

“先坐着休息一会儿吧,吃些橘子也好解乏。”张沁儿提议着,又拿出昨天晒的半干的红薯干出来,分给大家一些做零嘴吃。

忽然想起上次和张乐儿约好一起找灵芝的,就说:“乐儿,上次我和郑成凯一块儿上山,倒是去以前捡到灵芝的地方看了看,虽然有小灵芝,但是个头太小,不好入药,想来价钱也不会太好,我就没有摘,只找到两颗勉强过的去的,不过也不如去年的那两株好。”

张乐儿自然是知道年份高的灵芝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就说:“那是!去年那两株卖了五十两呢!要不是你找的那两株灵芝,家里哪里有钱砌房子渡过寒冷的冬天呢?还买了牛车!结果这会儿分家别说不给我们,还要死劲的向我们伸手要!想想都觉得气不顺呢!”

冯氏蹙眉,心想话虽如此,但是张乐儿一个晚辈,怎么好议论长辈的事情呢?于是忙说:“乐儿,别说了!这是你该说的话吗?”

张乐儿撇撇嘴,心想长辈能做,晚辈还不能说吗?但是也知道冯氏在这方面很有坚持的,也就不再说话了。

张沁儿想了想,也觉得找到年份久的灵芝很值一笔大钱,就说:“等把菜园子都开垦好,种上菜蔬之后,我们没事就到山里转悠吧,我想着既然能够在山里找到灵芝,肯定还有其他的地方也生长着呢。”

杨氏思索了一会,才点头说:“没事的话上山找找也可以,不过最近山里估计人要开始多起来了。”

那是,这会儿山里的野梨子、野枣子、野葡萄都熟了,正是山里捡山货的时候了。只不过今年大家都摸不准山里果木的时节,这才没有马上上山。

“这个也不怕,灵芝是贵重药品,寻常人家也不认识,再说村里人大多是徐州一带过来的,那边可没有灵芝这种东西。”张沁儿倒是很看得开,若真被其他人找到了,这也是他人的缘分了。

休息了一会,大家就起身摘着橘子起来,朝阳的橘子已经半红了,背阴的还是青色的,张沁儿说:“大家尽量摘这种薄皮的,这样的橘子水分多,好吃一些。”

方才大家都尝试了,自然也是知道的,便纷纷点头,尽量摘剥皮的,那种背阴的,皮又特别的厚实的,便没有去摘。

不多时每个人的背篓就装的满满的了,树上还剩下不少橘子,杨氏就说:“就摘这些吧,山里的橘子总得给村里其他人也留些。”

“嗯,那回去吧,家里只有福儿和小宝带着甜儿,我心里也有些不踏实。”冯氏惦记着刚学会走路的甜儿,恨不得马上回去看看。

走到山脚下时,张沁儿忽然蹲下来,扯了几把草覆盖在背篓上,杨氏见状,就诧异的问着:“沁儿你这是干嘛?”

张乐儿倒是乖巧,马上就说:“沁儿这是不想让别人看到呢!”

说着也学着张沁儿那样,扯了草把背篓覆盖上,远远的看去,并不能看出她们背篓里装了些什么。

杨氏和冯氏对视一眼,只觉得这两个丫头古灵精怪的,不过她们也不想下了山就被人拉着问长问短的,于是也照做了。

这会儿太阳正烈,田野里的人倒是比较少,大多在家中午休纳凉呢,加之她们背篓上面覆盖着野草,倒没有被人拦下问东问西的。

回到家中,福儿和小宝听到脚步声,就快步走了出来,看着杨氏他们,忙露出笑脸来。

“福儿、小宝,你们饿了没?”杨氏关心的问着。

福儿脆生生的回答:“刚才吃了娘早上贴的饼子,也给甜儿妹妹喝了粥。”

“那就好,有福儿在,我就放心了不少。”冯氏笑着说,把背篓放下,揉了揉肩膀,背了这么一路,还挺疼的。

于是赶紧让张乐儿也放下,对杨氏说:“二嫂快把东西放回去吧。”

杨氏应了,带着福儿一起回去。

进了家中,杨氏和张沁儿就开始把板栗和橘子分开来,这些都需要放在阴凉的地方保存,才能够保持水份不干。

福儿拿了一个橘子,吃了起来,略带期待的说:“我也好想和娘还有姐姐一起上山啊。”

张沁儿看着她笑:“怎么,你不是很喜欢和小宝一起玩吗?”

福儿嘟嘴,说:“可是我也想和姐姐一起去山里啊,这样的话我就可以给姐姐拿一点东西了,姐姐和娘也不会这么累。”

杨氏失笑,想着家里的这几个孩子真是一个比一个懂事,于是摸了摸福儿的头,说:“娘不求你上山一起背东西,只求你玩的开开心心的,快点长高长大就行!”

福儿乖乖的点头,说:“我一定可以快点长大的!”

几个人说笑了一会,就进屋子休息了,等太阳不那么大之后,还要下地干活呢。

却不想,大家休息之后,就发现天空多了很多乌云,沉甸甸的漂浮在天空,似乎在等待着一声诏令,然后便要下起雨来。

杨氏望着天,高兴的说:“这几天一只炎热的很,我盼着下场雨解解暑期呢,我们在乡下还好,房子又大,周围的山又多,你爹和哥哥他们在县城估计住的很不舒服了。”

张沁儿也抬眼看着天空,猜测着:“估计今天晚上就要下雨了吧。”

“姐姐,红薯干!”福儿才是最先注意到架子上晒的红薯干,只是她人小,拿不到,忙提醒张沁儿。

张沁儿这才想起出门前是把昨天晒了一半的红薯干也接着晒了,这会儿变天了,是要把红薯干收回来。

于是忙走到架子旁,把簸箕收进屋子里,用手捏了捏红薯干,发现已经晒的差不多了,今天早上给郑成凯的都不算晒的特别干,吃起来又绵软,又带有一点点嚼劲,而这些红薯干才是真正晒干了,张沁儿递给福儿一块,自己也拿着一块咬了起来,忍不住说:“好吃,娘也来吃吃看。”

杨氏走过去拿了一块吃,点头说:“是挺不错的,给你们姐妹做零嘴也好……等天气晴了,咱们再多做一些,给你哥哥和永安他们吃。”

张沁儿点头,这个是自然的,黄大安家的红薯都被她预定了,等天气好,就直接让黄大安搬过来就是了,那些红薯放的时间长久一些,表面的水份蒸发之后,味道还要更加香甜的。

杨氏也动手把晾在外面的衣裳也收起,说:“菜园子就差一点地没有挖好了,等今天挖好,下过雨之后就可以播种了。”

张沁儿点头,也觉得这场雨简直是及时雨,不然自家挑水灌溉,可要累着呢。

她们两家选定的菜园子,可没有渠沟,不能就近灌溉,都得靠人力从不远处的河边挑水才行。

刚干活了没有多久,就看到白玉芹走了过来,大家不由得诧异的看着她,要知道白玉芹家可不住在这边,平日里是不会到这边走动的。

白玉芹走的近了,看见她们就笑着说:“我可要给你们道喜了。”

杨氏和冯氏顿时就愣住了,这喜从何来?

“玉芹,这说的是什么话?我们有什么喜事的?”杨氏问着,她比白玉芹大了许多,算是长辈,可以直接叫名字。

白玉芹就掩嘴笑了笑,说:“是你们的小姑子啊,你们的婆婆可给她相中了一门亲事了!”

“贞娘?她就说了人家了?”杨氏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事可没有任何风声透露啊。

白玉芹瞟了她一眼,说:“你们家的小姑子好歹也十四岁了,明年可就十五了!再不说人家,难道要像我一样?一把年纪嫁不出去只好招个上门女婿?我家还好说,只有一个八岁的弟弟,还没成年呢,可你们家可是有三个兄弟的,哪里能够招上门女婿呢?”

杨氏顿时无语,冯氏则说:“玉芹,我婆婆给贞娘找了个什么样的人家?是谁介绍的,靠谱吗?”

杨氏和冯氏几个都对性情温和的张贞娘抱有好感,所以对她的婚事自然也十分的在意。

白玉芹就说:“那人是我娘家村的,家里有二十亩地,日子过的不错呢!”

杨氏就‘哎呀’一声,说:“谁问这个,人怎么样?”

问到人时,白玉芹明显迟疑了一下,眼神微闪,随即又热情的说:“人啊,当然是好的,青年才俊着呢,十里八乡的姑娘都想着嫁给他,可是他们对选媳妇的要求可严格着了,不过你们家小姑子倒是样样都好,这才说成了。”

冯氏就说:“这女孩子找婆家,别的不求,只要人好,就一切都好了。”

张沁儿旁观者清,早就把白玉芹的不对劲看在眼中,心想这男方恐怕有些什么不好说的吧!于是就问:“这门亲事是说好了,还是正在说呢?”

白玉芹自从进了这个富足村,自然也是知道张沁儿是个有主意的人,不敢拿她当孩子看,就说:“正在谈,不过我估摸着肯定成!啊!对了,瞧我这记性!”

白玉芹拍了拍自己的头,说:“今儿个我刚从你婆婆家出来,你婆婆可是说了,小姑子出嫁,你们几个做嫂子的得准备准备!”

张沁儿无语,这倒真像是连氏说的话了!这话都说出来了,恐怕连氏最终会答应这门亲事,想着白玉芹在说到男方时的不对劲,张沁儿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的很。

杨氏和冯氏倒是和善的很,小姑子出嫁,做嫂子的自然得准备的,于是点头说:“倒是麻烦你跑这么一趟了,要是亲事说成了,我们自然会过去恭喜,也会准备好添箱的东西。”

白玉芹听到添箱二字时,又掩嘴笑了,提醒的说:“你们婆婆可是说了,你们两个做嫂子的,每个人添箱的东西不能少于五两银子!要知道这可是你们的小姑子出嫁呢,人生也就这么一回了!”